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我是皇太子 第二百五十三章 嚴寬的質問
嚴寬緊趕慢趕,用了大半個月時間,總算抵達了上京城。
次日,遼國皇帝召見了嚴寬,嚴寬義正詞嚴的質問遼國為何違反盟約,派遣小股騎兵扮作馬匪,襲擾大宋邊境。
倒不是嚴寬有那么勇,出使前官家叮囑過他,不得落了氣勢。
若是他唯唯諾諾,回去后不僅官家不會放過他,還會受人唾棄。
嚴寬沒有辦法,只能嚴詞質問。
好在他擔心的事情沒有發生,面對他的質問,遼皇沒有發怒。
其實嚴寬有些想多了,這些年幾乎每年大宋都會派人來質問,來的使者幾乎都和嚴寬說的差不多。
在遼國人眼里,不過是色厲內茬罷了,又如何會因為這個而生氣。
朝堂之上的遼國官員,還是如以前那般并不承認。
不僅如此,還反咬一口,說大宋和西夏和親在前,又修繕加固邊境城池,意圖撕毀盟約,對遼國動兵。
嚴寬自然不承認,說邊境城池年久失修,大宋才修繕城池,并無興兵之意。
遼國官員則反駁說,遼宋有互不侵犯的兄弟盟約在,遼國不可能對大宋動兵。
而大宋修繕城池,是不信任遼國的表現,還威脅到遼國邊境安全,應當立即停止,并每年增加十萬兩歲幣,以做補償。
否則就是大宋先撕毀盟約,遼國就要出兵了。
嚴寬自然不可能答應,再說了,這種事他哪里做的了主。
能做到禮部侍郎,嚴寬口才還是有些的,引據經典斥責遼國一眾大臣,頗有幾分舌辯群儒的架勢。
其實這個時候嚴寬也品過味來了,遼國應該沒有興兵的意思,否則就該如當年那般,直接陳兵邊境,逼迫大宋增加歲幣。
因此嚴寬心里十分放松,和遼臣爭辯之時,心里甚至在琢磨,他今日在遼國朝堂舌辯遼國百官,等回了大宋,消息傳開,也會成為美談,說不定還能青史留名呢。
“好了!”
一直未出聲的遼皇,出聲制止了爭辯,說道:“這件事爭辯下去,也沒有意義。而且宋使也做不了主,你回去后把我大遼的意思告訴宋皇,看看他是要戰還是要和。”
遼皇不給嚴寬說話的機會,說道:“來人送宋使回驛站!”
說完便宣布退朝,離開了宮殿。
嚴寬無奈,只能在遼國官員的相送下,回了驛站。
“蠻夷就是蠻夷,一點禮數不懂。大宋和遼國是兄弟國,大宋為兄,遼為弟。官家可是長遼皇一輩,吾等出使代表官家,遼皇竟然連宴席都不設!”
嚴寬回到驛站后,面對其余官員的詢問,把自己面見遼皇的表現講述了一遍,然后對遼國一陣鄙夷。
簽訂檀淵之盟時約定兩國為兄弟之國,并以兄弟相稱,當今的遼皇要比官家小一輩。
“嚴公何必和蠻夷一般見識,聽說蠻夷所食之物有些都是半生不熟的,與禽獸何異?”
“是啊,遼皇不設宴最好,否則真要送上那等半生不熟的食物,我們不吃失了禮數,吃了豈不是成了禽獸?”
“嚴公今日在遼國朝堂之上,一人舌辯遼國百官,展現了我大宋天朝上國風范,何其壯哉!將來必成一段佳話!”
不管隨行的官員心里怎么想,聽到嚴寬的講述,有的跟著貶低遼國幾句,有的則拍起了馬屁。
嚴寬聽了心里甚是得意,笑道:“你們說的也對,不設宴也好。不過遼皇說讓吾等回去,稟報官家,諸位覺得應當如何辦?”
“嚴公,我等奉命出使,這種事我們也做不了主,只能先回大宋稟報官家定奪。”一個機靈的官員說道。
其余人聞言有些猶豫,他們才剛到遼國,官家交代的目標一個沒有達成,就這么回去,怕是有些不妥。
正當他們思索如何決斷的時候,門外想起一道聲音:“大人,遼國南院禮部左侍郎想要見大人。”
“哼。”嚴寬聞言冷聲道:“老夫是大宋禮部右侍郎,遼國就派個左士郎來,以為這樣就對等了?讓他等著吧!”
