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百一十四章 招募游俠,組建“神策”

哎呦文學網    大唐天將軍
🔊點這里聽書

  八三看書,大唐天將軍!

  湟水城。

  “安將軍,據說你的家族非常擅長養馬。”

  八月初,在河西當小將的安重璋應召成為李瑄的押衙。

  安重璋,就是歷史上的李抱玉,因安史之亂立下功績,被賜姓李。

  他是安國栗特人。

  擅長養馬也是祖上傳授下來的手藝。

  “是的,我族中兄弟,一眼可以看出馬的優劣,知曉什么樣的馬相配,能誕生良馬。”

  安重璋向李瑄回答道。

  安重璋是漢化的栗特人,早在遙遠的北魏時期,安重璋的先祖就從西域搬遷到中原。

  他的祖父安興貴在李世民時代,毛遂自薦坐鎮涼州。

  安重璋以為李瑄是看在他祖父面子上,才將他引為親信。

  “勞煩安將軍將你的兄弟召至湟水,我舉他們為官,在隴右養馬。如果可培養出良馬,使馬匹數量增多,將來當個五品官是沒問題的!”

  李瑄想要會養馬的人才,特別是現在讓柳錫引進西域種馬。

  安家世代出名馬,李瑄想試試他們的能力。

  “謝李帥,末將這就書信召兄弟入湟水城。”

  安重璋很高興。他也希望兄弟能光榮。

  大唐的馬政,是“經國要政”,養馬并非貶義詞。

  “舉安將軍為押衙,并非安將軍的才能只限于此。待再有軍使空缺,就由你去領軍了。”李瑄看好安重璋的謀斷,對他承諾,也是讓他做好準備。

  “末將必肝腦涂地,報答李帥知遇之恩。”

  安重璋再拜,熱淚盈眶。

  他已經不惑之年,一生即將倏然而過。

  在人生迷茫的時候,李瑄能賞識他,讓安重璋感激涕零。

  李瑄與安重璋談論完后,讓小吏為他準備住所。

  節度使府衙事務還是很忙碌,就等李瑄所召的其他人入幕。

  “將軍,又有京畿游俠想請求您收為親衛。”

  薛錯來府衙向李瑄稟告。

  這已經發生過許多次了。

  自李瑄成為上將后,不斷有游俠請求成為李瑄的親衛。

  因為跟著李瑄,穿著華麗的明光甲上戰場,更能凸現游俠的個性。

  “湟水城游俠聚集得差不多了,伱告訴那些京畿俠少,戰場不是只憑借一腔熱血,更不是靠拼刀劍。善騎善射,且能負兩石米的游俠,可以成為我的親衛,如果不能就賜酒讓他們回家。當然,他們如果想加入軍隊,隨時歡迎。”

  李瑄向薛錯吩咐一聲。

  他的親衛不多,加上薛錯和羅興,只有十一個人。

  別的節度使,親衛動輒百人。

  但李瑄選親衛,第一就是敢死,第二就是有勇武,然后才是騎射。

  所以李瑄經常將自己所得賞賜,轉賞給親衛。

  成為李瑄的親衛,不論生死,最起碼家人衣食無憂。

  京畿俠少,分為兩種。

  一種是長安每天春天“看花馬”的游俠,這些游俠大多都是富貴人家,不乏王公子弟,他們嫖娼、賭博、斗毆,五毒俱全。與酒囊飯袋無異!

  另一種是真正習武練劍的游俠,他們多是良家子,條件可以,但不富貴。他們仰慕古代的劇孟、郭解,行俠仗義,酒劍相伴,他們幾乎貼切王維《少年行》中“一身能擘兩雕弧,虜騎千重只似無。偏坐金鞍調白羽,紛紛射殺五單于”中的少年游俠。

