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71回 長河逆浪破妖陣,七子合舟證星沙

  沒一會兒,無問僧那锃亮的光頭便出現在眾人的手機屏幕上。眾人趕忙紛紛向無問僧問好:“老師好!”張金枇簡明扼要地把當前的問題陳述了一遍,懇請無問僧為大家指點迷津。

  無問僧眼中閃過一絲好奇,開口問道:“你們說說,在你們心里,啥算是創新呢?”

  王禹翔向來急性子,搶先大聲回應道:“那肯定是大師兄搞出來的那些‘大杲神器’啊,這不是創新是啥!”

  無問僧似笑非笑地瞅了王禹翔一眼,調侃道:“照你這說法,那你平日里搗鼓的那些小玩意兒,是不是也算創新咯?”

  王禹翔一聽,立馬挺直了腰板,滿臉理直氣壯:“那當然算!”

  無問僧沒接王禹翔的話茬,轉而將目光投向趙不瓊,突然發問:“不瓊啊,現在幾點啦?”

  眾人一聽這話,心里頓時明白了,都暗自偷笑,知道無問僧又要借講故事的由頭給大家傳授道理了。趙不瓊趕忙回應:“老師,現在八點四十三分,離您平時睡覺的時間還早呢,差不多還有一個小時。”

  無問僧微微點頭,又接著問:“你們最近一起講的故事是啥呀?”

  趙不瓊回答道:“是大師姐剛講的,叫‘辛耳合道書山成,無問弘法七子生’。”

  無問僧略顯驚訝:“喲,不瓊啊,你把這總結成‘辛耳合道書山成,無問弘法七子生’,還挺到位嘛!不錯不錯,你這拍馬屁的功夫有進步啊!都沒以前那么招人嫌了!哈哈…既然這樣,那我就給你們講個故事,就當是哄你們睡覺的安眠曲,咋樣?”

  趙不瓊和眾人趕忙點頭,連聲道:“好啊好啊!”大家手忙腳亂地在視頻通話里按下了錄音鍵。無問僧稍作等待,見大家都準備妥當,便慢悠悠地講起了故事。

無問齋志異·凡·第十三篇·創新道正傳  自‘辛耳合道書山成,無問弘法七子生’后,辛耳易名曰無人道人,遨游四海,歷時三秋有余。期間得其衣缽者,已成無問七子之三伍,各自浪跡江湖,代師傳道。而無人道人則施其莫測之法力,移山倒海,于嶺南繁華之畔,拔地起一山岳,名之曰“無問”。凡肉眼凡軀,無法力神通者,皆難覓此山之蹤。無人道人遂幽居此山,深修玄道,不復涉塵世之事。

  此無問山云霧繚繞,仙氣四溢,百鳥朝鳳而歌,萬獸歸宗而舞。山中奇花異草,爭艷斗麗,瓊樓玉宇,若隱若現于云端。無問道人于此修煉,功力日增,神通廣大,已近大羅金仙之境。

  一日,法旨傳召,三支無問七子團隊齊聚無問山。無人道人向眾門生道:“近日吾感大羅金仙之境已近,但需爾等助力,方能破此境界。”眾門徒聞言,皆表示全力以赴,助無人道人破境。

  無人道人續道:“時光長河之盡頭,有時光沙灘,其上之時光沙粒,能助吾破大羅金仙之境。然,縱吾法力通天,亦難獨至時光長河盡頭。需爾等同心協力,方能抵達。”

  無人道人又細述時光長河之景象:長河無邊,風平浪靜;然一旦涉足,即化狹窄湍流,水急壁立,最窄處僅容百米,水險谷深。河水穿行于峭壁之間,形成無數險灘瀑布。山巖陡峭如刀削斧劈,兩岸無法攀爬。水深難測,落水則無生還可能。且上空有猛禽妖獸盤旋,天生神通,見船則攻。

  眾人聞聽此言,心生恐懼,問道:“如此兇險之地,我等皆無神通法力,如何前往?”

