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芳 第三百一十三章 蘭芳的“養廉銀”
對于雍正帝發放養廉銀這檔子事兒,趙學寧在帶清京師被拿下之后調集了一些清宮檔案,做了一番研究。
然后他意識到,雍正帝這套操作雖然看起來轟轟烈烈,打出了高薪養廉的旗號,但是實際上頗有點掛羊頭賣狗肉的味道。
銀子不是憑空變出來的,雍正帝不是魔法師,康熙末年貪腐橫行國庫空虛不是三兩下就能解決的問題,那是一整個體系的問題。
雍正雖然推行了火耗歸公、攤丁入畝和士紳一體納糧等一系列的改革政策,但是實際執行方面并不如人意,嚴格來說只有田文鏡主政時期的河南較為有效的執行了這一系列的改革。
且不說當時的官僚愿不愿意推動這一政策,單說雍正帝僅僅執政十三年,十三年的時間能不能做到那么多事情,就很難說。
要是他能如同他的兒子和他的父親一樣執政六十年,那倒是有待商榷,可他沒有那么長的壽命,他的政策在一些偏遠地方甚至沒有來得及推行,他人就沒了。
至于養廉銀的政策,本質上還是火耗歸公的后續策略,與火耗歸公屬于一套組合拳。
火耗這東西始于明萬歷年間張居正變法以后,百姓需要用銀子納稅,但因為百姓上繳的都是碎銀子,官府需要將其熔鑄成銀錠子再上繳國庫,在這一過程中出現的銀兩損耗就是火耗。
火耗在雍正以前都是灰色地帶,在官僚們的一通操作下,火耗銀子已經能抵得上正稅的五成了,對百姓的壓力可想而知。
于是雍正帝干脆將沒有名目的火耗變為正稅,壓低稅率至原先的一半,使之從不正規的灰色地帶進入了光明世界,如此,不僅降低了火耗對百姓的負擔,也使朝廷多獲得了一筆收入。
但是這筆原先屬于官吏們的好處被皇帝奪走,他們能心甘情愿嗎?他們能配合這個政策執行嗎?
雍正帝眼珠子一轉,想了個好辦法。
羊毛出在羊身上,這筆火耗銀子征收上來之后就是一個華麗轉身,變成了官員們的“養廉銀”,隨取隨用,就地發放給當地官員。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最開始的養廉銀只有以總督為代表的地方行政主官才有,其他人都是沒有的。
等于這筆原先被地方大小官吏共同侵吞的灰色收入,一下子變成了各地行政主官的合法收入。
為了自己的收入,各地行政主官能不上心嗎?
對于自己頂頭上司的合法收入,底下大小官吏們敢于直接伸手觸碰嗎?
縣官不如現管,貪污皇上的銀子,皇上知不知道還是兩說,貪污頂頭上司的銀子,說不定明兒個大刀就砍下來了。
等于雍正帝一個乾坤大挪移,把原先官僚集團對百姓的壓榨和對自己的不滿轉變為了地方行政主官和下級官吏之間的利益糾葛。
拿到這筆養廉銀子對于地方主官來說當然是舒服的事情,可是這種舒服是建立在原本能雨露均沾的中低層官吏失去進項的前提之上。
奪人財路如殺人父母,幾家歡喜幾百家愁,這筆銀子拿的其實比較燙手。
雍正帝這樣做當然也有高薪養廉的意思,但是趙學寧研究了卷宗之后意識到,他這樣做可能更多的還是為了達成改革的政治目的。
通過養廉銀的發放,把獲取利益的地方行政主官綁在了自己的改革戰車上,一起去面對那些真正辦事的中低層官吏,降低自己的集火度,召集更多的人幫自己背鍋。
這招乾坤大挪移確實漂亮,自己不額外花錢就辦成了事情,用最少的支出最大限度的辦事,雍正帝的極限操作也讓趙學寧拍案叫絕。
但是,代價呢?
