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百二十九章望諸君共勉

  八三看書,從衡山名宿開始笑傲武俠!

  “我登青城山,云雨顧在下。月色縞巖谷,欲睡不忍舍”

  “貧道來青城山五十年,從未這般平心靜氣的欣賞過青城美景.難怪諸位道友不愿出門,倒是讓貧道師徒做了那出頭鳥。”

  余滄海盤坐在一塊青石上,眷戀的看著眼前如詩如畫的美景,青山起伏,蒼翠欲滴,山上樹海云霧繚繞,山下河水潺潺流淌。

  “師傅.”

  余滄海身后,五十余名松風觀弟子跪在地上,早已泣不成聲。

  “哈哈.”余滄海摸了摸自己的山羊胡須,神情灑脫的說道:“爾等莫不是忘了最近學習的《南華經》?生又何歡,死又何哀?其始而本無生,非徒無生也,而本無形,非徒無形也。”

  “人英、人雄、人豪、人杰。”

  “師傅,弟子在!”青城四秀立即應道。

  余滄海平靜的說道:“歐大人命我等閉觀十年,我雖離去,爾等也要遵守諾言,不得違背。若有違背者,逐出師門。”

  “是,師傅,弟子謹記。”青城四秀當即應了下來。

  “松風觀武學,松風劍法傳于人英、摧心掌傳于人豪、黑沙掌傳于人雄,近來感悟的劍法·至樂劍缺傳于人杰。爾等練成之后,當相互交流,相互學習,萬萬不可學那華山,自家門派還鬧起了分裂。”

  “是!”青城四秀再次應聲,現在的他們很聽師傅的話。

  “松風觀觀主,由人英接任。”余滄海說到這里,看向侯人英,溫和的提點道:“今后要仁愛友善,不可胡亂發脾氣了啊!人英。”

  “師傅.”侯人英以頭磕地,說不出一句話來。

  余滄海笑了笑,看著風景滿足的說道:“青城山是個好地方,可惜貧道與師父明白的太晚。爾等有十年時間,可靜下心來,好好感悟。”

  “是。”松風觀弟子紛紛應聲,就是不知道有多少人能靜下心來。

  不過這些已經不是余滄海該考慮的問題了。

  他迎著青城山,朗聲道:“貧道于昨夜去世,走時心如止水。貧道于今早重生,來時心懷朝陽!”

  聲音與山風相隨,飄向青城各處。

  一座座道觀觀主從晨課中醒來,看向松風觀所在的位置。

目光中有欣賞、有認同、有惋惜  “諸位道友,貧道去也!”余滄海話音一落,內功逆流震斷心脈。

  青城山一代劍術高手,就此隕落。

  松風觀內,一片哭泣。

  就在這時,一道道詠頌的聲音從青城山各處傳來,最后匯聚在一起:

  “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貴壽善也。所樂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聲也。所下者,貧賤夭惡也。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聲。若不得者,則大憂以懼。其為形也亦愚哉”

  青城四秀猛然抬起頭,眼神之中滿是驚奇。

  這一刻,他們才知道原來青城山隱藏著這么多前輩高人,只是人家追求不同,一心求仙問道去了。

  四人相互對視一眼,突然明白了師傅尸解前的那一番說辭,青城山是個好地方!

  眾弟子將余滄海葬在松風觀后山,之后簡單的操辦了一場法事和侯人英的繼承大典。

  之后,侯人英以松風觀觀主的身份,寫了一封信,交代了余滄海尸解的過程,并帶上其佩劍,委托鏢局的朋友,送去衡山縣,告之歐藏華,他們的師傅兌現了諾言,是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

  此刻遠在江西饒州府的歐藏華正在教導一千多人識字,之所以會多出幾百人來,是因為安仁縣一些貧窮家庭的孩子也想學習。

  歐藏華本著‘一頭牛也是放,一群牛也是放’的原則,全部同意他們進來。

  因為沒有筆墨紙硯,歐藏華就讓他們帶根筷子或者別的什么,直接在地上書寫就是。

  于是,校場周圍的樹林竹林遭了秧,被熱愛學習的人給薅禿了。

  第十天,所有人坐在下方坐得筆直,跟著念道:

  “嬴秦氏,始兼并。傳二世,楚漢爭。高祖興,漢業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興,為東漢。四百年,終于獻。”

  歐藏華身后是一塊大黑板,他命人用木頭打造的,表面打磨光滑,再圖上一層黑漆,制作出了簡易的黑板。用石膏做的大粉筆在上面寫著兩豎文字。

  其實在成化年間,普通人在飲食服飾、器皿用度、房舍裝飾方面就已經逐漸突破了律法的限制,漆器也包含在內。

  只不過漆這東西還是比較貴,一般的老百姓用不起,士大夫和商人家庭已經不缺漆器了。

  比如如《醒世恒言》之中就有個《徐老仆義憤成家》的故事,老仆人阿寄,就是通過投資生漆積累財富,為主人家立下汗馬功勞。

  又比如《金瓶梅詞話》,借宋寫明的同時,曾多次以西門慶一家的視角來窺探當時漆器的流行與昂貴。那西門慶的妻妾們去獅子街去看燈會,就有寫到‘往東看,雕漆床,螺鈿床,金碧交輝’。

