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1413章 群英薈萃,蘿卜開會

  只是一個是轟炸機,一個是什么都想搞,甚至包括攔截轟炸機的戰斗機。

  順著他的話,高振東點了點頭:“對,我看著也像。”

  兩架飛機都是無尾三角翼,只是其中一架看起來比另外一架要更“三角”一些,哪怕照片并不清楚,都能看出來機翼整體就是個標準等腰三角形,三條邊繃得筆直。

  高振東裝著沉吟了一下,指了指這架繃得筆直的飛機:“我看這架更像是XB70一些。”

  “為什么?”

  “這一架的構型,更加常規一些,有一種幾年前的味道。我估摸著,應該就是XB70,這風格和它傳聞開始做的時間更像一點。”

  高振東信口開河胡嘞嘞,風格這東西就跟藝術一樣,反正也沒個準譜,正好拿來扯淡。不過他給的答案是標準正確答案,這倒是沒錯的。

  這事兒只要答案是正確的就行,理由不重要。

  實際上,這兩套照片,一張正是XB70,而另外一張是R12,這是A12的雙座偵察型,最終得到的型號是大名鼎鼎的戰略偵察機SR71。不過從A12到SR71這個過程錯綜復雜,變來變去,名字都換了好大一堆。

  而高振東指的那套,自然就是XB70瓦爾基里。這架飛機原本的首飛時間是去年9月21日,而且是物理意義上的首飛即火,第一架就燒起來了,現在能被拍到自然不奇怪。

  而SR71的原型機首飛還要晚一些,是去年的12月22日,就這都能拍到,也算是運氣不錯。

  總工很認真的將高振東的意見記了下來,這個意見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你看這兩張照片。”總工將疑似瓦爾基里的飛機套圖里,挑了兩張照片出來,兩張照片看得出來,應該是在同一次攝影里拍下來的。

  “這兩張照片是難得的帶明顯地標參照物的連續照片,同志們綜合這些照片上的信息,顯示這架飛機的速度,已經達到了2.5馬赫以上。這是不是意味著他們這架飛機可能獲得成功?”

  根據地物參照、飛機位置,結合衛星照相的幀率,是能計算出一個八九不離十的速度的。

  高振東對XB70的具體試飛過程肯定是不知道的,但是這個數據不會有大問題。他沉吟了一下,搖了搖頭。

  “我記得以前我就評估過這個事情,當時我的看法是他們不太可能作出一架實用的雙3轟炸機來,而現在我依然是如此考慮。”這個事情的結果是注定的,先不說性能、穩定性這些,這玩意的價格就足夠爆炸,誰都用不起。

  “你依然如此看?”

  “是的,我依然這么看,這架飛機的技戰術要求,已經超出了當前的綜合技術和經濟能力,而且它面臨著導彈等技術的強烈競爭,最終結果不會好看。”

  高振東一點都不怕XB70咸魚翻生,這貨死定了。雖然有人說這貨的終結,是因為一架原型機被伴飛飛機給撞下來導致的。實際上這僅僅是個連誘因都算不上的理由,如果這架飛機能真正滿足要求,掉一架原型機壓根就不是什么大事。

  這貨從發動機上來看就沒有SR71靠譜,米格25能靠兩個發動機就推到那個指標,是因為相對夠小,但是這貨想靠6個渦噴可靠的飛在雙三的指標上,難度本身就非常大。

  “嗯…那這一架你有什么看法?”

  另外一架的照片要少得多,寥寥幾張而已。甚至基本都是停在地面上,空中的一張都沒有。

  SR71嘛,看法多了去了,但是現在也沒法說啊。

  高振東想了一下,才開口道:“如果是作為攻擊型飛機,不論是轟炸機還是戰斗機,在我看來在雙三條件下作戰都有當前不可解決的技術難題,說得難聽一點,雙三條件下想把炸彈、導彈扔出來都極為困難,別說別的了…”

  三馬赫速度下向外面扔東西可沒那么簡單,搞得不好剛打開艙門,氣動上的巨大變化就足夠讓飛機機毀人亡。

  如果扔炸彈之前還要減速,那這飛機也就和普通轟炸機差不多坐一桌了——3馬赫的速度想扔炸彈,離老遠就得減速,對于防空系統來說就容易對付得多。

  聽了高振東的解釋,總工點了點頭,這個想法倒也不無道理。

  “我聽你的意思,這個飛機可能還有其他用處?”他注意到了高振東的措辭,是“如果作為攻擊型飛機”,那不作為攻擊型飛機是不是還有什么說道?

