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森用石膏粉調和泥漿,“這種鞋印在硬地上留不住痕跡,多虧這幾天下過雨,泥層厚度剛好能定型。”他突然指著鞋印邊緣的草屑,“里面混著點水泥灰,說不定兇手是從事建筑行業的。
擴大到五百米范圍時,楊森在塊巨石后發現了三個疊在一起的煙蒂。“紅塔山,焦油量10mg,”他用鑷子將煙蒂放進證物袋,“過濾嘴上的唾液斑還很新鮮,DNA檢測應該能出結果。”煙蒂旁的地面有處坐臥痕跡,枯葉被壓 得扁平,范圍約1.2x0.6米,“兇手在這里停留過至少半小時,抽了三根煙,可能是在觀察周圍環境。”楊林突然注意到痕跡邊緣的草葉上有熒光反應,“用紫外線燈照一下,這上面有油漬。
紫外線燈下,草葉上的油漬顯出淡藍色光斑,形狀像半個手掌印。“是機械油,”楊林用試紙蘸取樣本,“成分檢測需要回實驗室,但看色澤和黏稠度,像是柴油或機油。”他突然想起死者的沖鋒衣,“尸體的袖口也有類似油 漬,會不會是兇手和死者有過肢體接觸”楊森搖頭,指著煙蒂旁的石塊:“石塊上有摩擦痕,兇手可能在這里踏過手上的油污,更像是作案后清理痕跡。
兩人沿著山脊線往西側搜索時,楊林的勘查燈在一處斷崖邊停下。崖壁上的藤蔓有被拉扯的痕跡,幾根深綠色的枝條懸在半空,末端纏著片熒光綠的布料與死者沖鋒衣的顏色完全一致。“從這里到尸體位置,直線距離12
0米,但走山路要繞300米,”楊森用激光測距儀測量,“拖拽痕跡到斷崖邊就斷了,可能是從這里把尸體推下去,再拖進樹林的。”崖底的碎石堆上,有處新鮮的撞擊痕,邊緣沾著的纖維與藤蔓上的布料完全相同。
“你看這處燃燒痕跡,”楊林在距尸體300米的林間空地蹲下,地面有個直徑80厘米的黑圈,灰燼里混著未燒完的樹枝,“燃燒殘留物檢測顯示有汽油成分,不是自然起火。”黑圈邊緣的泥土里,楊森用篩子篩出個金屬 片,“像是打火機的外殼,上面有‘ZIPPO‘的字樣,但型號看不清了。”空地周圍的樹木樹干上,有幾處砍痕,深度12厘米,像是用砍刀或斧頭留下的,“兇手可能在這里生火取暖,或者燒毀了什么東西。
勘查持續到正午,兩人的勘查本上已經記滿了27條線索:44碼工裝靴印的壓力分布曲線、深藍色尼龍線的經緯密度、機械油的初步顯色反應、煙蒂的品牌型號、燃燒殘留物的成分分析......但沒有一條能直接指向死者身份或 兇手特征。“最麻煩的是沒有身份證明,”楊林坐在倒木上喝著水,瓶蓋在筆記本上敲出節奏,“死者的登山包被翻得亂七八糟,證件和電子設備可能被兇手拿走了。”
楊森正在整理物證袋,標簽上的編號從“現場01”排到了“外圍27”。“那枚銀色登山扣有點奇怪,”他翻出物證照片,“扣環內側有磨損,但沒有掛過任何東西的痕跡,更像是故意放在那里的。”楊林突然想起斷崖邊的藤 蔓:“會不會是兇手用登山扣把尸體綁在藤蔓上往下放但扣環沒有承重痕跡,又說不通。”兩人盯著照片看了半晌,始終沒找到合理的解釋。
“外八字步態、工裝靴、機械油、紅塔山煙......這些線索指向的是體力勞動者,”楊林在地上用樹枝畫出側寫圖,“男性,身高175180cm,從事與機械或建筑相關的工作,熟悉戶外環境,可能有前科因為反偵察意識很 強,刻意清理了鞋印和指紋。”楊森補充道:“但死者的裝備很專業,熒光綠沖鋒衣是專業戶外品牌,登山包的背負系統價值不菲,看起來像是資深徒步者,這兩種身份怎么會產生交集”
對講機里傳來王帥的聲音:“報案人李立軍的社會關系查了,沒有異常,他的登山記錄顯示確實每周來拍照片。”楊林關掉對講機,“排除報案人嫌疑,但死者和兇手的關系還是謎。”他突然指著遠處的防火道,“防火道上有車 輪印,會不會是兇手開車到附近,再把尸體運進樹林”楊森立刻起身,“去看看,車輪印的間距和輪胎紋路或許能鎖定車型。
防火道的水泥地上,兩道車輪印清晰可見,間距1.5米,輪胎紋路是橫向花紋,深度0.2厘米。“是貨車或SUV,”楊林用卷尺測量,“胎寬245mm,磨損程度中等,應該是使用了兩年左右的車。”車輪印旁有幾枚散落的44
碼鞋印,與尸體旁的工裝靴印完全吻合,“兇手確實是開車來的,把車停在防火道,再步行把尸體拖進樹林。”但車輪印在防火道盡頭就消失了,周圍是片開闊的草地,沒有監控,無法追蹤車輛去向。
回到尸體旁時,技術人員正在給登山包做X光掃描。“包里沒有電子設備,”楊森看著掃描圖,“有個金屬盒,形狀像首飾盒,但鎖著,需要回實驗室撬開。”楊林突然注意到包側的網兜里有半截折斷的鉛筆,筆桿上刻著個模糊 的“W”字母,“這可能是死者的姓氏縮寫,但太模糊了,不能確定。”包底的夾層里,楊森摸出張被汗水浸透的紙條,字跡已經暈開,只能辨認出“周六”“山脊”“見”幾個字。
“所有線索都太零碎了,”楊林把勘查本攤在樹干上,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照在“未知男性,40歲左右,身高178cm”的字樣上,“沒有身份證明,沒有電子設備,唯一的DNA樣本來自煙蒂,還不知道是誰的。”楊森的手機突 然震動,是實驗室發來的初步報告:“熒光綠布料的纖維成分是尼龍66,常見于專業戶外服裝,但沒有品牌標識;機械油樣本初步判斷為柴油,與貨車常用燃油成分一致。”
兩人坐在倒木上整理物證時,林間的風突然變大,吹得勘查燈的電線來回擺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