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我邊做科研邊吃瓜 第461章 喲,超了?
如果說老毛子和高盧雞在沮喪的話,那外商部的同志就在歡慶。
不愧是“出口創匯第一人”的手筆,這東西不但好賣,而且價格還不低,利潤率又高。
買了DJS59的國家,并沒有將所有的DJS59都配套操作系統,但是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還是有的。
結合價格粗略計算,這意味著外商部的同志一舉額外售出了相當于此前DJS59銷售總額大約56的小錢錢,可別小看這個數字。
用后世的互聯網黑話來說,這叫挖掘存量,凡是已經有DJS59計算機的,都是潛在客戶,而且還不耽誤開發增量客戶。
同時軟件還沒有成本,除了那一小盤一小盤的磁帶之外。
總的來說,外商部的同志將無本生意進行得如火如荼,而且還比較順利。
信息技術是比較容易形成路徑依賴的,尤其是在為某一架構投入大量資源,獲得大量成果之后,再想變化,就很難了。
這種情形,用日后互聯網黑話來說,叫做“生態”。
從早期PC的發展來看,從性能上來說,X86的CPU性能從來都不是最好的那個,但它和巨硬的結合,使得這個聯盟幾乎通吃,靠的就是這個。噢,對了,那時候巨硬的操作系統也特么不是最好的。
但是說到生態,現在高振東并沒有在任何生產力軟件上下功夫,一是因為他自己沒那么多精力,也不可能做得到,只能引導別人去做,二來,是時機還不到,他還在等,等一個機會,等一個里程碑。
他現在在軟件方面,在做的只有兩件事。
一個是操作系統的網絡協議的組織編制,一個是他在拉清單,拉一張絕大部分內容他自己都不會去做的清單。
這時候的時間,已經進入十二月了,離6011大會戰的啟動,已經半個來月過去了,別人的進度怎么樣高振東不知道,但是高振東自己的那十多個鋼種,有三個的流程已經完成了一半左右。
其中一個是師父親自掛帥在盯著三分廠的人在搞,一個是京城鋼鐵廠AOD分廠那邊在搞,剩下一個,則是廠里的人在搞。
三軋廠除了以廠里名義接的那一個之外,還組織人手,在高振東這里也搞了個分包項目,好在這個不是建筑行業,不存在什么違法分包。
廠里技術人員和生產人員的數量來看,廠里接的那個明顯不夠吃,能在高振東這里解決一下問題,也是皆大歡喜的事情。
高振東到廠里的兩個組分別走了走,看了看情況,但是京鋼廠的那個他就沒過去了,沒時間,有問題等他們主動問就行了。
就在這個節奏里,有人來找他了。
是易中海,他負責帶著人搞光刻機的工件臺。
“高總工,你要的那個工件臺,我們總算是搓了一個出來,你要不要來看看?”
“太好了,易師傅,走走走!”高振東一聽就來勁了,光刻機的核心之一,總算是有點消息了。
跟著易中海往他們車間走,易中海一邊走,一邊介紹大概情況。
總體來說,這個工件臺是純手搓的,特別是微動部分,如果說宏動(粗調)部分的多數零件是他們的徒弟批量做的話,那微動(微調)部分就是他們自己一點一點,量一次修一點、修一點量一次這么搞的了。
不過對于光刻機這種產量的設備來說,其實只要設計和機構確定了,手搓也不是不能接受。
而且這東西粗糙,實際上能用挺久。
有個很冷門的事實是,110μm的光刻機其實現在依然在被大量使用,只是有的還在IC制造業,有的可能干別的去了,比如PCB制造。
高振東搞光刻機,可不止為了集成電路一個目標,做光刻PCB,雙面板就行,結合自己以前給運算所的波峰焊,多的不要求,把電子產品的自動化制造往上也順手弄弄。
易中海他們的車間也在三分廠里面,幾步路就到了。三分廠的工作就是這樣,不論你原來是哪個分廠哪個車間,一旦接了三分廠的工作,原則上都是要到三分廠來完成的,除非設備實在搬不動。
見高振東進來,一群老師傅小徒弟都看向他,也包括易中海的徒弟,秦懷茹。
這個工件臺,沒有采用高振東前世看到的那些工件臺的技術,像什么氣浮電機、激光干涉等等技術,一律沒有。
一是沒那技術,二是沒必要用那技術。
那些東西是為了nm級別的精度準備的,對于現在這個高振東只要求5μm的來說,差著幾千倍呢。
