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界。
北天門處。
真武大帝向極北之地的玄武一族下達了“祖玄武令”。
天地有四靈,是為“東方蒼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
四大靈獸鎮守天地東西南北四宮,辟邪惡、調陰陽,是為四方之神。
北靈神獸,即是玄武一族。
《楚辭·遠游》有載:“龜蛇相纏,乃成玄武之形。”《后漢書·王梁傳》亦注:“玄武者,北方水神,龜蛇共體。”
世人都知道玄武。
其實,然世人鮮知,玄武一族其實分兩脈。
一脈為玄蛇,玄蛇是龍首鳳翅蟒身,振翅可破九霄云。
二脈為龜武,龜武乃龍首鰲背麒麟尾,踏浪而行,巋然如山岳。
玄蛇加上龜武,二者相合,方為“玄蛇龜武”真身,簡稱“玄武”。
玄蛇主靈動,為陰獸,龜武象征穩固,為陽獸,二者結合,龜蛇相交,陰陽平衡,才誕生玄武。
而這玄蛇,就是長著翅膀,會飛的蛇,和騰蛇有些親處。
騰蛇者,亦名“螣蛇”,無足而騰云,身形如電,是一種會飛的蛇。
騰蛇也常常被視為玄武的分身,多與神龜并稱。
昔年張衡作《思玄賦》中,有:“玄武蜷于寒甲,騰蛇蜿蜒自纏。”
曹操著名詩作《龜雖壽》中亦有:“神龜雖壽,猶有竟時。螣蛇乘霧,終為土灰。”
西游記中,真武大帝也曾道:“我當年…踏‘騰蛇神龜’,領五雷神將、巨虬獅子…”
不過,龜蛇雜交,誕生玄武的概率比較低。
真玄武的數量也很少。
玄武一族中,大部分還是玄蛇和龜武這兩種種族。
極北之地。
北極星域幽芒如紗,流轉間似藏有無盡玄機,悄然隱匿著一方自成乾坤的空間小世界。
其外層星云縹緲,如輕紗薄幔,將內里天地與浩瀚宇宙悄然隔絕,仿若兩個世界,互不相擾。
此時此刻。
真武大帝的“祖玄武令”如流星劃破蒼穹,裹挾著周天星斗之力,徑直沒入那神秘的小世界。
剎那間,小世界內風云驟變。
原本靜謐如死水的冰原劇烈震顫,似有遠古巨獸即將破冰而出。
那沉寂了億萬年的玄武煞氣,如怒龍般沖天而起,直貫霄漢,攪得星域中星芒亂顫,光芒閃爍不定。
未幾。
玄武一族的精銳如潮水般傾巢而出了。
玄蛇一脈之首,是為玄蛇神將,簡稱“蛇將”。
蛇將現身之際,天地為之變色。其蛇軀數千丈,身形蜿蜒盤旋,似一條黑色巨龍橫臥天地之間。一對墨色羽翼緩緩舒展,如遮天之幕,陽光一時都被其遮蔽,只余下一片陰霾。
那蛇將的鱗甲之間幽藍電光流轉,每動一下,便引得九霄罡風呼嘯,空間都為之扭曲,發出陣陣令人膽寒的“咯吱”聲。
龜武一脈之首,是為龜武神將,簡稱“龜將”。
冰海之上,龜武神將踏浪而出,氣勢磅礴。其背甲之上,上古星圖熠熠生輝,其尾若麒麟神尾,剛勁有力,每一次揮動,都帶著排山倒海之勢,每一步落下,冰原便綻開萬丈寒芒。
而玄蛇、龜武兩族之中,尚有五大佼佼者,皆為血脈交融之異數,天賦異稟,實力超凡。
其中三位,龍首蛇身,鱗甲覆霜,身軀蜿蜒。另外兩位,龍首龜身,背負玄山虛影,足踏滄溟之浪。
此五者,被尊稱為“五龍神將”,他們雖未得龜蛇合體之真玄武相,卻已相差不多。
當下,龜武神將一聲怒吼,聲震星域:
“祖玄武有令,玄武一族且隨我馳援祖玄武!”
