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蘇氏,蘇允最賢 第二百九十六章 國戰國戰
蘇允的一小步,是宋人的一大步。
一支神秘騎軍攻打興慶府這么大的事情,怎么可能瞞得住人,就在蘇允進駐鹽州城的時候,這個消息已經翻山越嶺先后抵達遼國、宋國。
遼國做如何敢想咱們不知道,但宋朝這邊卻是直接炸鍋了。
大宋朝堂因為趙頊終于能夠視事,因此一場規模龐大的官場傾軋被制止,王珪蔡確等人都被發銅請罪,油鍋的油這才剛剛恢復平靜.
然而西北的事情便如同一大瓢的冷水,忽而就倒進了這滾燙的油鍋之中,轟的一聲,油鍋,炸了!
西夏興慶府那是什么地方啊?
蘇允帶領的靜塞軍直接打到興慶府,那又意味著什么呀?
自從西夏立國開始,對陣宋朝,雖然算是有勝有敗,但終究是占據了有利地勢,因此對宋朝保持了百年的戰略主動。
宋朝這邊也是掙扎了百余年,想盡辦法想要收服西夏,但大多是在橫山以南,以及熙河附近搞搞事情而已。
論說宋朝最為振奮人心的一次,還是在元豐四年,由趙頊親自主導的五路伐夏,其中涇原路劉昌祚部作戰勇猛,乘勝直抵靈州城下。
但隨后高遵裕缺乏對戰局的整體把握,在缺乏攻城器械、后勤不足的情況下盲目命令劉昌祚直接攻城、宋軍屯兵堅城之下,圍攻十八日不克。
而西夏軍放黃河渠水灌淹宋軍營地,又斷絕其糧餉之道,宋軍士兵因凍溺饑餓而死者極多。
宋廷因此下令班師。此戰宋軍只占領了銀、石、夏、宥諸州和橫山北側一些軍事要點,使西夏在橫山沿邊地帶不敢耕者二百余里。
相比于消滅西夏的初衷,戰果確實一般,但這已經算是百余年來對西夏的主動進攻的極致了。
——至少打到靈州了是不是。
然而這五路伐夏,乃是趙頊積攢了十余年變法的力量,最終才刺出這么犀利的一刀的,但最終還是遭遇了失敗。
但這蘇允帶著三千靜塞軍,竟是直接殺至興慶府,將刀抵在西夏的心臟,甚至逼得梁太后北狩!
好家伙!
宋人以為蘇允上一次奔襲千里,將西夏定難五州穿成葫蘆已經是媲美漢代冠軍侯的壯舉,但沒想到這一次蘇允又搞了個大的,竟然直接打到人家西夏首都去了!
若非這個消息乃是朝廷多條密探線路傳回,又有西北各路經略,尤其是被蘇允借路的定邊軍傳回來的消息,朝廷這邊還真不敢相信!
想一想,若是西夏人一路打到了開封府……
這么一想,讓每一個知道此事的人都渾身顫栗起來。
而隨后更加詳細的戰報又傳了回來,蘇允先后擊潰鹽州軍數萬(其實就五六千)、靜州軍兩三萬(其實也就萬余)、懷州軍兩三萬(其實也是萬余),加起來蘇允所帶領的三千靜塞軍,一路竟是擊潰了西夏將近十萬的軍隊!
而且隨后又有消息傳來,蘇允已經占領鹽州城,截斷了三十萬西夏大軍的糧道!
這個消息傳來,更是讓朝堂上下失聲。
這是什么戰神?
這種級別的戰神也是我們大宋能夠出的?
只帶著三千騎兵,便將與宋朝對抗百年還能夠占據主動的國家的臉面給撕扯成這樣?
若是兵馬再帶多一些,豈不是就將西夏給滅國了?
當然,這個想法也只是想想而已。
大家其實心里也清楚,蘇允所為,實際上只是打了西夏一個措手不及而已。
但這的確讓之前攻擊蘇允的人失聲了。
而對于趙頊來說,因為蘇允將在西北所做的事情都會寫奏折告知于他,因此他知道得更多。
蘇允此番帶著三千靜塞軍,先后擊潰西夏十萬大軍,首先自然是因為蘇允高超的指揮藝術,但打鐵還得自身硬,沒有三千靜塞軍,就算蘇允再厲害,也難以擊潰十萬大軍。
因此,趙頊這會兒終于明白了,蘇允在西北搞的大練兵到底有多厲害!
不過這都是之后的事情了,現在最重要的是支援蘇允。
蘇允截斷三十萬大軍的補給糧道,讓定難五州孤懸在外,這個時候,自己若是連這個時機都不抓住,那可就要辜負列祖列宗的保佑了!
