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芳 第一百一十七章 蘭芳的國族精神
正是因為認識到了華人群體在組織形式上的落后,所以趙學寧在崛起的過程中并不單單只是彰顯自己的武德。
他除了注意發揮自己武德充沛的優勢之外,也在為整個南洋華人群體構建一個可以囊括進他們所有人的國族意識,并在此基礎之上構建自己的集體生產組織形式。
要搞組織,總要有組織綱領,要有能讓大家都認同的組織核心精神,直接用血緣關系作為核心的宗族式組織只能團結少數人,他需要新的國族精神作為組織核心。
由此,以國族意識為紐帶,以集體生產形式為具體組織方法在他的努力下漸漸成為真實存在,成為了蘭芳共和國建立起來的一個隱性紐帶。
最初尚且不顯,蘭芳共和國還是更像一個公司,組織形式還是公司的組織,面對錯綜復雜的南洋環境,主要還是靠著趙學寧個人的運籌帷幄和人脈經營在維持。
但是共和國二年之后,就不是如此了。
這一組織形式逐漸鞏固了蘭芳共和國的根基,開始展現威力,碾壓了南洋地區各部族、小國的組織形式,并且也超越了公司性質的尼德蘭東印度公司。
它成功將整個南洋華人群體連接為一個全新的有主人翁意識和戰斗力的集體,超越了傳統的宗族式組織。
所以在蘭芳,趙學寧從來不講宗族,更不愿意在官方講宗族的概念,而是大講特講國族概念,現階段蘭芳所有的社會教育機構和宣傳機構都在大力宣傳國族思想。
一國即一族,入我國則為我族人,國人當戮力同心,有難相幫,有福同享,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互幫互助,共創輝煌,以團結一致為榮,以陰謀內斗為恥。
農莊建設的時候,他直接把各地人口打散重組,用物理方式隔離狹隘的宗族思想,用互幫互助的集體農莊的組織形式取代宗族模式。
事實證明,這一舉措是卓有成效的,原本互相之間還有隔閡的華人們在集體生產互幫互助的形式下逐漸融入到了新的社會組織形式之中。
他們也隨之發生了精神層面的蛻變,從族人蛻變為了國民。
社會層面的國族意識和集體意識植入之余,在軍隊層面,趙學寧則更進一步的宣揚起了軍人使命、軍人榮耀的概念。
軍人是整個國家的捍衛者,是所有國人的保護者,因此需要比一般的國人更加講究團結和互幫互助,決不能陰謀內斗,必須要團結一致,一致對外。
軍人之間可以有內部的良性競爭,更高更快更強,可以互相競技,舉辦各種比賽,但決不能有互相之間的嚴重對立。
與此同時,軍人掌握武器,擁有武力,比一般民眾更有戰斗力,所以軍人的天職之一,就是保護平民不受傷害。
無論遇到什么危險,天災也好,人禍也罷,軍人必須要第一時間挺身而出,擋在平民面前,為他們遮風擋雨。
喊口號的同時,趙學寧也帶著士兵們身體力行貫徹這一思想。
早在共和國成立之前、蘭芳公司勢力擴大以來,蘭芳的控制地區多次發生過洪澇災害、山體滑坡、臺風等等的自然災害,這也是南洋地區不可避免的天災。
正所謂天災無情人有情,危難關頭,正是彰顯國家精神的時刻。
所以每一次有相關災害的時候,趙學寧總會帶領士兵們沖在最前面,搶救災民,保護他們的建設成果,將災民們護送到安全的地方,并且從其他地區調集糧食來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災害過后,趙學寧又帶領軍隊協助當地居民一同重建家園,重新修建房屋,重新平整土地,重新恢復農業生產等等。
在這一過程中,本就來自民眾的蘭芳軍隊更深層次的與民眾融合在了一起,水乳交融,不分彼此,產生了相當濃厚的樸素的互相信任的情感。
