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政殿。
趙卨身著朝服,神色莊重,穩步踏入崇政殿。
他上前幾步,伏地叩首,聲音清朗卻又帶著幾分沉穩,頗有名臣風范:“娘娘,臣趙卨,今有要事,特來奏明。
延安府叛逆之事,已如芒刺在背,危及我大宋社稷,臣日夜憂心,寢食難安,幸得娘娘恩準,容臣獻上征討之策。”
言罷,趙卨緩緩起身,手中展開一幅詳細繪制的延安府地圖,恭敬地呈到高太后面前,接著說道:“娘娘,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延安府蘇允叛逆,其麾下將領各有能耐,臣已多方打探,詳加分析。
那鄭朝宗,作戰勇猛,常身先士卒,激勵軍心,但其人過于果敢,易中埋伏之計。
平子澄則心思縝密,掌管情報,其情報網絡如蛛網般遍布,然此網雖密,亦有破綻可尋。
賀崢對新軍事理念與技術頗為熱衷,擅長運用新兵器、新戰術,不過新事物雖強,亦需時間磨合,若應對得當,可破其鋒芒。”
趙卨微微一頓,抬眼觀察高太后的神色。
見太后微微點頭,示意他繼續,便又接著說道:“為今之計,首重情報。
臣建議選拔軍中精銳斥候與密探,喬裝成商賈、流民、僧人等,深入延安府境內。
他們不僅要收集敵軍兵力部署、兵器裝備、訓練狀況等軍事情報,更要著重關注敵軍將領的一舉一動,分析其戰術偏好,探尋其可能設伏之地。
同時,與延安府周邊的蕃民部落、各堡壘勢力建立秘密聯系,許以重利,讓他們協助監視延安府的動向,及時傳遞情報。
如此,方能做到對敵軍了如指掌,為我軍戰略決策提供精準依據。”
“娘娘,軍事部署乃決勝之關鍵。
臣以為,可從臨近延安府的各路禁軍、廂軍中抽調精銳,組成一支十萬之眾的主力部隊。
此主力部隊分作三個軍團,從東、南、西三個方向對延安府形成包圍之勢。
東路軍團,由經驗豐富的宿將統領,配備強弓勁弩與騎兵,沿官道正面強攻,吸引敵軍主力。
因鄭朝宗極有可能親自率軍抵御東路進攻,故需安排一位擅長防守反擊的將領指揮,利用鄭朝宗勇猛卻易輕敵的特點,誘其深入,再發動反擊,定能重創敵軍。
南路軍團,挑選擅長山地作戰的士兵,配備輕便攻城器械,從延安府南部山區迂回前進,突襲敵軍側翼防線,并伺機切斷其與外界的物資運輸通道。
考慮到賀崢可能負責南線防御,因其對新戰術的運用,南路軍團需提前做好應對新兵器與新戰術的準備,憑借山地復雜地形,靈活作戰,打亂其防御部署。
西路軍團,以騎兵為主力,快速機動,負責阻斷延安府向西逃竄之路,并防止西夏等外部勢力對其支援。
行軍途中,不斷騷擾延安府西部邊境,制造混亂。
因平子澄可能通過情報網掌握西路軍團的動向,故西路軍團需安排擅長情報戰的將領,反制其情報干擾,確保行軍與作戰的隱蔽性與突然性。
此外,再組建兩支偏師,分別從東北和西北方向發動進攻,聯合當地忠于朝廷的地方武裝及少數民族部落,牽制敵軍兵力,打亂其防御部署。
另設一支三萬人左右的預備隊,由年輕且有潛力的將領指揮,隨時待命,根據前線戰事發展,及時支援陷入困境的部隊,或在敵軍出現破綻時,投入戰斗,擴大戰果。”
高太后頓時對趙卨有刮目相看之感。
之前她已經對趙卨產生了懷疑,但此時見趙卨竟是對延安府如此熟悉,布置起來更是胸有成竹。
高太后頓時有些懷疑,難道真是自己錯怪他了?
當下的局面也是他已經預料到了的?
