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磁場強度的差異~

  CRHPC總部。

  乾區,理事長辦公室中。

  將第一期火星地球化改造工程模擬撞擊實驗數據送到了徐川的手上后,作為CRHPC機構華國理事代表之一的林風臉上帶著一些憂愁的神色,開口說道。

  “情況可能有些不太樂觀,模擬撞擊后火星的磁場強度比預期的要低了接近一半。”

  接過文件翻了一下,徐川臉上的表情倒是沒有太多的變化,點點頭開口道:“平均強度只有0.10.12高斯,這個地磁場強度的確有些不太理想。”

  從模擬實驗的數據來看,結果的確正如這位林師兄所說的一樣,模擬撞擊實驗后的火星地表的磁場平均強度僅有地球的五分之一。

  在火星地磁北極或南極附近,磁場強度大約是0.180.26高斯。

  而在赤道附近,其磁場強度更低,只有0.060.08高斯。

  盡管相對比未進行改造之前火星的磁場強度為地球磁場的0.10.2左右來說,0.2高斯的磁場強度已經提升了數個數量級。

  但對于一顆體積龐大的行星來說,這種級別的磁場強度并不足抵御太陽風和宇宙射線。

  而如果沒有足夠強的磁場保護,火星將暴露于太陽風的完全灼燒下,它將緩慢地侵蝕火星大氣層,直至將大氣層削弱成僅包裹著氣體殘留物為止。

  火星如今的狀況,大氣層便是因為全球性的磁場消失而導致被太陽風侵蝕吹消失。

  或許在具備0.180.26高斯的南北兩級可以保護住部分區域的大氣,畢竟地球赤道附近的磁場強度也只有是0.290.40高斯。

  但在赤道附近0.060.08高斯強度的地磁場并不足以在太陽風的吹拂下保護住上面存在的大氣,抵擋紫外線和宇宙輻射。

  這種級別的地磁場強度遠遠不夠,太陽風能夠穿透磁場,持續帶電粒子流依舊能夠抵達地面。

  要保護住大氣層不受太陽風的侵蝕,按照火星地球化工程組委會天體物理學家、地質學家、生態學家等學者的計算,火星的全球磁場最低應該達到0.2高斯以上,也就是模擬撞擊后火星兩級的磁場水平。

  這個級別的磁場結合火星的軌道,已經足夠抵御太陽風的侵蝕,保護住新建的大氣層了。

  但很顯然,從模擬撞擊后的實驗數據來看,火星的地磁場遠達不到要求。

  平均僅有0.10.12高斯,距離最低的0.2高斯以上還相差了足足一倍的距離。

  辦公室中,林風嘆了口氣,皺著眉頭開口道:“0.10.12高斯,火星磁場強度僅為預期值的一半,你覺得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將手中的實驗數據放到桌上,徐川笑了笑,開口道:“原因可能有很多種。”

  “比如呢?”林風追問道。

  徐川:“比如行星發電機效應未能被充分激活,火星地幔與地核核心物質黏度過高,對流阻力過大,使得撞擊產生的對流依然緩慢而微弱。”

  “亦或者我們設計的撞擊手段、點位、沖擊波引導等等方案可能存在問題呢,小行星和隕石撞擊產生的沖擊能量未能有效聚焦于核心。”

  “除此之外,更嚴重一點的,還有火星的初始鐵鎳核心本身就比預估的更小、更冷。”

  “我們施加的撞擊能量,只是將一個‘垂死’的核心暫時喚醒到了‘半夢半醒’的狀態,但不足以讓它恢復健康的‘脈搏’。”

  聽到這,林風緊皺著的眉頭舒展了一些,他有些好奇的問道:“你是不是早就知道了模擬撞擊實驗的結果可能并不盡人意?”

  略微停頓了一下,他又補充了一句:“或者說你早就就算到了這些數據?”

  徐川的表現實在是太淡定了,以至于林風下意識的覺得他早就已經知道了實驗的結果或者是算出了相關的數據。

  聞言,徐川笑了笑,開口道:“雖然火星地球化工程是我提出來的,但實驗和流程是大家一起商議設計的,也是一起進行的,相關的數據更是你剛剛才送過來的。”

  “不用把我的當成無所不能的存在,在某些事情我知道的并不比你們更多。”

  聽到這話,林風嘆了口氣,開口詢問道:“那你接下來打算怎么做?”