  無問道人含笑而答曰:“吾賜爾等每人一枚仙符,但遇無法抵御之生死大難,心念一動,便可重返塵世。然離時光長河者,永世不得再入,亦不得領悟長生之道也。此符尚有一異能,若爾等心意相通,欲共謀一物,此符便能生法力,可虛空造物,以飼攻擊爾等之妖獸。妖獸食之,必短暫罷攻。”

  眾人聞之,心中大定,皆表示將竭盡全力,不負師命。

  待眾人情緒安定,無問道人手捏法訣,伸指一引,頓時云頭凝聚,眾人飄飄然騰空而起。不消多時,已至一處茫茫大海之上。無問道人取出一紙船,拋向空中,霎時化作一艘五帆巨艦。

  無問道人吩咐眾人登船,先熟悉船上諸般操作,再商議合作之策。且告誡道:“登船之前,有疑可問。一旦上船,無論爾等言語何意,吾皆不得聞,亦無法應答。”

  門徒中有一人名張青龍,上前問道:“師父,我等應往時光長河上游還是下游進發?”

  無問道人答道:“上游與下游,終歸一處。然往上游去,時光流速增快,僅需百億年便可抵達;往下游去,則時光減緩,恐十萬億年亦難達彼岸。”

  眾人聞言大驚,紛紛道:“吾等壽元僅數十載,如何能度過如此漫長時光?”

  無問道人笑道:“爾等勿需驚慌。在此地,壽元無窮無盡,與塵世相較,時光靜止。無論爾等在時光長河流轉多少年歲,重返塵世時,仍是此刻光景。”

  眾人聞言方才安心,又紛紛詢問諸多問題,無問道人一一耐心解答。

  無問道人見眾人無疑,乃命登舟。眾人從之,紛然登舟而上。

  既上船,欲共商議,然開口則彼此無聞,皆惶然無措,相視而亂。時陳玄武出無問道人所賜之仙符,示眾人。眾恍然大悟,各取仙符,盤膝而坐,閉目冥思。

  未幾,有十人仙符發黃光淡淡,旋又有八人發紅光粲然。最后三人之仙符,發藍光炫目。然符雖發光,并未賜法力于眾,彼此言語仍不相聞。

  其中發黃光最盛者,乃黃騰蛇也。彼起身,指其發黃光之符,復指眾人。眾意其欲再思,遂皆閉目重冥。

  俄頃,眾人之符皆發黃光熾盛,狂風驟起,符飛入各人右手食指端,化為戒指。眾開口,則彼此言語清晰可聞。皆抬右手食指細觀,見戒指有法力涌動。

  張青龍心動,戒指法力隨動,手中忽現巨瓜一顆。張青龍大笑,邀眾人共食。瓜入口,甘香無比,下腹頓覺力量充盈。

  眾人驚喜交集,知已蒙無問道人賜力,遂共商議,欲先熟習帆船之操縱。何玄武延右手食指,法力涌動,即有帆船說明書及操作手冊現于前。眾人皆天資卓越,一覽即通,傳閱之后,已能嫻熟操控。

  眾人習練配合多次,復聚首商議分工。帆船有船長、領航、水手、水兵四職,議定三班輪換,以青龍為船長,朱雀為領航,九尾狐為水手,余人皆為水兵,專責投喂妖獸,又為方便稱呼,三支團隊分別以甲乙丙命名。

  商議既定,欲向無問道人辭行啟航。環顧四周,已不見無問道人蹤影,惟見頭頂兩輪大日,一輪遙掛天邊,一輪近在咫尺。眾人頓悟,知近在咫尺之大日即為無問道人化身,遂紛紛禮拜辭別。

  倏忽間,近處大日向前飛去,帆船驟沉,未幾已落入茫茫時光長河之中。眾人各就各位,操控帆船。時光長河本平靜如鏡,此刻卻涌起滔天巨浪,自四面八方洶涌而至。眾人初時信心滿滿,此刻皆大驚失色,心念我命休矣。眼看帆船即將粉碎之際,不知是否應捏碎仙符逃命。然兩邊高聳入云之巨浪竟已化作兩岸懸崖山峰,帆船于山峰間激流中順流而下。