這套操作之下,所謂的養廉銀并沒有惠及到整個官僚集團。
甚至對于那些占據官僚集團百分之八十以上人數的在一線辦事的小官小吏來說更是毫無意義,反而還失去了一筆收益,他們要是能高興就怪了。
沒了這筆收益,他們只能另辟蹊徑,尋找其他的收益途徑。
而且就算在受益群體之中,也是有區別的。
養廉銀來源于火耗銀,火耗銀來源于正稅收入,正稅收入取決于當地的經濟發展狀況和土地兼并程度,等于養廉銀的多少并不統一。
拿總督來說,富裕地區的總督一年的養廉銀高達兩三萬,而邊疆苦寒地區的總督可能只有一萬多的收入,這一對比,不爽的感覺油然而生。
雍正帝這個操作可能也有著想要促使地方主官主動行動起來的意思,他希望這些地方主官與地方利益集團作斗爭,為了自己,也為了朝廷。
但是效果嘛……
不是很好。
且在雍正去世之后,弘歷對于這個政策并不積極,且乾隆年間朝廷屢次興起大戰,國庫空虛,急缺銀兩,于是弘歷不斷挪用地方上的養廉銀充作軍費,養廉銀制度由此千瘡百孔。
等于這一制度自從推行以來,最大的效用是幫雍正帝分擔了官僚集團整體的不滿,為自己的改革保駕護航,本質上,是政治斗爭的延續,當雍正帝去世之后,沒人需要斗爭了,這個制度自然就不再重要了。
所以說,養廉銀在帶清實際上是掛羊頭賣狗肉,沒有起到好的效果是正常現象。
可是蘭芳的養廉政策是實實在在把主要照顧對象擴大到了吏員群體,正兒八經的考慮到了沖在一線辦事的下級官吏的花費需求。
二者完全不是一回事。
而且雍正帝這樣搞,實際上也是帶清稅收能力的下滑體現,實在是拿不出這筆養廉銀子給官員加工資。
但是蘭芳可以。
蘭芳不僅對旗人特權階層全面清算而獲取海量資源,本身還掌握著重要的世界航路和大量國土資源,虹吸世界財富,是真的拿得出這筆錢來給下級官吏們發放“養廉銀”的。
趙學寧本人充分認可人對于財富和消費的需求。
他作為大總統,本身其實也不能說是多么多么的節儉,他自己當然也很喜歡品質生活,所以才會在漢城建設了白宮作為大總統府邸。
將來他準備定都在江寧,江寧雖然有前明朱元璋時期的皇宮,但是趙學寧顯然也沒有打算在那里居住,這座皇宮修繕一下,也會和京師的皇宮一起開放,作為博物館的存在。
趙學寧打算在江寧另外修繕一座“白宮”作為他的大總統府。
另外他也很喜歡音樂,美食,跑馬,射擊,乃至于釣魚,這一系列的活動都是需要花錢的,再加上家里還要養老婆養孩子,花銷不能算小,所以有一些額外的合法進項他也很高興。
他是大總統,不是土匪,不是貪官污吏,掙錢就要講究個名正言順,讓大家伙兒無話可說。
這么一想,稿費和版稅就是理所當然非常正當的掙錢方式,靠自己的智慧賺錢,古人尚且有潤筆費一說,今人賺點稿費不也是理所當然?
此前《共和國》在國內尚且屬于內部發表的環節,刊印之后只是在蘭芳系統內部、軍隊和南洋本土流通,并未正式發售。
但是眼下這本書在帶英和法國發行的成功讓趙學寧打算在國內設置起完善的書籍出版銷售制度了。
到時候一邊做大總統賺工資和獎金,一邊當作家賺稿費,十八世紀末期的斜杠老男人,就是他趙某人。
這樣一想,趙學寧還真有點美滋滋的。
于是他一邊回信給陸航,以大總統的名義讓他密切關注法國大革命的情況,并且吩咐他嘗試接觸一些法國科學家,觀察他們的生活處境,并且詢問他們是否愿意到中國來繼續生活。
另一邊,趙學寧也用私人名義寫信給陸航,讓陸航幫他盯著點《共和國》在英法銷售的事情,爭取做到版稅一分錢都不能少的收回來。
作為總統,他清廉正直。
作為大作家趙學寧個人,他要竭盡全力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
簡稱——給錢!
國外的版稅收入要高,國內的也不能少,他準備著打起大總統的名頭著書立說,正式開賣,讓自己作為大總統的同時,也要成為一個人氣作家。
一邊賺錢,一邊宣揚自己的理念,簡直是秦始皇摸電線——贏麻了!
