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063 電車啟動(6K)

  徐欣是頗為重視俞興的電車項目的,不然也不至于為了這次的融資會議而牽腸掛肚。

  只是,她到了現場就很快發現,這和自己以往參加的完全不一樣。

  正常來說,都是BOSS和高管團隊參加,往往一個小會議室就能坐下,但隨著時間接近九點鐘,這個會議廳里的人漸漸有種烏央烏央的感覺。

  徐欣粗粗一看,覺得得有兩三百人。

  她稍微轉了一圈,瞧見琳瑯滿目的供應商公司名字,大部分沒聽過,小部分隱約有印象。

  “熊總,那邊那個是誰?”徐欣緩步到了熊瀟鴿旁邊,詢問了此刻正和俞興熱聊的中年男人。

  熊瀟鴿瞧了一眼,笑道:“那是郭川。”

  徐欣沒有說話。

  熊瀟鴿看出來徐總些許的茫然,提示道:“你不認識他,但肯定認識他爸,他爸是郭孔暉。”

  徐欣恍然,驚愕道:“他來干什么的?”

  她知道郭孔暉,這是國內汽車工程技術領域的第一位院士。

  “大概是來提供底盤技術咨詢服務的吧。”熊瀟鴿的笑容有點古怪,這位在他父親創立的公司里擔任總經理,而那家公司是做汽車底盤的動態力學技術咨詢。

  徐欣轉了轉念頭,不清楚里面有什么底細,也就不給評價,只是感慨道:“俞興這個會議規模有點超出我的想象,他這陣子倒真沒閑著,什么人都能拉來。”

  她對于今天到場汽車行業的許多人都不熟,有的只聽過名字,更多的是完全不清楚。

  但是,徐欣這會已經瞧見了自己認識的人,剛進門的那幾個人是背靠鵬城的深創投高管,另一邊已經簽好到的是浙商產投的副總經理,同樣是有浙省國資的背書。

  熊瀟鴿注意到徐總的視線方向,點了點頭卻又說道:“好像不都是他拉來的,至少那個郭川就是找上門的,現在看這個情況,汽車行業的水很深,上下游環節很多,但俞興有興趣做這個事,也就有不少人想來看看或者試試水。”

  徐欣剛想說話,念頭一轉,忽然意識到一件事,今日資本又何嘗不是這樣?

  她又看了看周圍的人,扭頭問道:“熊總,你覺得這個項目能不能做成?”

  “我不知道能不能做成,但看今天這個場面。”熊瀟鴿同樣環顧有些熙攘的來賓,沉吟道,“俞興又發揮了他讓人印象深刻的拼湊能力,微信的從無到有就有點這個感覺,俞興做事吧,他也不是一上來就要錢,是先把國內供應鏈摸了摸才畫餅,IDG是想試一試的。”

  徐欣不得不承認這一點,而且,體會更為深刻。

  她接觸俞興三年前初創項目的時候就感覺他攢起攤子的能力很強,而在拿到瑰愛網套現的資金之后,接下來的百曉生與微信都在放大他的那種能力。

  再到今天,電車項目從他表現興趣到今天已經至少是吸引了上下游的許多人。

  熊瀟鴿表達了自己的態度,隨即詢問徐欣:“徐總,今日資本怎么說?”

  徐欣沒收到邀請的時候情緒不佳,現在親臨現場,真正看到汽車行業里的這幫人,反而多了不少躊躇。

  她思考良久,有些沉重的說道:“真能行嗎?燃油車太成功了,俞興定位的那一部分市場,面對的那些品牌又太根深蒂固了。”

  徐欣在此之前沒有涉獵新能源的想法,一是今日資本過去成功的方向不同,二是她從小耳濡目染的就是汽車產業的差距。

  俞興這個電車項目眼下奔著中高端的蛋糕去,那就是奔著成功的燃油車中的成功者去了。

  百年汽車工業中的佼佼者!

