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769章 廣開民智

  許多神鬼之說,一旦掀開了謎底,實則也就是那么一回事。

  李基的語氣似是在說著什么稀松平常之事,同時又不忘問一句。

  “主公由此對民心可生出什么感慨?”

  被李基如此似乎包含深意的一問,劉備微微怔住,看向著李基,然后答道。

  “蠱惑民心…不難。”

  李基也不禁嘆息了一下,道。

  “前有張角,后有李基,且至此之后,大漢將再無人會拿‘蒼天已死,黃天將立’來斷大漢的命運了。”

  頓了頓,李基正色道。“接下來的數言,請主公恕基不敬…”

  “你我二人,何須言這等話語?子坤直抒胸臆便是了,若是備有何處做的不足,必改之。”劉備答道。

  李基搖了搖頭,答道。

  “非是主公有不足之處,而是基欲教主公明白不僅歷史有時可任由勝利者篡改,民心亦是容易遭人玩弄蠱惑。”

  “民愚,見不知,則易被蠱惑利用,此非民之過,實乃人性皆如此。”

  “因而,惟有廣開民智,使民可明辨是非,方是使社稷永固,百姓安居樂業之法。”

  劉備聞言,忍不住微微瞪大眼睛看著李基。

  非是李基所言大逆不道,實乃朝廷歷來都更為推崇愚民之策。

  廣開民智,這與儒家所推崇的教化天下可是截然不同的。

  這看似簡單的四個字,聽在劉備耳中不亞于一道驚雷落下,愣愣地看著李基好幾息的時間。

  李基也不焦急,耐心地等待著劉備消化,也明白對于封建統治者而言,“廣開民智”在某種程度上算是一種禁忌。

  往往認為愚民之策,方能使國家長治久安。

  且愚民之策大成于商鞅的《商君書》中的“馭民五術”,其中包含著:愚民,弱民,疲民,辱民,貧民。

  某種意義上,商鞅被五馬分尸確實一點都不冤。

  商鞅的“馭民五術”深深影響了秦國,也影響了秦始皇嬴政對于天下萬民的態度,間接導致了秦始皇嬴政耗盡民力而忽略了民怨四起,最終實現了大一統的秦朝反而迅速瓦解。

  而漢承秦制,即便西漢時期屢出如漢文帝、漢景帝、漢宣帝等仁君,但朝廷總體無疑也依然承襲了愚民的傾向。

  并且在原軌跡中,愚民之策并沒有隨著漢朝的崩潰而終止,反倒是不斷被歷代王朝不斷地優化改進。

  到了辮子朝的時候,“三十三兩白銀”以及“八股文”的完善,無疑便是對“馭民五術”的升華與發揚。

  可以說,盡管商鞅至死都沒有見過大一統的王朝,但他的思想卻是不斷影響著每一代大一統的王朝。

  而在這個特殊的時期,無疑是李基看來扭轉這種愚民傾向,解除固步自封的最好時機。

  畢竟愚民之策雖說已歷經了數百年之久,算得上是祖宗之法不假。

  可愚民之策還沒有徹底固化下來之余,李基反倒能借太平道的影響以及大漢數百年來的叛亂屢生,繼而說明了愚民之法不可取。

  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

  李基特意將劉備從下邳國請到了汝南郡,不僅僅需要劉備出面來“承澤天命”,更需要親眼讓劉備見識到愚民之策的不可取。

  今日有隴西李子坤能輕易為某人在萬民面前賦予天命,他日何嘗又不能出一個劉子坤讓萬民認為另一人才是天命所歸。

  民心是世上最堅固的存在,但又是最薄弱的存在。

  足足好一會的功夫過后,劉備方才凝眉開口道。

  “這廣開民智之說,還請子坤細說。”

  而為了此刻,李基早早就準備了無數的腹稿,為的便是趁機說服劉備,取得劉備的全力支持。

  只要得到了劉備的支持,那么一切方能名正言順,走上借著亂世對大漢進行一次徹底改革的道路。

  “主公,在述說如何廣開民智,基大膽問上一句,百姓們是否認為自己乃是漢人?”李基問道。

  “這是自然。”劉備不假思索地答道。

  “緣由何在?”李基再問。

  “大漢的子民不是漢人,難不成還能是別的稱謂不成?”劉備反倒有些不解了。

  “主公并沒有真正回答這個問題,百姓們認為自己是什么人的依據何在?”

  “若僅僅是國號如此那便是如此,那么王莽曾建新朝,可有百姓因此改換了稱呼?”

  頓了頓,李基再度舉了一個例子,道。

  “秦滅六國一統天下,不稱秦人而自認為楚人、齊人、趙人者,比比皆是。”

  如此深究,卻是將劉備給問住了。

  劉備皺眉思索了一陣,甚至回想起了孩童時期的不少回憶,方才答道。

  “莫不是時間問題?朝代需延續數代,民眾口口相傳下,下一代方才會認為是漢人。”

  “這確實是原因之一,但也正是民愚所在。”

  李基應了一句,然后開口道。

  “基還有一問,主公想必清楚秦末義軍大多都是打著復國的旗號,不說其中有多少是假意,但必然也有真心思念故國的。”

  “只是,那些打著復國旗號的義軍必是貴族,而非百姓,這又是為何?”

  劉備皺眉苦思,本想說因為義軍皆是六國貴族,自然會打著復國旗號,可劉備轉念一想就發現了其中的漏洞。

  陳勝吳廣非秦人,高祖皇帝也非秦人。

  如高祖皇帝那般的年紀,同樣出生在秦始皇大一統之前,甚至高祖皇帝的曾祖也曾任魏國大夫,只是到了高祖皇帝這一代已經徹底淪為平民罷了。

  可縱使如此,高祖皇帝也不會不明朝代更迭,也不會不清楚故國已亡。

  而李基見劉備久久沒能答出來,也便直接開口道。

  “其中答案,無非是認同罷了。”

  “那許多打著復國旗號義軍的六國貴族,不管是源于故國的利益也好,源于故國的榮耀放不下也罷,但無疑是心向故國的。”

  “就如同大漢將傾之際,如主公以及一眾心向大漢的賢臣猛將均致力于匡扶漢室,同樣亦是此理。”

  “只是,主公還請細想,自認為漢人的無數百姓又有多少人會主動匡扶漢室?”

哎呦文學網    三國:我的計謀模擬器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