  徐川聳了聳肩,開口道:“當然是召開會議商討分析這次的實驗數據,以及準備、進行更多的模擬實驗了。”

  林風想了想,道:“那得增加預算,如果按照接下來進行至少五次實驗的基礎上,我們至少得增加十個億的預算。”

  略微停頓了一下,他接著道:“最關鍵的還是協調無極量子超算中心以及各國超級計算機的使用權了。”

  通過量子計算中心模擬火星地球化改造工程雖然聽上去簡單,但整體卻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首先是火星地球化改造工程的撞擊模擬實驗對算力的要求比任何一項工程都要夸張。

  即便是全世界排名前百的傳統超算加起來,都難以實時承擔這種級別的計算任務。

  能夠完美執行這種任務的,也唯有無極量子超算中心了。

  但作為華國,也是人類的首座量子超算中心,它身上承擔著各種各樣的重要科研任務。

  即便是火星地球化改造工程很重要,但也不可能無限制的使用。

  尤其是還需要協調各國的超算中心用于分流和處理撞擊實驗數據的情況下,增加實驗量的確相當的麻煩。

  嘆了口氣,林風搖著頭說道:“要是CRHPC機構有一座獨立的量子超算中心就好了。”

  CRHPC的確有超算中心,而且規模還很大,但那是傳統超算中心,用于分析處理對撞機實驗數據的。

  用于模擬火星地球化工程這種,只能說其計算力與性能遠遠不夠看的。

  聞言,徐川笑著開口道:“這個你就不用操心了,我會協調的。”

  停頓了一下,他接著說道:“而且我感覺我們現在碰到的這個問題,也不是光重復進行實驗就能解決的。我需要的是具有差異性的對比數據,找到問題在哪,而不是單純的模擬撞擊。”

  林風聳了聳肩,做了個無奈的表情,道:“目前看來也只能這樣了。”

  2029年3月中旬,火星地球化改造工程的模擬實驗在徐川的主導下已經進行了整整五次。

  然而除了收獲了大量的實驗數據外,整體的進展卻并沒有多大。

  在協調了大量資源與超級計算機的情況下,這已經引起了不少國家的不滿。

  畢竟以徐川的性格,協調各國的超級計算機以及相關的資源一直都很強勢,高壓態勢下甚至就連組委會和理事會內部都有了不小的聲音。

  當然,對于徐川來說這些聲音無關緊要。

  在結束了模擬撞擊實驗后,他就一頭扎進了對實驗數據的分析以及開會討論采集到的數據,并制定下一步的實驗計劃中。

  對于通過隕石和小行星撞擊火星來重啟地磁場這種實驗來說,龐大的實驗數據決定了他不可能事無巨細地對每一個分段的數據都進行仔細的篩選。

  他能做的就是盡可能的去仔細的過濾和把關各個研究小組提交上來的分析報告。

  CRHPC機構,火星地球化改造工程的會議室中。

  反復翻看著整理出來的實驗數據,徐川皺緊了眉頭。

  五次模擬撞擊實驗的結果依然不是很理想,他們此前開會推測的核心物質黏度過高、地核地幔對流阻力過大、撞擊能量未能有效聚焦于核心等等問題可能都不是關鍵。

  至少在討論和調整實驗,采用了對應的解決方式后問題依舊沒有得到解決。

  甚至在最后一次實驗的模擬中,他們將隕石和小行星的數據從3500顆增加到了5500顆,實驗數據出來后,火星的地磁場平均強度依舊只有0.15高斯左右。

  看著那一連串徘徊在0.15高斯的地磁場數據,徐川捏了捏眉心,開口說道。

  “增加隕石數量的確有效果,但效果很微弱。如果按照這個數據,那么我們至少需要一萬五千顆小行星和隕石才能讓火星的地磁場升到0.25高斯。”

  聽到這話,會議桌前的眾人看了過來。

  來自普朗克天體物理研究所的伯恩哈德·弗里德里希教授皺著眉頭開口道:“如果是這樣的話,這項工程的預算可能得提高到三百萬億,甚至是更高。”

  “這個數字有點太夸張了。”

  聞言,徐川點了點頭,想了想后開口道:“錢倒不是什么問題,三百萬億也好,五百萬億也罷,如果能確定我們可以將火星改造成下一個地球,這完全是值得的。”

  “但現在的關鍵是,我們并沒有找到火星地磁場無法達標的原因所在。”

  會議桌前,另一位來自米國的天體物理學家忍不住開口道:“所以你真的不考慮一下火星的初始鐵鎳核心本身就比我們預估的更小、更冷嗎?”