  熊瀟鴿微微點頭,認同這樣的顧慮,這些都是客觀存在的。

  不過,他從小不受汽車產業的熏陶,反而更為樂觀,笑道:“是有挑戰,但沒挑戰就沒利益,俞興有句話很好,再難還能比進攻企鵝的通訊產品難嗎?”

  徐欣凝眉,兩種不同的又難以比較的難。

  非要比的話,電車項目有一點好,它至少不會速敗。

  時至九點,會議開始。

  俞興首次以碳硅集團創始人的身份面對這么多人,心里也忍不住有點打鼓。

  他沒有回避這種情緒,反而把它說了出來:“大家好,我是申城碳硅科技集團的俞興,今天來的人比我想象中多很多,這讓我這會站在這里很緊張啊。”

  會議廳里沒有聲音,沒有笑聲,沒有掌聲,只有注視,只有審視下的不同思量。

  這一次既是融資會議,也是供應商會議。

  兩種會議有一個同樣屬性,那就是很多事其實沒有定下來,IDG、今日資本、深創投、浙產投都不確定掏錢,力勁集團、精進電動、匯川技術等供應商都沒敲定合作。

  “在座的可能有的人知道我,但大多數人是最近才知道我,和我打了交道。”

  “首先,我必須坦白一件事,相信也是許多人的疑惑——這個搞互聯網的為什么要來做汽車?”

  俞興如此開口說了幾句,注意到臺下形色各異的來賓,心情迅速變得平靜,甚至有一些輕松。

  他笑道:“我面臨過類似的疑惑,那時候的是‘這個學醫的為什么來做互聯網’。”

  臺下前排的徐欣聽到這一句,臉上露出一絲笑意,自己問過類似的問題。

  俞興給出自己的答案:“很多人可能想聽我談對汽車產業有什么情懷,或者從小就對汽車有什么深刻的印象,但遺憾的是,沒有這些,我沒有這些,我對汽車這樣的工業產品沒有濾鏡,沒有情懷,我今天站在這里只是因為我認為這里有利可圖。”

  沒有情懷,沒有濾鏡,只是逐利。

  這樣的話伴隨著俞興平淡的語氣倒是讓臺下不少人有所騷動,他們是有情懷的。

  “我今天可以十分坦誠的面對大家,我是注意到汽車行業未來存在的重大利益才愿意投身其中,就好像我去年成立微信公司一樣。”

  俞興說到這里,微微停頓,掃視全場:“在我看來,就如同互聯網從PC轉向移動出現了重大變革,汽車行業在今天也迎來了這樣的重要時刻。”

  會議廳里的些許騷動安靜下來,眼神聚焦在臺上年輕人的臉上。

  “我知道我這話不會有太多人相信,但沒關系,去年年初,我成立微信公司時說過類似的話,那時候也沒有太多人相信,然而,那個判斷讓億。”

  “45億。”

  俞興沒有使用美元單位,希望這個數字有足夠的讓人思考的效果:“一個非典型的互聯網人一年時間一個行業的重要變革時刻45億。”

  “到了今天,沒有任何人會懷疑移動通訊行業正在進行的激烈競爭,乃至,沒有任何人懷疑互聯網行業正在發生的深刻變化。”

  “汽車行業同樣如此。”

  “相較于互聯網的迅速,汽車行業由于本身的特點,改變不會在短時間里驚天動地,但它的變化是不遜色于互聯網的深刻。”

  “這是我的個人觀點。”

  俞興說到這里,露出笑容:“在座的都是汽車行業的前輩,擁有豐富的經驗。”

  隨即,他話鋒一轉:“但是,上述觀點來自把公司賣了45億的創業者之口,以及,他的另一家公司可能很快就要上市,如果你聽到這里沒有絲毫觸動,那你確實需要反思反思了。”

  徐欣與熊瀟鴿忍不住對視一眼,嗯…感覺到一絲熟悉的尖銳風格。

  “如果你不認同,或者沒有任何思考,我們可能不適合一起賺錢,我是來賺大錢的。”俞興笑道,“這一點還請記住,汽車行業的重大變革里孕育著巨額的財富。”

  剛被搞掉創始人的智波公司的副總經理蘇永強聽到這里,心里不由自主的興奮起來,瑪德,誰不想賺錢!