民眾的感謝與信任讓軍隊產生了榮譽、責任意識,而軍隊的這種榮譽、責任意識也反過來讓蘭芳國民對軍隊和軍人產生了極大的改觀。
宋以來好男不當兵的社會思想在一次次的災害洗禮之中,于蘭芳蕩然無存,成為軍人開始成為一件榮耀的、會被別人豎大拇指夸獎的事情。
到蘭芳共和國建立之后,各地區發生自然災害的時候,即使趙學寧不在,當地駐軍基本上都會有組織有預案的集體出動,且他們基本不攜帶兵器,只帶著救災工具和糧食,集體奔赴災區搶救災民。
受到趙學寧和軍隊的帶頭影響,其他未受災地區的人民也會在當地官府的組織和宣傳下,向災區伸出援助之手,主打一個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在現實的沖擊下,國族思想和集體意識越發快速的植入進了蘭芳國民社會之中,漸漸開始有成為社會意識的趨勢,傳統宗族社會所帶來的姓氏、血緣觀念的影響在蘭芳社會上開始發生動搖。
因為這個傳統,蘭芳在攻城略地掌控更多領土的過程之中,也會通過這種優越的意識和先進的制度對新領土上的本土居民們產生巨大的沖擊。
比如共和國三年六月的時候,呂宋島遭遇臺風,強烈的風災讓呂宋縣等多個縣的華人、土著居民受災嚴重。
當時,呂宋島上的蘭芳駐軍一個營全體出動,呂宋州官府也組織相當數量的集體農莊自衛隊成員出動,配合軍隊一起,按照固定的救災模式開赴受災最嚴重的地區,大力援救當地受災的土著、華人居民。
當那些華人、土著居民看到戰斗力強悍、威名赫赫的蘭芳士兵扛著大包小包的糧食、救災物資趕赴他們這邊向他們提供關鍵幫助的時候,當他們看到蘭芳士兵大力幫助他們救人、救財產的時候,他們很多人都處在一種“我在哪兒”“發生了什么”之類的狀態之中。
他們根本不敢相信蘭芳居然會出動軍隊來幫助他們救災。
要是在放在過去,這些大頭兵不趁火打劫就謝天謝地了,誰敢請他們來救援?
他們要是來了,到底是來幫人的還是來殺人的,誰也說不準,搞不好沒死在天災之下,卻死在了人禍之手。
可現在蘭芳士兵不僅僅在救援災民,還拿出了糧食和衣物幫助他們渡過難關,受傷的災民還被醫護兵緊急救治,傷勢比較重的也會被優先送往呂宋縣城內的醫院之中進行救治。
風災過去之后,這些士兵還幫助他們修復房屋,恢復土地,等一切步入正軌之后,軍隊就在一個清晨悄悄的撤走了。
不僅什么都沒帶走,什么都沒索取,還留下了一些軍糧給他們。
說實話,這樣的救災流程對于蘭芳官方而言,物資的消耗并不算大,以軍隊為主的人力資源也不算損失很大,但是通過這種方式所獲得的人心,是難以估量的大,這種人心所向,是極其珍貴的一筆財富。
那之后,蘭芳政府的政令在那些受災地區執行起來的效率發生了質的飛躍。
通過身體力行的付出,不僅使得蘭芳共和國收獲了人心,也讓蘭芳的軍隊不斷積累榮譽感和責任感,并且就此完成了由內而外的蛻變,還進一步促成了蘭芳國族思想和集體主義思想的廣泛傳播。
屬于蘭芳的國家精神內核漸漸開始凝聚成形,蘭芳共和國漸漸開始擺脫趙學寧個人威望所凝聚的陰影,開始向一個真正的成熟的國家轉型。
宣傳一萬遍,也不如身體力行的實踐一遍,所以蘭芳軍隊的蛻變是極其榮耀、光輝的。
趙學寧也由此積累了足夠的練兵經驗。
在新兵訓練時期,他就會組織士兵和民眾進行廣泛的交流和共處,第四兵團和第五兵團是這樣的,暹羅新軍也是這樣的。
佰度搜索悠久小說網.Хw全集TXT電子書!
蘭芳 第一百一十七章 蘭芳的國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