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95章 試推行義務教育

  裝甲車發動機的轟鳴響徹戰場。

  唐軍和幕府新軍跟隨在裝甲車身后,在裝甲車的掩護下,向前發起進攻。

  有裝甲車在前方頂著,擋住了敵人大部分的攻擊,他們輕而易舉的就攻入了島根城內。

  倒幕聯軍企圖組織巷戰,用巷戰的方式來拖住唐軍的進攻節奏。

  但是,這并沒有用。

  日本那低矮的木質結構建制太過脆弱,在裝甲車面前幾乎一撞就塌,機槍掃射之下,子彈甚至能打穿好幾道墻壁,

  建筑根本難以起到掩體的作用。

  在裝甲車的掩護下,唐軍和幕府新軍步步推進,很快就徹底奪取了島根城的控制權。

  并進一步向著廣島,以及下關方向推進。

  倒幕聯軍節節敗退…

  薩摩藩,鹿兒島城。

  島津家家宅內,一間會議室中,氣氛相當凝重。

  重新恢復天皇號的孝明坐在上位,一言不發,臉上的表情凝重的嚇人。

  薩摩藩,肥前藩,長州藩,土佐藩等倒幕四大強藩的藩主也是齊聚一堂。

  眾人各自落座,薩摩藩的西鄉隆盛向他們闡述著當前前線的戰況。

  “在唐軍大阪登陸之后,幕府那邊就開始組織反擊。”

  “我軍在島根,廣島,下關等地連連阻擊,但均未能擋住唐軍和幕府新軍的攻勢。”

  “目前的最新消息是,唐軍正在籌備登陸九州島,向我們倒幕聯軍發起總攻…”

  聽完西鄉隆盛的介紹,孝明面色明顯發白,然后詢問道。

  “我們能擋得住敵人的攻勢嗎?”

  面對天皇的問題,西鄉隆盛很想說能擋得住。

  但話到嘴邊,卻是無論如何也說不出口。

  因為他并不想欺騙天皇陛下!

  孝明見此,哪里還能不明白這是什么意思。

  他下意識將目光看向了英國駐日公使貝佐夫,希望能夠從他這里得到一些安慰。

  貝佐夫抿了抿唇,然后說道。

  “天皇陛下,以目前大英在東亞地區的力量,根本不足以擋住唐軍的攻勢。”

  “但是,我們可以選擇護送您前往英國進行政治避難。”

  “只要您能到達英國,那大英就能保證您的安全…”

  在貝佐夫看來,既然唐國能保住莫臥兒汗國,那他們大英就同樣也能保住日本天皇。

  大英如果能將日本天皇握在手里,那么,將來便多了一個能和大唐進行博弈的籌碼。

  孝明聞言,并沒有一口答應下來,而是開口說道。

  “還是先籌備接敵吧!”

  “朕不愿離開朕生于斯養于斯的國家,朕要和天下的倒幕義士同生共死!”

  貝佐夫聞言,也就不再說什么了。

  只是表示大英方面可以再提供給倒幕聯軍一批軍火,至于說倒幕聯軍能否用這批軍火,挽回他們在戰場上的頹勢?

  那這就不關貝佐夫的事情了!

  很快,會議便在一陣沉凝中散去。

  貝佐夫在離開島津家宅之后,第一時間喚來自己的侍從,命侍從準備船只離開日本。

  他并不看好接下來倒幕聯軍的下場,是故,準備提前溜號。

  只是,他才剛離開島津家宅沒多久,就被人給叫住了。

  巖倉具視邁步走到貝佐夫面前,先是躬身行了一禮,然后說道。

  “貝佐夫公使,天皇陛下想要見您!”

  貝佐夫聞言,腳步一滯,心下雖有猶豫,但還是選擇跟著巖倉具視去見孝明。

  兩人剛一見面,孝明便開口說道。

  “不知貝佐夫公使之前所說的,只要朕前往英國,就能保證朕的安全可是真的?”

  貝佐夫聞言,心下了然,看來孝明所謂的同生共死也只是嘴上說說而已。

  心里真正的想法,還是跑路。

  “天皇陛下放心,唐國人的手,還伸不到大英去!”

  孝明聞言,這才滿意點頭,有些諂媚的說道。

  “若是如此,便有勞貝佐夫公使。”

  “正好,朕對大英帝國之風物,也是向往已久!”

