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952章 日本入侵

  東京。

  1988年的日本依舊沉迷在旋渦中,夜晚的東京宛如一只巨大的異獸,霓虹血管里奔涌著鈔票,股市和地價在威士忌泡沫中膨脹。

  相對于此時的紐約,這里才是天堂,這里才是地獄。

  人們對經濟衰退的認知是有滯后性的,日本經濟泡沫戳破是在1991年,但普通人感覺到經濟衰退,大概在9495年。然后便是失去的三十年,失去的四十年…一直在失去。

  中央區,一家會員制的高級俱樂部。

  西式風格的包間內,索尼美國公司的副總裁舒爾霍夫操著一口流利的日語,向對面的一位老者匯報情況:“我們成功收購了哥倫比亞唱片公司,意味著拿到了全球25的市場份額,在40多個國家擁有發行渠道,對我們的全球戰略是極大的完善。”

  “嗯,此番辛苦你了!”

  老者點點頭,只舉起杯子微微示意。

  他年近70歲,頭發花白,戴著一副眼鏡,很濃的八字眉,正是索尼的創始人之一,盛田昭夫!

  索尼現在的戰略,簡單講就是“硬件軟件”結合。

  收購哥倫比亞唱片公司,本質上是為了推廣自己的CD和CD機。談判談了好久,起初是12.5億美元,幾個月后唱片公司股票漲了,又開到20億美元。

  而馬上又遇到了股災,唱片公司市值大跌,說還是20億美元,你買,我們就賣!

  索尼一舉拿下,創造了日企收購美國公司的最大金額紀錄。雖然溢價數倍,但索尼認為是非常值的,坐擁了幾十萬首音樂版權。

  盛田昭夫抿了一口酒,緩緩開口,道:“十幾年前,家用錄像機剛剛興起,我們推出了Beta標準,JVC推出了VHS標準。兩大陣營對陣,他們綁定了美國制片方和租賃商店,優先獲得熱門影片的發行權,而我們的內容匱乏,逐漸被邊緣化,是我們輸了。”

  說到此處,他仍有不甘,嘆道:“我至今仍然認為,如果當年我們有充實的片庫,或許就不會輸。這也是索尼執行硬件軟件戰略的初衷。”

  “如今索尼的迷你電視、Watchman、8毫米攝像機等產品正在進入美國市場,倘若我們有一個巨大的軟件庫,會帶來難以想象的優勢。”

  舒爾霍夫聞言,心里一跳,問:“您的意思是?”

  “我喜歡電影,擁有一家好萊塢電影公司是我的夢想。”盛田昭夫笑道。

  “我明白了,先生!請交給我吧。”

  舒爾霍夫立刻道。

  “我們收購哥倫比亞唱片,美國輿論反響如何?”

  “他們大多感到恐慌,視為日本文化的入侵。”

  “這并非日本文化的入侵,我們的戰略是全球本土化,我們收購那些優秀的公司,但不會凸顯日本特色,讓他們保持本土特點。你行動的同時,要注意輿論影響。”

  盛田昭夫反復叮囑,舒爾霍夫連聲附和。

  舒爾霍夫,一聽名字就是個德裔了。他很熟悉美國市場,與盛田昭夫的私交也很好,所以負責索尼在美國那邊的事務。

  眼下,他接到了一個新任務:收購一家好萊塢公司!

  3月份,洛杉磯的日照歸來,又進入溫暖舒適的春季。

  舒爾霍夫回到美國,馬上開會研究。

  好萊塢以前是八大:華納、聯美、米高梅、迪士尼、20世紀福克斯、環球、派拉蒙、哥倫比亞。但聯美被米高梅收購了,現在是七大。

  索尼肯定不會收購小公司了,直接瞄準巨頭。

  舒爾霍夫知道有難度,但盛田昭夫派下任務,自己必須完成,先對七大進行了問價。

  瞬間在好萊塢掀起震動!

  有家底厚實的,比如華納,看都不看一眼,只是嘲弄:“日本人買了唱片公司還不夠,居然瞄準了好萊塢!他們真以為有錢可以買下一切?哼!暴發戶!”

  嘲弄歸嘲弄,心里還是泛酸的,因為真特娘有錢啊!

  迪士尼莫名其妙,我做美國動畫片的怎么可能賣身日本?直接拒絕。同樣,還有環球、派拉蒙幾家,這些都是財政狀況良好的。

  米高梅經營欠佳,一屁股債,態度比較曖昧,表示愿意談談。

  最后便是哥倫比亞了。

  此刻,哥倫比亞公司的看片室內,銀幕上正放著一部《傷心旅店》。

  好萊塢一部電影上院線之前,要經過數輪的內部試看,請專家和觀眾提意見,進行針對性修改。折騰一番之后才能上映,所以在影院看到的那些爛片,誒!那是人家已經努力過的結果了,不然更爛。

  當然也不排除破罐破摔的情況。

  《傷心旅店》便是一次試看,普萊斯親自坐鎮,還有幾個公司高層、專家和簽了保密協議的觀眾。該片的導演叫克里斯·哥倫布,代表作《小鬼當家》《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等等。

  不過那是后面的事,現在他卻是一腦袋汗。

  “這電影到底在講什么?”

  “感覺亂七八糟的!”

  “又荒誕又不好笑!”

  這片講一個高中生癡迷搖滾樂,與母親關系不好,母親是貓王的粉絲。主角通過一輛凱迪拉克車,莫名其妙穿越到70年代,綁架了正值事業低谷的貓王,并將其帶回1988年的俄亥俄州小鎮。

  貓王在與主角一家的相處中逐漸找回音樂熱情,主角也理解了家庭的意義。最后以一場小鎮演唱會作為高潮,貓王重拾舞臺魅力,主角與母親和解…

  放映結束,全場響起了一致友好的問候。

  普萊斯腦袋疼,揉了揉太陽穴,問:“克里斯,你這部電影到底想表達什么呢?”

  “我,我想通過搖滾樂、時間穿越和黑色幽默,講述一個青少年成長的故事,同時向貓王致敬。”克里斯哥倫布道。

  “但你并沒有把握好故事節奏,顯得很混亂,而且你把貓王拍的有些不堪,會惹官司的。”

  “我很抱歉,先生!”

  克里斯哥倫布張了張嘴,無從辯駁。

  普萊斯嘆了口氣,問幾位專家,道:“有拯救的可能性么?”

  “把貓王的部分劇情改一改,還是能上映的。”

  “能上映…”

  普萊斯無語,哥倫比亞的標準已經這么低了么?

  沒辦法,哥倫比亞在今年初上了三部片,一部比一部撲街:

  《校園浪子》,成本1000萬,票房1440萬;

  《星星和酒吧》,成本1500萬,票房37.5萬;

  《小尼基塔》,成本1600萬,票房1350萬!

  這部《傷心旅店》也沒好到哪去,歷史上在9月份上映,成本1200萬美元,票房才190萬,虧的毛干鳥凈。

  而這幾年,哥倫比亞大幅盈利的片子只有《龍威小子2》《初戀五十次》《空中監獄》,后兩部都是陳奇編劇的,此外還有《黑俠》《忌日快樂》《賤女孩》等,這些是代理發行的。

  陳奇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了哥倫比亞,但整體業績過于拉跨,依舊股價低迷,欠了一屁股債。

  (本章完)

哎呦文學網    1979黃金時代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