  時當甲班司舟,操縱甫定,已極順暢。甲青龍乃建議余兩班先行休憩于舟室,以備后任。眾皆以為然,遂叮囑一番,各辭別入舟室,打坐聚法。

  舟行未及一時辰,忽見巨鷲盤旋于頂。甲白虎與三名水兵共施法力,凝結牛肉以飼之。鷲俯沖而下,白虎奮擲肉塊,鷲口接之而不食,高飛鳴叫。須臾,又有小鷲飛來,大鷲擲肉與之,小鷲噙之于口,瞬即吞之。大鷲觀之神采,復沖舟而來。白虎等連擲肉塊,然鷲之食欲似無窮盡,愈食愈速,初食一塊尚需三刻,后則一分鐘即盡,終至數秒即吞。眾人聚肉之速,竟不及鷲食之快。

  時甲青龍與甲朱雀聞訊而至,青龍曰:“投喂牛肉非長久之計,不如合力凝一禿鷲以御之。”眾人皆以為然。遂聯手施法,法力涌動間,一頭巨鷲赫然眼前,眼神靈動,栩栩如生。正欲俯沖之大鷲見狀,驚而盤旋。白虎等命凝鷲沖向大鷲,凝鷲聞命即行,大鷲大驚閃避。兩鷲相逐漸遠,眾人睹之歡喜贊嘆不已。

  時艙中窺觀之眾亦出,與甲班共慶。乙騰蛇言曰:“吾適才觀之,大鷲遇未見之食,甚為審慎,先召小鷲嘗之,而后敢食。往來數時,若妖獸再現,吾等每次凝聚不同之食,可否更佳?”

  眾人聞言,眼前一亮,以為至理。一人曰:“吾等須有通訊之器,以便即時聯系溝通。”眾皆以為然,遂合力凝聚通訊符,人手一枚,心念一動,無須開口即能傳信。

  又有人言:“吾等還須有法力傳遞之器,以便隨時輸送法力,免致枯竭。”眾皆點頭稱贊,復共凝法力輸送符,亦人手一枚,心念所至,法力即傳。

  眾人獻計間,裝置已增,無新策,乃各歸其位。舟行愈穩,人心安定。

  數日之后,遙見大鷲隱現云端。時乙班司舟,乙朱雀執望遠鏡遠眺,見是前番來襲之大鷲,急以傳音符告警。俄而,朱雀復見大鷲之后,有鷲依偎,乃甲班所凝之鷲也。兩鷲相依,似已成侶。朱雀大驚,急告眾人。甲班眾人于艙中聞之,略作分析,皆大驚失色,告乙班曰:“吾等所凝之鷲,本無靈魂,今似為妖獸所征服,反噬我等,如之奈何?”

  乙班青龍聞之,神色自若,笑曰:“吾等既有定策,當試之,或可解此困。”

  兩日后,大鷲飛臨舟上。時丙班當值,丙白虎與三名水手共擲豬肉、羊肉于空。兩鷲未見此食,各銜肉塊,高飛召喚小鷲先試。待其再臨上空,已是半月之后。

  此時,甲班復當值。甲白虎率水兵,續投新食。如此這般,每次新食投喂,兩鷲所需時間愈長。數次之后,一投即需半年方回。眾人心中暗喜,以為得計。

  一日,兩鷲又至。甲班當值,甲白虎等人擲出新食。然兩鷲竟不銜食,而是閃電般俯沖而下,銜起甲白虎與甲麒麟,飛向高空。二人大駭呼救,眾人傳音告之:“速捏仙符!”二人頓悟,急捏食指仙符。七彩祥光涌動間,兩鷲與二人消失無蹤。