  “如今能前往一觀,實在是不勝榮幸…”

  他之前在會議上表示不愿意離開日本,要和倒幕聯軍共存亡,并不是單純的好面子。

  而是他信不過那些倒幕聯軍的人,認為那些人中,或許會有幕府派過來的間諜。

  他孝明要是當著那么多人的面說自己將前往英國政治避難,那么,他的船估計剛出海,就要被唐國的艦隊給攔下來了。

  就像當初的睦仁一般,都出海了,愣是被抓了回來!

  這是孝明所不愿看到的事情!

  唐軍和幕府新軍的攻勢依舊犀利。

  倒幕聯軍中,無數人前赴后繼的拼死作戰,成為裝甲車履帶下的一灘爛泥,但也只是能稍稍減緩唐軍和幕府新軍的推進速度。

  除此之外,別無效果。

  薩摩藩藩主等人親自前往前線督戰,但也沒有作用。

  面對唐軍的鋼鐵洪流,血肉之軀實在是不堪一擊。

  無奈之下,他們想要讓孝明天皇站出來鼓舞大軍士氣,進而進行最后一戰。

  但從天皇近臣那里得到的消息卻是,天皇病重,不能理事,是故拒絕接見薩摩藩主等人。

  無奈,薩摩藩主等人只能放棄,繼續指揮軍隊作戰。

  但很快,唐軍便一路殺到了鹿兒島。

  倒幕聯軍的余孽幾乎全部都被逼到了鹿兒島上。

  雙方最后的決戰開始了,倒幕聯軍節節敗退,最終只能退守天皇別院。

  當唐軍攻入天皇別院之時,薩摩藩主等人顧不得天皇不可冒犯,沖破天皇近臣的阻攔,便想要帶著病重的天皇逃離。

  但等到這時候他們才發現,天皇竟然早就逃了!

  見天皇竟然棄他們而逃,這些倒幕聯軍中的死忠分子也是頓感自己被出賣,軍心士氣直接血崩。

  就連薩摩藩主等人,也是不由得懷疑人生。

  原本還能勉強堅持個一時片刻的倒幕聯軍,當即便兵敗如山倒。

  而這時候的孝明,早已帶著自己的幾名心腹,外加一隊護衛,坐上了前往英國的船。

  如今,已經快到印度了!

  日本內亂開始的快,結束的也快。

  大唐開泰十年,1865年年初,日本內亂爆發。

  但在大唐出兵干預之后,僅僅只過去了一年,在大唐開泰十一年初,日本內亂便結束了。

  德川幕府在大唐的幫助下,一舉鏟除了西南強藩這幾個二五仔。

  借此穩固住了幕府原本搖搖欲墜的統治。

  而大唐也是借此狠撈了一筆,西南各強藩的積累基本上都落入大唐手中。

  除此之外,大唐還獲得了在鹿兒島,九州島等地駐軍的資格。

  大唐對日本的滲透和控制程度又增加了不少。

  還有就是,在平定倒幕聯軍的叛亂之后,大唐選擇在日本公家中,重新扶持了一位日本國王登基。

  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為了穩定日本失去天皇的人心。

  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制衡幕府。

  別看現如今的幕府在大唐面前是一條忠犬,但這只是現在,未來如何很難說。

  日本人的性格慣喜歡下克上,這使得李奕很難對日本人完全放心。

  既然如此,那趁著現在狗還算聽話,給他栓上個鏈子,以免將來失控,自然也就是很正常的事情。

  如果德川幕府聽話,那么,大唐自然是德川幕府最大的靠山。

  可要是德川幕府敢有二心,那大唐也不是不能扶持日本國王從幕府手上奪回政權!

  政治嘛,最重要的就是平衡了!

  海面上,波濤涌動!

  海風迎面吹拂而來,空氣中夾雜著明顯的咸濕和海腥味。

  孝明眺望遠處的英國海岸線,不由得深吸一口帶著海的味道的空氣,表情略顯緊張。

  站在船只甲板欄桿旁的他,活脫脫像一只不安的猴子。

  身為日本天皇,他在日本本土時,自然是各種自信,但當他來到英國之后,一種背井離鄉的孤寂感,開始浮上心頭。

  他開始不由自主的擔心,自己在英國的生活會怎么樣。

  英國真的會庇護自己嗎?

  真的會給在優待嗎?

  自己將來還能回到日本,繼續做自己的天皇嗎?

