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1410章 低密度影

  “喲,還有臨床試驗…”這東西不參與治療,只是用于檢測,在這年頭參加臨床試驗的流程要簡單得多,甚至還在最終的特異性試劑出來之前就開始參加。

  對于臨床醫生來說,反正不要錢,多少用一點。而且又不參與實際的治療,還能指條路,那不是妥妥的不用白不用。

  “這個文章的作者背靠大型綜合性醫院,想要搞臨床還是很容易的,而且她們的臨床試驗經驗很豐富,可以說,國內甚至沒有比她們更豐富的了。”編輯在收取郵件的時候是看到了作者和單位的,而主編則因為太激動急于去看內容而沒注意。

  “文章作者你認識?”主編笑道。

  “多新鮮吶,您也認識。那個對付耐藥菌的內酰胺酶抑制劑,您忘了?”

  “啊,是她們啊,那就不奇怪了,我說國內怎么一下子涌現這么多高水平的生物制藥研究者,原來還是她們。”對于祁教授、婁曉娥這個團隊,作為醫學部期刊的主編之一,還是很熟悉她們的,畢竟在這個領域能有這成就的還真不多。

  “這個文章好!撤下來撤下來。”一邊說著好,一邊要撤文章?這手操作可把編輯給整不會了。

  “主編,為什么?怕她們沒完成專利保護?我看過了,在投稿郵件里提到,是已經布局完成了的。”這么好的文章,怎么能說撤就撤呢。

  主編搖搖頭:“不是這個意思,我的意思,是發在我們的期刊上浪費了,發到國外去,發到國外最好的醫學期刊去!”

  對于差距,我們是勇于承認的,國內此時即便是學部期刊,也沒有國外最頂級的期刊來得好,該認的就認。

  所以在主編看來,這文章發在國內,甚至是一種損失!損失了一個很好的宣傳機會,這個級別的成果,在國內可真不算多,國際上又還沒有,不趁此發表到外面,讓世界看看我們的發展,那是真浪費了這個成果,浪費了同志們的辛勤努力。

  這年頭和幾十年后咱們的論文滿天飛不同,能出一個有相當高的實用價值,同時又是首創的成果,多不容易啊。

  “嗨,您是這個意思啊,說話大喘氣兒,嚇我一跳。”

  “那是你傻,這種成果,撤下來除了想要往外發,還有什么可能性?真是。”

  “得,我說不過您,行了吧?”

  編輯樂呵呵的給作者那邊回信,既然要往外發,還是要先給對方打個招呼才好。

  而主編則拿著鍵盤,建立了一個副本,開始改文章,親自操刀改文章。

  其實別的倒沒啥,他就是想刪改一下文章最后的展望部分,非特異、特異性兩種試劑的應用方向也就罷了,這算是正常論述,但是什么下一步要向定量分析方向拓展這種話就算了,就前面的部分已經足夠,這部分有點多,有點多。

  “高總工,Fe3O4納米粉制備出來了,粒徑1540nm。”劉榮國很是興奮,這東西有什么用,他不知道,但是至少他知道這個級別的Fe3O4粉末在此前是沒有的。

  以前沒有的東西在他手上誕生,這對他來說就有了足夠的意義,至于拿來干什么,那無所謂。

  生命自會找到出處,材料也是,有高總工呢,可能早就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高振東拿過檢測報告仔細看了一遍,連連點頭:“嗯,不錯不錯,速度很快,產品也達到了要求。這樣,你把這個東西報到部里去,相當于是給你立個課題備個案,不過文章什么的就發不了了,你懂的,哈哈哈。”

  這個東西速度非常快,并不出乎高振東意料,本來就是脫胎于成熟工藝,只要原材料級別沒問題,那最終的結果也就不會有問題,而且速度還忒快。

  大部分物理化學實驗或者生產過程都不是種地,時間是很快的,像碲汞鎘晶體那樣需要很長時間完成的并不多。

  小劉同志也是花了不少心思在里面,這個課題直接放他和組員們的頭上,算是實至名歸,至于自己,小意思。

  聽見他的話,劉榮國比他開心百倍,文章是什么?能吃么?

  三分廠90以上的成果都是發不了文章的,不是不夠格,而是不能發,所以發不發文章,他也就無所謂。高總工說讓他把成果報到部里,就是為了解決這方面的問題,跟著高總工好就好在這些地方,不但能出成果,而且還能出自己也榜上有名的成果。

  高振東拿出另外一份材料:“接下來,你就要做這個了。比Fe3O4要特殊一些,但是總體差不多,難度算是循序漸進吧,再上一個臺階!對了,記得去內保補個手續。”

  他拿出來的,是六角片狀鋇鐵氧體粉末的制備工藝。

  這東西既能用在高密磁盤磁記錄介質上,又能用在隱身涂料里,是中前期隱身涂料的主要成分之一,和Fe3O4配合,具有非常好的吸波性能。

  相比其他吸波材料理論上很好用但是制備和工藝困難,這種復合吸波材料算是相對容易同時性能又足夠好用的一種。

  不過這個算是吸波材料的組成部分,不算是最終成品,要不然高振東也不會就這么直接交給劉榮國,只是要去補個手續這么簡單。

  劉榮國拿過材料,第一眼就被鎮在當場。

  這個材料一看化學式就不得了,比起Fe3O4,這東西名字上就顯得霸氣!