  俞興站在臺上對臺下的情況一覽無余,瞧見不少人的神色波動,稍微組織措辭,繼續說道:“我說汽車行業的變革里有巨額財富,它的前提條件是要變,是要革,不然,機會是不會出來的。”

  “那么,為什么有變革?”

  “因為,對汽車的電氣化改造讓燃油車過去百年的積累都化為烏有。”

  “燃油車三大件,發動機,變速箱,底盤。”

  “你們一定比我熟悉,你問我大眾的EA888發動機怎么樣,我撓撓頭,你問我本田的K24Z2直列四缸是什么數據,我一無所知。”

  俞興說到這里,隨口問道:“你們誰知道本田的K24Z2直列四缸有多優秀?能回答這個問題的請舉手。”

  他的話音剛落,會議廳里許多人都舉起了手。

  俞興挑挑眉,笑道:“真的假的?這么多人都知道嗎?那位棕色皮衣的,哎,對,大哥,你說來聽聽。”

  棕色皮衣的大哥很快拿到話筒,給了答案:“K24Z2集本田NA時代的大成,它的iVTEC技術太棒了!直接通過電子控制來實現進氣門升程和正時的雙重調節!再搭配5AT變速箱,那種駕駛感是渦輪機難以復制的線性輸出!”

  “它是全鋁缸體加鍛造曲軸設計,重量就132kg,比大眾的EA888輕了15!”

  “雅閣今年的銷量還沒結束,但不出意外,它肯定會蟬聯從2008年到今年連續4年的B級車銷量冠軍!”

  “省油耐用,高轉亢奮,哎,市場的表現就是對它最好的評價!”

  俞興點了點頭,示意這位大哥坐下:“嗯,很好,很強,很優秀,從大哥的答案和語氣里就能知道它有多厲害,那么,我要做到什么程度才能和集大成的K24Z2進行競爭呢?”

  “噢,本田積累那么多經驗,做了那么多研發,我從現在起步能比它更好嗎?”

  “咦?你們說,有沒有一種可能,汽車裝上電機、電池和電控系統就能跑在路上?”

  “發動機優秀,變速箱適配,底盤調教全是經驗,那我繞開這些行不行?”

  連續的問題配合俞興有些輕佻的語氣讓不少人臉上閃過不悅。

  不管怎么樣,或者說,越是競爭,越是追趕,許多人對知名品牌的成功就越是尊敬。

  俞興這時候又說道:“剛才他嘴里提到K24Z2的輸出線性是渦輪機難比的,我看匯川技術的劉總今天也來了,劉總能聊聊電機在這方面的變化嗎?”

  匯川技術是俞興團隊考察和接觸的上市公司,目的在于尋求電機方面的合作研發。

  只是,今天俞興點出匯川技術的名號,在座的人幾乎都沒有印象,不知道是什么來頭。

  劉運良是匯川技術的副總,自己就是做技術出身,最近也和碳硅集團聊了不少,但仍舊心存疑慮,不過今天看到這個場面,又聽到現在,反而已經傾向于敲定研發合作。

  他拿到話筒,簡單的給出定論:“發動機就是內燃機,是通過燃燒做功、曲軸旋轉等機械過程來積累扭矩,如果是用電機來驅動,那是通過電磁感應直接驅動轉子,扭矩在通電瞬間就能達到峰值,電機的扭矩曲線在轉速范圍內的波動不會大于5,內燃機至少是20吧。”