  高振東點了點頭:“沒錯,如果這個飛機作為偵察機,倒是有很好的前途,您記不記得我們當時面對RB57、U2的情況?”

  這一說,倒讓委總工想起以前面對U2只能設伏的窘境來,當然,這一切已經過去了。

  但那是亞音速高度2萬米的U2,而這架飛機如果也是雙三…

  總工覺得自己的牙有些疼了起來。

  “你怎么能肯定這個飛機也和XB70一樣,能飛雙三?”但是這架飛機在這之前沒有任何消息流出,高振東是怎么判斷的?

  “構型,這個飛機的大致構型,一看就是奔著雙三去的,否則不會用這個構型。”高振東指著SR71原型機的機翼,肯定的道。

  總工看著那個一看就不一般的構型,這才想起來高振東自己本身就是空氣動力學專家,在這方面有很深的造詣。雖然這張照片并不是非常的清晰,但也許對他來說是足夠下一些判斷了。

  “而且這架飛機成功的可能性比XB70要大,它更小,我估計空重只有XB70的1/3左右,最大起飛重量的差距可能會更大。機體小很多,這樣帶來的工程難度就小很多。它只有兩臺發動機,復雜程度遠低于XB70,技術上來說實現的可能性更大。”

  高振東找著各種理由,就一個意思——這個飛機可能要成。

  這讓總工擔心加劇起來,雙三的偵察機,難道被人家一覽無余的日子又要來了?

  雖然衛星也能達到一覽無余的效果,但是衛星遠遠沒有飛機來得靈活多變,而且高度高很多,看得可沒飛機清楚。

  而且高振東的理由,聽起來都挺靠譜的,同時高振東這人本來就挺靠譜,兩個靠譜加一起,這飛機難道真的靠譜?

  “嘶…如果這成了偵察機,日常給我們帶來的麻煩可能比同樣指標的轟炸機更大。不行,得想想辦法。”轟炸機平時是用不上的,但是偵察機可就沒那么敏感和講究。

  高振東搖了搖頭,笑了起來。

  “你這是?”一般這種情況下,高振東笑著搖頭,就說明他有想法。

  “您忘記了?我們在這之前,就已經決定在S75仿制型的基礎上,利用它的大彈體,結合新型固體推進劑,搞出一個能對付35000米高度,3.5馬赫的高空彈來?”

  委總工一拍手,想起來了!

  雙三五彈,高振東在中程地空導彈成功之后提出來的一型導彈,利用S75仿制型的大彈體和新型推進劑達到S75所達不到的高度。

  “啊,對,有這東西,而且進展順利!”他管的事情太多,第一時間沒想到,但是高振東一提醒,馬上就想起來了,而且連進度什么的都想了起來,畢竟這些東西每走一步,都是要過他這里的。

  那沒事兒了,這個雙三五正好克制這個雙三!當時高振東也是為了解決XB70的潛在威脅提出來的,現在正好能用上。

  雖然S75仿制型體型碩大,但是巧了,同志們這次是把這個導彈裝上高振東提出來、已經搞好的那個通用履帶底盤上,已經擁有了自主機動能力,雖然一輛車就一發,也不能行進發射,但是想要對付偵察機卻是足夠。

  畢竟偵察機就那么些途徑,只要抓住一次,后面自然就不敢再來。不論是RB57、P2V還是U2,都證明了這一點。

  “好,那倒是沒什么好擔心的了,估計這個飛機也是剛開始試飛不久,按照正常進度,等它列裝,我們的雙三五導彈不但早已定型,恐怕接裝部隊已經完成了訓練,已經形成了戰斗力!”

