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哎呦文學網>>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第227章 組織這是在考驗我啊

更新時間:2024-01-18  作者:十月廿二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第227章 組織這是在考驗我啊
當天晚上,歐洲代表團就把情況報告給了各自的上級。

常浩南和施耐德的感覺并沒有錯。

由于所有參與方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因此這一次他們很快獲得了更高級別的授權。

于是,在第二天緊接著進行的第四輪談判中,華夏和歐洲終于就協議的基本內容達成了一致。

不過這種涉及到十幾個國家和幾家超大型國際企業的事情畢竟不是去菜市場買菜。

即便在常浩南的努力(當然還有忽悠)下,雙方在總體上已經處在相向而行的狀態,但其中涉及到新標準的制訂、新供應商的選取甚至新商業同盟的形成,相關的法律與技術細節浩如煙海,絕非目前這兩個代表團的規模所能完成。

所以他們目前能做的,也只有達成一個類似項目策劃或者研究大綱的“意向協議”,先把合作方用一紙文書綁在一起,至于后面的細節,自然分別有各領域的專業人員負責完成。

而恰好,其中和結冰與防除冰研究相關的“專業人員”就是常浩南和林國范他們。

并且這也是目前最緊急的事情——

這么大動靜的多方合作一旦正式開始,不可能,也沒必要跟談判時候一樣瞞得密不透風,因此必須要在FAA那邊反應過來之前,在他們自以為占盡優勢的航空安全領域反將一軍。

所以常浩南在鎬京這邊的工作并沒有結束。

不過跟之前要擔綱當主力的情況不一樣,后續談判中,他更多地只需要坐在現場當一個鎮場子的吉祥物,在某種程度上也算是放了個短假,彌補了春節沒過完就被從家里薅出來所耽誤的休息時間。

同時也是由于常浩南的一通操作,這次協議中增加了很多原計劃中并不存在的內容。

比如空中客車會選擇一部分華夏企業作為其子系統的供應商。

而在后續與空客高層的接觸中,后者甚至表示只要華夏這邊能提供足夠的訂單,他們可以考慮把計劃中的“空中客車亞洲總裝中心”建在華夏。

要是再結合常浩南有關“大飛機產業園”的構想,那整個事情放在整個九十年代都算是值得稱道的大事。

因此趕來鎬京的雙方代表級別也是越來越高。

之前的代表團團長不過是科工委副主任懷國莫,而現在就連一些部委領導,竟然都是以普通成員的身份前來的。

就比如丁高恒。

常浩南這段時間樂得清閑,倒也沒具體關注過新代表團的那一大長串名單,因此在某一天晚飯后壓馬路的時候聽到有人叫自己名字的時候,甚至沒能馬上通過聲音辨識出對方的身份。

“丁主任?”

常浩南回過頭來,由于剛剛處在大腦放空的狀態,因此遲疑了大概半秒鐘才認出面前身穿便裝之人是丁高恒。

“這么巧,你也是飯后消食?”

后者語氣輕松,似是平常偶遇之后的閑聊。

“呃……丁主任找我有事?”

常浩南百分之百確定今天的見面絕非偶然。

因為后丁高恒身邊還跟著另外一個跟他看上去年紀差不多,但穿著卻一點都不休閑的人。

盡管認不出此人的身份,但從氣質上看也是個兼具學者和領導兩重身份的大佬。

顯然是有備而來。

“確實是有事,但不只是我要找你。”

被常浩南點破此行來意的丁高恒倒也不覺得意外,只是微微轉過頭,向旁邊一直沒開過口的那位介紹道:

“這就是你一直想見一面的,老杜的那個學生,常浩南。”

“你好,小常同志,我叫宋建。”

對方走上前來,主動和常浩南握了握手,用略帶風趣的語氣說道:

“之前很多次從丁主任和杜院士那聽到你的名字,一直想見一面,結果聽說你是個大忙人,從去年下半年到現在幾乎都不在京城,我就只好親自過來鎬京咯。”

宋建說這句話的時候或許真的只是在開玩笑,但對于常浩南來說,卻并不好接。

不過還沒等他開口,旁邊的丁高恒就搶先拍了一下前者的肩膀:

“誒,老宋,你這可就不老實了,我之前跟你說過好幾次小常回京城的事情,明明是你自己有事來不了我們科工委,怎么能把責任推到小同志的身上呢?”

丁高恒和宋建同年出生,也是基本同一時期赴蘇留學,回國后又同在我國第一個導彈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工作,相互之間早就認識而且關系不錯,因此后者被戳穿之后也只是樂呵呵地擺了擺手:

“這個……我堂堂國家科委的主任,總不好去專程去你們國防科工委見個人……”

總之一番寒暄之后,三人就這樣開始一起壓馬路。

“小常同志,我這兩天聽老丁說,是你在跟歐洲方面談判的過程中,提出了建設一個大飛機產業園的想法?”