遼國和大宋不同,遼國以右為尊,而大宋是以左為尊。
他這個右侍郎和遼國的左侍郎看著倒是對等。
但實際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遼國設有南北二院,二院都有樞密院和宰相,同時設有六部和臺、院、寺、監等部門。
而南院是用來安置漢人官員的,大多數都沒有實權。
別說南院一個禮部侍郎,就算禮部尚書來了,都和他不對等。
北院的來差不多。
而且他還是代天出使,遼國派南北二院的大王來,才算夠格。
“嚴公,此時遼國派人過來,或許是有什么別的用意,還是見見的好。”一個官員提醒道。
南院大多數都是漢人官員,身份十分敏感,若是沒有得到命令,對于大宋官員避之不及,哪里會主動找上門來。
“老夫自然知道,只是想曬曬他,等會見了才能占據上風。”嚴寬說道。
“嚴公妙計,就該曬曬他們這些數典忘宗之人。”
嚴寬話音落下,又引來一陣彩虹屁。
嚴寬哈哈大笑,等待了一會,感覺時間差不多了,便前去前廳見遼國的南院禮部左侍郎。
遼國雖然在禮數方面做的有些差,但是居住上倒是沒有虧待大宋使臣。
當初簽訂檀淵之盟的時候,兩國也有一段蜜月期,遼國在上京還專門給大宋留了使臣專屬的居住地方,并配備了下人常年打理。
不過嚴寬并不信任遼國安排的下人,因此和人商議事情,都是在他居住的院子里的廳堂內。
嚴寬來到前廳,就看到一個四十歲左右,衣著有些偏唐末風格的男子坐在廳內。
唐末天下大亂,衣著風格大多還保留著唐末時期的樣式。
大宋建立后,服裝樣式有了變化。
不過遼國這邊的漢人,從未接受過大宋統治,自然不會穿著大宋樣式的復試。
雖然和契丹融合,服飾有一些變化,但是和唐末時期的樣式差別并不大。
男子見嚴寬走進來,起身行了個漢禮,微笑道:“在下南院禮部左侍郎洪澤,見過宋使!”
嚴寬回了一禮,說道:“吾第一次來遼國,有些水土不服,身子有些不適,讓洪侍郎久等了。”
洪澤神色有些擔憂道:“不知貴使身子可曾好些?若還是不適,我奏請陛下,派御醫來為貴使看看。”
“多謝洪侍郎好意,吾隨行的有大夫,已經看過了,沒有大礙。請坐!”
嚴寬招呼洪澤落座,也不詢問來意,而是和洪澤天南地北的聊了起來。
洪澤好似也不著急,微笑著和嚴寬閑聊。
聊著聊著,才發現兩人竟然還算老鄉。
洪澤是江都人,祖上當年為了躲避戰亂逃難到了幽州。
那時候燕云十六州還沒被獻給遼國。
后來隨著燕云十六州被獻給遼國,也成了遼民。
兩人雖然心里沒有生出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之感,面上卻做出一副遇到老鄉十分親近的樣子。
聊了一會,已經‘嚴兄’‘洪賢弟’的稱呼了起來。
洪澤一副遇到老鄉十分激動的樣子,說道:“嚴兄和我是同鄉,我就不兜圈子了,我這次過來是有些事想跟嚴兄單獨說說。”
嚴寬聞言有些猶豫,洪澤畢竟是遼國官員,單獨說話,一個不好就會惹來非議。
畢竟大宋那邊投靠遼國的官員也不是沒有。
洪澤好似看出了嚴寬的擔憂,微笑道:“我都不擔心,嚴兄又有什么好擔心的?嚴兄放心,我所說之言,只會對嚴兄有利。”
嚴寬聞言,沉默了一會,說道:“你們都下去吧!”
“是!”屋內侍奉的下人,行禮退了出去。
嚴寬看向洪澤,等待他的下文。
“嚴兄,如今就我們兩人,出得我口,入得你耳。有些話我就直說了,這些年大宋邊境劫掠的馬匪,確實都是遼國這邊派去的。”洪澤語出驚人道。
“呵。”嚴寬聞言冷笑一聲,譏諷道:“遼國盡干一些偷雞摸狗之事,連承認都不敢承認。”
“嚴兄不必如此生氣,先聽我說完。”
洪澤頓了頓說道:“非是吾皇不承認,而是無法承認。遼國和大宋情況不同,遼國的貴族手里都有一定的兵權,這些兵權是由他們完全掌控的。雖說大規調動,需要請示。但是他們派出小規模騎兵前去劫掠,即便吾皇也不好深究。”
“不好深究?”嚴寬譏諷道:“不好深究就罔顧事實,兩國可是有著盟約在,每年贈幣從未拖延,前些年遼國遭災,更是把贈幣換成糧食,提前給了遼國。可是遼國年年派人扮作馬匪劫掠大宋邊疆百姓。如今一句不好深究就遮掩過去了?”
“嚴兄,那你說這種情況怎么深究?這些人都有兵權在手,若是處置他們,不然會失去人心。吾皇也很是為難,只能如此了。”洪澤哭笑道。
“洪賢弟,你來不會就為了和我說這些的吧?”嚴寬淡淡道。
馬匪是遼國派去的,大宋上層也不是不知道。
剛剛他表現憤怒,譏諷幾句,其實也是因為他的身份擺在那。
站在他的立場必須要這么做罷了,本身他并沒有多憤怒。
知否:我是皇太子 第二百五十三章 嚴寬的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