  他很清楚,這個飛機就算是飛雙三,那機動性也強不了,導彈只要夠得著,做好抗干擾和電子對抗,那直來直去做不了大機動的飛行軌跡就注定了這飛機壓根就跑不掉。

  大機動?就這瘦長的樣子,G值大了先把自己給撅兩半。

  在這一點上,SR71甚至不如米格25。它雙三連續飛行能力遠超僅需截擊的米格25,甚至米格25正常型號的實用升限壓根就到不了三萬米,但是代價就是機體構型導致的高速機動性遠遠不如米格25。

  高振東想了想,對總工道:“我建議通知搞雙三五的同志,在雷達制導的基礎型號上,加一個型號,雷達紅外復合制導!”

  “紅外?”

  “對,紅外,這個飛機因為氣動加熱的原因,飛雙三的時候就是個大火球!目標顯眼得很。雷達紅外復合制導,它就算是使出渾身解數都逃不掉!那個速度,它連個紅外誘餌彈都不見得能扔出來,被紅外末制導系統盯上,它就死定了!”

  這個目標是如此的明顯,以至于都不用什么太高級的紅外傳感器。當然,高振東就算是再想省錢也不會在這個地方省,熱成像可能不見得用,但是制冷正交四元碲汞鎘一定要安排上。

  “好!”總工連聲叫好。

  敵人一種新型裝備,剛剛開始研制,我們就已經將其威脅掐滅在襁褓之中,這種感覺,不是一般的爽!

  “既然都說到雙三了,我這里還有一些照片。我們認為是衛星在幀率測速的時候出現了錯誤,你也看看。”

  總工又拿出了一套照片來。

  高振東一看樂了,群英薈萃,蘿卜開會么這是。

  作為80年代以前為數不多的幾種能飛3馬赫的飛機,自己今天居然在照片上都看見了。

  喲,這不狐蝠嘛,好久不見,居然還是個孩子!

  其實很巧的是,這幾種能飛3馬赫的飛機,首飛時間都是去年!

  照片依然不清晰,但是高振東一眼就能認出來。

  這飛機,高振東是真的喜歡,白熊工程能力的極致典范。

  什么飛天不銹鋼都是調侃,問題是人家真的使用并不先進的技術,在實戰下飛出接近3馬赫的速度來,這特么比什么都強。

  一招鮮,吃遍天,這貨可是能在極致的電磁、技戰術、環境劣勢下,萬軍中取F/A18首級,還能全身而退,揚長而去的。

  “幀率測速出錯?”高振東有點沒明白。

  “對,這個飛機測速結果,有一次居然測出2.5馬赫的速度來…”兩個字,不信,加上也就測到那一次,所以更加不信,寧愿找自己衛星的毛病。

  看著那個熟悉的壯碩體型,高振東搖了搖頭:“不見得,我感覺這東西真能飛出這個速度來,甚至這架飛機,就是北方面對XB70的解決方案!”

  他甚至都不找理由,而是很肯定的直接說明這飛機真有這個速度。

  懶得找理由,重要的是真相,現在國內只有他知道的真相,甚至這架飛機的研究人員自己都沒他清楚的真相。

  畢竟距離試飛完成還早著呢,研究人員也不敢肯定自己真的能成功。

  “你感覺真有?”總工大吃一驚,這笨頭笨腦的樣子,怎么看也不像是能飛出這個速度來的啊。但是高振東作為空氣動力學的頂級專家,他的判斷又由不得他不重視。

  “我感覺真有,這個體型來看,這個飛機就是走的力大飛磚的路子,一切首先為了速度服務,在這個指導思想下,這個結果是有可能的。”

  總工不知道高振東對著一張有些模糊的照片是怎么看出這些來的,但是他既然說出來,就必然有他的道理。就好像同志們也沒法知道他是怎么研究出那么多成果一樣,想那些東西完全沒必要,重要的是結果是真的。

  “可是其他同志研判這個飛機是走機動性路子的?”總工有些疑惑的道。

  這也是同志們覺得衛星幀率測速出問題的一個誘因。

哎呦文學網    四合院:我邊做科研邊吃瓜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