  但王維也描述過這樣勇猛游俠的悲哀畫面“漢家君臣歡宴終,高議云臺論戰功。天子臨軒賜侯印,將軍佩出明光宮”。

  如果真有這樣的勇猛游俠,李瑄會接收為親衛。

  只要斬敵數量足,拜為將軍都可以。

  薛錯聽李瑄的吩咐后,立刻來到節度使城外,將李瑄的話告訴來湟水城的游俠們。

  這些游俠非常大膽,他們將劍用皮革包著,隨身攜帶。

  不過在這邊郡,只要不亮兵器,官兵就不與他們計較。

  游俠們輾轉湟水城多日,每日都能看到李瑄帶著甲騎,去節度使衙門,他們非常羨慕這些甲騎能與大英雄李瑄一起。

  雖然李瑄會因為游俠不遠千里來,賜酒給他們。

  但游俠來湟水城,是為了當李瑄的親衛,希望有朝一日和李將軍再演繹一次“大雪滿弓刀”的壯志豪情。

  薛錯的話說完,游俠們議論紛紛,有人喜有人憂。

  喜的人都身懷絕技,他們自信能抓住李瑄給他們的機會。

  憂的人對自己的氣力不自信,或者不善射箭。

  俠是一種精神,大多數游俠身材一般,不具備超強的勇力。

  “李帥當年也有輕俠之風,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他能了解諸位的心情。但戰場非兒戲。李帥常率領我們冒矢石陷陣先登,于刀槍劍戟中馳騁,如果勇力不及,無疑會白白送出性命。這樣的犧牲,無任何意義。”

  “沒有選擇上親衛的游俠,請回家鄉去吧,歸途盤纏不夠,將軍會贈予。或者從軍隴右,臨洮軍皆是騎兵,還有數百名額。”

  薛錯見眾游俠表情后,揚聲說了一句。

  他家住長安萬年,少年時也有這種思想傾向,所以很理解游俠們。

  “好,在哪里試驗,我一定成功!”

  有一名自信的青年游俠喊了一聲。

  “城外騎兵校場上,有意者請隨我來。”

  薛錯說著帶人向城外走去。

  許多游俠跟上,不論如何,都要嘗試一番。

  城中其他聽到消息的游俠,也紛紛向城外馬場聚集。

  “李將軍的親衛是好差事,我也要去!”

  一家酒肆里,一名身高六尺,俊朗挺秀的少年看到這種情況,燃起興趣。

  “郎君,您有大將軍的推薦信,何必應良家子入募呢?”

  這少年還帶著一名奴仆。

  “大丈夫倚父輩之威,不是讓人恥笑嗎?”

  少年笑了一聲。

  他叫李晟,父親是左金吾衛大將軍李欽。

  李欽早年也在隴右軍任職。

  李晟今年正好十八歲,家住隴右臨洮郡臨潭縣。

  他不想在臨洮郡漠門軍從軍,而是來湟水城李瑄麾下。

  在李晟看來,大丈夫就應該如李將軍一樣,立不世之功。

  李晟帶著奴仆,牽著自己的馬匹來到臨洮軍諸多馬場上的一個。

  許多游俠齊聚這里。

  “啪啪啪…”

  有通過者,其他游俠會一起鼓掌慶祝。

  能負兩石米堅持向前行進少頃,才有資格進入騎射的比試。

  這一關就要淘汰大部分人,力氣可以鍛煉,但與身材息息相關。

  沒有足夠的氣力,在沖鋒陷陣的時候,很難跟上李瑄的步伐。

  一名名游俠因力量不夠離開后,李晟上前:“讓我一試。”

  士兵看到身高六尺的李晟,不敢輕視,將兩石米系好,示意李晟準備開始。

  “不用!”

  見兩名士兵抬著米往他肩上放,李晟立刻出聲制止。

  如果沒有人托著,很少有人能將兩石米放在自己背上。

  “嘿!”

  李晟抓住米袋,一聲輕喝,兩石大米輕易被李晟抓起來,甩在肩膀上。

  引來周圍一道道驚呼。

  雖然已經有數十名游俠通過考驗,但沒有一個能做到李晟這么輕松。

  接下來他們看到李晟不單單將兩石米扛起來,他還能抓住兩石米,將其舉過頭頂,根本不需要按照正常流程。

  “通過!”

  薛錯也心驚李晟的力氣,此子雖少,但然力氣最少和南霽云一樣。

  如果騎射過關,不失為一員猛將。

  即便騎射不行,薛錯也會讓其合格。

  在騎射的時候,李晟同樣迎來震震驚呼,他自己攜帶戰馬和一石強弓,他彎弓滿月,五十步內,例無虛發。

  不管是力氣還是騎射,都沒有游俠可以和李晟比較。

  “身為親衛的職責你知道嗎?”