剎那間。
玄蛇神將振翅長鳴,雙翼卷起千重冰雹,如流星般墜落。
在其身后,玄武精銳如黑色洪流,奔騰不息,氣勢恢宏。
騰蛇化光,如鬼魅般穿梭于虛空之間,速度快如閃電,只留下一道道殘影。
神龜踏浪,掀起滔天巨浪,似要將天地都淹沒。
五龍神將引動星斗之力,所過之處,虛空皆被撕開幽藍裂痕。
霎時。
北極星域中,一道玄色洪流沖天而起,玄武大軍裹挾著玄武一族億萬年的蟄伏之怒,帶著破竹之勢,向著北天門呼嘯而去!
正如真武大帝所言:
“玄武一族,久未現世了。”
玄武之威,當今三界諸神,還記得嗎?
天庭之畔,天河浩渺。
浩浩蕩蕩的天河水軍,正有條不紊地披上戰甲、握緊兵器,一列連著一列,步伐整齊地登上戰船。
龐大的天河方陣,宛如精密的棋局,一個接一個地組合完畢。
四萬身披锃亮鐵甲之水軍將士,宛如巍峨之山岳,沉毅而不可動搖。
其手中兵刃,寒光閃爍,若蟄伏之猛獸,伺機而噬,凜凜威勢,令人膽寒。
天蓬元帥身姿偉岸,舉止從容,徐徐披就那身素若霜雪之戰甲。
其手持九齒釘耙,昂然靜立船首,一襲白袍于微風中輕飏,神色恬然而威儀自顯,周身隱有威壓彌漫,令周遭皆噤若寒蟬。
此時此刻。
此時,四萬水軍甲胄鮮明,嚴陣以待。
數百戰艦鱗次櫛比,排列有序;百余戰將各守其位,整裝待發,唯候天蓬元帥一聲令下,即赴戰場。
“沙、沙、沙…”
天河之上,清風裊裊,輕拂天蓬元帥之白色戰袍。
俄而,風勢漸勁。
“呼、呼、呼…”
天蓬元帥之大旗于風中獵獵飄蕩,發出“呼呼”之響,仿若金鼓鏗鏘,似為即將到來之征戰擂鼓助威。
時已至矣。
天蓬元帥劍眉一挑,拔出腰間戰劍,劍指方丈仙山之向,一聲令下,聲若雷霆,喝道:
“全軍出征!”
“乘風破浪,疾速前行!”
“謹遵元帥令!”
天蓬元帥身后,傳來四萬天河水軍整齊劃一之回應聲,聲震九霄,響徹天地。
“天河之水,為我所用!”
“弱水三千,倒卷天罡!”
言罷,天蓬元帥振腕運力,以神力灌注手中的九齒釘耙。
九齒釘耙光芒大盛。
天蓬元帥口念真言,施展天河引水咒:
“急急如北極紫微大帝律令,攝!”
“水潤萬物,無處不達!”
“海外海,去!”
剎那間。
天河之水受到召喚,其波濤洶涌卻有序凝聚,自凝為橋,橫跨虛空,徑通方丈仙山之海外之域。
百余巨艦,鼓滿風帆,似展翅鯤鵬,乘風破浪,如離弦之箭,急速前往方丈仙山的海外海區域。
幽冥界。
幽冥背陰山。
險惡幽冥,陰風陣陣,黑霧彌漫,不聞人間鳥獸聲,只見幽幽鬼妖行。
石崖處,荊棘叢,山澗底,昏洞中,魑魅魍魎閃現,鬼怪妖邪藏匿。
“我死的好慘啊!”
凄厲的哀號如利刃般劃破死寂,似要將人的魂魄都撕裂。
“我做鬼也不會放過你!”