  “這種情況下,無論我們用多少的隕石和小行星去撞它,都不可能讓它的地磁場升高到足夠的強度!”

  在多次進行模擬撞擊實驗依舊沒有得到良好的實驗數據的基礎上,以至于有人開始懷疑徹底改造火星重啟火星的磁場是不可能的事情。

  畢竟改造火星這件事本身就聽上去相當的不可思議。

  若不是徐川那獨一無二的學術威望,以及在前期拿出來的各種數據和華國在背后的支持,這項工程根本就不可能立起來。

  現在模擬實驗數據表現出的悲觀狀況,令不少學者都開始思索這項工程是否真的能做到。

  聽到這位米國教授的發言,徐川臉上的表情并沒有什么變化。

  “這并不是關鍵,在過去我們在火星上進行的地震實驗就已經采集到了足夠的數據,火星的內核體積能夠達到整顆行星直徑的50以上。”

  “即便是熔融硅層存在導致我們對火星內核的體量判斷出現誤差,其誤差范圍也不會超過百分之十。”

  “40直徑的內核,已經足夠產生龐大的發電機效應了。”

  說到這,他沉思了一會,忽然開口說道:“老實說,相對比考慮火星內核質量這個問題,我倒是覺得問題可能出在其他的方面。”

  會議桌對面,愛德華·威騰教授開口問道:“你覺得會是什么問題?”

  坐在首位上,徐川思忖了一會,開口道:“根據過去兩年多的時間對火星地質和磁場的考察,我們是可以確認火星曾擁有過磁場的,而且其強度還與地球磁場非常相似,能夠達到地表0.5高斯的強度。”

  “當然,考慮到火星的質量、直徑等因素,火星地核與地幔之間的發電機效應強度會比地球弱三分之一左右。”

  “不過即便是發電機效應比地球弱,重新激活火星的磁場理論上來說也不應該只有0.10.12高斯。”

  說到這,他操控了一下放映在身后熒幕上的模擬實驗的數據報告,翻到了其中的一頁,繼續道。

  “看看這個。”

  會議室中,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到了投影幕布上,盯著上面的數據看了好一會,伯恩哈德·弗里德里希教授試探性的開口道。

  “這是...南北半球之間的地幔對流速度與效應不均?”

  眾所周知,火星南北半球在地殼厚度、地幔性質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

  其北半球主要由平坦的年輕平原構成,平均地殼厚度約32公里,占火星表面積40,缺乏火山地形。

  而南半球則布滿隕石坑的古老高原,平均地殼厚度達58公里,地勢比北半球高56公里,分布了大量火山地形。

  這意味著南半球地幔高溫低粘度,對流強;北半球相對低溫高粘度,對流弱。這種不對稱性可能難以形成協調統一的全球發電機效應。

  這些內在的結構差異,確實會影響隕石撞擊后磁場的生成。

  而徐川翻給他們看的模擬實驗數據,很明顯的展示出了這一點。

  火星南北半球之間的地幔對流速度與效應不均導致了火星南半球的磁場普遍比北半球要高上不少。

  徐川點了點頭,道:“是的。我有注意到這方面的東西,從實驗數據來看,火星北極的磁場強度明顯比南極要低上0.020.03高斯左右。”

  “但這并不能說明問題。”

  會議室中,另一名地質學領域的教授皺著眉頭開口道:“地球上南北兩極的磁場強度同樣有著偏差,北極約為0.61高斯,南極約為0.68高斯,相差比火星還大。”

  徐川搖了搖頭,開口道:“不,我反而覺得這正是問題所在!”

哎呦文學網    大國院士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