隨便聊了幾句之后,宋建便直入主題。

“沒錯,我的想法是依托空中客車,以及未來可能獲得的更多甲方訂單,集中發展一批有能力,或者至少有潛力在航空領域成為上游供應商的企業,把它們的力量匯集到一起,聚焦重點技術,打造一個能形成規模化效應的示范性產業集群出來!”

常浩南點了點頭,直接把前世印象中某一條航空產業園的報道原封不動搬了出來。

作為經歷過2020年代的人,哪怕他從來沒有涉足過宣傳崗位,腦子里的互聯網黑話也足夠應付一些場面話了:

“這樣一方面是為我們自己的大飛機制造進行一些技術和產業發展方面的準備,另一方面也是想在民用航空運輸這個大蛋糕上切一塊下來!”

一番放在后世算不上漂亮的話卻聽得宋建連連點頭,畢竟90年代這功夫,產業集群在全世界都還算是個新概念:

“示范性產業集群……不錯……果然是一事通百事通,看來我們小常同志如果有一天到了宣傳崗位上,也一樣能發揮出不小的作用哩!”

這本來只是一句無意中的感慨,但旁邊的丁高恒卻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

“你還真別說,老宋。”

“去年我偶然間讀到過一篇評論員文章,題目叫什么讓空軍實現超視距攔截自由,好像就是受到了小常同志的啟發。”

關于大飛機產業園的事情,三人一直從172廠的路邊談到一間會議室里,時間也持續到了當天晚上。

“小常同志,能有人提出這樣一個宏大的、有產業指導意義的構想,我已經非常驚訝了。”

坐在一張沙發上捧著茶杯的宋建感嘆道:

“但我更沒想到,提出這個構想的人,竟然是你。”

這句話確實讓常浩南有點沒聽懂了:

“宋主任,這……從何說起?”

“我第一次聽說你的名字,是在一次有關民用航空產業發展方向的高級別討論會上,從老丁的口中。”

宋建說到這里,戰術性地喝了口水,停頓了一下:

“老丁的……哦,其實也有可能是你的想法在當時看來非常激進,雖然說法比較委婉,但本質上相當于要把近十年來從MD82到MD90項目積累下來的各種標準推倒重來,所以阻力很大。”

“一直到去年年末,麥道突然被波音并購,受到的阻力才總算是變小了下來。”

“經過這么一個流程,在很多人,當然也包括之前的我的認識里,你應該會反對這個引進空客總裝線的計劃才對,結果后來我們才知道,整個事情竟然都是你提出來的。”

聽過這些之后,常浩南恍然大悟。

這是“被站隊”了。

只不過由于自己背后的科工委在這段時間里順風順水,幾乎徹底抓住了整個航空工業系統,所以他對此并沒有什么感知而已。

畢竟周圍全都是自己人。

如果常浩南一輩子就準備在航空工業這個領域里面發光發熱,這倒是也沒什么不好的。

但就在不久之前,他還在思考著要如何把現在自己拿出來的,以及隨之衍生出的各種科研成果推廣到更多領域內。

要是就這樣被不明不白地打上標簽,對于后面的計劃可是相當不利。

“宋主任,這個大飛機產業園,和之前的麥道合作項目,包括和空客那個毫無誠意可言的AE100項目都完全不一樣”

常浩南知道這種時候不能急著表態。

一方面科工委確實是他賴以發揮影響力的最堅實后盾,在丁高恒在場的情況下,只有傻子才會選擇劃清界限。

另一方面,盡管他對宋建這個國家科委主任沒什么印象,但既然對方能被丁高恒單獨帶著出來見自己,說明二人至少在核心問題的態度上應該是一致的。

所以他還是選擇就事論事,從技術角度切入:

“無論是國產MD90還是AE100,一個大的前提都是我們為了這一個型號而要把整個航空工業,至少民用航空工業的發展切換到人家的軌道上去,成為別人體系中的一員,這意味著要在相當程度上失去自主權,比如麥道跟我們合作的時候,直接點名要求要改造上滬的廠房和產線,直接把運10時期我們積累下來的東西一掃而空,所以不要說這兩個項目沒辦法落地,就算可以,從長遠來看都是賠本買賣。”

“但這次,空客可沒指定我們要做什么,根據供貨協議,只要我們提供的零部件質量達標,他們就會同意在銷往我國的客機上使用,我們和歐洲人是對等交換,在商言商而已,并不會破壞我們自身的航空產業發展,我自然不會有什么意見。”

