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帥和張輝立刻將這一消息匯報給陸川。陸川得知后,長舒一口氣:“太好了,有了死者身份,案件偵破就有了新的方向。接下來,要圍繞秦觀的社會關系展開調查,盡快鎖定兇手。”
王帥和張輝回到警局后,立刻對秦觀的社會關系進行梳理。他們發現,秦觀在一家貿易公司工作,但公司同事對他的了解并不多。“秦觀平時不太愛說話,和同事們交流也很少。我們只知道他工作還算認真,但對他的私人生活一無所知。”秦觀的同事對王帥和張輝說道。
為了獲取更多線索,王帥和張輝來到秦觀的住所。這是一個老舊的小區,房屋破舊,環境雜亂。他們找到小區物業,向物業管理人員詢問秦觀的情況。“秦觀啊,他一個人住在這里,平時獨來獨往,很少和鄰居們交流。不過,最近幾天沒看到他,我們還以為他出差了呢。”物業管理人員說道。
王帥和張輝來到秦觀的家門口,敲門無人應答。他們通過技術手段打開房門,屋內一片狼籍,似乎被人翻動過。“看來這里很可能發生過激烈的沖突,或許與秦觀的死亡有關。”張輝說道。王帥點頭表示同意:“我們仔細搜查一下,看看能不能找到與兇手有關的線索。”
王帥和張輝在秦觀的住所里進行了地毯式搜查,不放過任何一個角落。衣柜、書桌、床鋪,每一處都被翻查得清清楚楚,但遺憾的是,并沒有找到特別有價值的線索。屋內雜亂的狀況,顯然是有人在秦觀死后進行過仔細翻找,極有可能是犯罪嫌疑人在尋找某些重要物品。
“王帥,看來兇手對秦觀的住所很熟悉,知道來這里找東西,熟人作案的可能性非常大。”張輝一邊擦拭著額頭上的汗水,一邊分析道。王帥點頭表示認同:“沒錯,接下來我們要重點排查秦觀的熟人。先從鄰居入手,看看能不能找到案發時的目擊線索。”
兩人走出秦觀的住所,開始對鄰居展開調查。他們首先敲響了對門鄰居的房門。一位頭發花白的老人打開了門,看到警察,臉上露出一絲緊張。“大爺,我們是警察,在調查秦觀的案子。您最近有沒有注意到秦觀家有什么異常情況?”王帥禮貌地問道。
老人皺著眉頭想了想:“前幾天晚上,我聽到他家傳來叮叮當當的聲音,像是有人在翻東西。當時我以為是他在收拾屋子,就沒太在意。早知道會出這種事,我就該多留意一下。”張輝追問道:“大爺,您還記得具體是哪天晚上嗎?大概幾點鐘?”老人搖了搖頭:“具體哪天記不清了,應該是晚上九十點鐘左右。”
從對門鄰居家出來后,王帥和張輝又走訪了其他幾戶鄰居,得到的信息大致相同。案發當晚,不少鄰居都聽到了秦觀家傳來的異常聲音,但都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這讓王帥和張輝意識到,案發時間很可能就在那個晚上。
為了進一步鎖定嫌疑人,王帥和張輝來到小區物業辦公室,調取了案發當天的監控錄像。他們仔細查看監控,發現案發當天共有36名非小區住戶進入過小區。“張輝,這36個人是我們接下來調查的重點。送外賣的、送快遞的,都不能放過,必須一個一個排查清楚。”王帥說道。
張輝點頭同意:“好,我負責梳理名單,制定調查計劃。咱們爭取盡快排除無關人員,鎖定嫌疑人。”經過一番梳理,他們開始對這36人展開調查。
首先,他們聯系上了案發當天給小區送外賣的外賣員。王帥撥通電話,表明身份后問道:“你好,我們在調查一起案件,需要了解一下你案發當天到這個小區送外賣的情況。你還記得你去了哪棟樓、哪戶人家嗎?”外賣員回憶了一下:“我記得去了3號樓,具體哪戶記不清了。當時我把外賣放在門口,打電話讓客戶自己出來取的。”
張輝在一旁補充問道:“你在小區里有沒有看到什么異常情況?比如有沒有遇到行為舉止奇怪的人?”外賣員想了想:“沒有啊,我就忙著送單,沒太注意。不過小區里人挺多的,進進出出的。”通過進一步核實外賣訂單信息,王帥和張輝確認該外賣員與案件無關,將其排除。
接著,他們調查了一名案發當天到小區送快遞的快遞員。“你好,我們在調查一起案件,麻煩你回憶一下,案發當天你在這個小區送快遞時,有沒有去過3號樓秦觀家?”王帥問道。快遞員查看了一下配送記錄:“那天我沒去3號樓,去的是5號樓。而且我都是把快遞放在小區的快遞柜里,通知客戶自己去取的。”經過核實,這名快遞員也被排除了嫌疑。
然而,在調查過程中,有一個人引起了王帥和張輝的注意。此人名叫李成年,案發當天進入小區后,在秦觀所在的3號樓附近停留了很長時間。王帥和張輝立即前往李成年的工作單位進行調查。在李成年的辦公室里,王帥開門見山地問道:“李成年,我們在調查一起案件,案發當天你為什么會出現在秦觀所在的小區?還在3號樓附近停留了很久。”
李成年聽到這話,臉色微微一變,但很快恢復鎮定:“我…我去拜訪一個朋友,找錯地方了。在小區里轉了一會兒,沒找到人,就離開了。”張輝緊緊盯著李成年的眼睛:“找錯地方?你在3號樓附近徘徊了近一個小時,這似乎不太合理吧?你拜訪的朋友叫什么名字?住在哪棟樓?”
李成年猶豫了一下,支支吾吾地說:“我…我記不清了。當時找得太著急,沒注意。”王帥冷哼一聲:“李成年,你最好如實交代。我們已經掌握了不少線索,如果你刻意隱瞞,只會加重自己的嫌疑。”
李成年的額頭冒出了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