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我是皇太子 第四百五十章 父子交談
只要派出信的過的人查此事,查到兩人的罪證,這件事自然就可以平息。
但是趙興根本沒有這個想法。
他已經厭煩這種,自己每次做什么都有人鬧騰的情況了。
每次自己要做什么,總有人鬧騰,光是平息風波就需要花費很多時間。
要是這樣拖下去,什么時候才能解決大宋的積弊。
這兩日趙興也反省過了,他顧忌太多了。
這次他已經下定決心來個狠的,若是這些人還是不知收斂,那就繼續殺。
大宋不是冗官么,殺一些也沒什么。
“陛下!”
就在這時,三水行禮道:“殷正司來了。”
“讓他進來!”趙興說道。
“是!”
三水應了一聲吩咐下去,不一會,殷漢章走了進來。
“臣拜見陛下!”殷漢章行禮道。
“免禮!”趙興擺手道:“朕讓你查的事情查的如何了?”
“回陛下,政事堂自盡的兩個官員確實多有不法,證據確鑿。而今日在龍圖閣外請愿的官員和兩人皆有利益往來。”殷漢章說道。
“證據確鑿?”趙興問道。
“確鑿!”殷漢章說道。
趙興看向大殿內跪著的官員說道:“諸位愛卿都聽到了吧?那些官員名為請愿,實則是怕朕繼續追查下去。”
“陛下,這不可能。”
楊勝奎急道:“那些官員中,有不少都是清名在外,世人皆知。”
“聽到了么,有人質疑你所言真假。”趙興看向殷漢章說道。
“認證物質皆有,若有半點虛假,臣甘愿受罰!”殷漢章堅定道。
“既然楊愛卿不信,那就由楊愛卿和余相公同三司共同審查此事。一旦證據確鑿,那這些人就不光是貪贓枉法,還有逼宮行刺之嫌,一律抄家誅九族!”
趙興冰冷的聲音在大殿內回蕩,讓所有人皆是心中一驚。
在場的都不是傻子,殷漢章所謂的證據,其中一部分怕是欲加之罪罷了。
趙興這次顯然已經準備好了要借題發揮了。
“陛下不可!”
申相公急道:“就算請愿的官員有些人心思不正,可未必沒有人是受了誆騙。這么多官員,要是全部誅九族,牽連太廣。這么做,不僅有傷天和,也有損陛下名聲啊。”
“就算受了誆騙,那也是他們有眼無珠。那兩個官員為了掩蓋真相,寧愿自盡,請愿的人未必沒有刺殺朕的想法。若不是朕直接下令把他們拿下,而是見了他們,說不定朕此時都已經死了。什么天和名聲,朕不在乎!”
趙興淡淡道:“此事就這么定了,若是還有人再勸,一律視為同伙,先抓起來調查!”
此言一出,就連楊勝奎都不敢再開口了。
倒不是他怕了,這么說也不對,他此時確實怕了。
但是楊勝奎清楚,他沒有退路了。
雖然還未審查,也沒有看到殷漢章所說的證據。
但是趙興敢這么說,顯然很有把握。
一旦讓那些被抓的官員知道,為了自保,肯定有人會把他供出來。
但是此時趙興都已經這么說了,他若是再說什么,趙興讓人把他拿下,他可就徹底失去了翻盤的機會。
其余人就更不敢說什么了,他們中有的人為了名聲可以不在乎生死。
可如今他們若是繼續勸阻,不僅命沒了,名聲也沒了。
趙興見無人說話,冷笑一聲,離開了大殿。
他此時已經徹底看透了這些官員,這些人心里想的就是名利。
雖然這其中有些是不在乎名利的,可他們有家人,不可能完全沒有牽掛。
“父皇!”趙興行禮道。
“你這次事情鬧得太大了。”太上皇看著趙興嘆息道:“可曾想過如何收場?”
他雖然不管朝政,可趙興這次一下子要殺那么多官員,他也坐不住了。
“父皇,兒臣根本沒有想過收場的問題。”
趙興說道:“殺的人多了,自然能殺的他們膽寒。”
太上皇皺眉道:“朕知道朕當初過于仁慈了,可你如此好殺,也不妥。你可知為何說打天下易,守天下難?”
“打天下易是因為打天下時,目標一致,關乎生死存亡。守天下難是因為天下歸一,方方面面都需要考慮。簡單來說就是光腳和穿鞋的區別。”趙興說道。
人一旦擁有的越多,顧慮也就越多,因為害怕失去。
當然了,打天下易,守天下難,并沒有這么膚淺。
但是在趙興看來,父皇所擔心的就是趙家失去天下。
“既然你清楚,那你可曾考慮過后果?”太上皇道。
“父皇!”
趙興正色道:“很多時候我們不能看待眼前的得失。在兒臣看來,自古以來,朝代更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財富土地往少數人手里集中,昏君的出現導致朝政腐敗,會加劇這種情況。
而朝代更迭就是一次再分配的過程,因為死的人多了,又有了利益可以分配。
大宋如今看著繁華,可朝廷早就入不敷出了。
然后民間百姓負擔極重,已經不堪重負了。
父皇也清楚這一點,在位期間降低賦稅,薄徭役,與民修養。
可這么做終歸只能暫緩罷了,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朝廷財政缺口越來越大,若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后面皇帝還是得增加賦稅。當百姓實在難以承受之時,大宋滅亡是必然的。”
歷史上北宋滅亡是因為金兵南下,但是在趙興看來,即便金兵不南下,以大宋當時的情況也撐不了多久了。
大宋從仁宗時期,財政就呈赤字了。
王安石變法雖然弄的一地雞毛,但是不得不承認,確實為朝廷增加了大量錢財,強行續了一口血。
可即便如此,也經不起后面皇帝那么折騰。
宋朝的皇帝你說他是昏君吧,歷史上比他們差勁的皇帝多了去了。
真要比較起來,北宋除了徽宗外,其余的皇帝相比較別的朝代的許多皇帝,還算不錯了。
只能說北宋的皇帝幾乎都比較平庸,算不上昏君。
要不是北宋重文輕武,加上外有強敵,這些皇帝都能算的上是民君了。
就拿東漢來說,西漢時漢武帝把游牧民族打的太狠了,草原游牧民族對于中原的威脅有限。
雖說到了東漢末年的時候,北方邊境經常被游牧民族劫掠,還丟失了一些地盤,但是游牧民族的威脅始終有限。
皇帝只需治理好內部就可以了。
這要是把北宋的幾個皇帝放在東漢那種局面,不說開創盛世,守家完全沒有問題的。
可是大宋強敵環伺,君主又缺乏魄力,沒有軍事上的才能。
加上重文輕武的國策,才導致了這種局面。
太上皇聞言沉默了,大宋的情況他自然知道,正是因為知道,他當初才想著要變法。
知否:我是皇太子 第四百五十章 父子交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