實際上,這也是常浩南一直以來的態度:

技術本身,是不分來源的。

無論如何,把本來在國外的客機總裝流程搬到國內來,這件事本身肯定沒有錯。

問題出在某些人妄圖挾洋自重,想要借著生產國外型號的機會,徹底扼殺獨立自主的航空工業。

說到底,華夏的民用航空業至少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里,主力機型都必定還要以國外型號為主。

而且就算未來本國的客機系列發展起來,也并不是說就必須要使用100國產的機隊——

單一機型固然有保障方便等好處,可也意味著風險得不到分攤,相當于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

比如前世在波音737MAX由于出現涉及到飛行安全的結構性風險而停飛之后,如鷺島航空這樣使用全波音機隊的公司直接就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只好再去緊急采購空客A320neo,還要再去培養和招募相關工程技術人員,還不如從一開始就同時使用兩種機型。

君不見美國和歐洲的航空公司也會購買對方生產的型號嘛(當然也有阿拉斯加航空這種頭鐵純波音的航司)。

既然如此,那莫不如把其中一部分利潤留在國內。

組裝飛機總比做襯衫襪子要高端吧?

后世華夏甚至可以為使用英制規格的北美主機廠提供各類子系統和零部件,現在不管怎么說,好歹歐洲人用的還是公制單位呢……

果然,在聽到常浩南的解釋之后,宋建和丁高恒二人的表情都放松下來不少。

“小常,關于這個大飛機產業園,你個人覺得,放在哪里更合適呢?盛京?鎬京?蓉城?還是其它什么地方?”

丁高恒話鋒一轉,直接把聊天內容帶到了產業園落地選址的部分。

常浩南果斷搖了搖頭:

“考慮到滬飛和麥道之間合作的爛攤子都還沒收拾完,為了避免讓人產生一些不必要的聯想,當然也是為了避免再有某些人想要瞞天過海搞鳩占鵲巢,我個人認為,不應該把這個產業園放在這幾個我們自主型號布局的核心城市。”

他這邊話音剛落,宋建仿佛早就在等著這個回答,幾乎是緊接著開口道:

“既然如此,那小常同志覺得,這個航空產業園應該放在哪個城市?”

這個問題讓常浩南不由得一愣。

他看了一下旁邊的丁高恒,發現對方也正用十分感興趣的眼神看向自己。

甚至還火上澆油地添了一句:

“作為整個計劃的提出者,小常同志你的意見也是很重要的嘛。”

直接把常浩南給整不會了。

首先,他確實沒考慮過項目落地位置的問題,因為就技術層面而言,這并不重要,哪怕放在通遼都可以。

其次,他更沒想過面前兩位會問自己這個問題。

因為如果仔細想想的話,在非技術的層面上,這個答案可能會造成的影響就太大了。

這可是航空產業。

哪怕眼下剛起步的階段,只能做一些非核心的,甚至邊角料的業務,但那也是航空產業。

90年代這會,就連日化、紡織、電子廠這些企業,都是招商引資的香餑餑。

很多經營狀況尚可,實際上還能維持下去的國企,就是在這個過程中被當做交易籌碼送了出去。

各地甚至還要再協議中專門保障這些投資者的回報率,如果不達標就要用財政補齊。

而現在,一個大飛機產業園擺在眼前。

這玩意能帶來多少就業、拉動多少經濟、吸引多少人才,這些人才又會促進多少消費……

常浩南不知道,但必定很多。

多到他不敢就這樣隨隨便便說出幾個城市的名字。

雖說最終決策權肯定還落不到他這,甚至也落不到丁高恒和宋建這。

但剛剛那句話幾乎已經明示了,他的意見會被捅到上面。

現在已經不是搞兩彈一星的那個年代了。

就算常浩南想要學習前輩們隱姓埋名,也是做不到的。

別的不說,他在學校以外獲得的所有榮譽就都被掛在新舟60項目下面。

主要是一開始的時候誰也沒尋思過這么一個雙發螺旋槳支線小飛機能牽扯出這么多后續,所以常浩南自己也好、杜義山也好、丁高恒也好,都是拿新舟60當成實際工作的擋箭牌來著。

所以這個事情,遲早得被人,至少被一部分人知道。

而“上達天聽”四個字的分量,自然不必多提。

“組織這是在考驗我啊……”

常浩南看著面前笑得燦爛的兩個老狐貍內心想到。

(本章完)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第227章 組織這是在考驗我啊

上一章  |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目錄  |  下一章
Copyright (C) 2012-2012 哎呦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