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四百六十七章 王安石的質問

  最重要的是蕭太后對董氈并不是完全信任。

  董氈娶的遼國公主并非她生的,她以前沒少收拾徐國公主的母親。

  雖說徐國公主未必能夠左右董氈的想法,可她對董氈也不信任。

  萬一引董氈入遼,反被耶律乙辛收買了,豈不是引狼入室。

  “還是按照原來的計劃進行吧。”蕭太后深吸了一口氣說道。

  嬤嬤聞言也沒有再勸。

雄州城  英國公抵達后,一邊命人密切關注遼國動向,一邊巡視著長城修建的進展。

  因為是花錢雇傭百姓,百姓干活的時候干勁十足,加上有水泥,進展倒是不慢。

  只是北方邊境太長了,想要徹底修建完成,還需要不少的時間。

  英國公站在一段已經修建好的城墻上,看著北方。

  “等長城修建好,以后就再也不用看遼國臉色了。”

  “是啊,這長城堅硬無比,難以破壞。只要守住幾座城池,即便遼國占領城墻也不用擔心。”

  隨同的幾個將領大笑道。

  大宋不敢和遼國撕破臉皮,除了被打怕了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北方一馬平川。

  一旦打起來,遼國騎兵眾多,邊境那么寬根本攔不住。

  即便前面城池能夠守住,遼國騎兵卻能深入腹地,四處劫掠,甚至有可能糧道被斷。

  等長城修建好就不用擔心了,哪怕丟失一段,只要城池不丟,遼國騎兵就進不來。

  因為長城根本沒有留門,遼國戰馬進不來。

  只是步足,缺少機動性,平原對決大宋也有一戰之力。

  “報!”

  就在這時,一個士卒匆匆跑了過來,躬身道:“稟大帥,探子來報,遼國正在調兵,趙王耶律乙辛不日將率兵二十萬出兵大漠。”

  英國公擺了擺手,讓報信的士卒退下,眉頭微皺的看向了北方。

  如今已經五月了,耶律乙辛出兵倒是正常。

  可耶律重元一直沒有答應大宋的條件。

  雖然此時只是在調兵,可耶律重元肯定在遼國有眼線,早就該得知消息了。

  可耶律重元遲遲沒有聯絡大宋。

  想到他離開汴京之前,趙興曾告訴他,耶律重元和遼國蕭太后暗中有聯絡,難道這次出兵有什么陰謀不成?

  “大帥,遼國出兵,我們是不是要出兵襲擾遼國邊境了?”一個將領神情激動道。

  去年他們襲擾遼國邊境,根本沒有打仗,事后也得到了一些賞賜。

  此時聽到遼國出兵了,自然來勁了。

  “不急。”

  英國公擺了擺手道:“耶律重元修養這么久,多少恢復了些元氣,沒那么快被滅,先請示陛下再說。”

  去年他不請示直接出兵,是因為耶律重元是潰逃入的草原。

  若是請示,等得到準許再出兵,說不定耶律重元都已經被滅了。

  如今耶律重元修養這么久,加上草原廣闊,想要滅掉耶律重元還是非常難的。

  不管耶律重元還是遼國,兩邊消耗實力對于大宋都是有利的。

  在局勢不急的情況下,他自然要請示,也樂的雙方消耗一些兵力。

  “陛下,王學士求見。”一個內侍稟報道。

  “傳!”

  內侍行禮退下,不一會王安石走了進來。

  “臣拜見陛下!”王安石行禮道。

  “免禮。”

  趙興擺了擺手,讓人給王安石賜坐,詢問其來意。

  “回陛下,臣用了多年時間,已經將攤丁入畝徹底完善了,請陛下過目!”

  王安石掏出一道扎子,雙手捧著說道。

  三水上前接過扎子,送到了趙興手里。

  趙興接過仔細看了起來。

  趙興對于攤丁入畝知道的也不多,只知道是把田賦、戶賦和丁稅這些苛捐雜稅,全部攤入田地中去。

  但是一個制度,涉及到方方面面,肯定沒有那么簡單。

  王安石用了多年時間,總算制定出了詳細的章程,包括其中可能會存在的一些問題。

  扎子的非常多,加上趙興好要思考有沒有疏漏,看的很慢。

  看了半個時辰,趙興才放下扎子,揉了揉有些酸澀的眼睛。

  接過三水遞過來的茶水,趙興喝了幾口,放下茶盞道:“增丁不加稅,這點沒問題。但是介甫扎子中,并沒有提到田畝數量增加減少該怎么辦。”

  攤丁入畝的核心就在增丁不加賦上。

  打個比方,一個村子有一百戶人家,村子里有五百畝田。

  村子里正常要收的亂七八糟的稅全部取消,只需要繳納田稅就可以了。

  當然了,田稅肯定要比原本相應的要提高一些。

  而這個稅收是固定的,以后哪怕村子人口增加,稅也不會增加。

  誰有田誰交,按照田畝數量,一目了然。

  好處是可以避免官吏在收稅的時候層層加碼。

  其次就是那些沒有田地的百姓,不用在承擔任何賦稅。

  原本百姓哪怕沒有田地,一樣需要繳納戶稅和丁稅。

  一些家中連田地都沒有的,子嗣多了,又交不起戶稅,只能把子嗣溺死了。

  沒辦法,丁稅是男丁成年后才需要繳納的,可是戶稅卻是生下來就需要繳納。

  但是這樣也有弊端,稅收數量并不是完全固定的,因為田畝數量會出現減少增多的情況。

  拋開隱田不談,像一些靠近河道的田畝,可能因為一場洪災,被淹沒,等洪水退去,也不適合耕種了。

  而有的百姓又會開荒。

  因此就會出現田畝減少增多的情況。

  “田畝數量增加減少,都需在官府登記,并不是問題,因此臣才沒有特意提及。”王安石說道。

  “前提是得登記才行,如此也會給地方官員貪污的可能。你再仔細想想,做好防范。”趙興說道。

  “陛下!”

  王安石聞言說道:“任何政策都不可能完美無缺,這是陛下跟臣說的。陛下也該知道田畝曾經減少的問題很難解決,并不影響大局。而且陛下對官員考評改革,本身就加上了這一點,涉及官員升遷,本身就是很好的防范了,臣斗膽問陛下,是否已經喪失變法改革之心了?”

  田畝數量增加減少的問題,根本沒辦法防范。

  否則就不會出現隱田的情況了。

  這種事說到底還是要看官員,若是官員和地方地主鄉紳勾結,完全是無解的。

  而之前趙興對于官員考評的改革就加入了田地減少和增多的考核。

  王安石覺得趙興提出的問題,完全是在雞蛋里挑骨頭。

哎呦文學網    知否:我是皇太子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