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兩位長老勸撫過、保證過之后,劉小樓已經不怕和羅掌門相見了,當然,是隨時隨地站在白長老身后相見。
羅掌門也似乎忘了昨天那一幕,見了劉小樓后沒再有任何追殺的表示,而是正常談起了眼前的白鶴嶺。
“我打聽得很清楚了,姓姜的沒在小溈山,沒在云臺,沒在方亭,更不在鸕鶿湖,當此兩派戰況激烈之際,他也不可能離開此間,所以最大可能是藏在這里,畢竟是他的老巢…”
“叫陣是不行的,知道我們在這里,他肯定躲著不出來!不錯,我懷疑他之前就可能聽到你和白道友要來的風聲,所以一直不露面…”
“這座白鶴嶺大陣,聽說建成于四十多年前,用來替換一百多年前的那座老陣,當時姓姜的剛入筑基,十多年前似乎還修繕過,曾聽他說是提升了威力,也不知提升了多少…”
講了多時,直接向劉小樓發問:“劉小陣師,他們既然把你帶來了,說明你的陣法能耐不差,你看過了么,以為如何?”
劉小樓回答:“晚輩看了,這座護山大陣很厲害,破陣很難。”
羅掌門道:“當然很難,大伙兒盡力而為罷了。你只管找出破陣的路子,我們出手破陣。”
劉小樓問:“羅掌門可知,這座大陣由誰打造?”
羅掌門道:“聽他曾經說過,應該是一個姓唐的大陣師。具體叫什么,不太記得,好像是從川蜀那邊來的。”
劉小樓追問:“是唐誦唐大師嗎?”
羅掌門顯然對陣法師這個行當不太了解:“不記得。這個唐誦很有名么?”
劉小樓道:“那是很有名的陣法大師,曾經指點過晚輩…關于這座大陣,羅掌門似乎聽說了不少,您再想想還有沒有別的?比如五行之屬?或者弱點?優點?”
羅掌門努力回想道:“好像是火性陣法,不太記得了,姓姜的沒有明示過。弱點不知,優點在后陣,他曾經說過,這座大陣的陷阱不少,你以為破了陣,結果卻是個大坑,往里一踩就得中招!”
劉小樓點了點頭,道:“我去試試。”
羅掌門驚訝:“這就開始試著破陣?需要我們怎么做?”
劉小樓道:“且不著急,也非破陣,先去瞅一瞅,譬如過河,我先去趟一趟水,試試是熱是冷。”
羅掌門還不放心:“你別自己去,我跟你一起。”
盧長老也道:“我也去。”
劉小樓道:“二位前輩先別露面,我也只是去看看,看了就回來。”
盧長老道:“我們怕你回不來!”
白長老更了解劉小樓:“讓他去,他是跟平都山學出來的,比我們懂。”
劉小樓叮囑:“三位前輩,盯緊一些,若是有了什么意外,須得趕緊相助。”
白長老擺了擺手:“快去吧,我們盯著呢。”
平都山是天下十大宗門,陣法第一,這么一說,羅掌門就不再多話了,而盧長老更加詫異,心說老夫怎么不知?
剛才問的幾句話,羅掌門聽上去沒答出多少來,實際上已經為劉小樓勾勒出不少東西了,所以才要過去一試。
比如五行屬火,火旺南,所以大陣向陽一面必然最強,相對的,處于山陰一側自然就最弱。而因為有了強弱的相對兩面,夾在強弱之間的兩側就會出現法力的流動。
又比如剛才說的陷阱,意味著從陣法設計上用到了嵌套的子陣,而子陣在與主陣嵌套時,必然有一條陣液的分割線。陣液分割線的所在,往往是陣法變化的轉換關節。只要找到這個地方,對高明的陣法師來說,就意味著找到了進陣的試入點。
還比如唐誦主持煉制大陣這一點,對很多陣法師來說,這句話可能用處不明顯,但對劉小樓來說,實在是很有用啊,因為他在唐誦身邊待了三個月,唐誦手把手教會了他太多!
