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網的輿論一邊倒.
“擦,抖音這哪是道歉信啊,我怎么從中讀出一股子炫耀味兒來!”
“大家發現沒有,這次小米現貨竟然抗住了,百萬銷量竟然沒有斷貨,雷總總算是硬了一回。”
“沒想到還有這種高手操作,老賈這是把直播帶貨生生玩成科技發布會了吧…”
網友的評論、各路媒體的吹捧,像潮水般涌來,瞬間讓“國貨之光”的標簽牢牢貼在了小米身上。
隨著輿論從線上蔓延到線下,同樣是手機店,小米之家門庭若市,店員忙得腳不沾地;蘋果專賣店雖有客流,卻多是來體驗新品的看客;至于另一家曾經的國產扛鼎品牌門店,則冷清只有小貓三兩只。
商業競爭,贏家通吃,莫過于此。
這家主打國產品牌的企業此刻如坐針氈——要知道,在小米搞國產化之前,它們才是國產手機的門面,沒想到短短幾天,就被硬生生“篡位”了!
負責業務的余大嘴,牙都快咬碎了。
提前預熱、辛苦籌備發布會、聯動淘寶直播帶貨…忙了個底朝天,結果反倒為小米做了嫁衣!
雷軍竟然找賈躍亭直播帶貨,這都不算耍賴,簡直是作弊!
否則為什么賈躍亭之前開播總是藏著掖著,非要等到最后一刻才圖窮匕見?這不是心虛是什么?
本來他對于目前這個成績是滿意的,可現在看了對方的戰報,這種將近十倍的落差令他無法接受。
本來他對目前的成績還算滿意,可看到對方的戰報。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將近十倍的落差像一記響亮的耳光,狠狠抽在臉上。
余大嘴猛地按響技術部的內線電話,聲音里帶著壓抑不住的怒火:
“米岸芯昇的玄戒O1芯片拆解分析報告還沒出來么?”
華為手機首款自研芯片是K3V1,發布于2009年。
但真正實現大規模商用并取得市場成功的首款自研手機芯片,是2014年發布的麒麟910。
也是從這一年起,芯片以“麒麟”(Kirin)為名,標志著華為手機芯片正式走向成熟,推動華為躋身一線芯片廠商行列。
到了今年,也就是2017年,Mate10所搭載的麒麟970(Kirin970),是華為海思(HiSilicon)推出的旗艦級移動處理器,更是全球首款內置獨立NPU(神經網絡處理單元)的智能手機芯片。
本想憑借這顆芯片徹底實現以下克上,掀翻小米在國內智能機市場的地位,奠定華為在芯片領域的領先優勢,為后續迭代麒麟980做好鋪墊。
結果倒好,僅僅一天時間,十倍的銷量差距擺在眼前。
口碑口碑被搶走,銷量銷量拼不過。
折騰一圈卻竹籃打水一場空,這讓余大嘴瞬間破防。
在他眼里,從來沒有美美與共,聯合一致對外;有的你死我活,無論國內國外!
公司一直強調優勝劣汰的狼性文化,可何為狼性?狼是要能狩獵到獵物的,管它是黑貓還是白貓。
現在,他壓根不信小米Mix所搭載的這款玄戒芯片,真像雷軍吹的那般玄乎。
隨后的幾天,網上許多數碼達人掀起了一陣轟轟烈烈的芯片評測拆解熱潮,各種相關視頻和直播層出不窮,這次真稱得上是拿顯微鏡在審視了。
#小米真國產#、#自研玄戒O1#成了最近網上最火熱的話題,沒有之一。
它的性能到底怎么樣?是自研還是“字研”?
網上的爭議從未停歇。
《拆解驗證!玄戒O1芯片真實架構曝光,自研旗艦SoC這次真穩了》
《玄戒O1芯片深度測評:工藝性能炸裂!》
《小米玄戒O1芯片拆解:已有自研鐵證,打破“換皮”質疑!》
《三年研發換來的真本事,玄戒O1打破成見!》
即便諸多評測機構的文章相繼出爐,主流媒體也承認了小米的自研設計,并認可了玄戒芯片的性能,可質疑聲依舊未絕。
“結果出來了?有什么發現…”余大嘴的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急切。
“這款芯片采用的跟我們一樣,是Arm的公版架構…”技術人員匯報道。
“你確定?”余大嘴猛地抬頭。
“確定!”
“好,這下就好玩了!”