  就在孝明的心情忐忑時,船只緩緩靠岸。

  貝佐夫和孝明一起登陸,抬眼他便看到了一個穿著燕尾服的中年老帥哥。

  貝佐夫認了出來,這正是女王的王夫,阿爾伯特親王!

  “見過親王閣下!”

  阿爾伯特上前來,和貝佐夫握手,然后將目光看向了一旁的小矮子,臉上擠出一個笑容開口說道。

  “這位應該就是日本天皇孝明陛下了吧?”

  “歡迎你來到大英帝國做客,我是代表女王陛下來迎接你的。”

  孝明聞言,臉上不由得擠出一個笑容,開口說道。

  “不甚榮幸!”

  阿爾伯特親王見此,在前面領路道。

  “天皇陛下隨我來吧,女王陛下已經在白金漢宮設宴,等待您去赴宴了。”

  說話間,阿爾伯特親王帶著孝明出了港口,上了一輛汽車。

  汽車啟動,向著白金漢宮的方向駛去。

  港口外的一處街邊酒館內,一個戴著帽子的杰克看著街道上大搖大擺開走的車隊,轉頭詢問一旁的上線道。

  “里昂先生,那應該就是日本天皇的車隊吧?”

  里昂抿了一口杯中的威士忌,點點頭說道。

  “是的,是他沒錯!”

  “根據上面傳回來的消息,朝廷對日本天皇開出了十萬塊銀元的懸賞花紅。”

  “誰能殺了他,就能拿他的人頭去大唐領十萬塊銀元。”

  在說這話的時候,里昂眼睛里閃爍著名為欲望的火焰。

  那可是十萬塊銀元啊,著實不是一個小數字。

  里昂和杰克都是大唐在英國這邊發展的情報人員。

  由于大唐舍得給錢,所以,情報網鋪開的還不錯,如今更是有了刺殺的職能。

  里昂深吸一口氣,然后說道。

  “回頭把弟兄們都給集中起來,大家商量商量,看看怎么把這次的花紅給拿下。”

  “十萬塊銀元,即便我們好幾個人分,也足夠下半輩子衣食無憂了。”

  杰克聞言,深吸了一口卷煙,然后說道。

  “干了,我這就去召集人手,準備裝備!

  里昂點了點頭,不再說什么。

  孝明前往了白金漢宮,面見了英國女王。

  雙方親切交談之后,英國女王為他安排好了住處。

  在倫敦城區外為孝明安排了一座城堡。

  城堡規模不大,裝修也很老舊,但勝在安保得力。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孝明便住在了城堡中。

  但他并不是完全不外出!

  反而是會經常外出,去參加各種聚會趴體,或是公開演講。

  目的便是為了賣慘和為自己積攢政治影響。

  整個1866年,孝明那帶著明顯口音的英語,幾乎被所有的英國上層人物所熟悉。

  1866年,圣誕節。

  入冬之后,倫敦的天氣越發濕冷。

  天空中飄著雪花,到處都是白茫茫的一片。

  孝明準備要去參加英國王室組織的圣誕節趴體。

  他出門,上了早已備好的汽車。

  隨著發動機啟動的轟鳴,汽車緩緩行駛,向著倫敦城內的方向行去。

  煤矸石鋪成的道路上,也被積雪覆蓋,汽車的輪胎壓上,留下幾道明顯的車轍。

  忽然間,轟鳴聲響起。

  轟隆隆!轟隆隆!

  孝明只感覺自己屁股底下傳來一陣震動,旋即,汽車便被路邊爆炸的沖擊波掀翻了出去。

  接連打了好幾個滾,這才肚皮朝天倒翻在原地。

  孝明只感覺一陣天搖地晃,旋即便是腦袋生疼。

  一摸,手上染了一手的鮮血。

  “啊…”

  他的腦袋上被磕出一個大口子,鮮血直流。

  孝明忍不住發出一陣慘叫。

  叫聲無比凄厲!

  但就在這時候,忽的響起一陣槍械射擊聲。

  啪啪!啪啪啪!

  孝明的慘叫聲忽的一停,因為他意識到,這是沖自己來的刺殺。

  很快,槍聲便停了下來。

  倒扣的汽車車門被拉開,頭破血流的孝明被從車廂內拽出。

  他忍不住發出一陣慘叫。

  一支黑洞洞的槍口就頂在了他的腦門上。

  幾個帶著面罩的黑衣人圍了上來,嘰里咕嚕的討論一陣之后。

  槍聲響了!