  在最后過關的時候,薛錯問李晟道。

  “用自己的性命保衛主將,必要時用軀體抵擋弩箭,主將死,親衛皆斬!”

  李晟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李帥善沖鋒,往往兩軍未交,匹馬而入,如果因畏懼千軍萬馬,而不跟主帥馳前,要被斬首。你能否做到這一點,現在退出還來得及!”

  薛錯又向李晟說道。

  “我一定不會后退!”

  李晟堅定地說道。

  “好,等會隨我登記軍籍,領甲胄兵器。”

  薛錯點頭。

  其他通過的游俠,也被薛錯問同樣話。

  既然已經通過,肯定不會半途而廢。

  一共七十名游俠通過考驗。

  其他未通過的游俠,不甘心離開,紛紛加入臨洮軍,希望能在軍立功,以獲得李帥的青睞。

  回到節度使府衙,薛錯將李晟推薦給李瑄,并極力贊嘆李晟的勇力和箭術。

  “郎君父親為大將軍,你能門蔭入仕,為何自討苦吃?”

  李瑄得知是李晟,也眼前一亮。

  因為李瑄知道歷史上李晟十八歲從軍隴右。他認為李晟遲早在隴右軍,所以沒有去尋找。

  李晟不僅僅年輕時被譽為“萬人敵”,也是安史之亂后僅次于郭子儀、李光弼的名將。

  郭李二人,李瑄覺得為他所用非常困難。

  但才十八歲的李晟,有很大的調教空間。

  “李帥,為國家效力,怎么是自討苦吃呢?親衛也能積累斬敵之功,得以晉升。”

  李晟辯道,他很納悶,李帥怎么會知道他父親是大將軍?難道父親有信件交給李帥?

  “也是!等你積累夠戰功,我會提拔你為將。”

  李瑄點了點頭,既然他想當親衛就當吧!等李晟成長幾年,再提拔他為主將。

  “謝李帥!”

  見李瑄同意他為親衛,李晟松一口氣。

  李瑄請李晟一起就食,卻被李晟拒絕,他說親衛不該這樣,他應該與其他親衛一起。

  李瑄沒有勉強。

  接下來的半個月時間,又有游俠先后來到湟水城,不單單是京畿游俠,連河隴游俠也有應募。

  很快李瑄的親衛總人數就已經突破一百一十人。

  李瑄不嫌多,他準備將親衛招募至二百人,形成一隊以游俠高手為主的騎兵,伴隨他左右。

  這樣可以為一柄尖刀。

  想到哥舒翰幾年后在臨洮創建神策軍,成為大唐后來的支柱。

  李瑄故而將自己的親衛,起名神策。

  親衛相當于私人士兵,李瑄不會落人話柄,所有只會招募二百人。

  李瑄將薛錯任命為神策隊頭,但薛錯不受:“稟將軍,神策隊中李晟強我十倍,他當隊頭才能服眾。”

  “縱使李晟強你百倍,沒有斬敵的軍功,亦不能服眾。這也是我認為南霽云很有才能,卻不夠當主將的原因。你好好訓練神策隊的馬戰吧!”

  李瑄向薛錯訓斥道。

  親衛隊頭肯定要用對他忠心耿耿的人。

  李瑄對薛錯有救命之恩,更幫他報仇雪恨,所以薛錯誓死追隨。

  李晟家族復雜,要觀察一段時間。

  “屬下知錯,一定強訓親衛馬戰。”

  薛錯低頭認錯。

  就在這時,劉單求見李瑄李瑄讓薛錯退下。

  “何事?”

  不待劉單拜見,李瑄就問道。

  “威戎軍西北,有一鐵礦。多為發配的勞役和奴仆開采,三天前那個鐵礦的奴仆造反,被看守鐵礦的將領全部處死。”

  劉單剛得到這件軍情,茲事體大,立刻前來向李瑄稟告。

  “他們有兵器嗎?我軍陣亡幾人,奴仆死亡多少?”

  李瑄眉頭一皺。

  “啟稟李帥,目前未知反叛者是否持有兵器,據鐵礦守軍匯報,有二百一十七名奴仆和勞役死于叛亂,守軍有十五人受傷。他們申請府衙再調勞役前去開礦!”劉單向李瑄回答道。

  “他們還有臉要再要勞役嗎?勞役和奴仆講財力不能招兵,將勇力不能服眾。他們怎么會造反?”

