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張寶德的宿舍里,張輝有了更多發現。宿舍是四人間,其他工人的床鋪都收拾得整整齊齊,只有張寶德的床鋪還保持著7月10日晚上的樣子,被子沒疊,枕頭旁放著本翻到一半的小說,抽屜里的工資卡、身份證都還在,...
王帥立刻調出其他監控畫面,試圖追蹤這輛銀灰色面包車的進出軌跡。但廠區監控覆蓋范圍有限,車輛在后門停留約20分鐘后便駛離畫面。王帥眉頭緊鎖:“這輛車有問題,必須盡快查到車牌號。”他隨即聯系交通監控組,調取周邊道路的監控錄像,希望能在主干道或路口找到該車的行駛軌跡。
與此同時,楊林和楊森也收到了王帥傳來的監控截圖。楊森盯著畫面中的藍色工裝身影:“這人穿著和老張描述的特征一致,而且在木工車間門口停留時間過長。”楊林點點頭:“如果這人是老張,那他為什么要在車間門口逗留是在觀察什么,還是在等待什么人”
兩人決定再次前往家具廠,重點排查木工車間附近的可疑痕跡。他們重新調取車間門口的地面痕跡,果然在一塊松動的地磚邊緣發現了一枚半模糊的鞋印。楊林用膠帶提取后,與之前圍墻外的鞋印進行比對。“鞋底花紋一致,”他皺眉道,“都是43碼的工靴,而且鞋跟磨損位置相同,很可能是同一人。”
楊森則將車間門口的灰塵樣本送檢,希望能提取到指紋或DNA信息。與此同時,王帥那邊也有了新進展。通過調取周邊道路的監控,他們終于在一條偏僻的支路上拍到了這輛銀灰色面包車的車牌。車牌號被泥污遮蓋了一部分,但經過圖像增強處理后,王帥終于看清了完整的車牌信息:“車牌號是滬B8876K,車主登記信息是…”他頓了頓,臉色變得凝重,“是老李的妻子,李梅。”
“老李的妻子”楊林和楊森幾乎同時出聲。楊森立刻調出老李的家庭信息:“李梅,38歲,無業,和老李育有一子,家庭經濟狀況一般。”楊林沉思片刻:“如果老李涉案,李梅也有可能參與其中,甚至負責運輸尸塊。”
王帥隨即帶隊前往老李的住所進行搜查。他們在老李家的車庫中找到了那輛銀灰色面包車,車內外殘留著大量木屑和油漆痕跡,車座下還發現了一副手套,指腹部分沾有干涸的血跡。王帥立刻下令封存車輛,并提取手套進行DNA檢測。
與此同時,楊林和楊森也重新提審了老李。面對警方的證據,老李起初還百般抵賴,但在看到DNA比對結果和監控畫面后,終于崩潰。“我…我只是幫他處理尸體,”老李聲音顫抖,“是老張干的,是他殺了人。”
“老張”楊森追問道,“你和老張是什么關系為什么要幫他處理尸體”
老李低頭沉默了一會兒,才緩緩開口:“我和老張是同鄉,以前在老家就認識。去年他兒子得了重病,工廠的保險又不給報銷,他找老板求情,結果被老板拒絕了。后來他兒子死了,老張就一直耿耿于懷,說要報仇。”
楊林和楊森對視一眼,心中已有猜測。“你是說,老張殺了人,然后讓你幫忙處理尸體”楊林問道。
老李點點頭:“那天下午,老張找到我,說他把老板殺了,讓我幫忙把尸體肢解,運出去處理掉。我一開始不同意,但他威脅我說,如果不幫他,就把我以前偷工減料的事抖出來。我…我害怕了。”
“那尸體現在在哪”楊森追問。
“大部分都燒了,”老李低聲說,“老張讓我把剩下的尸塊藏在廠里的原料倉庫里,等晚上再運出去。但我沒敢動,怕被人發現。”
楊林立刻帶隊前往原料倉庫,果然在一堆廢棄海綿墊下發現了尚未處理的尸塊。經過法醫初步鑒定,這些尸塊屬于同一人,且DNA與工廠老板林建國的家屬提供的DNA樣本匹配。至此,案件終于有了突破性進展。
陸川得知消息后,立刻下令對老張展開全面追捕。然而,當警方趕到老張家時,卻發現他已經連夜逃離。王帥通過調取手機信號和交通監控,發現老張在案發后曾前往城南的一處廢棄倉庫,之后便失去了蹤跡。
“他可能還在城南,”王帥分析道,“那邊有很多廢棄廠房,適合藏身。”陸川立刻組織警力,對城南區域展開地毯式搜查。
與此同時,楊林和楊森也重新梳理了整個案件的證據鏈。他們發現,老張作案的動機明確,且具備廠區內部知識,完全符合所有物證指向的嫌疑人特征。而老李則是在脅迫下參與了拋尸和藏尸過程,屬于從犯。
“老張很可能是單獨作案,”楊森說,“他熟悉廠區布局,知道哪里有工具、哪里是監控盲區,還能準確避開巡邏人員。而且,他之前請假,就是為了制造不在場證明。”
楊林點頭:“如果能找到老張的藏身之處,案件就能徹底告破。”他們隨即加入搜查隊伍,親自前往城南區域。
經過兩天的搜查,警方終于在一處廢棄的木材加工廠內發現了老張的蹤跡。現場布控后,特警隊員破門而入,將老張當場抓獲。面對警方的質問,老張神情冷漠,一言不發。
回到審訊室,老張依舊沉默。直到楊林拿出老李的供詞和現場物證,他才緩緩開口:“我殺了他,我不后悔。他害死了我兒子,我只想讓他付出代價。”