  “內燃機的扭矩曲線是拋物線,電機的是矩形。”

  “如果比線性輸出,剛才那個本田的發動機大概確實比別的發動機強,但和電機相比,那一定是比不過的。”

  “這是兩個不同工業產品的比較。”

  “我們初步的研究是用電機來驅動,油門從0到100的線性度至少是95的擬合直線,內燃機嘛,大概不會超過90,或者,可能都不到85。”

  劉運良給了保守預估,但語氣很篤定。

  “電機能有多線性?匯川技術是干什么的?我怎么沒聽過?”后面一排的人聽到結論,忍不住質疑這番話的水平。

  劉運良樂呵呵的答道:“我們匯川是做矢量變頻器的,通過自主研發打破了外資在國內市場的壟斷,已經連續四年蟬聯國產品牌第一,份額超過14,我們07年開始做伺服系統和PLC,通過‘變頻器伺服PLC’的組合,為客戶提供從底層驅動到邏輯控制的一體化解決方案。”

  “這么說吧,我們今年為京城的大會堂改造了電梯控制系統。”

  “我對電力電子和控制算法等技術上面還是很有信心的,電機驅動線性不線性,這個事不難判斷。”

  劉運良說話很有底氣。

  俞興示意這位暫且坐下,笑著說道:“碳硅集團今年要做電車,所以就全面梳理了一遍國內的供應商與根植于電車的供應鏈技術,匯川公司與我們達成初步的聯合研發意向,發動機這一塊確實很難追,但換成電機驅動,我從劉總身上看到了驚人的信心。”

  他見還有人想說話,伸手在空中稍微按了按,繼續說道:“我不是否認本田那款發動機的優秀,我只是想說,電車在三大件領域解決了燃油車難以追趕的問題。”

  “百年工業不是開玩笑,如果要做燃油車來競爭,我今天絕對不會站在這里。”

  “恰恰是,現在既然不需要追趕發動機和變速箱,底盤因為電池重心也變得更穩,拋開濾鏡,一款電車至少可以與燃油車有競爭的可能性了。”

  “我還沒說,電車驅動的加速能力將會遠超同級別的燃油車。”

  “各位,一款燃油車的發動機、變速箱、底盤這核心三大件變得不再具備壟斷式的競爭力,那會帶來什么樣的產品市場變化?”

  俞興拿起茶杯,喝了兩口水,也給臺下充分的思索時間。

  剛才因為一小段的電機論斷,大家的注意力有所轉移。

  此刻,繞開三大件的意義回到腦海之中。

  現在的國產車難以追趕國外品牌,最具代表意義的問題不就是被人詬病三大件不行嗎?

  這方面除了技術積累,百年工業產出的專利墻也是問題。

  這問題,那問題,怎么解決?

  直接拋開問題,換個方向,那就不是問題了。

  “我看到有人臉上的表情忽然變得很激動。”俞興放下茶杯,笑道,“我想,比較敏銳的前輩已經感覺到這里面孕育的巨大機會。”

  “我還是得強調一句,我認為這種變化必然是汽車行業里極其深刻的因素。”

  “不管是汽車這一工業產品本身,還是與之綁定的品牌價值,都會隨著電車的發展而動搖。”

  “碳硅集團現在需要做的就是如何把握這個機會,如何把一款足夠優秀的電車做出來。”

  俞興侃侃而談:“截止到現在,碳硅集團已經拿到2億美元的投資,不光是我,資方也在積極探索變革時刻的黃金價值。”

  “繞開傳統三大件,立足中高端的錯位競爭,這是碳硅集團現在的目標。”

  “技術是在迭代的,國家的政策也在嘗試驅動我們這一龐大市場的變化,這一點從這兩年的文件也都能看出來。”

  “一旦技術的迭代完成,市場出現變化,也就意味著汽車行業的供應鏈要重構了。”