  孝明只感覺額頭一痛,然后就徹底失去了意識…

  白金漢宮!

  圣誕節宴會正在舉行。

  西方人過圣誕,就好比中國人過年,這都是相當重要的節日。

  在這樣的日子里,就連英國女王都會親自出面,同貴族們一起召開宴會。

  宴會上,英國女王維多利亞端著一個紅酒杯,與幾名貴婦閑談。

  幾人不時捂嘴嬌笑,儀態十足。

  只是可惜,她們的年齡都已經不小了,不如宴會上的那些年輕女孩更吸引男人的目光。

  就在這時候,宴會大廳外走進來一名仆從。

  布朗目光在宴會大廳內環顧一圈,很快就看到了女王維多利亞。

  他快步走到女王身邊,俯身道。

  “女王陛下,出大事了!”

  維多利亞女王聞言,臉上的表情先是一滯,然后就詢問道。

  “是嗎?”

  “究竟怎么回事?”

  布朗深吸一口氣,神情嚴肅凝重的說道。

  “回女王陛下的話,日本天皇孝明在前來參加宴會的路上,遇到了襲擊。”

  “如今,已經身亡…”

  維多利亞聞言,臉上的表情不由得一滯。

  神情頓時陰沉了下來。

  “到底是怎么回事?”

  “誰干的?”

  布朗聞言,搖了搖頭表示自己也不知道。

  “具體是誰干的現在還不清楚,但我猜測,可能是唐國那邊派人下的手…”

  維多利亞臉上的表情不由得一僵,飽滿的胸脯劇烈的起伏。

  “好!好!好!”

  “這些唐國人,可真是該死啊!”

  “竟敢派人來大英,刺殺我大英要保護的人!”

  眼見女王面露怒容,整個宴會大廳的氣氛都不由得一沉。

  大家下意識保持了沉默。

  一道道目光匯聚向了宴會大廳中央的女王。

  維多利亞深吸一口氣,臉上擠出一個笑容道。

  “大家都看我干什么?接著奏樂,接著舞!”

  維多利亞此言一出,宴會頓時重新恢復熱鬧。

  見宴會恢復,維多利亞轉頭低聲對布朗說道。

  “你去幫我將首相閣下請來…”

  布朗聞言,躬身告退離去。

  維多利亞女王則是繼續面帶笑容的與幾名貴婦交談。

  大唐在英國本土刺殺了日本天皇孝明。

  很快,英國的反擊便來了。

  開泰十二年年初,莫臥兒汗國大汗巴哈杜爾沙二世于達卡街頭遇刺。

  雖未身亡,但也是身中三槍,可謂是身受重傷。

  大唐的醫生搶救了好幾個小時,才將巴哈杜爾沙二世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

  但即便如此,大唐和英國在外交上也是變得劍拔弩張。

  雙方在印度,在澳大利亞,在北美,頻頻針鋒相對,幾乎要再度開戰。

  而就在這大唐和英國針鋒相對的時候,歐洲局勢也是正在迅速變化。

  首先就是,變化最大的就是德意志聯邦。

  普魯士和奧地利這兩個德意志聯邦中的帶頭大哥,1864年才剛并肩子上,和丹麥開戰,拿下普丹戰爭的勝利。

  可等到兩年后的1866年,普魯士和奧地利便因為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的利益而翻臉。