  眾人紛紛涌至甲板上,遙望天空茫茫無際。知兩名同伴已失,心中悲痛欲絕。好一陣才緩過勁來。眾人再聚分析此事,得出結論:若每次都是全新食物投喂,妖獸則會憤怒而直接吞吃人;故出新食物之尺度須把握得當。又發現傳音符未感時間變慢,而開口則言語遲緩;顯然時間已大幅變慢。

  眾人聚議,以水兵失其二,僅余十人,故更制為三班,每班三人,余一人以備不虞。

  越三歲,遙見天際有鳥影翩躚。執望遠鏡者乃領航員也,告眾警備。細觀之,此鳥羽棕而頂尾皆白,首碩大,喙曲而銳,足短而爪巨。領航員以傳音符告眾鳥狀,聞者中有識者曰:“此棕熊鷹也!乃能跨界穿越之強大妖獸,目力超卓,萬里之外,視地上之蟻如目前。”眾聞之,皆悚然動容,凝神以待。

  棕熊鷹自遠方來,經年方至舟上。盤旋久之,未見俯沖。忽見有食飛騰半空,遂急銜之,呼小棕熊鷹試食。小鷹試噙無中毒之狀,大鷹乃復沖而下。食又飛騰,大鷹一口吞之。食畢,復有新食拋空,大鷹又銜之,呼小鷹試之。如此往復,不覺數百年過。投喂既頻,眾人漸得其道,知新食何時宜投,舊食何時當拋,及拋之所在,皆了如指掌。

  不覺光陰荏苒,百萬年如白駒過隙,眾人投食棕熊鷹已歷無數次。似與此鷹有緣,每有失手,鷹亦不怒而沖。一日,眾正投喂間,忽聽船后驚叫連連,聲言“救命”。眾回首視之,但見一小棕熊鷹叼起丙青龍,振翅高飛。眾人慌忙傳音于丙青龍,令其捏碎仙符。丙青龍聞之,頓然醒悟,急捏右手食指之仙符。霎時,七彩仙光熠熠閃耀,丙青龍與大小棕熊鷹皆消失于無形。

  眾人驚愕相顧,傳音探詢始末。乃知丙青龍為當值舵手,因感與棕熊鷹久處相熟,遂至船尾觀賞兩岸風光。不料小棕熊鷹潛伏其后,伺機而動,終被其擒獲。

  聞同道又失,眾人哀慟欲絕,復聚而謀之。先更番值,再商進退之策。乙麒麟忽有疑色,謂眾曰:“我輩所乘之舟,順時光長河而下,然則,我輩究竟是赴未來,還是歸過去?”

  眾議紛紛,或言:“先師嘗言,順流則歷萬億載,逆流則經百億年。未來之時長遠于過去,故順流而下,應赴未來。”甲九尾狐獨搖首曰:“吾輩思昨日,覺其遙遠;而明日忽至,如剎那間。是以吾以為順流而下通過去,逆流而上達未來。”

  眾人聞之,深以為然。乙九尾狐卻搖首曰:“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于不如意時,未來一刻亦覺煎熬。故順流而下時光漫長,應赴未來,此乃人性之常。”眾亦覺其有理,各抒己見,議論紛紜,唯丙麒麟默然靜聽,不發一言。

  甲玄武見而問之曰:“君有何高見?”丙麒麟對曰:“吾無獨見,然綜觀眾論,吾以為逆流而上為未來,順流而下為過去。”眾皆驚愕,問其故。丙麒麟曰:“吾聞眾議時,忽憶一事。我等自天界墮入時光長河前,曾隨先師所化之大日而行。今觀天際,唯有一輪大日高懸,先師所化之大日已不見蹤影。由此可知,我等不能以己意度之,而應以先師之意為依歸。先師雖言順流逆流皆可達同一地,然我等順流而下時,先師并未在前指引。是以吾以為逆流而上為未來。”

