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929章 吃飽喝足,去戰斗

  一方是匯聚了68家頂級投資機構、上萬名員工、估值高達3000億美元的巨型“螞蟻”——它不僅僅是一家公司,更是一個象征著資本與科技結合的龐然大物。

  而另一方,是彼岸集團。線上線下投入近千人、預算僅有五百億人民幣,即將發起一場“螳臂當車”的戰役。

  “正如大家所見,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這都是一場實力懸殊的戰爭。”

  陳默站在會議室前方,聲音沉穩,“優勢,不在我們。”

  他稍作停頓,目光掃過全場,繼續說道:“但如果光憑紙面實力就能定輸贏,那歷史上很多仗根本不必打——而我們華夏,恐怕早就不復存在!”

  “那我們,到底為什么要打這一仗?”

  陳默點擊控制器,屏幕上呈現出一幅復雜的金融風險傳導圖:

  “一旦螞蟻成功上市,股市收割只不過是一場開胃甜點。

  真正的結局早已被推演清楚:高杠桿貸款違約→金融機構巨額虧損→系統性風險爆發→最終,所有救助成本將由全民均攤。”

  “這種風險的轉嫁并非直接發生,而是通過極其復雜的金融鏈條與系統性傳導實現的——最終引發經濟大衰退、企業成批倒閉、失業率飆升,每一個普通人的生活與收入都將遭受嚴重沖擊。

  這是天機閣經濟專家團隊經過無數次推導所形成的統一結論”

  眾人聞言看向坐在一旁的厲已寧——天機閣首席經濟專家肅然點頭。

  “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能幸免——除了那些早已坐上逃生方舟的始作俑者。”

  “我們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切斷這條風險傳導鏈,將這類金融科技巨頭真正納入嚴格監管。

  核心目的只有一個:讓風險止步于其自身與那些自愿承擔高風險的專業投資者層面,讓他們把自己拉的屎自己親自吃回去,消化掉。”

  陳默重重錘了下桌子。

  與會眾人神情凝重,紛紛點頭。他們都是彼岸最核心的成員,深知集團創辦之初所肩負的使命。

  《馬已今服》《許不許停》這些計劃,表面上看似與彼岸并無直接關聯,甚至有人會覺得是“狗拿耗子”。

  一個核心子業務的競爭對手上市,或許有影響,但到底能波及多遠、多深,仍是未知。

  但沒有任何人質疑陳默的決定。

  這讓他們不禁聯想到數十年前那場“抗美援朝”——同樣的實力懸殊,同樣的立場分明。

  不知為何,聽完陳默一席話,他們心中悄然升起一種名為“信仰”的東西。

  那是一種守護的信念。

  如果最終螞蟻上市計劃夭折,對于彼岸未來發展的潛在影響是巨大的。

  因此,于公于私、于情于理,這一仗,都必須打,也必須勝!

  會議結束時,陳默瞥了一眼墻上的鐘:晚上八點多。

  他微微一笑,語氣輕松了些:“今天這會確實拖得久了,大家應該都餓了吧。我在樓上備了些酒菜,一起吃點?”

  十幾分鐘后,樓頂空中花園。

  假山流水之間,擺著一桌豐盛宴席。

  陳默拎起早已備好的56度紅星二鍋頭,親自為每一位與會者斟酒。

  輪到每個人時,大家都面容莊重,雙手捧杯——他們明白,這是老板敬的壯行酒。

  斟完一輪,陳默舉杯道:

  “這是一場屬于人民的戰爭!”

  “歷史上,凡是站在人民的一邊,將會無往而不勝。”

  “而現在我們要做的,是:吃飽!喝足!然后——”

  他目光如炬,聲音陡然鏗鏘:

  “戰斗!”

  一小時后,酒足飯飽。

  陳默再次為大家斟滿最后一杯,卻并未讓大家飲下:

  “這杯酒,先欠著。”

  他環視全場,一字一句:

  “待到螞蟻上市失敗之日,我們再舉杯——飲勝!”

  “好!”眾人轟然響應,戰意澎湃。

  放下酒杯,陳默目光灼灼:

  “現在我宣布:彼岸《馬已今服》計劃——正式啟動!”

