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三百三十三章 大中華聯邦的一份子

  朝鮮國王李祘最近有些煩惱。

  和過往的多次煩惱比起來,這一次的煩惱倒沒什么軍事意義上的危機,甚至連危險也算不上。

  此前他所面臨的煩惱那可都是帶清軍隊要南下進攻他的煩惱,有著亡國滅種的風險,而現在這種煩惱徹底沒有了,因為帶清完蛋了。

  那壓在李氏朝鮮腦袋上一百多年的烏云終于消散了,纏繞了李氏朝鮮歷代國王一百多年的噩夢終于醒了。

  對于李祘來說,這簡直是他想要敲鑼打鼓歡慶的大喜事。

  事實上他也這么做了。

  趙學寧派來的使者宣告西安被攻破、新任皇帝永琰被生擒、帶清已被徹底滅亡的消息傳來之后,李氏朝鮮舉國歡騰。

  自國王李祘以下,上至官員下至普通老百姓人人喜笑顏開,家家張燈剪彩,歡樂的氛圍仿佛過年一般。

  別說有錢人載歌載舞大吃大喝,就算是一般的平民老百姓也為這種歡慶的氛圍所感染。

  他們拿出家中所剩不多的積蓄到市場上換成酒肉,哪怕是一個晚上,哪怕只是一個時辰,他們也想要肆意的享受這種歡騰。

  性命的威脅沒有了,中華正統回來了,能夠庇護他們的老大哥重生了,他們能不高興嗎?

  雖然此前弘歷被抓住的時候他們已經歡慶過了,但是真正說起來,他們當時也會懷疑帶清會不會死灰復燃卷土重來,畢竟是老大帝國威望還是有的,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未到塵埃落定之時,誰也不能放松警惕。

  朝鮮因為過早的站隊,使得他們比蘭芳更擔心帶清的死灰復燃,但事實證明朝鮮多慮了。

  面對蘭芳的強勢進攻,帶清果然費拉不堪,他們沒能堅持到死灰復燃的那一天就完蛋了。

  威脅徹底消失,當年他們所懷念的日子又回來了。

  中華!中華強勢歸來!

  熱烈的歡慶宴會持續了三五天才緩緩結束,人們才漸漸回歸到了平常的生活當中,隨著這一股熱烈氛圍的消退,國王李祘的憂慮再次浮上了心頭。

  他的憂慮不是朝鮮國內的事,而是和蘭芳有關的事情。

  此前,他給趙學寧寫過一封信,希望趙學寧可以允許他帶領李氏朝鮮向蘭芳稱臣,成為蘭芳的藩屬國,繼續他們和大明的那一段緣分。

  奉行事大主義的李氏朝鮮對于成為中華王朝的藩屬國有著不一般的執念,當初跟隨大明,后來被逼無奈跟隨帶清,現在跟隨蘭芳,那是朝鮮的路徑依賴。

  在李祘看來,他的這個要求蘭芳應該也是很愿意的,有小弟主動上門求抱大腿,這種有面子的事情,中華王朝的統治者不會拒絕,所以他并沒有想到自己的這一請求向蘭芳傳達之后卻沒有得到任何的回應。

  這封請求的書信就好像是石沉大海一般,這使得李祘有些疑惑,有些擔憂。

  為什么趙學寧不給他回復呢?

  為什么蘭芳沒有立刻允許朝鮮成為藩屬國呢?

  這其中有什么問題嗎?

  他召集群臣進行商討,群臣商討來商討去得出了一個不算結論的結論。

  因為趙學寧還沒有稱帝,還沒有確定自己的身份,只有趙學寧成為了中華的皇帝,才能以皇帝的身份冊封朝鮮為藩屬國,冊封李祘為朝鮮國王,如此才算名正言順。

  而那個時候趙學寧還沒有完全消滅大清,自然不會考慮到稱帝的事情,什么時候等趙學寧決定稱帝了,局勢平穩了,朝鮮一定會得到回復。

  這個說法其實也算是勉強能夠得到認同的。

  關鍵朝鮮君臣也想不到什么更加合理的解釋了,只能用這個解釋來寬慰一下自己,然而問題在于如果蘭芳方面真的是這個想法的話,為什么不干脆和朝鮮明說呢?為什么這個消息就像是石沉大海一樣,沒有得到任何的官方回復?