  眾人皆聰穎過人,聞丙麒麟之言,大悟,默然點頭。甲青龍曰:“既知我等赴過去,當商議應對之策。此行已歷數百萬載,回頭無岸,唯知所向,方能應對。眾君共商之。”

  眾人雖感惋惜,亦知事已至此,無可奈何。遂共議一番,提出諸多建議,一一備之。自此以后,眾人更加警惕小心,以防不測之事發生。

  時光荏苒,眾人于舟中已失計時之感,但覺其為日已久。一日,遙見天際烏云密布,乙朱雀執掌舵盤,以望遠鏡觀之,乃見一獸于云端,其形如羊,而面似人,目生腋下,雙手利爪如虎,且口中獠牙尖銳如鋸。乙朱雀忙傳音于眾,有人驚呼:“此非饕餮乎?”眾聞之雖驚,然歷艱險多矣,遂定神商議如何以異饌餌之。

  不意饕餮來勢迅疾,未及旬日已凌空而至。眾依前法,投以肴饌,饕餮接而噙之于口,竟不召小獸試毒。但以津液裹之,漸成固形,然后一口吞之入腹。眾復投以美食,饕餮皆一口吸納之,前后數秒而已。眾人驚愕失色,以其吞噬太速,恐食物供應不暇也。無奈之下,眾人只好齊出艙外,分工制造佳肴以應其求。

  隨其噙食之增,饕餮體形愈見龐大,所乘烏云漸低,竟落于舟后。眾人見狀大喜過望,繼續以美食誘之。數百萬年后,饕餮碩大無朋,竟被兩側山峽夾持不得動彈。眾人舉手歡慶,而舟已揚帆遠去矣,回望饕餮已化為一小黑點于天際間。

  悠悠歲月逝如流水,前途渺渺未見妖獸之跡,然眾人皆不敢稍懈,揚帆駕舟,奮力前行。雖遇渦流暗礁,水流喘急,然眾人駕輕就熟,如履平地,終得以一一闖過。

  一日,值更之乙朱雀,舉目遠眺,忽見前方隱隱有七彩光華閃爍,細觀之,乃是一片茫茫沙灘,映日而生輝。乙朱雀大喜,急以神念傳告眾人,聞者無不歡呼雀躍,知時光長河之盡頭已近在咫尺。

  然,天有不測風云,忽聞船后狂風驟起,眾人回首望去,但見一朵黑云自后方疾馳而來,正是那饕餮之獸。眾人心知此戰避無可避,乃速備珍饈美饌以應之。皆信投喂此獸數年,便可安然抵達時光盡頭,故雖戰而心無憂。

  饕餮飛至舟上,眾人投擲美食以餌之。然饕餮竟視而不見,徑自向前飛去。眾人驚愕間,但見饕餮已飛至前方數萬里之遙,漸漸下沉于水面之上。其口緩緩張開,河水如注涌入其口,猶如無底之淵,盡皆吞之。隨吞河水,饕餮身形亦不斷膨脹變大,數日之間已由嬰兒之軀化為水牛之巨。眾人估量舟行之時,饕餮之口恐已能遮天蔽日堵住整條時光長河矣。

  眾人睹狀,驚惶失色,急聚謀策。或言:“何不以前方巨炮破之?”眾以為然,遂聯手造巨炮,名曰“轟饕”。

  炮成,置之船首,指向前方。舟行未幾,已近饕餮數里之地。眾人心念,但須一炮退饕餮,便可頃刻抵時光之盡頭。于是,眾人共輸法力入炮,轟然一響,炮彈如山,直射饕餮。反沖之力,使舟亦退。

  眾目注視,但見饕餮咆哮,巨口遮天,炮彈入口,腹中轟隆作響。俄而,腹中河水如瀑布倒瀉,洶涌向舟。

  甲青龍大呼:“掉頭!”眾急駕舟回轉,然巨浪滔天,勢不可擋。眼看眾人將葬身魚腹,乙青龍挺身而出,舉指喝道:“我身化狂風!疾!”言畢,狂風驟起,卷舟騰空,避過巨浪,而乙青龍已不見蹤影。