  一聲令下,彼岸籌備半年的全面戰爭,正式拉開帷幕。

  翌日,7月8日。

  彼岸積蓄已久的力量,開始緩緩浮出水面。

  按計劃,輿論先行。張長發的線下拓展部隊與陳彤的信息化部隊率先推進。

  第一階段,被內部稱為——“講故事”。

  在過去六個月中,“全軍出擊”項目有組織地招募金融背景人員,滲透進入多家合作小貸公司與銀行內部,深度探查其在合作中實際承擔的風險與轉嫁手段。

  旨在深度探查合作過程中這些機構實際承擔的風險情況及風險轉嫁手段。

  與此同時,經嚴格訓練的精銳成員偽裝成借款用戶、合作伙伴甚至前員工,潛入各類線上線下社群,收集暴力催收、超高利率、誘導借貸的真實案例與證據。

  所有收集到的情報和資料經由嚴密的組織流程:首先由基層人員進行初步收集與篩選,隨后化零為整進行初步匯總;

  之后傳遞至專門的“海軍信息部隊”,進行系統的統計、整理與多維度分類;

  最終這些經過處理的信息再次化整為零,精準分發給部署于各平臺的“彼岸海軍”執行單元。

  自7月中旬起,一場高度協同的多平臺輿論行動全面展開。

  在知乎、微博、百度貼吧、豆瓣小組、貓撲、抖音等幾乎所有主流網絡平臺上,出現了大量主題一致、細節各異的“用戶發聲”。

  這些內容通常以親身經歷或身邊故事的形式,具象化地揭露相關金融機構的不當行為,例如:

  知乎問答中,“如何評價某唄的暴力催收?”——回答中充斥著大量關于騷擾家人、偽造法律文書、人格侮辱的詳細描述。

  微博話題#揭秘提前消費和貸款陷阱#下,眾多“用戶”分享借款合同陷阱、實際年化利率超國家規定數倍的計算截圖、以及還款過程中的各種遭遇。

  抖音/快手:短視頻形式傳播情感沖擊力更強的故事,如“一個視頻講清我的人生是如何被貸款拖垮的”、“催收員的電話錄音曝光”。

  豆瓣/貼吧/貓撲:則在小組和論壇中,以更社區化的方式散布著各種“內部員工爆料”和“受害者現身說法”的討論帖。

  這些經過精心策劃的“小作文”雖然具體情節各異,但核心主旨高度統一,旨在通過海量的、看似獨立的個案敘述,形成強大的輿論共識,揭露和放大合作金融機構的風險與弊端,為后續行動營造輿論環境。

  由于這些案件都是真實案例,許多網友們證偽證了半天發現網上這些事竟然都是真的,反而更有效果。

  彼岸科技園,陳彤辦公室旁邊的會議室已經被他臨時征用,成為‘馬已今服’信息指揮部。

  經過一周時間的預熱和鋪陳,作為首場信息戰的指揮官,陳彤化身節奏大師,不是一上來就火力全開,而是潤物細無聲的文火慢燉。

  “彤總,微博開始封我們賬號了。”

  “換批賬號,繼續試探新浪那邊的封禁尺度,拉扯應對。”

  “明白!”

  “快手那邊呢?”

  “暫時沒有異常。”

  “好,繼續保持關注!”

  “是!”

  兩天后的作戰室內,陳彤推門而入,擊掌引起所有人的注意:

  “各位,準備轉入第二階段”

  場間眾人秒懂指令,頷首回應后便各司其職,如精密齒輪般啟動運轉。

  若說第一階段“講故事”是依托深度研究與情報構建敘事框架,那么第二階段的多維出擊,其核心便是以“講道理”動搖既有認知。

  7月下旬的某天,消息是從幾個核心財經論壇和微信群流出的。

  起初是幾篇源自知名獨立研究機構的分析文章,在核心財經論壇與專業微信群間流傳。

  《解構螞蟻:科技獨角獸的金融內核與監管套利》

  《高杠桿下的繁榮:螞蟻模式風險傳導機制分析》

  內容充斥著復雜的模型架構、晦澀的專業術語與密集的數據援引——明眼人一看便知,這是面向金融圈層的“內部對話”。

  這些文章像投入深潭的石子,在券商分析師、基金經理和行業研究員的郵箱與群聊中無聲流轉,尚未激起大眾層面的波瀾。

  但某些敏銳的觀察者已然捕捉到信號:幾位素來言辭謹慎的首席經濟學家,在轉發這些報告時,所附的短評竟帶著一種不同尋常的謹慎。

  幾天后,風向開始發生微妙偏轉。

  更多分析報告陸續浮現,視角日趨銳利,直指螞蟻“科技”外殼下的金融實質與監管套利空間。

  雪球、同花順等平臺的討論區中,開始涌現大量對其估值泡沫的質疑聲音。

  與此同時,一批由資深財經學者與分析師撰寫的深度解讀,開始在微信公眾號與知乎等平臺擴散傳播:

  《螞蟻金服:科技獨角獸還是影子銀行巨獸?》

  《解碼螞蟻高利潤之源:游離于監管之外的金融杠桿》

  《系統性風險的盲點:螞蟻ABS模式的隱憂》

  這些文章經由經濟、金融與互聯網領域的專業讀者交叉驗證,因其扎實的數據、冷靜的論述和清晰的邏輯,逐漸積累起可信度。

而真正的轉折點,在一周后悄然降臨

哎呦文學網    社畜逆襲:從小米開始反卷互聯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