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哎呦文學網>>眉山蘇氏,蘇允最賢

第三百零九章 新世界的大門

更新時間:2025-01-31  作者:墻頭上的貓1
眉山蘇氏,蘇允最賢 第三百零九章 新世界的大門
在蘇允的描述之中,蜀漢的建立以及發展是讓人欣喜且充滿希望的,然而隨著課程的深入,蜀漢偏安一隅、封閉的缺陷漸漸暴露了出來。

而東吳的發展亦是如此,雖然占據了膏腴之地,但無險可守,最終還是讓魏國步步緊逼,最終失了戰略大勢。

蘇允并沒有直接說大宋如何如何,但思想敏銳的師生,卻是聯想到了大宋,大宋雖然很是富裕,但亦是無險可守,乃是綜合了蜀漢東吳的缺陷,思及至此,有志之士難免會覺得焦慮。

在這個過程之中,蘇允穿插了諸葛亮在四川盆地里面的各種施政措施,間雜了諸多的經濟理念,有聽得懂的頓時意識到大宋朝的各種經濟措施亦是存在不少的問題。

不過隨著蘇允的深入講解,各種后世先進的知識被蘇允揉了進來,太學師生們頓時一個個都感覺腦袋很癢,感覺又長了腦子一般。

蘇允深入淺出的講解,將一個講三國的課堂,變成了一堂綜合的治國理政課程,或者說是一堂大戰略課程,博大精深的知識含量、大量的干貨讓太學師生從上到下,一個個都聽得如癡如醉。

到了這個時候,已經無須蘇允再去做別的事情了,單純只是知識帶來的吸引力已經足夠這些師生對蘇允油然而生出敬仰之情了。

這一次,所有人都覺得一扇新世界的大門被打開了。

甚至太學生之中有原本尊崇理學的,但在蘇允的課程之中,他們發現,理學的理太虛無縹緲,而蘇允所講的這些,卻是真正的經世濟用。

無論是治國理政還是經濟軍事,蘇允所講述的這些東西,跟程頤等人只會從各種四書五經里面扒拉出來的理論來相比,他們發現程頤等人的理學實在是顯得有些腐朽了。

當然,不是說理學沒有可取之處,而是蘇允所講述的這些東西,從理論到實踐,從宏觀到細節,全都是清晰可辨的。

甚至蘇允還用自身的經歷給這些東西做佐證,也就是說,這些理論都是蘇允親身去實踐過,被證實的東西!

而蘇允通常還能夠總結出來方法論,也就是指導人們用什么方法去做這些實踐的東西。

比如說蘇允提出來用矛盾論、實事求是這些方法論,又拿出來一些調查的方法,告訴太學生們,一旦對某些問題存在疑問,便可以用這些方法去進行調查取證。

到得此時,太學的師生們這才恍然大悟,這位能夠在各個領域取得這么多的成就,原來已經早就悟道了。

他所講的這些東西,已經不是單純的術,而是已經是近乎道了。

尤其是讀過蘇允所寫的孟子集注以及四書章句集注的太學師生,對其理解更加得深刻,此時他們油然而生一種感覺:小蘇學士,著實是學究天人啊!

課后,太學教授們找到了太學祭酒,要求單獨給蘇允開課,祭酒自然不會忤逆眾議,祭酒也是朝廷大臣,自然知道蘇允的情況。

雖說太后、司馬光等人有意將蘇允排除出朝堂,但蘇允畢竟是經義大師還是翰林學士,這樣的人要講學什么的,自然是不能阻攔的。

北宋這點還是好的,大家就算是政見上不同,但你要傳你的學說,那也不會阻攔你,比如說司馬光不得勢,那他就窩在洛陽寫書,還是時常上書抨擊新法,但新法一派也不會說那你書也別修了。

程頤兩兄弟講學傳道,也對新法時有攻擊,但也并不會被禁止傳學。

因此,這個時候的文化氛圍算是頗為寬松的,太學祭酒也不擔心會因此而吃掛落,于是很爽快的答應了下來。

太學教授尋到蘇允,提出了單獨開課的要求,蘇允自然是順勢答應了下來。

蘇允已經意識到,這條路是正確的,從太學師生的表現來看,這個影響已經在漸漸發酵,等到某一日,一定會開結果的。

蘇允與太學約定好,兩天上一次課,每次課都以公開課的方式來開,而且還提出一個要求,無論是太學生也好,外面的讀書人也罷,只要愿意聽的,盡皆可以進來聽講。

太學這邊倒是沒有什么問題,無非便是提供一個場地,然后安排人盯一下,別讓那些進來的人到處亂跑就行了。

蘇允與太學敲定了公開課,然后開始系統的備課。

這一次,他無須再借用三國演義的殼子了,因為已經有足夠的群眾基礎了。

有太學師生這幫擁躉,接下來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參與進來。

如此一來,就不必用三國演義這樣的噱頭了,直接上干貨就是了。

蘇允打算直接開講《四書章句集注》,從孟子集注開始。

實際上有許多人都有所誤會,以為蘇允的《孟子集注》與《四書章句集注》是兩部書,其實這是不對的,因為四書章句集注是四部書。

四書章句集注包括孟子集注、論語集注、大學章句以及中庸章句。

蘇允之所以選擇講四書章句集注,是因為他所寫的《四書章句集注》,不僅是將四書正本歸原,還將后世的先進的哲學思想,包括陽明心學、毛列主義等都給糅合了進去!