  舟落,浪平。然饕餮巨口仍在遠方,無損分毫。眾正無措,忽聞長嘯之聲:“我以我身喂饕餮!眾位同道,望汝等繼續前行!”聲落,一道流光直射饕餮,乃乙麒麟也。眾遙望之,見乙麒麟飛入饕餮口中,七彩仙光閃耀而出。饕餮身形驟減,然瞬息間又復巨軀,依然擋道。

  甲青龍長嘆曰:“眾同道,今我舟已易向,順流之下,勢不可再。方才甲九尾狐與我言及乙青龍化風之事,吾輩豈能坐困于此?施展法力,起風逆行,或可脫此困境。”

  眾人聞之,紛紛嘗試,但見微微風起,已知法力可施。經過一番商議,決定逆流而上,以求解脫。此時舟中僅余十六人,因逆行需施法起風,故眾人議定,分作兩班,輪流施法,以保前行不輟。

  于是,帆船一路逆流而上,饕餮竟未再追。歲月匆匆,不知不覺間,前方忽現一輪大日懸掛河面之上,光芒萬丈,照耀四方。眾人見狀,心知此乃老師所化,大日在前,引領歸途。

  眾人精神一振,繼續奮力前行。

  一日,甲班值更,甲朱雀以望遠鏡遠眺,忽見前方黑影翩躚,乃傳音告眾曰:“前方有妖獸飛鳥,凡五只,羽色烏黑,泛紫藍之光。頸有白圈,喙、足皆純黑,疑似烏鴉。”眾人聞言,皆以為然。有識者補充道:“烏鴉者,聰明之禽也,善集群覓食,宜慎之。”

  眾人齊聲應是,各就各位,以備不虞。未幾,五鴉飛至頭頂盤旋。甲班水兵擲牛肉以餌之,一鴉叼而吞之,不疑有他。余鴉觀望片刻,見無異狀,乃紛紛向舟鳴叫,作勢欲沖。眾水兵復擲牛肉以應之,鴉群爭相叼食。

  繼而,眾水兵又出新餌以試之。此次,鴉群不再觀望,徑直吞食。甲朱雀覺其與前異,急傳音以告眾。眾人大驚,議曰:“鴉果聰明,速謀對策!”艙中丙騰蛇傳音道:“吾觀鴉食新餌后,再下覓食之時較長,似因消化之速不同。故新餌尚有效也。”

  甲白虎亦道:“吾見鴉食后,吾之法力有所恢復,此順流而下時不曾有之現象。食新餌所復之法力,遠勝于舊餌。不知諸君有同感否?”眾人細察之,果如所言,不僅投喂者法力恢復增速,眾人之法力皆有所長。

  眾人大喜過望,乙玄武復道:“吾觀一鴉嘗新餌后,群鴉對同餌之消化亦似加速。”眾人聞之,紛紛發表己見,迅速調整策略。未幾,帆船已遠超鴉群。鴉似在消化食物,竟不再追。

  眾人復聚議,深究妖獸之患,欲求御敵之策。甲九尾狐啟唇而言:“吾輩向以黃光為媒,修煉法力,然覺之是否可易其色為藍?或能更增法力之精純。”眾聞之,皆以為然,遂閉目凝神,共思藍色之妙。須臾間,但見眾人指上之戒,藍光熠熠,其力竟十倍于黃光。眾大喜,信心百倍。

  乙九尾狐又進言曰:“吾等先前無法改造此舟,今既得藍色法力,未知可否施之于舟?若能以引擎螺旋之力驅之,其速必大增。”眾人聞言,齊聲贊同。乃共力嘗試,果然得法,遂用一年之時,將原舟改造為鋼鐵之艇。輸入法力,則如箭離弦,其速竟十倍于舊舟。

  戰艦疾馳,不知日月。一日,乙朱雀以望遠鏡觀之,忽大驚失色,傳音于眾曰:“前方有群鳥翱翔,嘴長而寬,頸細且曲,羽短而密,白、桃紅、淺灰褐色交織其中。此乃何意?”眾人中有識者答曰:“此鵜鶘也。能飛縱捕食,亦善潛水。此番須當小心,恐其于水中襲我!”