趙頊隨即召開小朝會,將朝中三省六部主官、三班院、樞密院、翰林學士等全都召集過來,商議接下來應當怎么打。
與之前各種紛繁的聲音不同,這一次反戰的聲音小了很多,在蘇允打出這等驚天戰績以及這么好的戰機面前,誰也不敢再有投降論了。
于是趙頊定下殲滅三十萬西夏軍,取下定難五州的的戰略。
趙頊部署如下:
熙河路軍前出吸引卓啰和南軍司軍力;
環慶路軍前出吸引西壽保泰軍司軍力;
涇原路軍前出吸引靜塞軍司軍力;
河東路軍前出吸引祥祐軍司、左廂神勇軍司;
而鄜延路軍正面對抗西夏大軍。
按作戰計劃,涇原、環慶兩路合取洪州,進取宥州,河東、鄜延兩路先打下銀州、龍州,會師夏州,最后四路保住鹽州,徹底將定難五州納入版圖。
隨后趙頊還請吐蕃出兵渡黃河攻取涼州,以牽制西夏右廂兵力。
這其實就是又一次五路伐夏,不過這一次趙頊的戰略目標不像之前那么大,而是只想著將定難五州拿下。
拿下定難五州,西夏便再無險可守,到時候無論大宋是想守還是攻,都能夠占有戰略優勢!
不過這個就很難評。
環慶軍攻破蝦蟆寨、控制清遠軍城后,與鹽州聯系上了,蘇允見環慶軍到來,頓時大喜,將鹽州城交給了環慶軍駐守,而他則是帶著三千靜塞軍出了城。
接下來就是狩獵時刻了!
環慶軍占據住鹽州,河東路軍攻擊左廂神勇軍司、鄜延路軍盯住銀州,徹底將西夏三十萬大軍鎖死在定難五州。
當然,他們也不是不可以逃,但若是逃了,便是將定難五州拱手相讓了。
而這個時候,正是關門痛打落水狗的時候了,蘇允自然不愿意死守鹽州城,他所帶領的靜塞軍乃是騎兵,守城是最大的浪費!
而這會兒鄜延路軍乃是對抗西夏大軍的主力,他需得回去坐鎮指揮,也要抓住這個最好的機會!
蘇允從定邊軍回到了延州,收到了來自趙頊的旨意,趙頊將整個戰略合盤托出,叮囑蘇允守住鄜延路,配合環慶路李昌祚、河東軍路呂惠卿,一起拿下定難五州,至于秦風路的李憲那邊,趙頊沒有多提,那邊只是吸引西夏軍力的作用,與鄜延路這邊的主戰場沒有太大的關系。
蘇允看完之后,稍微一揣度,覺得這個戰略算是中規中矩,當然是不激進,甚至有些保守,不過想一想趙頊以及大宋朝經歷過的事情便可以理解,為什么他們這般謹慎的原因。沒辦法,吃的虧太多了。
謹慎一點也是好事。
然而朝中君臣倒是謹慎了,但是在前線的將帥想法卻是不同。
環慶路經略使李昌祚自己倒還算是謹慎,但手下的將領卻是一個個請戰積極得很,按照他們的說法是,西夏已經是到了國力枯竭的時候了,讓蘇允帶著三千兵馬便將整個防線給捅破了,由此可見,三年來三次大戰之后,西夏已經是油盡燈枯了,此時正是他們建功立業的時候!
李昌祚雖然心中覺得有些不妥,但畢竟大戰在即,軍將有士氣也是好事情,只能叮囑著小心謹慎,莫要冒進云云,便開始布置進攻。
環慶路主要任務是守住鹽州,但手下將領卻是不滿足于此,非要分出兵馬進攻洪州。
李昌祚心里還是覺得不妥,雖說朝廷要求環慶路軍協助鄜延路軍拿下洪州,但李昌祚自己是覺得以環慶路軍的實力,只能在守住環慶路的同時守住鹽州,再要分出兵力進攻洪州,到時候恐怕一處都落不著好。
但手下將領盡皆近言,甚至心腹大將都私下來尋他,一番話改變了李昌祚的想法。
這位大將是這么說的:“經略,鹽州是蘇允交予我們的,環慶路守衛本就是我們的職責,我們做好這兩個事情,都沒有太大的功勞。
元豐四年五路伐夏,本來是我們這一部戰果最豐,但最后咱們反而落不著好,您原本可以再往上走幾步,反而被打發到這邊來。
您自然是高風亮節,末將我年紀也大了,也沒有什么的,但手下的兄弟還年輕啊,還想立立功,不然怎么封妻蔭子?”
請...您....收藏_6191書1吧(六\\\九\\\書\\\吧!)