帶著這幾句話,劉小樓來到白鶴嶺下,沿著大陣布設的范圍開始溜達。
白鶴嶺不大,主嶺是一條山梁,南北共有七座小山丘,內含兩條小溪溝,溜達一圈下來,也就是半個時辰不到。
重新回到那巨大的石壁之下,望著石壁上磨盤大的“白鶴嶺”三個字,劉小樓對這座陣法的認知清晰了許多。
的確是一座連環嵌套的陣法,最少由四座以上的子陣構成,按照劉小樓對唐誦的了解,多半是五座,因為唐誦很喜歡三、五、七這種構型,最擅長的也是五連環子陣。
陣法強弱與否,是什么等次,高明的陣法師看上幾眼、感受幾次氣機就大概能夠判斷出來,何況還溜達了一圈。
眼前這座護山大陣,比金庭派東白峰大陣要弱上不少,因為白鶴嶺的風水不如東白峰,主人家修為和底蘊更是拍馬不及萬氏,但要硬打,只靠這三位金丹也是不太可能的。
這可是一座護山大陣!
劉小樓自己煉制的護山十二陰陽大陣,都能輕易阻擋一到兩名金丹闖山,何況是唐誦,人家四十多年前已經結丹了,更別提姓姜的還打磨了幾十年,站在這里一嗅這股氣息就感受到了。
他圍著白鶴嶺轉圈,里面的人早就留意多時了,見他轉了一圈后又到了山門石壁前,駐足不去,便有人在石壁頂上俯身喝問:“爾乃何人,因何窺伺我白鶴派?”
劉小樓抬頭回答:“路過的,沒什么事,隨意看看,不用管我。”
那人喝道:“速速離開,否則以元辰賊敵論處!”
劉小樓再次強調:“別誤會,在下修行陣法,途經貴派,見山門前陣法森嚴,故此停留,別無他意,看看而已。”
那人怒道:“哪里這許多廢話!哪家宗門的陣法是讓你隨便看的?再不離開,莫怪我不客氣了!”
劉小樓答應道:“行行行,我離開”
沿著石壁繼續轉圈,轉到石壁左側數十丈外,這里有一處山坳,普普通通,甚至都沒有一棵樹,光禿禿的。但劉小樓卻又停在了這里,仔細對著這處小山坳查看起來。
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 剛才那人從山壁處趕到,站在山坳上再次怒喝:“你這賊子,怎么還不走?”
劉小樓回答:“看看嘛,那么小氣做甚?”
那人大怒,叫道:“找死,你找死”
但叫了半天,卻又不見行動,劉小樓當然清楚是為什么,這人始終站在陣法之內,不敢探出半步,多半是被下過嚴令的。
由此受到啟發:如果這大陣實在破不了,能否換一個思路,滋擾白鶴嶺,逼姓姜的出陣?
想到便做,劉小樓向前踏出半步,踩在了一叢綠草之上。他之所以在這里停留觀察,便是因這處山坳是南北陣法兩極的法力交匯處,交匯處并非破陣的陣眼處,但作為陣法師,可以通過這里引動陣法殺招。
也就是陣法師試陣的試入點。
踩上去后,他立刻收回腳,又出現在陣外。
這半步可不是瞎踩的,是要根據陣法的氣機變化、法力流動才能下腳,換做別人,甚至是換一個陣法水平略低的,這一步踏出,可就收不回來了。
這半步一踩,等若打了陣法一個時間差,陣法已經被他引動,陣中響起一陣陣鶴唳聲,上百道虛影從山嶺各處飛出,幻化為一只只火鶴,在空中 轉了半個圈,又消散成了云煙。
因為他收回了腳,火鶴沒有發現目標,陣法判定沒有外敵闖入,故此停止運轉。
劉小樓自然看不到大陣里的熱鬧場景,但他聽得見動靜,于是向山坳上那人咨詢:“這位道友,剛才大陣中發生了什么變故,可否告知?”
那人叫道:“賊子,安敢滋擾我山門”
劉小樓嘆了口氣:“老兄,我得看明白啊,不然豈不是白跑一趟?你不說,那我只能繼續了。”說著,再次向前踩出半步。
大陣再次引動,無數火鶴飛出,圍著白鶴嶺上空盤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