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書舍人在內侍省大押班的帶領下匆匆忙忙進了垂拱殿。
跨進后殿,中書舍人看到了坐在御座上的官家。
官家微微垂著臉,神情看起來有些晦暗不明,中書舍人又向旁邊看了看,立即認出了王晏。
中書舍人向官家行禮,正要開口詢問有什么差遣。
“擬旨,”官家抬起眼睛,“準王晏、許懷義密奏之權。”
中書舍人當下一驚,腦子里立即開始梳理最近朝廷發生的事,能夠牽扯到許懷義的,應該就是最近的妖教案。
難不成是官家對中書省的處置不滿意,要將此案交給王晏和許懷義?否則為何要密奏之權?
中書舍人盡職盡責地勸說:“還請官家收回成命,越過中書下密旨,恐會被質疑不循朝廷體例。”
說著中書舍人看了王晏一眼。
現在宰輔可是王相公,不知道王晏這個兒子怎么想的,密旨不經中書省,有削弱中書權柄之嫌,會讓人猜疑王相公已經不被官家信任。
早就聽說王晏與其父政見不合,現在看來可能是真的,誰家兒子會背刺自己親爹一刀?
官家依舊堅持地道:“擬旨。”
中書舍人不敢再耽擱,忙開始起草密旨,等到密旨蓋上大印,就全都成了。
官家看著王晏開口道:“現在能將劄子呈給朕了吧?”
王晏這才將劄子遞給旁邊的內侍。
內侍將劄子送到官家面前,官家就迫不及待地打開,然后官家的目光就凝在了劄子之上,半晌他一臉詫異地看向王晏:“這就是你要給朕看的證據?”
王晏躬身道:“微臣請求朝廷嚴懲犯官。”
中書舍人沒有在后殿停留太久,就被內侍請了出來。
當值結束之后,中書舍人心事重重地乘轎歸家,人剛剛踏入家門,就看到一個人影立在他面前,旁邊是一臉驚慌的家仆。
中書舍人面色一沉,向那人道:“你來做什么?”
機宜司的徐瑋臉上露出笑容:“趙舍人,別來無恙啊?”
趙舍人忙向四周看了看:“我們不是早就說好了,以后不要私底下再見面。”
徐瑋笑著道:“趙舍人莫要驚慌,我換了這樣的衣服,又不常在外面走動,就算被人瞧見,也沒人知曉我是誰。我來就是與趙舍人說兩句話,若是快一點,片刻就能離開。”
趙舍人沉著臉盯著徐瑋,顯然若是他不答應,徐瑋就會賴在這里。
機宜司的人,趙舍人想到就捏緊了手,于是也不再說話,轉身向屋子里走去。
徐瑋早就見慣了這樣的場面,微微一笑跟了上去。
兩個人在屋子里坐下,徐瑋故意向周圍看看,發現屋中擺設簡單就開口道:“沒想到這么多年趙舍人還未曾將家眷接入宮中。”
“是怕家眷入京跟著舍人受苦?”
趙舍人聽到這話,臉上登時浮起了怒容:“你莫要太過分,逼急了我,大不了魚死網破。”
徐瑋聽得這話連連道:“趙舍人莫要著急,我哪里敢逼迫舍人。舍人可是榜眼入仕,一身清貴的官員,不是我們這種小官能比的。”
說到清貴兩個字,趙舍人額頭青筋浮動,他當然知曉徐瑋是在提點他,當年他下放縣衙任職時,家眷被人引誘犯下過錯,從此之后,這就成為了機宜司拿捏他的把柄。
經過了這些年,他在仕途上如履薄冰,一面被官家重用,一面又怕身居要職之后,從前那些會被翻出來。
這一天還是來了。
趙舍人深吸一口氣,當年差一點點他就要向朝廷自陳罪名,想到十年寒窗,他又怯懦了。
“再過一些年,趙舍人就能入翰林,將來說不得還能升宰執,”徐瑋道,“到了那會兒,誰還敢說您的不是?”
“就連我們這些人也會小心翼翼為您做事。”
趙舍人冷哼一聲,他格外厭惡徐瑋,現在偏偏又不能翻臉。他是知縣時都不舍得官職,現在…又哪里來的骨氣?
隨著他官位越來越高,他不是沒想過處置了那時的案子,偏偏那些證據卻被藏匿起來,那些東西就算他花再多銀錢也贖不出。
想想也是,這些人無非在等一個最合適的機會。
“你們要我做什么?”趙舍人閉上眼睛深吸一口氣。
徐瑋早就料到會這般,他臉上掛著些許淡然的笑容:“只是想問舍人,最近官家身邊可發生了什么要緊的事?”
趙舍人眼睛豁然睜開,他想到了方才官家給王晏的密旨。
徐瑋見狀立即道:“趙舍人將此事告知,當年留下的證物,就會一并歸還。”
趙舍人淡淡地開口:“不曾有什么事。”
徐瑋也不著急,反而拿起趙舍人面前的茶碗,給自己斟了熱茶,然后抿了一口:“舍人可想好了?”
“舍人不說也沒什么,我們還會去問旁人。其實我也覺得這么樁小事,委實不該動用與舍人的這段恩情,當年幫舍人瞞下那樁案子,可是費了我們好一番功夫。”
徐瑋說完放下手里的茶碗,轉身就要向外走。
眼看著人即將走出屋子,趙舍人忽然道:“等等。”
徐瑋轉過身,臉上是得意的笑容。
趙舍人道:“在大殿里的人不多,若是透露出去,官家必然要猜到我身上。”
徐瑋忙道:“舍人告訴我們內情,我們只會見機行事,絕不會轉述與旁人。再說,垂拱殿里又不是只有舍人在,不然我們如何知曉最近有要事發生?”
不過他們只是聽到了風聲,卻不能確定細節,這才找到趙舍人。
趙舍人思量半晌終于道:“官家繞過中書,準了王晏、許懷義的密奏之權。你們只盯著中書和刑部,就會被人打個措手不及。”
“王晏手中沒有證據,絕不會貿然施為,你們若是有什么事不能拿到官家面前,現在就該想想要如何脫困!”
王晏也是個手段狠厲的人,比起他父親有過之無不及。
連自己父親都不信,非要告到官家面前,就是怕走漏了風聲。
事情做成了,為朝廷鏟除奸佞,但也會落得不好的名聲。畢竟文官都重規矩,王晏這樣的行徑,有諂媚君主之嫌。
人人都這樣效仿,豈非要亂了綱紀?
徐瑋神情變得格外肅穆:“原來這樁案子背后的人真的是王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