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這個,他也有一套辦法,有點損,但是…嗨…”
總工這欲言又止的樣子,讓其他同志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這是什么意思?
“什么辦法?”
總工左右看了看,再次確定了沒外人之后,才小聲的把高振東的一套連招給說了出來。
其實這兒肯定沒外人,但是總工心理壓力大啊。
看見他的樣子,領導和部隊的同志頗有些不以為然,再損能有多損?
等到總工說完,幾人面面相覷。
這很損了。
“這…沒想到振東同志腦子還是很靈活的嘛,不止會搞技術,這個這個溝通交流也很有一套。”領導沒法子,笑著圓場道。
不過部隊的同志卻沒想那么多:“如果真的有效的話,倒也不妨一試,哪怕只有1的成功率,也總比不爭取要強。”
他的想法也很樸素,這個東西國內搞大約短時間是沒什么希望,但是要是能買到原型設計,那豈不美哉?
多的不用,兩個團就能撐起一片天空,而且還有發動機…
如果真的如高振東同志所說這東西很便宜,那多生產一點也未嘗不可。
也不怪他忽略高振東損不損這個問題,一心想要搞到手,這是真的好飛機,北方一直用到21世紀30年代,也就是202X年,都依然保留著相當數量的米格25/31系列,甚至還在對其進行改進。
“我們是不是可以按照振東同志的想法,試一試?反正不要錢不要米的,試一試也沒什么問題嘛。”部隊的同志,那是真的聽進去了。
“這…”
“你們都聽出來了,振東同志感興趣的只有殼子,至于雷達航電,如果能換上我們自己的,看看這飛機那粗壯的機頭就知道能得到多么好的一臺雷達,加上我們在研的超遠程雙脈沖導彈…未來20年,對轟炸機的攔截都不成問題。”
實際上他還是把這個飛機小看了,未來30年都沒問題,未來50年也依然首屈一指。
如果說現在正在進行隱形優化的空優戰斗機是偏重進攻、踹門的話,那這東西就是守家的超級打手。
什么隱身、格斗啥的,統統都可以不要,就是用最快的速度最高的高度把導彈運過去發射,盡量攔住一切來犯之敵就行。
委領導聽了他的話,也在心中不停的思考著。
說實話,作為曾經的高級將領,戰略眼光自然是不缺的,這個飛機如果真的能到手,的確是有大用!
高速攔截敵戰略轟炸機、高空高速偵察,甚至能沾上戰略偵察的邊,這兩項功能,哪個大國負責裝備的人能經得起這個考驗?
用這個飛機加上遠程警戒雷達,就能廢掉敵人的高空高速打擊。
等到預警機入列,有了可靠的下視雷達監視能力之后,那低空也能很大程度的解決,畢竟能帶足夠的武器還能遠程奔襲進來的轟炸機,個頭小不了,在可靠的下視雷達面前將無所遁形,再搭配上這個飛機,那空中不說是固若金湯,至少也敢稱守衛森嚴。
尤其是我們是奉行和平政策,這就注定對我們的防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開第一槍,就意味著要有讓敵人的第一槍落不到我們頭上的本事。
拿這個考驗干部,這看人的眼光真準!
“這個高振東,這不是給我們找事兒做嘛。”領導嘴上抱怨,但是臉上那笑容,用熨斗都熨不平。
你的笑容出賣了你…其余幾位同志看著他的臉,實在沒好意思揭穿他。
同志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哈哈大笑起來。
“不過啊,我覺得高振東的話,只說了一半的樣子。”笑過之后,委總工想起高振東最后說的幾句話來。
“什么一半?難道還有?”空軍的同志那興趣,“rou”的一聲就上來了。
說一半都有這么多干貨了,另外一半那還得了?
“不是不是,我說的意思是。他好像只說了怎么利用這種截擊機防御和攔截敵方的高空、低空多種突防方式的轟炸機,但是自家的轟炸機怎么突過去,他好像有話,但沒全說。”
“這很正常啊,你們討論的就是攔截,突防又不在范圍內。”領導笑道。
“不不不,你們不在現場,沒有那種感受。我的感覺…”
“什么感覺?”部隊的同志完全忍不住,你倒是說啊。不行,下次找高振東同志的時候,至少空裝局怎么著都至少得有個人。此時的他們,頗有些后悔。
“感覺他腦袋里對轟炸機怎么在敵方擁有全套防空體系的情況下突防,有自己的一套理解。但是沒說出來,只說那種方式太難,太花錢。”
太難?太花錢?
這兩個評價都不是好消息,但反倒是引起了同志們十二萬分的注意。
能準確評估出太難、太花錢,那說明一件事。
——在高振東的腦海里,真的有那么一套東西是奔著轟炸機突防去的。
要不然他是不可能斷定這種方式就難,就花錢了。
特別是這個人是高振東,那可能性就更高,畢竟他從來不說沒把握的話。
不過他都說難,那說明是真的難。
不過部隊的同志可管不了這么多,難不難花不花錢的先放一邊,至少你得給我看看到底有多難有多花錢啊。
難,不等于不能解決。
至于花錢這個事情嘛,有的事情該花那就得花啊。有些錢不花,等著用來賠款?