可以說,這四書章句集注四冊書里面的理論,甚至拿到后世都不會過時,更別說在這千年之前的大宋朝。

蘇允已經將目光盯向宋明理學了。來來,你們將屁股挪一挪,以后這位置我蘇學要了!

有人說功業會消亡,但思想不會。

但蘇允卻是覺得,有了思想,功業才會因此成就。

后世教員的經歷告訴我們,打造一個擁有先進思想的團隊,才可以成就一番事業。

于是蘇允開始在太學講《四書章句集注》。

《四書章句集注》之前在太學流傳已經有兩年時間,早已經被列入選讀讀本之一,有不少太學生是看過的,但看過跟著作者親自來講是不一樣的。

尤其是涉及到哲學理論上的東西,若是沒有人領進門,就算是看了,可能也是懵懵懂懂的。

而有蘇允的講解之下,太學師生這才知道蘇允所寫的四書章句集注里面內涵是何等博大精深,這已經是一門已經極為成熟且系統的學說了!

關鍵是什么,這門學說不僅在理論上極為成熟,而且有與其配套的方法論、研究方法以及實踐方法,這在儒家發展史上都是極為罕見的。

通常大家都說四書五經如何博大精深,讀懂四書五經便懂得了做事做人的方法,可怎么做呢,四書五經里面所說的并不具體,非得悟性極高之人,才能夠依照里面大而論之的說法摸索出來一條道路來。

但大多數人只是普通人而已,通常只能引經據典,似是而非的過一生,以至于世人對儒生有一種誤解,叫‘百無一用是書生’。

然而若是按照蘇允所寫的四書五經以及配套的方法來做事,卻是能夠真正做出實事來的。

這可是真了不得。

眾多太學生似乎找到了一條前所未有的道路來,學習的熱情頓時更加暴漲起來。

而汴京里的其他讀書人也是聞名而來,在蘇允的公開課中聽講,一時竟是成了一種風尚。

蘇學之名一時間也竟是風靡了起來,眾多讀書人宴飲來往之時,無不以討論蘇學為榮。

而這種風尚,也在京朝官之中蔓延。

近來司馬光的身體不是很好,從他上《請革弊札子》,又在《請更新新法札子》廢除了保甲法,又廢除了方田均稅法、市易法、保馬法后,身體便漸漸不好起來。

司馬光自覺身體已經扛不住,于是上表請求辭位,但高太后對他很倚重,不但不準辭位,反下詔除授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正式拜為宰相,并允許他免去朝覲,乘坐肩輿,每隔“三日一入省”。

而他最近的精力主要放在廢除免役法以及青苗法上,他得知蘇允在太學講學的事情,自然是有心人告知他的。

哦,這個有心人叫程頤。

程頤告訴司馬光,說蘇允在太學散播一些反對廢除新法的言論,為新黨做倀。

司馬光聽說了這個說法之后很是關切,不過卻沒有聽從程頤所建議的直接禁了蘇允的講學,倒不是看在蘇軾的面子上,而是他對蘇允在學術上的成就還是存有敬意的。

而且,司馬光知道程頤與蘇允之間乃是存在著齟齬的,畢竟一個理學,一個蘇學,可是存在著道統之爭的,因此司馬光還是存著謹慎的態度。

司馬光使人去太學取了蘇允的講學筆記,司馬光看了之后,雖然心中有些不喜蘇允在軍事上的態度,但在其他方面卻是感覺沒有傾向上的問題,甚至覺得蘇允在經義上的造詣已經是當世第一人。

司馬光最為人稱道的是《資治通鑒》,但他在經學上的研究亦是頗為精深,尤其是對易學等經學研究和在老子、揚雄等諸子研究方面尤為精深。

司馬光素來弘揚儒術,力辟佛老,對儒家經義做了許多開創性的闡釋,有重要的地位。

而且同二程的觀點相比,司馬光重史亦重經,與理學家的經細史粗說不同。

司馬光從蘇允的經義研究之中看到蘇允的研究方法與自己頗為相似,都是史經并重,因此頗有好感。

于是,在看到蘇允近來不講三國只講經義后,對于軍事上不再多講,便不想多生枝節。

畢竟當下要廢除青苗法、免役法已經引起范純仁、蘇軾等人的不滿,若是再禁蘇允的學說,那可能會影響到對新法的廢除,反而是得不償失了。

所以司馬光將此事擱置不提。

(本章完)

眉山蘇氏,蘇允最賢 第三百零九章 新世界的大門

上一章  |  眉山蘇氏,蘇允最賢目錄  |  下一章
Copyright (C) 2012-2012 哎呦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