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第1291章 常院士的大手伸向哪里,哪里的成果就泛濫成災
兩周之后,傍晚。
冀省東北部,昌黎靶場。
在如同潑墨般漸沉的夜幕籠罩中,一列軍綠色涂裝的車隊緩緩行駛在一條開辟在荒草與融雪之間的土路上。
初冬時節反復上凍又融化的非鋪裝路面泥濘難行,哪怕是尋常的越野車,恐怕也免不了陷車的命運。
好在這里的幾乎全部車輛都是履帶底盤,所以除了劇烈的顛簸以外,倒是沒有遇到什么難以克服的阻礙。
位于車隊最前方的一輛全地形車里面,來自電子科技集團的雷達工程師于哲峰強忍住胃里的翻江倒海,向坐在旁邊的型號總師程廣偉問道:
“程總,你們這次怎么不繼續用科爾沁靶場,非要跑遠路來這種地方?”
一方面是出于抱怨,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轉移注意力,免得真吐在車上。
根據他的經驗,眼下這個時節,蒙省中部的氣溫肯定早就降低到了10℃以下,即便同樣下雪,但因為地面已經凍硬,反而要比泥坑更方便行車。
而且,盡管昌黎是華夏國內最大的防空武器射擊靶場之一,但畢竟隸屬于空軍,各方面設施也普遍是為了要地防空武器的測試而準備,其實并不太適合他們此行的測試任務。
“沒辦法,科爾沁靶場今年春天就被撤銷了……新的陸軍防空武器測試靶場正在青銅峽建設,估計最快也要明年年中才能投入使用,不過我們的型號已經等不了了……”
程廣偉的臉色也有點發白,顯然也被這鉸接式的尾艙晃悠得相當難受,說完一半之后緩了好幾秒鐘,才繼續解釋道:
“0910工程對型號進度的限制卡得比99年嚴格得多,戰術裝備要想趕上這次閱兵,那就必須得在08年底之前批量裝備部隊,一天時間都容不得耽誤。”
他一邊說,一邊借助車輛尾門上的窗戶瞄了一眼跟在后面的一輛履帶式彈炮合一防空系統。
說是彈炮合一系統,但導彈托架上的發射管里面實際上是空的。
或者說,本次測試的一大主要目的,就是驗證這個系統到底需不需要這四枚防空導彈。
跟之前的兩次閱兵類似,三年后的國慶六十周年大閱兵,同樣有一個專門為其提供硬件設備保障的“0910工程”。
盡管隨著華夏軍隊武器裝備水平的總體提升,真正意義上的“閱兵專用型號”已經越來越少,但如果一個型號能夠搭上這趟便車,那對于整個研發團隊來說,都無疑有著巨大的好處。
當然,其中獲益最大的自然還是包括總師和總工在內的幾名項目負責人。
也正是出于這方面的顧慮,程廣偉此前并沒有跟太多人提過這個目標。
就連負責子系統設計的于哲峰都是第一次聽說。
不過,對于后者來說,顯然還是另外一件事更令人震驚:
“科爾沁靶場被撤銷了?”
程廣偉痛苦的表情中添上了幾分訝異:
“你不知道?”
于哲峰略有些茫然地搖搖頭:
“我又不是專門研究炮兵的,要不是十年前偶然那次機會,估計這會兒還在搞遠程警戒雷達……”
說到這里,他便沒有繼續下去。
1999年初,剛剛升任研究室副主任的他跟隨空軍防空部隊,進行了一次以反隱身為目的高炮覆蓋式射擊測試。
直至今日,雖然當年的測試本身在行業內部已經不算什么秘密,但具體內容仍然屬于絕密。
也是自那之后,他的專精方向逐漸從預警雷達轉向中短程火控雷達,一連參與了好幾個短程防空導彈或是近防系統的研發。
看著面色有些難受的程廣偉,坐在旁邊的總師助理劉錫云趕緊接上了話茬:
“最近兩年科爾沁沙地有差不多40的面積都陸續被規劃成了土壤改良試驗區,過去一個月見不著一個人影的地方,現在每天恨不得車水馬龍……無論從保密還是安全角度考慮,都不適合繼續作為防空武器靶場了……”
于哲峰聽罷一愣。
他對于這個之前轟轟烈烈大規模宣傳過的沙改土項目當然還有印象,并且據說在今年上半年,國家還是依靠這項技術緩解了一輪由西方人為制造的市場供應不足。
只不過,還是頭一次如此直觀地感受到這個看似與自己無關的項目所產生的影響。
他剛準備再說點什么,車隊卻剛好晃晃悠悠停了下來,總算讓車廂里已經快要撐不住的幾個人緩了口氣。
借著后面幾輛車的燈光和已經快要落到地平線下的最后一抹夕陽,于哲峰看到了車窗外的大片黃色荒草,以及隱匿其中依稀可見的幾個夯土防空陣位。
“下車,下車!”