工件臺總體看起來個頭不算小,不是下面一個帶導軌的架子上面一個臺子那么簡單,頂部是工件臺系統,中間是隔振系統,底部才是基座,不過后兩者嚴格說來不是工件臺的一部分,是光刻機的一部分了。
“介紹介紹吧,易師傅。”
這里面,八級鉗工易中海無疑是領頭的那個,反而沒有專業的機械設計人員,主要是廠里沒有,所以這個東西,全靠這幫大小師傅的經驗來完成了。
高振東點了名,易中海就指著機器,一點一點的介紹起來,用語平實,有不少他們鉗工車工等工種的行內話,高振東還得問一問是什么意思才能完全理解,頗有一點前世看互聯網黑話的感覺。
師傅們對高振東毫不遮掩自己在這方面的短處,大大方方問問題的作風,也是心中認可,對味兒!一個個的都熱情解答。
經過一番溝通,高振東大概明白了這個工件臺的基本路線和原理,高振東要求的精度,沒超出各位大師傅的能力范圍,也沒玩別的花活兒或者高科技,差不多就是用機床減速機構實現的精確運動控制。
減速機構說起來是減速,根子上就是按照一定比例改變運動狀態,其實可以用于不同的用途,力矩縮放、尺寸縮放、運動狀態縮放等等,都行。
宏動用的齒輪,微動用了絲杠,三軋廠的大師傅們通過精心的設計,讓齒輪組、絲杠等等巧妙配合,實現了對工件臺的運動的精確定位。
在日后不算精確,這個時候可就很精確了。
對于這個東西,高振東既沒有要求運動速度,也沒要求定位速度和穩定速度,這讓大師傅們做起來需要顧忌和考慮的東西就更少,目標既明確又純粹。
那些指標,是自動化生產需要的,但是高振東現在并沒有考慮那個,和PCB與焊接不同,IC這個東西整個產業規模暫時還達不到,生產那么快干嘛。
先解決有沒有,參與人員經驗多了信心足了,再繼續改進就是。
高振東前世,我國77年搞的接觸式和接近式光刻機,也是手動的。
高振東看著手上的工件臺參數表,他這個時候,有一點感受到別人面對他的時候的感覺了。
那就是驚喜,我本來沒想要這么好的,怎么你就拿出這么好的東西出來了?萬萬沒想到啊。
“易師傅,這個移動標準差和移動平均差,你們已經做到1.5μm了?”高振東語含驚喜。
移動標準差決定了光刻線寬,移動平均差會影響套刻精度,這兩個指標,是高振東在這一塊最看重的,而別的指標都往后稍稍。
易中海和所有的師傅對望一眼,面帶自豪。
“是啊,我們搞了一下子,大家合計了一下,覺得以手上的條件,加把勁,其實能搞得更好。于是大家各自想辦法,拼了老命的把這個降到了1.5,想來對你們來說,應該是有用的。”話說得樸實簡單,但是其中過程的艱辛應該是不少。
看著易中海在工件臺上一陣操作,現場的驗證了1.5μm的運動精度,高振東一拍大腿:“這可太有用了!各位師傅,這么說吧,你們已經實現了我下一步想要達到的精度目標,是大跨了一步啊!謝謝你們!”
說完,高振東后退一步,給大家行了個禮,然后抬起頭來。
“各位師傅,我在此宣布,特種工藝工件臺課題,原理樣機基本成功,可以轉入下課題研究的下一階段,謝謝所有參與者的辛勤勞動和艱苦付出。”
各位師傅齊齊鼓掌,這位高總工為人,那真是沒得說。
對于高振東來說,這兩個指標達到了1.5μm,至少在工件臺一塊,就能支撐住58μm的線寬制程,這大大的超出了原本的預期,加快了設想中的進度。
而工件臺的解決,意味著掩膜臺也得到了解決,兩者在結構和功用上是高度相似的,只是一個放掩模,一個放硅片。至于光學系統,基本是不動的,那玩意精貴著呢,調整好了就別動了,讓掩模和工件自己動才是正理。
高振東抬起頭來,招呼秦懷茹:“秦師傅,麻煩你一下,你到三分廠廠辦,叫他們通知總廠宣傳處的同志過來一下。”
直接叫秦懷茹的原因,是因為這里他熟悉的只有易中海兩師徒,這種跑腿的事情,自然不太好叫易中海去做,那就只有辛苦一下秦懷茹了。
秦懷茹應了一聲出去了,高振東笑道:“各位師傅,這個事情雖然前面要走的路還長,但是這個喜訊,我們至少在廠內還是要好好報道一下的。”
四合院:我邊做科研邊吃瓜 第461章 喲,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