  戰爭剛開始的時候,奧地利聯合巴伐利亞、漢諾威、薩克森等德意志聯邦國,以捍衛德意志為借口,向普魯士開戰。

  面對敵人的聯軍,普魯士不可避免的陷入被動之中。

  但很快,隨著俾斯麥在外交場上縱橫捭闔,普魯士利用同意大利及北德的一些中小邦國的結盟,將部分奧軍吸引到南部戰場。

  北部的普魯士軍隊在短時間內控制了整個北德意志,而后普軍接連在薩多瓦和柯尼希格雷茨大敗奧軍。

  戰爭僅僅只持續了七個星期,奧地利便宣告戰敗。

  戰敗的奧地利被迫解散散德意志邦聯。

  普魯士以驚人的速度,迅速攪亂了歐洲大陸上的均勢。

  次年,也就是大唐和英國在全球范圍內針鋒相對的同一時間。

  普魯士牽頭成立了以普魯士為首的北德意志邦聯,并通過聯邦憲法,為實現德意志統一準備了條件。

  但是,也正是由于普魯士的強勢崛起,引起了法國方面的警惕。

  在大唐和英國針鋒相對的同時,普魯士和法國也是開始在外交層面上進行爭鋒。

  時間迅速流逝,開泰十二年年末,李奕在京城召開大朝會。

  并于大朝會上宣布,自明年起,大唐將試推行義務教育法。

  義務教育法規定,自法律頒布的那一天起,適齡兒童都必須得進入學校,接受為期六年的義務教育。

  如果學生在該接受教育的年紀輟學,那么監護人要接受處罰。

  而大唐朝廷,將會撥款負責負責學生的學費,學生以及學生家長只需要自行承擔學雜費和書本費就可以。

  此舉,極大的降低了大唐境內的受教育門檻。

  還有就是,李奕之所以推廣義務教育,除去想要為大唐的工業發展培養人才,讓大唐繼續領跑世界之外。

  還有要在年輕人的成長階段,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為他們塑造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進而塑造學生們的忠君愛國之心。

  而根本目的,還是為了大唐的統治穩固。

  當然,目前義務教育法只是試推行。

  顧名思義,義務教育法不可能直接全國推行。

  李奕準備要先在南北二京,以及各省的省府城市等重要城市試行。

  在試行中,先發現問題,總結經驗。

  在確保一切都沒有問題之后,再推行全國也不遲。

  當李奕的這項決策在報紙上公開,天下百姓無不稱贊皇帝的善政。

  甚至有的地方已經開始自發的給李奕修生祠,做長生牌。

  對中國人來說,讀書從來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能夠讓朝廷撥款,給天下百姓一個讀書機會的皇帝,即便再壞也壞不到哪里去。

  開泰十二年的臘月三十晚上,京城再次飄起了雪花。

  等到第二天天亮,李載早早起身,收拾停當,準備前去向自己的父皇和母后拜年。

  走出自己的寢殿,李載邁步向著九州清晏而去。

  路上,隨處可見宮女內侍們正在清掃積雪。

  來到九州清晏外,他被攔了下來。

  王忠笑呵呵的說道。

  “太子殿下請隨奴婢先到偏殿等候,陛下和皇后娘娘正在收拾洗漱。”

  李載聞言,輕輕點頭,并沒有多說什么。

  王忠跟在李奕身邊多年,是李奕最信任的太監,即便李載貴為太子,也不會隨意得罪他。

  很快,李載才剛坐下喝了杯茶,便得到了皇帝的接見。

  他被帶到了九州清晏的正殿。

  李載邁步來到李奕面前,然后下拜道。

  “兒臣參見父皇,參見母后!”

  李奕輕輕頷首,然后說道。

  “免禮,起來吧!”

  “今日要舉行正旦大朝會,載兒便跟在為父身邊吧!”

  “你今年已經16,也是時候參與一下政事了!”

  李載聞言,一顆心不由得噗通噗通跳了起來。

  心中滿是振奮和激動。

  身為太子,他又怎么可能對政務不感興趣呢?

  只是可惜,父皇不放話,誰也不敢讓他這個太子冒然去接觸朝政和朝臣。

  李奕依舊是笑呵呵的,對于兒子的反應,他并不覺得不妥。

  李奕是西歷1830年生人,今年已經是1868年,他已經快奔四了。

  雖然依舊能稱得上一句年富力強,正是一個男人智慧,經驗,最巔峰的年紀。

  但身體卻是已經不可避免的走上了下坡路。

  即便他保養得當,甚至有一整個御醫團隊專門為他服務,可李奕也是能夠明顯感覺到,自己的精力正在逐步下降。

  雖然,距離駕崩肯定還早的很。

  但他卻也是準備要提前培養自己的兒子接班。

  以免李載將來突然接班之后,根本來不及熟悉政務和管理,被底下人玩兒的團團轉。

  至于說李奕怕不怕李載接手政務后,自己的權威被挑戰?

  這么說吧,李奕可是開國皇帝,他還真不怕這個。

  很快,就到了召開大朝會的時間。

  李奕帶著李載,以及羅彩玉,一起坐上御駕,往紫禁城的方向行去。

  雖然李奕平日里習慣住在圓明園,但召開大朝會什么的,還是要去紫禁城的。

  很快,李奕便抵達了紫禁城,然后召開了朝會。

  在朝會結束后,李奕又單獨召見了李載,開口說道。

  “還是那句話,載兒今年已經16,也是時候接觸一下政務。”

  “接下來,朕給你三個選擇!”