怨毒的詛咒在空氣中回蕩,帶著無盡的仇恨與不甘。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
淫邪的笑聲夾雜其中,透著令人毛骨悚然的扭曲快意。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豪邁卻又在這陰森之地顯得格格不入的呼喊,似是亡魂最后的倔強。
一片鬼哭狼嚎之音中。
北極四圣之翊圣保德真君(黑煞將軍)立于高臺之上,周身煞氣繚繞。
一眾煞鬼天丁拱衛在其身側,他們面容猙獰,眼神兇狠,正是黑煞將軍的忠實爪牙。
一眾聾兵啞將立在兩側,雖然他們聽不見世間聲響,說不出半句話語,但這同時也意味著他們不會被言語蠱惑,難以被精神手段控制。
“無義神王破邪祟,戰伐天丁鎖鬼形!”
“聾兵啞將隨吾號令,飛鷹走犬搜魄追精!”
“敢有拒逆違律者,雷火焚骸滅五靈!”
“急急如北極紫微大帝律令,攝!”
黑煞將軍目光冷峻,掃視著臺下密密麻麻的陰兵鬼差,口中念念有詞,手中令旗揮舞,不斷調遣著各方兵馬。
那些陰兵鬼差,皆身著殘破甲胄,面容猙獰可怖,或青面獠牙,或眼窩深陷,周身散發著森森鬼氣。
風流鬼王,面容俊美卻透著一股邪氣,他手持一把折扇,扇面上繪著妖艷的美女圖案…
餓死鬼王,肚子干癟如鼓,眼神中充滿了對食物的渴望,他手持一根巨大的骨棒,骨棒上還殘留著一些碎肉…
戰死鬼王,渾身散發著濃烈的戰意,似是還未從那殘酷的戰場中回過神來,他手持一把霸王長槍,槍尖閃爍著寒芒…
還有那大力鬼王、瘟鬼王、無情鬼王、無義鬼王、獨角鬼王、反背鬼王…
他們手持陰森森的兵器,在黑煞將軍的指揮下,迅速集結。四萬余眾陰兵鬼差,排列成整齊卻又透著詭異陰森的方陣。
他們只待黑煞將軍一聲令下,便要沖破幽冥界,興風作浪,將這世間攪得天翻地覆。
天界之上,祥云繚繞間,卻暗藏肅殺之意。
斗部、雷部的大營之中,旌旗獵獵作響,戰鼓擂動震天,一派肅殺之氣彌漫開來。
天猷副帥身披金甲,頭戴紫金冠,手持長矛,立于點將臺上,目光如炬,掃視著臺下威風凜凜的天兵天將,調遣著天界的精銳士兵。
不多時,十萬余眾天兵天將集結完畢。
他們身著整齊的戰甲,手持銳利的兵器,眼神中透著堅定與無畏,隊列整齊,步伐鏗鏘,似是一股不可阻擋的鋼鐵洪流。
當下,真武大帝掛帥,領五雷神將,本部三萬兵馬,以及玄武一族精銳。
天蓬元帥領四萬天河水軍。
黑煞將軍從幽冥地界調遣陰兵鬼差,合計四萬余眾。
天猷副帥,從斗部、雷部抽調十萬余眾天兵天將。
天庭此次合計派出天兵二十萬,從天界、地界、水域三路并進,聲勢浩大,直逼方丈仙山而去。
祭旗,是古代出師前舉行的一種祭祀儀式。
在古代,用敵軍首級祭旗,是一件很常見的事情,古來大軍出征之前有斬將祭旗的傳統,
其意在震懾敵方、凝聚軍心,鼓舞軍隊士氣。
比如封神大戰之中,楊戩拿了梅山七怪之中的牛妖金大升,姜子牙命令將牛妖斬首,將牛頭掛在旗桿上祭旗。
三國赤壁大戰之時,周瑜對蔡和說道:“汝是何等人,敢來詐降!今缺少福物祭旗,愿借你首級。”
隨后,周瑜斬了蔡和,以蔡和之首級祭旗。
此時此刻。
太元宮前,陰云如墨,沉沉地壓在這片仙家福地之上。
但見那王靈官的頭顱高懸,被無情地掛在東華帝君的帥旗之上,用以祭旗。
王靈官三目圓睜,死不瞑目,仿佛還殘留著臨死前的憤怒與不甘。
王靈官之血,被緩緩倒入杯中酒之中。
那酒原本清澈透明,此刻卻因這鮮血的融入,變得猩紅刺目。
“諸仙,請舉杯。”
東華帝君身披天帝之袍,面容冷峻,輕輕端起酒杯。
“天帝,我等舉杯!”