審訊結束后,陸川看著案件卷宗,長嘆一口氣:“一起因醫療糾紛引發的殺人案,卻演變成一起分尸案。如果不是老張的偏執和老李的軟弱,這起案件本可以避免。”
楊林和楊森也感到沉重。他們知道,這起案件雖然告破,但背后的人性悲劇卻值得深思。他們收拾好卷宗,準備迎接下一個案件的到來。刑偵工作永遠沒有終點,他們也只能在一次次破案中,尋找正義的痕跡。
王帥盯著監控畫面,反復放大銀灰色面包車的細節。車門上的劃痕、輪胎花紋、車身上的木屑痕跡…每一處細節都指向這輛車曾深入廠區核心區域。他立即調出交通監控系統,試圖追蹤這輛車的行駛軌跡。
“這輛車在7月11日下午4點15分進入廠區后門,停留了大約20分鐘,之后駛離。”王帥指著屏幕對身旁的隊員說,“但接下來的監控畫面中,它卻在主干道上消失了。你們看,這里有個信號盲區,剛好在城南工業區與老城區交界處。”
隊員小李皺眉:“如果他有意避開主干道,很可能繞進了城南的舊廠房區。那里巷道復雜,監控覆蓋率低,確實適合藏匿。”
王帥立刻聯系交通大隊,調取周邊小路的監控錄像。經過數小時的排查,終于在一條偏僻支路的便利店監控中,捕捉到這輛銀灰色面包車的尾影。車牌號雖然模糊,但通過圖像增強技術,王帥成功識別出部分數字:“滬B8876K…車主信息是李梅。”
“李梅?”楊森聽到這個名字,立刻翻出工廠的人員登記表,“這是老李的妻子,38歲,無業,和老李育有一子。他們家經濟狀況一般,老李平時靠在廠里打工維持生計。”
楊林皺眉:“如果這輛車是李梅名下,那她很可能也參與其中。老李有重大嫌疑,而他妻子提供車輛,說明兩人可能共同作案。”
王帥立即帶隊前往老李住所進行搜查。他們在老李家車庫中找到了那輛銀灰色面包車,車內外殘留著大量木屑和油漆痕跡,車座下還發現了一副手套,指腹部分沾有干涸的血跡。
“這手套必須立刻送檢。”王帥下令,“還有,這輛車的輪胎花紋要和現場鞋印進行比對。”
與此同時,楊林和楊森重新提審老李。面對警方掌握的證據,老李終于崩潰:“我…我只是幫他處理尸體,是老張干的,是他殺了人。”
“老張?”楊森追問道,“你和老張是什么關系?為什么要幫他處理尸體?”
老李低頭沉默了一會兒,才緩緩開口:“我和老張是同鄉,以前在老家就認識。去年他兒子得了重病,工廠的保險又不給報銷,他找老板求情,結果被老板拒絕了。后來他兒子死了,老張就一直耿耿于懷,說要報仇。”
楊林和楊森對視一眼,心中已有猜測。
“你是說,老張殺了人,然后讓你幫忙處理尸體?”楊林問道。
老李點點頭:“那天下午,老張找到我,說他把老板殺了,讓我幫忙把尸體肢解,運出去處理掉。我一開始不同意,但他威脅我說,如果不幫他,就把我以前偷工減料的事抖出來。我…我害怕了。”
“那尸體現在在哪?”楊森追問。
“大部分都燒了。”老李低聲說,“老張讓我把剩下的尸塊藏在廠里的原料倉庫里,等晚上再運出去。但我沒敢動,怕被人發現。”
楊林立刻帶隊前往原料倉庫,果然在一堆廢棄海綿墊下發現了尚未處理的尸塊。經過法醫初步鑒定,這些尸塊屬于同一人,且DNA與工廠老板林建國的家屬提供的DNA樣本匹配。至此,案件終于有了突破性進展。
陸川得知消息后,立刻下令對老張展開全面追捕。然而,當警方趕到老張家時,卻發現他已經連夜逃離。
王帥通過調取手機信號和交通監控,發現老張在案發后曾前往城南的一處廢棄倉庫,之后便失去了蹤跡。
“他可能還在城南。”王帥分析道,“那邊有很多廢棄廠房,適合藏身。”
陸川立刻組織警力,對城南區域展開地毯式搜查。
與此同時,楊林和楊森也重新梳理了整個案件的證據鏈。他們發現,老張作案的動機明確,且具備廠區內部知識,完全符合所有物證指向的嫌疑人特征。而老李則是在脅迫下參與了拋尸和藏尸過程,屬于從犯。
“老張很可能是單獨作案。”楊森說,“他熟悉廠區布局,知道哪里有工具、哪里是監控盲區,還能準確避開巡邏人員。而且,他之前請假,就是為了制造不在場證明。”
楊林點頭:“如果能找到老張的藏身之處,案件就能徹底告破。”他們隨即加入搜查隊伍,親自前往城南區域。
經過兩天的搜查,警方終于在一處廢棄的木材加工廠內發現了老張的蹤跡。現場布控后,特警隊員破門而入,將老張當場抓獲。面對警方的質問,老張神情冷漠,一言不發。
回到審訊室,老張依舊沉默。直到楊林拿出老李的供詞和現場物證,他才緩緩開口:“我殺了他,我不后悔。他害死了我兒子,我只想讓他付出代價。”
審訊結束后,陸川看著案件卷宗,長嘆一口氣:“一起因醫療糾紛引發的殺人案,卻演變成一起分尸案。如果不是老張的偏執和老李的軟弱,這起案件本可以避免。”
楊林和楊森也感到沉重。他們知道,這起案件雖然告破,但背后的人性悲劇卻值得深思。他們收拾好卷宗,準備迎接下一個案件的到來。刑偵工作永遠沒有終點,他們也只能在一次次破案中,尋找正義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