  “今天是碳硅集團的供應商會議,在座的各位都是我們認可的合作者,也是我們認為能夠成為新興汽車行業供應鏈的佼佼者與潛力者。”

  “沒有好的供應鏈就造不出好的車。”

  “只有在座的各位取得成功,我才能取得成功,只有我獲得市場的認可,你們才能獲得更大的成功,從這個角度來看,咱們的共同發展是有必要性的。”

  “我期望我們能夠以電車這樣一款具備全新競爭力的工業產品為導向,進行深入的聯合研發。”

  “我自己是對這個電車項目投錢的,我也相信這份投入會換來更多的回報。”

  “本來,出于對產業變革的認知,我有五分信心能夠成功,但在過去幾個月對國內供應鏈的調研與分析之后,這份信心變成了八分。”

  “不光是在座的各位所表現的技術能力,包括目前供應鏈的基礎突破也讓人欣喜,我看到長安汽車已經聯合西南鋁業、重大等方面開發出了應用于車身覆蓋件的鋁材,我看到寶鋼980MPa的超高強鋼生產線已經投產,我看到華為推出了國內首款的車規級通信模塊ME909T…”

  “我對未來的成功充滿信心。”

  “我認為這很可能不是一次彎道超車的機會,而是一條全新的起跑線。”

  “我們站在了新的起點,前面是龐大的市場。”

  俞興放慢語速,側頭往旁邊看了看:“我本想看看旁邊一起賽跑的國外燃油車品牌,卻沒看到他們的身影,再往后一看,他們居然是落后一步的位置。”

  “我昨天和我的副總討論這一點,他很不解,認為我太自大。”

  “我今天在這里回答他。”

  “因為它們的燃油車太成功了。”

  “百年汽車工業,是積累,是領先,是成功,也是枷鎖。”

  俞興說到這里,結束了一次對供應商的宣講,看向第一排的IDG掌門人,詢問道:“熊總,你看我們電車項目前景如何?你上來和我們聊聊,讓我們也知道資方的看法和嗅覺。”

  熊瀟鴿直擺手,不愿登臺。

  俞興走到他面前,強行把話筒遞過去。

  熊瀟鴿拿到話筒,仍舊沒有登臺,只是往空中豎起一根手指:“我不懂汽車,我就想賺錢,我投一個億。”

  隨即,他把話筒遞還了回去。

  一句話,一個億!

  俞興率先鼓掌,會議廳里緊接著掌聲雷鳴。

  說一千道一萬,沒有比票子更具說服力的。

  徐欣側頭看著熊瀟鴿,瞧見他帶著笑意的眼神,知道這位IDG掌門人今天是當了一回托。

  她輕咳一聲,自己也可以當托啊。

  俞興的目光與徐總交錯,微微點頭致意,不打算把話筒給她,準備接下來讓已經有合作方案的供應商登臺描述聯合研發的模式。

  然而,這時候的浙產投副總經理蔡皓宇見狀,雖然沒拿到話筒,卻也站起來說道:“俞總,我們這邊也很有興趣參與碳硅集團的電車項目!”

  俞興這次是真驚喜,立即再奉上掌聲。

  隨后,他邀請了匯川技術登臺講述電機的研發。

  “俞總,你還找了不少托啊?”徐欣忍不住對站在一邊的俞興說道。

  俞興輕輕說道:“那個真不是,那個是真想來掙錢的。”

  徐欣愕然,側頭看了眼浙產投的蔡皓宇:“你這個項目還真的要啟動了。”

  俞興微微一笑:“是早已經啟動了,不然,哪來的這個場面?”

  徐欣忍不住再次環顧會議廳里的眾多人頭,有錢,有技術,有供應鏈,有潛在市場,有政策驅動。

  短短幾個月,俞興的電車項目已經到了路上,目標是擋著掙錢的諸多行業巨頭。

  請:m.llskw.org

哎呦文學網    多我一個后富怎么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