  透過這些有錢人家婦人的眼看到了元宵節買賣的盛況,也突出了她們對華麗精美、價格不菲的雕漆、螺鈿床的鐘愛。

  這也從側面表現了大明朝長江中下游的漆樹種植十分廣泛、漆業發達。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市民階層的擴大導致生漆市場的需求呈井噴之勢。

  所以歐藏華能搞到一大桶黑漆涂一塊黑板出來,雖然行為上屬于浪費,卻也只是浪費而已,不涉及其他問題。

  “漢人這個稱呼,便是起源于漢朝,本意為漢朝之人。但是到了北魏后期,逐漸演變為炎黃子孫的代稱。”歐藏華看著下方求知若渴的眾人,緩緩開口道。

  “所謂漢朝,就是剛剛諸位所朗誦的內容,秦朝二世而亡,漢高祖劉邦終結亂世,承秦朝偉業,建立漢朝。然而北方匈奴卻想乘機南下,欺辱大漢。漢高祖親率大軍抵御,于是便有了白登之圍”

  隨著歐藏華的講述,眾人仿佛身臨其境一般,感受著初漢諸公的無奈與憤慨。

  “之后經惠帝、高皇后、景帝、文帝數代人的努力,終于在武帝的時代,對匈奴完成了復仇。”

  “冠軍侯霍去病,飚勇紛紜,長驅六舉,以電擊雷震之勢,斬首虜十一萬余級,渾邪王以眾降數萬。完成一代偉業,飲馬翰海,封狼居山。”

  “好!!!”

  不知是哪個二愣子,聽到這里時忍不住大吼了出來,眾人先是一愣,接著紛紛大聲叫好,恨不得親自跟隨冠軍侯霍去病,去飲馬翰海,去封狼居山!

  不過人群中也有比較清醒的人,他高高的舉起手,顯然是要提問。

  歐藏華便點了他,那人站起來,鞠躬行禮后問道:“敢問歐大人,漢朝距離我們怕是有一千多年吧!他們的豐功偉績,與我們有何關系?”

  此話一出,很多人也反應過來,這話好像有點道理啊!

  “你姓什么?”歐藏華笑了笑,溫和的詢問道。

  偽裝了的汪澄二心中一驚,開口道:“小人姓王,名二八。”

  “王姓.那你有沒有想過,你的祖先可能是漢初十八功臣之一的安國侯王陵呢?”歐藏華平靜的說道:“恢復祖先榮耀,不是后世子孫該做的么?”

  眾人聽后一震,不少王姓少年都開始議論起來,談論自己會不會是安國侯王陵的后人,如果真是的話,死后見了老祖宗不會被吊起來打吧?

  汪澄二也是一愣,自家二弟原來來頭這么大么?

  不對不對,這個不是重點!

  汪澄二立馬意識到了歐藏華這話的漏洞,便又開口道:“歐大人怎么肯定小人是安國侯王陵之后,而不是漢朝某個村口王三七之后呢?”

  “伱要這么認為,我也沒辦法。”歐藏華雙手一攤,很是隨性的回答。

  汪澄二心中一喜,覺得自己辯贏了探花郎,讓他無話可說了。

  可下一刻,他就聽到旁邊有人說道:“我怎么可能會是村口王三七之后,我這般勇武,必然是安國侯之后啊!”

  “沒錯沒錯,我爺爺是成化年的秀才,那我爺爺的爺爺,肯定比我爺爺強啊!不然哪有錢供我爺爺讀書?”

  “有道理,我們村有個傻大爺,就因為家貧一直沒有成親,他若有個秀才爹,指不定都抱上孫子了!”

  “咦?你這話好像有點問題”

  歐藏華此刻抬手一壓,現場再次安靜下來,他才繼續說道:“我朝太祖皇帝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立下萬世不朽之功。我等作為大明子民,應該做什么呢?”

  “諸君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是很正常的,畢竟大家生活都不容易。”

  “但我作為朝廷命官,在上任的那一刻起,便在心中立下了一個愿望。”

  “若是諸君暫時沒有想好做什么,不如先看看我的。”

  說著,歐藏華便在黑板上寫下了一句話:復漢唐之舊業,開華夏之新章!

  “這便是我的愿望,我將終其一生為之奮斗,希望與諸君共勉。”

  (本章完)

哎呦文學網    從衡山名宿開始笑傲武俠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