  這難道是什么難以啟齒的問題嗎?

  朝鮮君臣疑惑不解,但也沒有強求,生怕引得趙學寧不高興。

  短時間之內李祘還可以忍耐,等到蘭芳徹底消滅帶清,連續俘虜兩個皇帝之后,李祘覺得差不多可以了吧?

  蘭芳應該要準備建國了,趙學寧也應該甩掉那個不倫不類的大總統稱號,正式稱帝了吧?

  既然如此,那我的這個藩屬國王的名號也應該得到蘭芳的承認了吧?

  然而從蘭芳十一年八月得到消息開始,他一直等到了蘭芳十一年的十一月,瑟瑟寒風吹襲之下,他依然沒有得到任何相關的消息。

  他派去的使者甚至都送回來了趙學寧組織帶清皇家巡演天團展開全國巡演的炸裂消息,但依然沒有傳來蘭芳要建國、趙學寧要稱帝的消息。

  反而趙學寧多次在公開場合表態他不要做皇帝,這就讓李祘還有朝鮮群臣覺得非常驚訝。

  一開始趙學寧說自己不稱帝的時候,大家都覺得趙學寧是在仿朱元璋的例子。

  廣積糧,高筑墻,緩稱王,不要那么急著稱王稱帝,而要等到局勢平穩,天下大勢已經分明的時候,再順理成章的做這件事情,如此,就能體現自己的胸懷。

  他們覺得趙學寧應該是這樣的想法,趙學寧想做第二個朱元璋。

  但是現在帶清已經完蛋了,傳統的內地十八省已經被蘭芳政權全部拿下了,在這種情況下趙學寧還說自己不稱帝,這又是為什么?

  而且在此期間李祘嘗試著向趙學寧遞上了第二份請封國書,卻還是沒有得到任何回復。

  李祘這下子有點慌張了,他不知道趙學寧是什么意思,難道說朝鮮在之前的什么所作所為,有哪里讓趙學寧不高興了?

  趙學寧對朝鮮不是很滿意?亦或是對他這個國王本身有點看法?

  懷著惴惴不安的情緒,李祘召集群臣進行商討,大家對過往發生的事情進行復盤,聚在一起討論之前朝鮮到底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對,是否有可能引起了趙學寧的不滿。

  大家復盤來復盤去,感覺朝鮮也沒有什么地方得罪了蘭芳,李祘本人更是不可能得罪趙學寧,硬是要說有什么問題的話,大概也就是在幫忙蘭芳軍隊處理后勤問題的時候,有些官員手腳不是很干凈,爆出了一些貪污的丑聞。

  亦或者是在蘭芳軍隊討伐吉林將軍、黑龍江將軍的時候,朝鮮后勤隊伍因為過于嚴寒等等各種各樣的原因出現了幾次軍糧延期抵達的情況。

  這些情況倒是讓蘭芳第四兵團總指揮顏維星非常不滿。

  顏維星親自寫信給李祘,讓李祘專門盯一下這個事情,自己內部貪污一下也就算了,蘭芳的后勤物資都敢貪污,是不是嫌自己的命太長?

