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我是皇太子 第四百五十六章 皇儲
趙興并不是第一次當父親了,不過聽著屋內傳來張桂芬的痛呼聲,還是擔心的在殿內走來走去。
女子產子,特別是第一次,在醫術不發達的古代,還是充滿了危險的。
即便賀老太太已經在里面了,還有天下最厲害的幾個穩婆都在里面,趙興依舊充滿了擔心。
“陛下,太上皇和太后娘娘來了。”一個太監匆匆走進大殿稟報道。
趙興聞言顧不上著急,連忙往外走去。
剛出大殿,就看到乘坐步輦趕來的父皇母后。
等步輦落下,趙興上前行禮道:“兒臣拜見父皇母后!”
“怎么樣了,生下來了么?”曹太后急道。
雖說趙興已經有了一兒一女,可子嗣并不算多。
而且這次生的很可能還是嫡子,意義也完全不同。
太上皇和曹太后,得知消息就急忙趕了過來。
“回母后,還沒有。”趙興回道。
“你看看你急的,越是著急越要冷靜。走吧,一起進去等著。”
太上皇見趙興一臉急色,說教了兩句,往大殿走去。
剛進大殿,就聽到里間屋里傳來嬰兒的啼哭聲和穩婆歡呼的聲音。
“這就生了?是哥兒還是姐兒?”曹皇后急道。
太上皇也想詢問,不過為了保持威嚴,加上曹皇后已經開口了,并沒有詢問。
就在這時,里間的房門打開,一個宮女走了出來,行禮道:“皇后娘娘生了一個皇子,母子平安!”
趙興聞言松了一口氣,大笑道:“賞,今日明仁宮所有人都有重賞!”
曹太后高興的要進去看看孫兒,不過里面還沒有收拾好,暫時不能進去。
等里面收拾好后,曹太后歡喜的進去看孫子去了。
趙興倒是也想去看看張桂芬和兒子,可是父皇不方便去,他也不能丟下父皇一人。
“嫡長子出生,得祭拜太廟,告知祖宗。”太上皇說道。
添丁進口乃是喜事,嫡長子更是未來的繼承人,自然更加重視,祭拜祖宗,將好消息告訴祖宗是必須的。
“兒臣明白。”
趙興連忙吩咐三水,讓他去準備祭拜所需的東西。
“英國公府那邊通知了么?”太上皇問道。
趙興拍了拍額頭道:“兒臣太高興了,還未通知。”
趙興說完,吩咐人去英國公府報喜。
“嫡長子出生乃是大喜事,不宜殺戮過重,也算是為孩子積福了。”太上皇說道。
趙興聞言剛要說話,太上皇壓了壓手,道:“聽朕說完。”
“你這次鬧的風波太大,今日早朝之事朕也聽說了。朕知道你有中興大宋之心,加上這次的事情確實有些騎虎難下,并沒有勸你。可你真要處死那些官員,接下來必然會引起更大的風波。這次嫡長子出生,正是一個好機會。”太上皇說道。
趙興聞言沉默了,他確實沒有打算把所有官員都殺了。
掀起這場風波,也是想要立威。
既然要立威,自然不能虎頭蛇尾。
立威也好,殺人也罷,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達成目的。
他的目的就是要震懾所有人,在后面推行一些政策的時候,阻力相對少一點。
但正如父皇所說,這次是個平息風波的好機會。
要是正常時候,他退讓了,只會讓那些官員以為他是頂不住壓力妥協,以后只會得寸進尺。
現在以嫡長子出生為借口,即可以讓震懾效果不打折扣,也能讓那些官員不在鬧下去。
畢竟趙興這次明顯是要殺人的,屠刀沒有落下,對于官員來說就是勝利。
當然了,死罪可免活罪難饒,只有這樣才能既有震懾效果,又不會被那些官員認為是故意找借口妥協。
“父皇英明,兒臣比起父皇來還差遠了。”趙興躬身笑道。
“少來了。”
太上皇瞪了兒子一眼,說道:“一味的強硬也不是好事,當然了,像朕之前那樣,輕易妥協也不行。朕說了不插手政務,具體如何做,還得你自己把握。”
“多謝父皇教誨,兒臣明白了。”趙興正色道。
過了大約一柱香左右,英國公夫婦到了。
年后英國公本該前往北方的,不過北方天氣回暖慢,加上遼國那邊一直沒有對耶律重元動兵的跡象,趙興便沒有讓他急著去。
最重要的還是耶律重元對他的條件遲遲沒有給答復。
趙興和朝臣商議后,有了猜測。
耶律重元顯然是在賭,賭大宋不會坐視他滅亡。
畢竟之前他沒有向大宋求援,大宋不一樣出兵了么。
大宋不答應聯合滅遼,耶律重元自然不愿意答應大宋那苛刻的條件。
英國公不去北方,北方沒有做主的人,一旦遼國對耶律重元動兵,大宋就不能及時出兵。
現在就要看雙方誰先沉不住氣了。
英國公夫婦行禮后,趙興便讓人領英國公夫人進了里間。
“福兒派你坐鎮北方,真是辛苦你了。”太上皇看著面容蒼老的英國公嘆了一口氣。
“太上皇折煞臣了,為陛下,為大宋效力,臣不辛苦!臣就是怕臣老邁,耽誤了陛下之事。”英國公說道。
“英國公不僅老當益壯,還老成持重,有你坐鎮北方,朕很放心。如今天氣慢慢回暖,等朕冊封了太子,你便出發吧。”趙興笑道。
“冊封太子?”英國公聞言愣住了。
雖說自古以來都是嫡長子繼承制度,可實際上皇家并沒有明文規定過。
否則歷朝歷代,就不會有儲君已定,別的皇子還在爭奪皇位的情況了。
像唐初李世民和李建成,李世民的兒子李承乾和李泰都是如此。
李隆基并非嫡長,在上面有兄長的時候,被冊封了太子。
雖然是他上面兄長主動提出來的,但若是嫡長子繼承制度是嚴格規定的,自然有古板之人站出來維護禮法。
實際上真正將嫡長子繼承制度嚴格規定的是明朝。
朱元璋登基后,就立下規矩,居嫡長者必正儲位。
正是這個規矩,明朝萬歷皇帝為了立儲之事和朝臣斗了十幾年,甚至不上朝來躲避群臣的逼迫,最終都不得不妥協。
在明朝之前,嫡長子繼承制度雖然是主流,卻沒有嚴格規定。
因此皇帝幾乎不會很早立儲。
“不錯,朕準備等詠哥兒滿月,就舉行冊封大典,冊封其為太子!”趙興說道。
知否:我是皇太子 第四百五十六章 皇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