  別管這是個什么東西,就這名字看起來就不簡單。

  就好像明礬聽起來挺普通,十二水硫酸鋁鉀就顯得不一般一樣。

  “高總工,這東西看起來好復雜。”對化學已經有不少了解的劉榮國,深知化合物的結構實際上比化學式看起來更加復雜。

  “不用怕,你一步一步的做下去,它自然會乖乖的出現的,我反復研究過,不會有問題。”高振東笑道。

  劉榮國這才想起來,擔心什么,這是高總工親自拿出來的工藝,不是說不會出問題,但是一般來說不會出什么大問題,成功率極高,需要修改的地方并不多。

  跟著高振東干了這么久,這個信心他還是有的。

  “好嘞,我馬上去辦!”劉榮國拿著材料,雄赳赳氣昂昂的去準備開工。

  雖然所有的基礎都被高總工給打好了,道路上的大石頭大約也被他給清理干凈,但是具體的實事還是有很多需要一一落實。

  補手續、打申請、協調應化部那邊的設備材料等等,還有得他忙的,不過對于劉榮國來說,屬于是越忙越開心。

  應化部,還是鐵氧體領域的那兩師徒。

  “師父,這十七機部有些邪性啊,這是和鐵磁材料杠上了?這次又是FeCl3,但是還有脲、BaCl2、CaCl2…這倒是是要做什么?”年輕同志一邊準備著試劑,一邊對師父道。

  這些試劑其實并不難找,但是高純度的可就是另外一回事,還真得找應化部要。

  “我猜是鋇鐵氧體…但是是什么樣的鋇鐵氧體,就不好說了。看來十七機部那邊,有一個和鐵氧體密切相關的課題,而且進展神速!”他的師父沉吟道。

  他嘴上說得平靜,但是心里卻是波濤洶涌,不說是驚濤駭浪,至少也是風不平浪不靜心還不安穩。

  速度好快啊!

  這個鋇鐵氧體和上次的Fe3O4鐵氧體絕對有密不可分的關系,畢竟短時間之內對同一類材料有制備要求,兩者之間說沒有關聯那是絕對說不過去的。

  但是同志們的速度未免也太快了,這離上次要材料才隔了多久?這個速度壓根就不像是搞研究,反倒是像研究已經完成,直接生產,工藝已經極其成熟,所以進度就好像量產一樣快。

  但說是量產,好像也不對,他們要求的試劑數量雖然不低,但是比起量產的量來,卻又沒多大了,雖然鐵氧體的“量產”也沒多大量,但是上次要的數量絕對和量產沒什么關系。

  而且如果是量產,那就應該是繼續要Fe3O4的原料,而不是轉向鋇鐵氧體,說明上次還是研究,只是研究已經完成,就把目光轉向鋇鐵氧體了。

  說明還是速度快!

  十七機部里面有搞鐵氧體的同志?而且水平很高!

  看起來這位或者這批同志,是想搞一系列的鐵氧體,只是不知道他們的步伐,到底會走到哪個程度,又會對哪些鐵氧體感興趣。

  應化部搞鐵氧體的同志沉吟著,但是準備材料試劑的工作并沒有停下。

  冬日的薄海北部,相對內陸不算特別寒冷,海水是一個巨大的熱容體,在寒冷的冬日將夏天儲存的熱量散發出來,多少彌補了一些氣溫。

  即便如此,薄海北部的一艘船上,同志們依然被冷得夠嗆,氣溫和體感溫度是兩碼事,而海風的存在,和歌謠中溫暖、輕拂完全不沾邊。

  嗖嗖的,像刀子一樣刮得人生疼。

  這條船已經完成了作業,正在回港的途中,放了一天炮仗的同志們,都有些累,但他們顧不得還沒到港,正在船上緊張的處理著此次勘探的數據。

  “新地震探測儀的效果比以前的好多了,能探測的范圍和分辨率也要高不少啊。”

  放炮仗,就是用炸藥產生震波,供地震探測儀使用。

  同志們看著計算機屏幕上緩緩描繪出來的地震探測儀成像,心情很好。

  這是一條帶了最新地震探測儀的勘探船,正在薄海海域尋找石油。

  眾所周知,我國最大的油田,就在東北,而薄海的地質構造和東北是一脈相承的,甚至薄海可以看作是一片有點過于低矮的陸地,畢竟薄海海底的海拔,就算是最深處都比西疆火焰山地區要高。這意味著東北有油田,薄海就可能有。