就在高太后思想之時,聽得趙卨繼續說道:“后勤保障,亦不可忽視。
娘娘,臣建議在距離延安府較近的戰略要地設立大型后勤補給倉庫,儲備大量糧食、兵器、盔甲、箭矢等物資。
組織民夫和車隊,確保物資能夠及時、安全地運輸到前線部隊。
考慮到敵軍可能會對后勤補給線進行突襲,尤其是鄭朝宗可能會采取冒險行動切斷補給,需在補給線沿途加強防御,設置哨卡與防御工事,安排精銳部隊巡邏。
同時,建立完善的糧草運輸體系,除了常規的官道運輸外,還開辟水路運輸通道,利用河流將糧草直接運送到靠近前線的碼頭。
為保障運輸安全,派遣重兵護送糧草車隊和船隊。
此外,在各個軍營中設立隨軍大夫,配備專業的軍醫和足夠的藥材,軍醫負責救治受傷的士兵。
鑒于敵軍將領可能采取的非常規戰術,需提前做好應對下毒疫病的準備,如儲備解毒藥物、加強軍營衛生管理等…”
“…娘娘,輿論宣傳,可瓦解敵軍民心。
臣建議由朝廷文官撰寫討伐延安府的檄文,揭露蘇允政權的‘叛逆’本質,強調朝廷出兵是為了維護國家的統一和穩定,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檄文通過張貼告示、發放傳單、派遣使者等多種渠道,廣泛傳播到延安府境內,爭取民眾的支持。
針對敵軍將領,在檄文中可適當提及他們追隨蘇允的‘錯誤選擇’,強調朝廷的寬大政策,分化敵軍陣營。
利用朝廷的邸報、官辦書局等,對延安府的戰事進行宣傳報道。
一方面,宣揚朝廷軍隊的實力和戰果,打擊延安府守軍的士氣;
另一方面,對延安府內部可能出現的矛盾和問題進行曝光,制造輿論壓力,瓦解其內部團結。
制定優厚的招降政策,對投降的延安府官員、將領和士兵給予官職、賞賜和赦免。
針對不同的敵軍將領,制定個性化的勸降方案,如對鄭朝宗,強調其勇猛之才在朝廷可得到更大的施展空間;
對平子澄,許以在情報部門的高位,吸引其投降。”
“最后,外交孤立,斷絕敵軍外援。
娘娘,可派遣使者前往西夏,與西夏朝廷進行談判。
向西夏表明,延安府的存在對雙方都構成威脅,若西夏協助朝廷征討延安府,朝廷將在邊境貿易、領土劃分等方面給予西夏一定的好處;
同時警告西夏,若其暗中支持延安府,朝廷將聯合其他勢力對西夏進行制裁。
積極與延安府周邊的其他勢力,如吐蕃、回鶻等進行外交接觸,通過贈送禮品、簽訂友好條約等方式,拉攏這些勢力,讓他們保持中立,或者在必要時協助朝廷對延安府進行封鎖和打擊。
另外通過外交途徑,阻止其他國家向延安府提供物資和軍事援助,使其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趙卨說完,再次伏地叩首,語氣堅定:“娘娘,臣所獻之策,環環相扣,相輔相成。
若能依此而行,定能一舉蕩平延安府叛逆,還我大宋太平盛世。
臣愿效犬馬之勞,親率大軍,為娘娘鏟除這一心腹大患,以報娘娘知遇之恩。”
這會兒高太后是真的有些震撼了,全部的戰略聽下來,果然是環環相扣,細致到沒有可以再提出質疑的地方了。
以大宋朝之體量,再輔以如此周密的作戰方略,那延安府估計可以彈指而滅了!
高太后情不自禁將目光投向旁邊的呂大防與范純仁,見二人神色亦是震撼,心中更是對趙卨所呈方略重視起來。
呂大防率先回過神,拱手說道:“娘娘,趙卨所獻之策,思慮周全,涵蓋軍事、后勤、輿論、外交等諸多方面,實乃良策。
若依此而行,確有極大把握平定延安府之亂。”
范純仁也連忙附和:“太后,臣亦贊同呂相公所言。
此方略對敵軍將領分析精準,各項部署針對其特點展開,后勤保障細致入微,輿論與外交手段相輔相成,可見趙卨用心之深。”
高太后微微頷首,目光再次落在趙卨身上,問道:“趙愛卿,此方略甚妙,然行軍打仗,瞬息萬變,若前線戰事突發變故,你當如何應對?”
