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489章 招工.難

哎呦文學網    豬肉西施她,干活比殺豬還絲滑!
🔊點這里聽書

  提到實驗室。

  甘明蘭在上個月下旬,安排好關西第一軍事學堂的入學考試和前期的教學課程后。

  就向石油下手了。

  鋪完從和平關到哈密衛的一千里路,黑油山數十座小山丘上的瀝青石也消耗殆盡。

  成果還是很顯著的。

  六米寬的馳道,路基大約有十厘米的厚度。

  鋪平,就用了數噸重的大碾子壓路基。

  這樣平整、寬敞,施工又快捷的馳道,可把關西駐軍、軍屬和移民們稀罕壞了。

  就連年前又來販貨的江南大商賈,都贊這瀝青路舉世無雙。

  “要是能把哈密通向伊里八卦城的兩千多里馳道,也鋪上就更好了!”

  想也白瞎。

  為了明年夏季施工,就得儲備瀝青。

  黑油山的瀝青石全部被清理用完后,就有數十個漏油的裂口暴露在人前。

  出油量如何?

  真真是十二個時辰都在冒油的那一種!

  甘明蘭找來的泥瓦匠,在這些漏油的裂口周圍都砌了油池。

  當油池蓄滿石油后,會順著預先埋入的粗銅管流入特制裝油的鐵皮桶里。

  一天下來,最少夠裝五十桶。

  每桶兩百斤。

  按后世油田的開采量來算,這個產出不算多。

  但如今不是工業化時代,不需要大量提煉汽油或柴油等燃料。

  就這么些也是足夠用的!

  石油提煉是很危險的,蒸餾房還在建設中。

  甘明蘭打算照著《夢溪筆談》中提到的油煙墨制作方法,用現在每天冒出來的石油試一試。

  于是乎。

  寒冬臘月天,各衛所告示欄里貼出了招工告示。

  關西墨坊招募墨工一百人。

  有三年制墨經驗者優先錄用,月薪五兩起。

  八年以上制墨經驗的墨工,月薪十兩以上......

  得知消息的新移民們,哪里還能在炕上窩冬:

  “啥玩意?這個制墨工的待遇竟這么高?干過三年的,比工地上干了十幾年的泥瓦匠、石匠、木匠的工錢都要高!”

  “關鍵是,在墨坊里做工,不像工作地上,干個一年半載就結束了,人家今后月月都能拿這么多!”

  “不知道我十六歲的兒子現在去墨坊當學徒,衛所能不能收?我兒子可以不要工錢,免費的干活!”

  “這話說的,有這樣的好事誰家兒子不樂意去?人家衛所差你這點學徒工錢么?沒看上面說得明白,要熟手,熟手!”

  “誰不是從學徒到熟手的?我家大兒現在認得五百個字,學什么都快,這個墨工肯定也難不倒他......”

  不怪移民們對份招工告示的積極性這般高。

  就是關軍軍屬們都很心動。

  個個都在打聽,這新出爐油墨坊到底是何方金雞?

  青山書院山長方墨林,帶著一腦門的疑惑求見甘大將軍:

  “大將軍,前朝的墨工都集中在江南徽州,咱們,咱們關西應該很難找到熟手墨工的,難道您要讓毫無經驗的匠人自己摸索著制墨?”

  質疑是質疑,也擋不住方墨林對自制墨的期待。

  算起來,在文房四寶中最費錢的就是紙與墨。

  青山書院現在的學生,已經超過了三百人,這些學生都是精心挑選出來的科舉好苗子。

  書院不吝于給學生們提供筆墨紙硯。

  明年要參加童子試的二十幾人,紙和墨的消耗量甚大!

  甘明蘭拿出一本《夢溪筆談》,指著里面關于延川石液制作一頁問:

“山長,我們在委魯  母幾百里外發現了石油,您覺得沈公書上所著的延川石液,能不能自制?”

  方墨林再不復以往的云淡風輕,人淡如菊,下巴上的胡子都抖了起來:

  “老......老夫倒是通讀過《夢溪筆談》,對石油的印象只停留文字描述里,沒見過實物......也無從考究其制墨的可行性。

  大將軍這......這油煙墨很值得一試啊!失敗了,損失的不過是一些工錢,但若能大成,關西的學堂僅用墨這一項,一年都省下好幾百兩!”

  甘明蘭大費周章的招人,為的自然不是省這三瓜兩棗。

  她道:“油煙墨是不是真比松煙墨好用,暫且不論。但就從兩者的制作成本來說,制松煙墨的原材料在于松脂,松脂量少難得。油煙墨用的石油卻是無限量的。

  如果做出的墨品質比松油墨差,我們就用量大價廉來鋪市場。

  如果品質真如沈公說的那般好,我們就將其作為關西特色獻給陛下。

  如此一來,用油煙墨打下江南徽墨的壟斷,指日可待。

  依我之見,在研究油煙墨制作期間索性連同文房四寶中的另兩樣,一塊研究得了!”

  方墨林驚得,連打了幾個嗝兒:“文......文房四寶?關西,關西的工匠們都這么能干了嗎?”

  不是他小瞧了關西的工匠,這里面涉及到了很多不外傳的技術。

  “山長您看,說到文房四寶,人人都只知道宣州的紙、徽州的墨、湖州的筆和端州的硯。

  實際呢,難道其它州府就沒有好的筆墨紙硯了么?

  在宣州學造紙十年的宏明禪師都說,咱們關西的楮皮紙不比宣紙差!

  還有筆,制毛筆最重要的就是筆尖的毛。

  兔毛、羊毛、馬毛、狼毛、雞鴨鵝毛,咱們大西北還缺這些皮毛?

  只要舍得在制筆的工藝上下功夫,這些成本只要幾文錢的筆,真有那么難制?

  硯臺,說白了就是石頭!

  戈壁灘上最不缺的就是各色的玉石、泥石,難道這些還挑不出適合做硯臺的石頭來?”

  她這么一通分析下來,方墨林的腦子嗡嗡響。

  動輒好十幾兩銀才能置辦一套中等品質的文房四寶,在鎮西大將軍口中,竟然工藝都如此簡單!

  別說。

  還真別說。

  聽上去,可操性極強!

  方墨林表示他別的幫不上忙太多,但可以帶上學院的先生和學子們,幫忙試筆、試硯臺、試墨。

  甘明蘭:“......”

  她在用人方面,還是太拘泥于慣性思維了!

  且看,這是多么好的產品體驗官啊!

  次日。

  又是幾則招工告示出爐。

  繼墨工之后,再招數百筆工、石匠和硯雕師。

  一出手就是幾百個高薪工作崗位,真真是在大冷的天,撩撥得數十萬人急出了一身火氣。

  看見高薪拿不到手的移民們,上火。

哎呦文學網    豬肉西施她,干活比殺豬還絲滑!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