  “第一,跟在朕身邊觀政,朕處理政務時,你就在旁邊看著,朕會手把手教授你該怎么做。”

  “第二,隱藏身份,去基層做官,熟悉大唐基層的運轉,然后逐步升遷,了解大唐朝政的運轉體系。”

  當然了,說是逐步升遷,可肯定和普通人做官不一樣,李載的升遷估計會比坐火箭還快。

  李奕只是想讓他去基層漲漲見識,磨礪磨礪自己,積攢一下經驗,而不是真讓他去做基層官員。

  “第三,隱姓埋名,進入軍校學習,然后進入軍隊服役,去吃一吃當兵的苦,了解一下父輩們當初是怎么打的天下。”

  這點,則是李奕想讓李載提前去接觸軍隊,也好將來能夠掌握軍權。

  對一個皇帝來說,軍權,財權,人事權,就是最核心的東西,永遠不能忽視。

  這三個權力在握,你就是皇帝,實權皇帝。

  如果這三個權力丟失,那皇帝距離被推翻也就不遠了。

  說罷這些,見李載臉上的表情若有所思,李奕笑呵呵的說道。

  “載兒好好考慮考慮吧!”

  “三天之內,給朕一個答復即可。”

  李載聞言,深吸一口氣,很快就做出了決定。

  “回父皇的話,兒臣選第三個!”

  “兒臣想進軍校學習,然后去軍隊中漲漲見識!”

  李奕聞言,當即點頭答應下來,但卻是面色嚴肅的說道。

  “嗯,可以!”

  “不過提前說好,你現在后悔還來得及。”

  “但進入軍校之后,就不能后悔了,你進入軍校之后,那就是一個兵,吃喝拉撒以及訓練學習都和其他人享受一樣待遇,不會有任何優待。”

  “受苦,受累,自己咬牙頂著,你要是進了軍校再后悔,那就是逃兵。”

  “朕即便換太子,也不會讓一個逃兵坐上皇位!”

  “明白?”

  李載聞言,先是心猛地一提,但很快便用力點頭。

  “父皇放心,兒臣明白!”

  “兒臣,絕對不會讓您失望的!”

  李載知道,雖然父皇說的是自己現在還能反悔。

  可自己要是真的反悔,那就是真的蠢了。

  自己要是連這點決心都沒有,估計父皇會對自己很失望,到時候,太子之位說不準真的會丟。

  李奕見此,臉上再度浮現出了笑容,笑呵呵的說道。

  “很好,好好干吧!”

  “朕相信自己的兒子是好樣的!”

  說罷這些,李奕繼續說道。

  “接下來,朕會安排你前往京城的大唐陸軍軍官學院進行深造。”

  “軍官學院預計將在今年秋天開學,你提前做一下相應的準備吧!”

  李載聞言,深呼吸一口,表示明白,然后轉身告退。

  看著李載有些雀躍的背影,李奕也是忍不住滿臉笑容。

  待兒子成材,能夠接掌皇位,那到時候,他也就可以退休了…

  李奕站起身來,伸了個懶腰,準備返回圓明園。

  但他才剛返回圓明園,便接到了一則奏報。

  大唐連通西域的鐵路,如今已修到了喀什,大唐規劃許久的絲綢之路終于可以重開。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

  大唐一邊在國內推行義務教育,一邊和英國在全世界范圍內斗法。

  除此之外,就是向美洲,澳大利亞等地方移民,開擴海外殖民地。

  大唐的一切,都在向著好的方向,欣欣向榮的發展著。

  可世界格局,卻是并不安寧。

  首先就是普魯士和法國之間的矛盾,越發不能調和,雙方為了爭奪歐陸的霸權,在英國的攪合下,火藥味越發濃厚。

  1868年九月,西班牙爆發政變,女王伊莎貝拉二世的統治被推翻,王位虛懸。

  西班牙議會急于挑選一個新的國王登基,而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的遠親霍亨索倫家族的利奧波德親王有望成為候選人之一。

  但這對法國來說,卻是不可接受的。

  法國不能容忍自己的兩個鄰國走的太近,因為這有可能導致法國陷入兩面夾擊的境地。

  而這件事,也將成為引爆普法戰爭的導火索。

哎呦文學網    反清:從金田起義開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