  李祘得知這件事情之后大驚,很快就撤換了貪腐的官員和無能的官員,安排絕對信得過的心腹大臣去親自處理這些事情,照理來說應該不會再有什么的問題了。

  所以李祘怎么想也想不明白自己有什么地方得罪了趙學寧。

  就在他為了這件事情茫然無措、惴惴不安的時候,曾經拜訪過李祘的蘭芳外交總長陳啟隆再度來訪,前來傳達趙學寧對李氏朝鮮和李祘本人的某種期待。

  對于陳啟隆的到來,李祘很是高興,他覺得自己的疑惑可以由此得到解答,而且這就證明了趙學寧依然很重視朝鮮,否則不會讓外交總長親自出動,派一個使臣來就行了。

  那是自然,趙學寧對于李氏朝鮮確實是比較重視的。

  但是他派陳啟隆過來并不是為了冊封李蒜為朝鮮國王,也不是為了讓李氏朝鮮重新成為蘭芳的藩屬國,而是為了向李祘講一講有關于未來將會建立的大中華聯邦的事情。

  李祘最開始聽到這個名詞的時候,覺得有點疑惑,大中華他可以了解,因為朝鮮自稱小中華,大中華自然就是中華,就是中原之地的漢人政權,這個沒什么難以理解的。

  可是聯邦又是個什么意思呢?

  李祘不是很明白,于是主動向陳啟隆詢問何為聯邦。

  陳啟隆笑了笑。

  “所謂聯邦,其實殿下可以簡單的理解為這是屬于我們蘭芳的藩屬國模式,大明和大清以朝貢國為藩屬國,而在蘭芳看來只有加入大中華聯邦的聯邦國才是藩屬國。”

  陳啟隆用李祘能夠理解的意思向李祘稍微解釋了一下。

  不過李祘顯然并沒有很快的參透這里頭的玄機。

  他對此表示疑惑。

  “同為藩屬國,難道有什么不同嗎?還是說趙大總統在朝貢方面有些新的想法,需要小王做些什么呢?只要小王能做到的,一定會做到!”

  陳啟隆搖了搖頭。

  “朝貢什么的其實大可不必,因為大總統并沒有打算做皇帝,蘭芳并不需要什么朝貢國,但是對于藩屬國的模式,大總統還是欣賞的,所以愿意對此做出一番改良,稱之為聯邦。”

  后面的話李祘聽的不是很清楚,因為陳啟隆前幾句話就已經把李祘給震驚住了。

  李祘瞪大的眼睛看著陳啟隆。

  “陳總長,您說的是真的?趙大總統不打算做皇帝?”

  見著李祘一副驚恐的模樣,陳啟隆笑著點了點頭。

  “大總統說過很多次了,從始至終大總統都沒打算做皇帝,這一點殿下應該早就知道了才是,為何如此震驚呢?”

  李祘一時半會兒沒有反應過來。

  “我…我只是以為這是大總統的謙詞,并不是真心實意…現在…這…”

  李祘的話讓陳啟隆頓時有些不滿。

  “大總統是蘭芳領袖,一言九鼎,怎么會隨意說些胡言亂語?尤其是這些關乎國家根本的事情,大總統更加不可能胡言亂語了,我們蘭芳從來都是一個共和國,不是帝國,哪里來的皇帝?”

  李祘一臉的茫然。

  “何為共和國?”

  陳啟隆有些意外。

  “此前大總統發寫了一本名為《共和國》的書,這本書里就詳細闡述了什么是共和國,難道殿下還沒有看過這本書嗎?”

  李祘眨了眨眼睛。

  “沒有啊?我倒是聽說過,但是并沒有見過這本書。”

  李祘說的是實話,趙學寧那本書走的是內部發行的途徑,沒有公開發售,朝鮮使臣只關注戰況和請封的事情,對于這本書沒有太大的關注。

  所以這本已經在歐洲掀起軒然大波的書在朝鮮還沒有掀起什么水花。

  甚至連日本那邊都比朝鮮更加關注這本《共和國》。

  陳啟隆點了點頭。

  “那好吧,之后我贈送給殿下幾本,殿下稍微看一看便知道何為共和國了,現在所能說明的就是大總統真的沒有打算過要做皇帝,自然也不需要什么朝貢國。

  過去大明和大清遵守的這套規矩,到了蘭芳多多少少要變一下,所以大總統并沒有想過要讓貴國成為本國的朝貢國,但是對于貴國加入大中華聯邦成為一份子這件事情,大總統很有興趣。”

哎呦文學網    蘭芳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