幾乎每個人在雙腳接觸到地面的一瞬間,都帶著一種解脫般的快感。
很快,原本沉寂的對講機頻道也變得活躍起來。
雖然條件比較艱苦,但各個測試環節對應的負責部門還是很快開始相關工作,彈炮合一系統的原型車也很快跟隨指揮駛入了射擊陣位。
野戰防空系統有一個好,就是對發射條件的要求非常低。
如果是要地防空系統,那么面對這種極度缺乏維護的場地,恐怕需要工程機械折騰上幾個小時才能完成發射之前的各項準備。
但這一次,幾十號人只花了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就已經進入了測試狀態。
“火控系統啟動!”
已經從暈車中恢復過來的程廣偉拿起對講機,一字一句地下令道。
隨著他的聲音落下,位于防空系統最頂端的平板搜索雷達緩緩豎起,接著開始以大約1.5秒一圈的速度旋轉。
炮塔正前方的圓鼓形火控雷達和光學瞄準具也跟隨炮管和導彈托架的動作變換著俯仰角度,時刻準備根據搜索雷達的捕獲結果進一步鎖定目標。
幾秒鐘后,對講機中出現了一個略顯年輕的聲音:
“靶機臨空!”
這類短程防空系統的靶機基本不會有什么高大上的東西,就是個掛著角反射器的航模而已,用的還是摩托車的兩缸發動機作為動力。
雖然天色昏暗一時間看不到靶機本身,但地面上的一眾人還是能明顯聽到突突突的活塞工作聲。
幾乎是在上一個聲音結束的同時,另外一道口令便已經響起:
“雷達系統捕獲目標!”
稍晚片刻之后,同一個人再次報告:
“光學系統捕獲目標!”
緊接著,座圈驅動電機驟然發出嗡嗡的工作聲,推動著炮塔在半秒鐘內轉過了大約90°。
在這個過程當中,兩根35mm的炮管也完成了調整,對準靶機來襲的方向。
下一個瞬間,兩股如同火流一般的橙紅色曳光線激射而出,幾乎筆直地飛向夜空中那個并不顯眼的目標。
伴隨著震耳欲聾的炮聲和緩緩升騰而起的炮口煙塵,無需人工裝訂的編程彈藥在飛離炮口的瞬間被火控系統通過電磁線圈賦予了長短不一的爆炸延時,十幾發炮彈幾乎同時爆炸所形成的彈片云精確籠罩了目標……
在所有人反應過來之前,靶機便已經化作一團耀眼的火球,在慣性的作用下從半空中飄落而下。
“斜距1km,目標確認擊毀!”
隨后,又是幾輪情節幾乎完全一致的重復測試。
唯一的區別在于靶機所處的距離以及方位。
“斜距3km……”
“斜距4km……”
“斜距5km……”
不難看出,相比上一代自行高炮,新型號雖然減少了兩根炮管,但得益于更加精確的射擊精度和更加智能化的火控系統,作戰效能卻遠遠勝過前者。
并且,更大口徑的彈藥也使得火炮系統的最大斜距從不足3km來到了5km以上。
然而,在一次次“確認擊毀”的口令聲中,總師助理劉錫云卻并沒有表現得非常興奮。
反而隨著測試斜距的增加而愈發愁眉苦臉起來。
終于,當最后一組5.5km的測試結束之后,他臉色凝重地來到程廣偉面前:
“程總,看目前這個結果的話……咱們這彈炮合一防空系統,可能就要改成高炮系統了?”
后者剛剛放下手中的對講機,正借著車燈的光亮在筆記本上記錄著什么。
聽到劉錫云悲從中來的聲音之后,才抬起頭看向對方:
“暫時來看,應該是這樣的……”
“原定彈炮系統里的導彈是直接在紅纓6的基礎上進行有限改造,但是這導彈的有效射高和殺傷斜距還趕不上35mm高炮,那就完全沒必要無謂地增加系統復雜度了……”
說完這些,他也注意到了對方如同吃了苦瓜一樣的臉色,于是笑著寬慰道:
“也不要對一個名字太在意嘛……”
“再者說,高炮怎么了,當年在巴爾干把B2打下來的不也是高射炮嗎,誰還敢看不起炮兵防空的作用?”
當然,話是這么說,但大家心里都門兒清,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還是華夏手頭沒有一種體積足夠小、射程又足夠遠的防空導彈。
而眼前這個裝備又是陸軍編制改革中的關鍵,實在容不得無休止地等待下去。
因此,程廣偉最后還是補充道:
“另外,我們也會在系統中保留完整的導彈控制功能,等到……”
話還沒說完,就看到原本一直等在車里面的聯絡員急匆匆地跑了過來:
“程總,所里剛剛發來消息,說讓您和劉助理馬上回一趟京城。”
程廣偉瞬間恢復正色:
“這么著急?”
讓原型車和大隊人馬留在靶場,單把幾個關鍵人員叫回去,顯然是項目出現了什么重大變動。
對方點點頭:
“科工二院那邊的同志說,他們正在測試一項新技術,可以把他們前衛系列導彈的射程提高到競爭對手的至少1.7倍以上!”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第1291章 常院士的大手伸向哪里,哪里的成果就泛濫成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