孟昊神將、蒼何神將、沉曄神將、連宋神將等瀛洲九老圍坐一堂,難掩眼中的熾熱與瘋狂,亦紛紛舉杯。
“終于要到這一天了嗎?”
“不知道能不能遇到哪吒?”
“以報了當年剝皮抽筋之仇!”
敖丙喃喃自語道,眼神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他手持兩柄盤龍冰錘,身披萬龍甲,端起酒杯,一飲而盡,那豪邁的姿態,盡顯龍族之勇。
諸多海外散仙頭目也緊隨其后,齊齊舉杯,將這盛滿了神仙血的美酒飲盡。
酒入喉中,似有一團烈火在胸膛肆虐,眾仙心中那股對自由的渴望被徹底點燃,化作無盡的戰意。
他們將酒杯狠狠往地上一摔,“啪”的一聲脆響,酒杯破碎,碎片四濺,仿佛是這壓抑已久的反抗之火,瞬間燎原。
剎那間,十數萬散仙大軍如洶涌的潮水般涌動,浩浩蕩蕩。
他們身著各色仙衣,手持法寶兵器,周身散發著強大的仙力波動。
“殺殺殺!”
“殺殺殺!”
旗幟飄揚,戰鼓擂動,喊殺聲震破云霄。
天界的這場眾仙大戰,就要拉開帷幕。
正在此時。
祥云飄動,福、祿、壽三星踏云而來。
他們亦是海外散仙,向來喜歡無拘無束,逍遙自在,對天庭那嚴格的管理深感厭煩。
當然了,遙想當年。
道門闡教、截教、人教皆崇尚自由,不喜天庭那套繁瑣的管理模式。
眾仙皆想當個逍遙仙人,超脫于世俗之外。
奈何玉帝命令三教仙首十二去天庭稱臣,這些仙首十二皆不愿舍棄自由之身,紛紛抗命。
最后,玉帝親赴紫霄宮,向道祖告狀,請天道旨意,降下封神榜,才弄下如今的這套天庭體系。
如今,東華帝君反天,許諾“仙道任而逍遙”,這又何嘗不是他們心中所想?
福星看著東華帝君,眉頭微蹙,嘆道:
“帝君,此去何為?”
東華帝君淡淡一笑道:
“踏南天、碎靈霄、求逍遙。”
“吾等受這天庭束縛已久,今日便要打破這枷鎖,還眾仙一個自由!”
福星知道眼下時機未到,前途未卜,不禁勸道:
“帝君,這天庭勢力龐大,根基深厚,恐非輕易可撼動啊。”
“若一去不回?”
“那該如何是好?豈非前功盡棄?”
東華帝君取出一片白色的牡丹花片,那花片潔白如雪,似是他心中最后的一絲溫柔與眷戀。
他看了看,隨后將白色的牡丹花片放在胸口,目光堅定,淡淡一笑道:
“那便一去不回吧!”
言罷。
“錚”的一聲。
東華帝君猛地抽出先天純陽劍。
他劍指三十三天的靈霄寶殿,仰天狂笑道:
“踏南天,碎靈霄,殺出個仙路逍遙!”
“諸君,請隨我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