  甲青龍聞之,驚愕不已,乃問曰:“是否需增兵以應敵?”復問乙朱雀:“可見其數有多少?”乙朱雀答曰:“已見者逾八十,其后尚有第二批,目不能詳。”

  眾人急議,增派水兵五人,以備不虞。須臾,首批鵜鶘已至,或盤旋于空,或潛入水中。水兵向空、水投食,鵜鶘爭食之,毫不遲疑。水兵續投大量食物,并速觀其變。未幾,丙騰蛇來報曰:“此批與前批烏鴉食速無異,惟數更多。但供食如舊,即可應付。”

  眾人大喜,悉力以赴制食。然新食已盡,只得復用舊食。鵜鶘忽亂舞于空,食物與飛鳥交織成畫。忽聞五聲慘叫,又見五處七彩光閃,首批鵜鶘已無蹤影。

  眾人驚問其故,乃知鵜鶘乘亂襲人,除水兵外,已擒四人去。一水兵救之不及,亦被擒去。五人無奈,只得共碎仙符,歸凡間去。

  船上僅余十一人,雖悲不懼。共議其失,以為單憑水兵難以應敵。乃定策全民皆兵,遇特發狀況者即指揮待命之人。乙玄武又獻策曰:“雖一時無新食可創,然眾人皆善講故事。何不試以故事裹食?”眾皆以為然。然以法力凝故事裹食后,食物呈七彩繽紛之色,如新食無異。然一刻鐘后,故事即消。

  此時,甲朱雀舉目再望,忽見第三批黑羽如云,鋪天蓋地而至,乃大呼曰:“第三批鸕鶿至矣!黑壓壓猶如烏云蔽日,其數恐有萬千之眾。”聞者無不駭然。

  甲青龍稍作沉吟,即振聲道:“諸位同道,今遇此大敵,我建議速將各自心中故事傳音于乙玄武,彼領悟后專司制造故事,再迅速散布于各處食物之中。若有能融合故事之新食物法,亦可先聚于乙玄武處,共謀良策。”

  乙白虎聞言,亦獻計曰:“吾等是否可制一食物快速流轉之仙符?使食物能于剎那間轉至有需之處,以應此急。”眾人聞之,皆稱妙計。于是快速商議,制得快速食物流轉符,每人一枚,分頭布置諸事。

  無何,鸕鶿群至,或飛舞于天,或潛入水中,密密麻麻,猶如黑夜提前降臨。眾人紛紛四面八方拋出包裹故事之食物,鸕鶿爭相爭搶,甚至因此斗毆不休。然雖鸕鶿成千上萬,卻不到一日之功,漫天鸕鶿已圍繞戰艦整齊飛舞,不再亂哄哄搶食。

  丙騰蛇見狀大喜,向眾人傳音道:“故事包裹之食物果然有效!鸕鶿消化需時更長,而我等法力增速更快。然不同鸕鶿吞吃不同故事包裹之食物,消化時間各異。我已整理數據,速傳乙玄武矣。”

  乙玄武亦傳音報告道:“適才得諸位同道傳音新食物制作之法,兩種舊物合而為一,若以故事包裹之,即成新食物,我稱之為‘菜肴’。不同鸕鶿亦有各自所愛之菜肴,請諸位及時反饋信息于我,以便調整輸送之菜肴。”

  甲青龍聞之大喜曰:“如此說來,我等豈非可以創新無窮無盡之新食物乎?”乙玄武笑曰:“雖不能說無窮無盡,但數以千萬計應是無虞。”眾人聞之喜悅溢于言表,更加努力奮勇向前。雖漫天飛舞之鸕鶿不斷飛下捕食,然眾人應付得井然有序,不慌不忙。

  歷經萬千鸕鶿與戰艦共行數百萬年后,鸕鶿群逐漸落在戰艦之后,漸行漸遠漸消失。眾人歡呼雀躍,興奮不已。然丙麒麟忽然提醒道:“順流而下時經歷三批妖獸飛鳥即見時光沙灘,今逆流而上亦經歷三批妖獸飛鳥襲擊,然尚未見前方時光沙灘之蹤影。會否有更嚴峻之考驗在后?”