趙卨不慌不忙,從容答道:“娘娘,臣已考慮過此事,所謂兵無常形是也。
我軍可在各軍團之間建立高效的通訊體系,一旦前線有變,各軍團能迅速溝通,及時調整戰略。
比如,若東路軍團遭遇敵軍頑強抵抗,南路與西路軍團可趁機加大攻勢,分散敵軍兵力;
若敵軍突襲我軍后勤補給線,預備隊可立即出動,馳援保護,同時安排小股部隊迂回敵后,騷擾敵軍,使其無法全力破壞補給。
此外,臣會密切關注敵軍將領的行動,根據其戰術變化,靈活改變我方應對策略。”
高太后聽后,眼中閃過一絲贊許,又問:“那你打算何時出征?所需兵力、物資,可都心中有數?”
趙卨挺直腰桿,朗聲道:“回娘娘,臣計劃兩個月后出征。
兵力方面,按照方略,需從各路禁軍、廂軍抽調十萬精銳;
物資方面,臣已與戶部、工部商議,所需糧食、兵器、盔甲等,可在五日內籌備妥當。
臣定當全力以赴,不負娘娘所托。”
高太后沉默片刻,緩緩開口:“趙樞密,哀家命你為征討延安府大元帥,即刻著手籌備出征事宜。
但你需記住,此次出征,關乎大宋社稷安危,只許成功,不許失敗。若有差池,定當嚴懲。”
趙卨聞言,心中一陣狂喜,連忙跪地謝恩:“臣領旨!臣必當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誓將延安府叛逆一網打盡!”
趙卨退下后,高太后又與呂大防、范純仁商議了一些細節,如監軍的選派、后續糧草補給的持續跟進等。
待諸事商議完畢,天色已暗,高太后疲憊地揮了揮手,讓二人退下。
在宮外,趙卨走出皇宮,長舒一口氣,臉上露出得意的笑容:總算是命不該絕!
只是他有些奇怪的是,這游酢所獻的策略,怎么有那么多自己不懂的詞句,什么通訊體系、友好條約等等。
明明每一個字都認得,但組合在一起,卻變得高深莫測起來,非得自己揣摩一下才能夠明了。
就是不知道高太后以及呂大防等人是真聽懂了還是不懂裝懂。
呵呵。
不過那不重要了,自己既然拿下這個差遣,那么自己的前程便算是保住了,至于到時候能不能滅了延安府…
哼,有這般詳細且一聽就很厲害的策略在,再加上大宋本來就比那延安府叛逆要強上不知道多少,這十萬大軍碾壓過去,那延安府就算是再強,也非得灰飛煙滅不可!
他卻是不知,在他向高太后獻上策略之時,那策略已經已經被快速送抵延安府。
延安府的議事廳內,燭火搖曳,將蘇允與王抱樸的身影拉得忽長忽短。
桌子上放著一封密信。
蘇允看完之后發出一陣暢快淋漓的大笑:“天助我也!大宋這是自尋死路,竟主動挑起戰端。”
王抱樸笑道:“先生讓子通兄臥底趙卨身側,之前弟子還覺得是不是有些多余,現在才知道,先生這才是運籌帷幄之內,決勝千里之外啊!”
蘇允起身,在廳內來回踱步,笑道:“大宋此番先行興兵,簡直是天賜良機。
延安府可昭告天下,是大宋背棄和平信義,無端進犯我延安府。
我延安府為國守邊,護得一方平安,但大宋卻是過河拆橋,邊境這才安穩下來,大宋現在便要卸磨殺驢了!
四方百姓、周邊勢力,聽聞此事,定會看清大宋的霸權面目。
如此,我延安府占據大義,內部人心必然穩固,還能爭取諸多勢力的支持與同情。”
王抱樸一臉贊同,道:“先生高見!有了大義名分,我延安府上下必定同仇敵愾,那些原本觀望的勢力,也定會重新審視局勢,傾向于我們。”
想到此處,蘇允笑道:“那趙卨乃是志大才疏之輩,由他領軍,咱們延安府可以少去很多壓力,不過,對方畢竟勢大,咱們還是得小心謹慎才是。”
王抱樸點點頭道:“是,先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