“他真是這么說的?”連委領導都不由得重視起來,這聽著屬于是有門,但是門檻很高,這就有得商量。
主要是高振東說話,一向靠譜。
“他真這么說的,幾乎就是原話,我記得很清楚。不過因為不是我們當時討論的主題,所以我沒有問下去,畢竟他都說很難,那說明真難。”
“難不難不管,有沒有才重要。如果合適,總要試一試的。”委領導沉吟道。
“對對對,就是這個理。”空軍的同志也連連點頭。
“那要不…回頭我們找找他?”總工道。
“嗯,你們盡快組織對轟炸機比較熟悉的同志,去找他問問。”這事兒在電話里沒法說,主要是高振東說起正事來,隨時都可能把談話的保密級別捅到天上,而且電話里大概是說不清楚的。
“對對對,這次我們的同志也要跟過去。”早就知道多和振東同志聊聊好處多多,偏偏這一次就沒人去,結果錯過了。要是空裝局的同志在,估計說什么也要刨下根問個底。
“行,我這邊馬上安排。”總工點頭道。
高振東并不知道又來事兒了,他現在正在接待地資部的同志們。
地資部來了一位副總工,還有地資研究院的同志,不過這次來,倒是沒有什么技術上的事情。
他們來這里,就一個目的——發獎,感謝。
這個獎,甚至還不只是發給高振東一個人,而是參與了地震探測儀改進的同志,都有。
一個集體獎,若干個個人獎,還都是地資部最高級別的獎項。
別看地震探測儀這東西在幾十年后不算什么特別的高級貨,但是在60年代,那絕對能夠得上一個部級最高獎項,哪怕僅僅是改進。
實際上,能將地震探測儀的動態范圍從45dB斷崖似的提高到82dB,甚至還在進一步向90dB邁進,這說是改進其實也不對。
換個人來,直接下這個指標的話,大概率是:不敢改,不敢改。
特么的dB這個單位從45提升到82,懂的都懂。
雖然高振東在里面并沒有直接做多少事情,但是對于地資部的同志來說,這個改進就是從高振東這里開始的。
這不馬上過年了嘛,發個獎表示一下心意,也讓參與的同志都過個好年。雖然物資非常少,但是獎項本身就已經足夠讓同志們過好年了。
不過這個獎是沒法公開發的,確切的說,現在不只是高振東,只要和三分廠有關的大部分獎項,都沒法公開發。除了和十七機部本身關系極大,而且并不敏感的那種,才會公開發一下,就當是掩人耳目。
三分廠會議室里,不論是不是三分廠的,只要是非地資部但是又與地震探測儀改進有關的同志,濟濟一堂,讓這個特殊的小型頒獎儀式顯得其樂融融。
高振東樂呵呵的接過獎章和證書,這東西好,他是一點兒都不嫌多。而且他這個獎項尤其的大,比別的同志都大。
估計和他發現鋁土礦、提出草原U礦的新開采提煉方法等有關。
“高委員啊,我們是真的要感謝你們啊,你們改進的這個地震儀,在我們的勘探過程中,起到了大作用!”
高振東聞言,高興程度不比地資部的同志差。
要是自己幫忙之前地震儀不好用,幫忙之后還是不好用,那這個忙不是白幫了?
“能用上就好,我們也希望我們能為礦產資源的勘探,多盡上一分力。”
“哈哈哈,高委員,您這個話可就謙虛了。那不是一分力,是很多很多。給您透露一下,我們用這個新地震儀,在薄海北部,發現了一個油田的蹤跡,現在正在加緊核實。”
其實地震儀的應用,不止在這里,獲得的發現也不止這些,但是這里比較特殊,因為這是海上,工作條件和勘測效果都和陸上有差距,連海上都能有發現,無疑是更能說明這套新儀器那是真好用。
作為新生才十多年的年輕國度,在大宗礦產資源方面,無非就是兩個方向——鋼鐵、能源,包括煤、油、氣。
因為原理的原因,地震儀找鋼鐵差點意思,但是找油氣卻是強項。
“薄海北部?在哪兒啊?”高振東問道。他是真的想把這套新儀器帶來的變化,知道得更清楚一些,實際上如果可能的話,他巴不得把自己帶來的所有新變化都弄得清清楚楚,那能讓他的心情更舒暢。
不過那是不可能的,也就只能逮著啥問啥了。
還好,對于他來說,這個事情倒是沒有保密的需要,如果是對外,實際上礦產資源的具體位置,這年頭都是要保密的,但是對高振東不用。
地資部的副總工看著正在交流得其樂融融的幾個部委的同志,悄悄拉著高振東來到會議室的地圖旁,在一個位置點了一下。
高振東一看位置,大喜。
薄海的油田,他知道得不是太多,但是這恰好是他為數不多清楚的油田之一。
因為這個油田,是我國的第一個海上油田,而且原本發現的日子,是72年。
這發現的日子一比較,高振東還能不高興?這和自己這雙翅膀的關系還是很密切的嘛。雖然這是個稠油油田,而且真正產油的日子在高振東上輩子是85年的事情了,但就問這是不是油田吧。
有些東西只要有了儲備,哪怕是沒開發出來,都能有用,具體運用,存乎一心。
此時,高振東想起了另外兩個自己還能記得的油田,因為這兩個油田都很特殊,一個是打破地質規律的油田,另外一個嘛…
告不告訴他們呢?高振東有點犯難。
如果說的話,有點算命先生的感覺,實在是有些突兀。
不說,高振東又憋得慌,而且明明知道那么大個油田在那里,卻要讓它再沉默幾十年,這好像也不對勁。
高振東思慮良久,決定干了!
管他娘的,崇義的鋁土礦,自己不也跳過大神了?虱多不癢債多不愁,而且有些事情,是可以不用解釋的。我不解釋,你們就看找不找得著不就完事兒。
“總工同志,你知道我以前曾經在崇義找到過一片鋁土礦…”高振東炫耀起了戰績。
“嗯,對對對,這件事情,簡直是神來之筆,同志們都覺得神奇。”說實話,地資部的同志現在都沒弄明白,高振東是怎么在地圖上看來看去,就把那片礦給找出來的。只能感嘆人和人就是有差距。
“所以我對地資,也頗有興趣,而且還有所研究。薄海這一片,我也曾經就已有資料,做過一些思考。”繼續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