  眾人聞之覺其有理,共議可能之更大危險。丙騰蛇沉吟道:“順流而下時遇單個而強大之妖獸;逆流而上則單個妖獸雖不強大,但數量眾多。會否下一波乃是所有妖獸群起而攻?”眾人聞言大驚失色,紛紛質疑其可能性。

  甲青龍肅然言曰:“縱使其事未必成,吾輩亦當預設至惡之策。其間最難御者,莫過于饕餮也。盍議一策以應最壞之境乎?”眾人聞而皆善之,共謀深計以備不虞。然籌商良久,對饕餮之策仍無所出。

  甲青龍嘆曰:“惜乎吾非師,否則…”言未畢,丙騰蛇忽拍手大喜曰:“君言驚醒吾夢!吾有計矣!”眾亟問其策,丙騰蛇笑謂:“饕餮,世間之至貪也。然吾師則最無畏于貪欲者也。諸君視之。”因指戰艦前方一輪大日示眾曰:“此即吾師也。何以能行于吾輩之前?蓋貪欲對其皆無所施也!”

  眾聞其計,大喜過望,交口稱贊。

  丙麒麟復獻計曰:“吾輩可試修紅光仙法,觀法力如何?”眾人聞之,皆稱贊不已。遂共盤腿打坐,冥思紅色仙法。須臾間,眾人食指紅光熠熠,運轉法力,果覺其效百倍于藍光,大喜過望。再經商議,安排停當,士氣百倍,以迎末戰。

  不知歷幾何時,一日,甲朱雀遙望,見前方銀沙熠熠,同時天際黑壓壓飛鳥如云而至,后方亦有饕餮、棕熊鷹、禿鷲等妖獸緊追不舍。眾人嚴陣以待,前方烏鴉、鵜鶘、鸕鶿等群鳥先行飛至,數量無窮,密密層層。然眾人毫無懼色,依計施展法術,拋出無窮菜肴。群鳥啄食之后,行動遲緩,而眾人法力增長愈發迅速。

  未幾,后方禿鷲追至。眾人投以菜肴,然禿鷲絲毫不受影響,吞食即化。幸而眾人法力高強,一絲紅色法力便能化生無窮食物。而禿鷲僅有一只,雖猛亦無所施其技。又過片刻,棕熊鷹追至。眾人復以菜肴投喂之,然棕熊鷹亦不受故事之惑,進食更速。眾人手忙腳亂間,乙玄武急調一人上前專飼棕熊鷹以應其急。

  遙瞻銀沙漸近,而后方饕餮倏忽追及戰艦。饕餮張其巨口,一吸之下,漫天妖獸皆為所吞。其軀巍峨如山,向前疾飛,旋停于河心,回身復張巨口,無盡河水與滔滔巨浪皆涌入其口。饕餮張其腋下之眼,睨視戰艦,似含嘲諷輕蔑之意。

  眾人皆停手中之務,默然凝視前方大日與饕餮。眾悉步至艦首甲板,默然而立,彼此傳音共議:“共進之!”“共進之!”

  戰艦隨大日而前,徑沖饕餮巨口之中。兩岸山崖峭壁瞬息間自視野中隱去,前方唯余一點白光,四周盡墨。漸而白光愈熾,眾人不得不閉目以待。似有物觸艦而止。眾緩睜目視之,但見已立沙灘之上,戰艦杳無蹤影。無問道人含笑立于前,手托一紙船。

  (故事終)

哎呦文學網    創業因果道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