因為有了另一個收入來源,心情大好的趙學寧自信滿滿的揮師北上,開始了征伐帶清的軍事行動。
蘭芳十一年三月初二,趙學寧統領大軍北上,兵分兩路,第六兵團在武性的率領下向武昌府發起進攻,趙學寧親自統領第七兵團向荊州府發起進攻。
至于戰況,不能說蘭芳大軍勢如破竹,也能說是如入無人之境。
其實和戰前整個參謀總部預料的差不多,因為四川、湖北、安徽、江蘇四省南部乃至于中部地區都有大量蘭芳農莊和農莊自衛隊這些輔助武裝。
除了縣城和一些大地主聯合組織起來的團練勢力,基本上都在蘭芳政權的掌控之下,沒有出兵,勝似出兵,這些地方甚至都開始向蘭芳繳納賦稅了。
所以趙學寧向這些地方發起進攻的時候,蘭芳大軍所到之處,民眾無不竭誠歡迎,揮舞日月紅旗、簞食壺漿以迎王師,那種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場景,趙學寧久久難以忘懷。
那感覺就不像是打仗,根本就是勝利大游行。
要不怎么說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呢?
仗還沒打呢,就已經勝利了,大軍過來不是來打仗的,是來驗收勝利成果的。
當然,也不是沒有需要打仗的地方,一個個縣城和一個個在地圖上明確標注的大地主團練武裝就是需要用武力去解決的。
蘭芳軍隊于是開始了對清軍和團練武裝的降維打擊。
滿清小朝廷允許地方編練團練武裝,主要還是想促成漢人的內戰。
但是問題在于,內戰需要兩個至少最開始看起來旗鼓相當的對手才能打起來,萬一對手根本不在一個水平線上,那只能叫碾壓,不叫內戰。
無論是困守縣城的清軍,還是緊張兮兮謹守自家產業的地主團練武裝,在蘭芳火炮和雪亮刺刀的進攻之下都是一敗涂地。
蘭芳大軍所到之處,清軍或者戰敗破城,或者開城投降,團練武裝則清一色剿滅,將組織者滿門誅滅,分散原先的莊戶前往各大集體農莊,實現消化。
趙學寧順著長江逆流而上,直取江陵,沿途連戰連捷,完全獲勝,所有清軍、團練武裝無不大破。
行軍路上,前有農莊自衛隊引導,后有農莊組織后勤運輸,整個進攻流程如絲綢般順滑,僅僅用了七天,大軍兵臨江陵城下,一陣炮轟之后,江陵知府開城投降。
其后蘭芳軍隊進駐江陵,稍作整頓,遂一路向西,破松滋,下枝江,克宜都,劍指宜昌。
另外,第六兵團在武性的統領下直接進攻武昌府,將兩湖總督畢沅所在地作為進攻目標,一路高歌北上,連續攻破通城、崇陽、蒲圻、咸寧,兵鋒直指武昌、漢陽。
因為沿途清軍和團練武裝都無法阻擋蘭芳軍隊的前進勢頭,當畢沅得知蘭芳軍隊快速向他接近的時候,嚇得魂飛魄散,立刻調動自己好不容易培養組織起來的三萬督標軍隊,準備保護自己。
他首先安排麾下驍將杜崆在東湖鎮防守,又傳令周邊諸多團練武裝一起前往支援,并且喊出口號,說蘭芳是來要大家的命,唇亡齒寒,畢某人完蛋了,諸位能好過嗎?
倒也不用他說,蘭芳政權之前體現出來的態度就是拉攏反清義軍武裝、打擊清軍、團練武裝,對反清義軍還可以拉攏談判,對清軍和團練直接就是殺。
據說蘭芳政權對統治區內的大地主們也頗為嚴苛,強制執行贖買政策,不執行的直接殺掉。
不到兩年,南邊七省之地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大地主都被處理掉了,剩下不到百分之二十都是老實的接受了贖買政策,拿錢走人,交出了土地。
所以他們當然不愿意失去自己的祖傳家業,與畢沅打配合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可蘭芳軍隊的強大真的是他們無可奈何的,也是趙學寧推行強硬政策的底氣之所在。
他是真的有殺光所有反對者的實力的。
蘭芳 第三百一十三章 蘭芳的“養廉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