  李瑄非常生氣,一下死二百奴仆、勞役,他覺得這是鐵礦所有的勞役。

  他懷疑守軍故意殺死勞役。否則軍隊未死一人,勞役卻死亡二百多。

  “那個鐵礦距離威戎軍有多遠?”

  李瑄又問劉單。

  “大概三十五里左右。”劉單回答。

  “給威戎軍使陳章傳令,將鐵礦圍起來,我倒要看看是怎么回事!”

  李瑄下達軍令。

  “遵命!”

  劉單領命道。

  威戎軍在鄯州城西北三百五十里,是隴右最靠西的一個軍,它南面是白水軍、安人軍,組成青海一帶的防線。

  李瑄當天就準備帶著新組建的一百一十名神策親衛出發,一人雙馬,帶上幾名佐吏,前往白水軍。

  他剛出府衙,監軍郭全就帶著幾名小宦官和十來名禁軍來見李瑄

  “都督這是何往?”

  郭全陰柔無比,和高力士完全是兩種氣質,看起來真像娘娘腔,有些動作女子都做不出。

  但李瑄又不能得罪,見到他的時候盡量說好話。

  即便李瑄知道這死太監在西平郡有上萬畝田產,也忍了下來。

  “前往威戎軍一趟處理公務,監軍是否同行?”

  李瑄笑著向郭全說道。

  “不知將軍要處理什么公務?”郭全追問到底。

  “嗯…威戎軍城西北部有一鐵礦發生勞役叛亂,我去看看具體怎么回事!”

  李瑄沒必要向監軍隱瞞。

  “不就是死了一些奴仆嗎?這種小事哪輪到都督親自出馬,再派一些奴仆前往不就行了。”

  郭全不陰不陽地說道。

  “死了二百多人的事情,能稱為小事嗎?”李瑄不悅地說道。

  他心中很想反問,如果是小事你個死太監為什么跳出來指手畫腳。

  “我會親自派人查探,這件事情就不由都督操心。”

  郭全不依不饒,李瑄用這樣的語氣對他說話,他也很不開心。

  皇甫惟明在的時候,哪敢多問他的事情?

  真以為自己還是宰相的兒子嗎?

  “監軍監察戰備、軍紀、訓練,難道還想執行這些嗎?那要我這個節度使做什么?”

  李瑄雖然不想惹監軍,但監軍也不能這么無禮。

  在唐、吐蕃邊境死二百多人,如果不去過問,萬一和吐蕃有關怎么辦?

  “放肆!你想讓本監軍彈劾你嗎?”

  郭全尖細的嗓門叫一聲,向李瑄威脅道。

  李瑄怒發沖冠,但這時劉單過來,趕緊攔下李瑄

  強忍著怒氣,李瑄一聲不吭帶著親衛回府衙。

  “哼!”

  郭全揚著頭輕哼一聲,神態萬分得意。

  像是為李瑄的屈服而得意。

  他擺了擺手,讓親信看好李瑄,離開湟水城時一定要通知他。

  然后就大搖大擺地回自己的豪宅中。

  府衙正堂。

  “這個死太監,他不會以為楊思勖死后,牛仙童那樣的人就會有好下場了嗎?”

  李瑄回到府衙正堂時,怒不可遏。今天竟被太監威脅。

  郭全貪污受賄李瑄可以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他處理軍情都要阻攔,以后還如何做大事?

  劉單額頭生冷汗,他雖然聽不懂“太監”是什么意思,但想來是罵人的話。他第一次看到李帥會如此生氣。

  “李帥息怒,他們這種人睚眥必報,您遠離長安,一旦他誣告你,百口莫辯。”

  劉單向李瑄勸說道。

  “這個鐵礦一定有問題,給我好好查一下這個鐵礦的規模,歷史產量。”

  李瑄冷靜后,向劉單吩咐:“還有,看看守鐵礦的將領是否和監軍有關系?”

  “屬下明白!”

  劉單點頭后,又問道:“是否繼續讓威戎軍包圍鐵礦!”

  “圍!”

  李瑄眼睛銳利,吐出一個字。

  他不想惹從小就跟著李隆基的監軍,但監軍真不一定能吃定他。

  哪怕他父親已不是宰相!

  (本章完)

哎呦文學網    大唐天將軍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