  而且正因為薄海夠淺,才和南邊部分淺灘海域一樣,被作為海上石油勘探的最重要區域。我們的開采技術,現在連薄海深度的開采起來都夠嗆。

  熱知識,我國第一個現代化海上油田,是85年投產的。

  按照勘探計劃,勘探從北向南推進,北邊離東北近,技術、資源、人員上都能得到很好的支持,等到北部勘探過了,經驗技術都上來了,就能往南了。

  而這條船,剛剛完成北部部分區域的勘探,主要手段就是用的最新的地震探測儀。這臺地震探測儀,已經有高振東上輩子8、90年代左右的技術水平,用在一片尚未開墾的新區域上,技術指標完全夠用。

  新區域什么都沒被發現,尚未被發現的淺層油氣對于這套地震探測儀系統來說,是非常好的勘探對象。

  雖然前段日子的勘探一無所獲,但是同志們并不氣餒,他們正在返回母港進行補給,而這個母港,實際上在他們的南邊,薄海海峽北部那個尖尖上。

  “沒發現也沒關系,這才剛開始嘛,同志們要有信心。我們補給好了,繼續工作,總能有發現的。地資研究院的專家同志分析過,這片海域有油氣的概率很大,無非就是早晚發現、有多少的問題!”

  地資研究院的同志們開發的地震探測儀數據處理成像系統功能很高級,可以根據地震探測儀數據,直接在彩色顯示器上繪制出地下的大致圖像來。

  然而越高級的功能,就意味著速度越慢,對于這臺早期的C6108機來說,運算有些吃力,速度有點慢。

  不是沒有更快的機器,只是同志們舍不得將那么快的機器裝到這個環境上來,所以僅僅安裝了一臺C6108。

  圖像出現的速度,甚至比不上太陽落山的速度,當太陽的最后一抹光影從海天線消失,世界陡然進入一片黑暗。

  此時這個數據處理室里,除了略顯昏黃的白熾燈光,就剩下了計算機的彩色顯示器,很巧的是,這幅圖的底色,也略顯黃色。

  隨著圖像一點點出現,一位同志突然有些激動起來。

  “看,這里這里,好像成像有些不一樣。”

  他的手指頭指向了剛剛露出頭的一條線,和周圍的有些不同。

  其他同志圍上去,仔細觀察了一下。

  線還非常窄,甚至因為面積太小,連顏色都有些分不清,和圖例上標注的顏色和密度的對比,都有些分不出來。

  “也許是地層褶皺,新儀器動態范圍很大,成像比以前的清晰得多,細節就更多。”領頭的同志降低著同志們的預期,怕同志們失望。

  畢竟剛開始作業,返港的來回都還沒多少個,運氣應該沒有這么好。這條船是二維地震探測,只能呈線狀探測,生成的是一條連續的剖面,實際探測的海底探測面積并不大。

  作為領頭的,不但要注意技術、資源、協調,還要注意同志們的情緒和心理,也是挺累的。

  同志們沒有說什么,只是默默的喝著熱水驅寒,靜靜的等待著圖像一小塊一小塊的繼續生成。圖像是隨著船前進的方向連續生成的,如果高振東看見的話,大概能看出點模擬器上的老橫版動作游戲的感覺來,都是一樣的生成方式。

  圖像的進度就好像游戲佬們安裝游戲時的下載進度條,非常緩慢,而且在焦急的心情之下,就顯得更慢。

  “不對不對,你們看,現在顏色清晰多了!從密度上看,好像是石油的密度范圍啊!”地震探測儀靠的就是不同結構的密度差異造成的震波速度變化來探測地下結構的,自然能處理出密度來。只是準不準是另外一回事,恰好這次這臺新機器,相對以前的,很準。

  同志們向顯示器上看去,此時,一小片低密度影已經從屏幕的右下側冒頭,逐漸清晰。

  而這片低密度影的顏色,正好和顯示器上方標注石油密度范圍的顏色很相似。

  同志們都來了勁頭,烏拉拉的圍了上去。

  “快點快點,這破機器,怎么速度這么慢…”一位同志忍不住抱怨道。

  領隊的同志伸手就是一個窩脖:“想屁吃呢?就這東西你擱國外,一般的船上根本裝不起!還看不起,還破機器?咹?”

  這臺C6108的機器如果放到國外,還真就沒多少勘探船裝得起。

  “我錯了我錯了,隊長,我就是心急嘛。”抱怨的同志笑道。

  “心急也不能這么說,為了讓我們這種基層的船都裝上這種計算機,搞計算機的同志花了多少心思。下次不許再說這種話了。”領隊叮囑了一下,然后自己轉過頭,認真的盯著顯示器屏幕。

  千萬別是色差啊,一定要是石油密度啊…

  因為技術原因,這年頭的彩色顯示器在屏幕邊緣,色彩多少有些失真,而這也正是到現在為止,同志們不敢確認的原因。

  同志們圍在這臺小小的14寸大頭顯示器前,等待著。

  良久,人群中爆發出一聲歡呼。

  “就是石油密度范圍!就是石油密度!”

  不敢說是石油,但是至少密度范圍沒差。

  顯示器上,已經差不多走到顯示器1/3的那片低密度影依然連綿,而且顏色與石油的密度顏色分毫不差,而低密度影的尾巴,依然藏在顯示器的右側,綿綿不絕。

哎呦文學網    四合院:我邊做科研邊吃瓜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