大嘴的嘴咧到嘴角,計上心來。
一天后,英國芯片設計公司ARM官網突然發表了一篇題為《玄戒O1芯片由Arm計算平臺賦能》的文章。
該文章出現的同時,內容被人翻譯傳到國內,其中的表述被許多人解讀為“玄戒芯片由ARM主導設計”,這與之前雷軍在發布會上強調的“全自研”形成了鮮明的矛盾和沖突。
如果ARM所言為真,玄戒O1的CPU、GPU均采用Arm公版架構,這與高通和目前華為的麒麟芯片類似——后兩者同樣基于Arm架構,但通過自研NPU、基帶等實現差異化。
那之前所有自研的說法,不攻自破!
一時間,國內輿論嘩然,小米產品的銷量也因此受到了一定影響。
盡管玄戒O1的參數亮眼,但隨著大眾的輿論被引導,質疑主要集中在三點:
一、制造工藝的“代差疑云”:短短三年,為何能將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得如此之快?
二、研發周期的質疑:華為從海思K3V2(2009年)到麒麟970(2017年)用了整整9年,期間還經歷過多次“翻車”;而米岸芯昇短短5年就實現迎面趕超?
三、“公版架構”到底算不算自研?
甚至還有許多人惡意揣測,認為這些評測機構被小米和米岸芯昇“投喂”收買了。
最終,米岸芯昇聯合發表了一篇聲明以正視聽,標題盡顯霸氣——《你們做不到,不代表我不可以!》:
「一、關于制造工藝“代差疑云”的說明米岸芯昇自2011年籌建之初,即明確“跳代攻堅”戰略,在張汝京、梁孟松等半導體專家主導下,跳過32nm節點,直接攻關22nm/14nm工藝。
核心突破源于兩方面支持:
科研合力:梁孟松博士先后在臺積電和三星有過豐富的芯片研發經歷和成果,以他為首的米岸芯昇技術專家團隊,包括臺積電、三星、海思前核心技術骨干,人數接近500名。
并且聯合中科院微電子所、復旦大學等機構,集中突破光刻膠、EDA工具等“卡脖子”環節;
百億級持續投入:小米集團與彼岸集團五年來累計投入超300億人民幣,保障研發連續性;
二、關于研發周期的質疑華為海思“9年迭代”與米岸芯昇“5年突破”的本質差異在于:
技術代際起點不同:米岸芯昇起步于45nm量產線,直接承接成熟設備與專利;
生態鏈反哺:小米家電生態鏈百萬級訂單支撐產線爬坡,快速攤薄研發成本;
三、關于“公版架構”與自研的定義玄戒O1并未采用Arm的CSS(定制子系統解決方案)服務,網絡上傳言純屬無稽之談。
而是采用了Arm授權的最新CPU與GPUIP,整個多核設計、系統互聯、后端物理實現,全是獨立完成。
它不是一個被Arm“代工”的芯片,更不是“貼牌”,而是完全自主設計的玄武框架:自主設計總線互聯與緩存架構,性能優化40;
NPU全自研:獨立神經網絡單元超越同期公版方案;
國產EDA工具鏈:實現從設計到封測的全流程可控。
接下來米岸芯昇更加堅定了芯片設計這個方向,質疑只會讓米岸芯昇的科研能力更強大!」
由于米岸芯昇與ARM還處于合作狀態,不便直接出面。
最終由小米出手,通過英國分公司向當地法院起訴該機構發布虛假或誤導性言論,侵犯名譽權。
巧合的是,ARM官網上那篇引起爭議的文章突然消失了,仿佛從未出現過一樣。
華夏蘋果總部內,外有華米之爭——發布會加上直播帶貨,同期上市,打得不可開交;
內有iPhoneX跳票之困,蘋果的熱度早就涼透了。
原本蘋果大中華區總裁已經放棄抵抗,反正能做的都做了,非戰之罪,愛咋咋地。
可看著小米陷入質疑風波,她突然覺得事情有了轉機,一個渾水摸魚的機會來了。
她立馬下令,讓蘋果華夏這邊的媒體資源開始發力,向處于弱勢的一方輸送火力,聯合抗敵。
當雷軍聽到源頭文章被刪這個消息,冷哼一聲。
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多少年了,對手一點沒有長進,能不能換一招新鮮的。
他清楚地記得,當初還在金山時,金山毒霸推出了一款免費的進階強化版殺毒軟件,名叫金山網盾。
當時剛顯露流氓本色的小周為了對付金山網盾,想了個極為陰損的招數:廣泛給安裝了360安全衛士和金山網盾的用戶發布彈窗,以“兼容性”為由,讓用戶卸載金山網盾,僅保留360安全衛士…
那一次,他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一紙訴狀把360告上法庭。
最后官司打贏了,拿到了30萬賠償金,但市場卻被360搶了個干干凈凈,丟了不只3億的市場。
這成了他心中一段慘痛的記憶。
沒想到十多年后,又聞到了熟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