此話一出,李昌祚也有些無奈,擋人財路如殺人父母,擋人官路就是掘人祖墳了,非要攔著別人建功立業,就算他是經略使,也終究是要招人恨的。
李昌祚想了想答應了下來,但還是召集了眾將吩咐道:“西夏悍勇,雖然此時我們已經占據了優勢,但仍不可大意……”
李昌祚也算是苦口婆心,好生告誡了許久,但手下將領卻不太領情。
在帳中時候一個個唯唯諾諾,可到了外面,便有將領私下道:“李經略想必是在元豐四年時候被嚇破膽子了,哪里知道早就時過境遷矣!
當時的西夏的確強悍,但如今連那蘇允帶著三千人都可以直接打到興慶府去,咱們不過是守一鹽州,再打一個洪州,那又算得了什么?
咱們好好打,讓李經略看看咱們的能耐!”
其余將領亦是大聲哄笑。
而在河東路的呂惠卿大約也經歷了差不多的事情,不過呂惠卿威嚴極重,有將領反駁,呂惠卿直接將人給拿下,綁在帳外抽了數十鞭子,一時間軍中肅然。
蘇允這邊雖然面對的乃是西夏大軍的主力,但蘇允卻是毫不畏懼,直接進逼銀州。
如今西夏大軍雖然號稱三十萬大軍,但這會鹽州被占領,已經是四面皆敵,因此三十萬大軍只能分出去駐守定難五州以及各大軍司。
有人問三十萬大軍集合在一起用豈不是更好,這樣分兵難道不是犯了大忌?
其實若是糧道歸途沒有被截斷的情況下,集中起來使用自然是好事,但后路被截斷后,想要守住,就必須穩住一個相對比較大的區域,可以用來進行騰挪,也叫戰略緩沖。
若是三十萬大軍被困在一個極小的區域里面,那很大程度上這場仗已經是輸掉了。
所以,西夏大軍必須維持住定難五州,也就只能分兵駐守,等候興慶府派兵打通鹽州通道,一旦通道貫通,那他們這盤棋也算是活了。
大仗一觸即發。
七月中,河東軍西出攻打左廂神勇軍司軍司,又一路大軍繞過明堂川直逼夏州。
環慶路軍守住鹽州,后有一路大軍開始攻打洪州。
蘇允命保安軍拖住龍州,主要精力用于攻打銀州城。
一時間,在定難五州這塊不大的區域上,數十萬軍隊開始捉對廝殺。
蘇允以弱對強的時候,基本上是以出奇謀制勝為主,但現在手握三四萬經過他訓練的禁軍,加上廂軍、蕃兵、弓射手等五六萬,總數十萬大軍在手,他指揮著用堂堂正正之陣開始攻打銀州。
善守城者自然也善攻城。
宋軍的各種攻城器械不是西夏遼國所能比的,而在蘇允的指揮之下,給予銀州城守將的壓力亦是空前的。
祁克勇與人私下里說起蘇允指揮能力的時候總是欽佩他各種稀奇古怪的打法,但對蘇允蘇允指揮大軍堂堂正正對決上并沒有多說,因為蘇允并沒有真正在這上面展現出來能力。
米脂一戰之中,其實還是祁克勇自己指揮的。
但在攻打銀州開始,祁克勇算是見識到了蘇允在指揮大兵團上面的能力了。
他在看蘇允指揮攻城過程之中,以自己代入守將的身份,琢磨著怎么抵御蘇允指揮的攻城戰。
這么一代入,很快便汗流浹背。
祁克勇發現,蘇允攻城看似沒有什么出奇的,就是對節奏的掌握特別好,有一種極為賞心悅目的律動,說起來有些玄乎,但說明白了也能夠理解。
所謂節奏,便是各種進攻之間的配合極為契合,間歇之間極為巧妙,宋軍這邊的進攻有條不紊,甚至士兵執行起來頗為輕松,但對于守城一方來說,卻是感覺宋軍的進攻密如驟雨一般!
祁克勇感覺若自己是守將,光是應對這進攻,便足以讓自己腦力枯竭。
實際上城墻上的西夏守將也是如此。
西夏人本不太會守城,不過這西夏守軍乃是一個漢人,也算是久經沙場,他能夠被委派來守銀州這個最重要的要塞,自然是因為他善守城。
但面對蘇允指揮的宋軍,不過一個時辰,他便開始手忙腳亂應接不暇。
其實守軍不少,城中各類防御資源也自足夠,但應付起來就是感覺極為困難。
蘇允指揮著大軍不斷地用各種手段向城墻上發起進攻,有些進攻大約不是那么有效,但偏偏總是可以調動城墻上的兵力,令其應接不暇。
或者說,蘇允其實是在考驗守將的大腦運作能力,在面對大量冗余信息的時候,守將需要耗費大量的腦力去思索,然后第二日,守將便覺得自己守不住了,派人去后方求援。
(本章完)
眉山蘇氏,蘇允最賢 第二百九十六章 國戰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