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以后有可能會寫的一部!”
毫無疑問,當林有成的這句話出來的一瞬間,在場的人都愣了。
他們壓根就沒有想到林有成在《朗讀者》里面提到的《愛》居然會是林有成以后可能會有寫的。
那么也就意味著現在這部《愛》壓根就還沒有發表,林有成只是在《朗讀者》里面借江夏朗讀的錄音帶提了一下這部還不存在的。
一個個都很是驚訝,睜大了眼睛望著林有成。
沒辦法,任誰也不會想到林有成居然還會在《朗讀者》里面留了這樣一個情節,畢竟最后那部《愛》也不過是寥寥幾句,可能換一部都不會讓人察覺有什么不對,更別說這部的名字還就叫做《愛》,本就十分符合《朗讀者》里面書中書的情節,一如在監獄里面江夏給楊菊錄音帶朗讀的那篇《牽狗的女人》一樣。
現在這部《愛》出現得理所當然,但又悄無聲息。
“有成,你的意思是說,那部《愛》是你自己的作品?”
王曉波想了一下,也就明白,但心里同樣也很是疑惑,問道:“為什么是有可能會寫的?”
是啊,為什么是以后有可能會寫的一部?
謝舒華同樣疑惑的目光望向林有成,帶著好奇。
她能夠明白林有成在里面埋下的伏筆,畢竟之前那部《人間奇事》里面不動聲色的伏筆可是讓無數人拍案叫絕。
之前,誰又能想到在林奇那返老還童的奇幻人生里面與那些人擦肩而過,讓整個《人間奇事》變得愈發奇幻而又真實,充滿了迷人的魅力。
謝舒華到現在都還記得在后面聽說了《風聲》有出現在《人間奇事》里面,后面回頭再看《人間奇事》那一段林奇和顧曉夢偶遇的那一段簡單的情節,像是發現了新大陸一樣,記憶深刻,震驚不已——“月朗星疏的深更半夜,五個人乘一輛車行駛著…一個侏儒人帶著一個矮小的老頭,十分奇怪…透過車窗,林奇看著車里面的那五人,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神色,林奇那好奇的眼神和說話的女人目光對上…那個叫曉夢的女人的眼神平靜,即便看著那小老頭蒼老的面容,形如老鬼…”
那一幕的畫面還在謝舒華腦子里,雖然只是簡單的幾行文字,林奇與顧曉夢擦肩而過,真的就是終生難忘,畢竟誰又能想到顧曉夢居然和林奇有過一場偶遇,實在是太不可思議,難以忘記的寥寥幾筆。
關鍵在林有成的那一部《人間奇事》的里面,林奇那波瀾壯闊,充滿奇幻的一生,除了和《風聲》里面的顧曉夢擦肩而過,還有《我的團長我的團》里面冒牌團長龍文章并不是從天而降的,這位管軍需的中尉,之前在《人間奇事》里面就出現了,還和林奇是戰友,還有《戰爭子午線》里面那個從北平來的投奔八陸軍的女護士,就是林奇在參軍的時候,在去作戰的火車上就遇見的護士,還有第四部戰爭《亮劍》里面…
林有成那四個戰爭故事都是《人間奇事》埋了伏筆,那是真的太驚人了。
要知道,到現在都還有讀者在找《人間奇事》里面有沒有戰爭之后的戰爭《天狗》的伏筆。
最關鍵的是,林有成在《人間奇事》里面的伏筆都是那樣的不動聲色,悄無聲息,本就充滿奇幻色彩的《人間奇事》更加令人著迷,,畢竟誰都沒有想到林有成這位作者居然會在故事里面還藏了四個故事,從五四的林奇出生那一天,在時間歲月長河里的故事,如黑夜般無聲無息的伏筆更加奇幻而動人。
現在聽說林有成在《朗讀者》的作品里面也有以后作品的名字,這如何不讓謝舒華等人震驚,這也就意味著有可能是這也是下一部的伏筆。
當然也一如王曉波所問的,為什么林有成所說的這部《愛》是有可能會寫的一部。
有可能會寫,那么同樣也就意味著林有成以后有可能不會寫《愛》這個故事。
林有成聽見王曉波問這個問題,目光卻是望向了謝舒華。
兩人的目光對視,年輕的謝舒華眼神中帶著好奇和疑惑。
林有成很清楚他可能會寫,也可能不會寫的這部《愛》是一個怎樣的故事,《愛》這樣一個簡單而直接名字的文學作品和電影作品很多,但是真正拿到戛納電影節的金棕櫚大獎和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就只有一個。
在另一個時空,2012年就是一部電影《愛》奪得了戛納電影節的金棕櫚大獎,同時還拿了奧斯卡金像獎,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
林有成自己也沒有不知道以后會不會去寫《愛》這個故事,因為這個故事講的是一對老夫妻已經八十多歲,他們都是退休的,有教養的音樂教師。他們的女兒也是一個音樂工作者,生活在國外。可是有一天,年邁的妻子突然中風,隨后偏癱,臥床不起。因此這一對老夫妻的愛情,在某種程度上開始了考驗。
本就十分年邁的夫妻,妻子中風后失去生活能力,丈夫行走艱難,還要照顧妻子,維持著干凈、高尚的日常生活,在有音樂家學生拜訪時保持體面,在女兒關心時維護尊嚴。
最初,年邁的丈夫每天幫助妻子做康復,走起路來搖搖晃晃的他,仿佛隨時會摔倒。他只能請鐘點工,請護工協助自己。
妻子越來越遲鈍,甚至還出現了一些喪失尊嚴的尿床行為,神智時而清醒,時而糊涂。清醒的時候,甚至堅決不吃東西,無論怎么哄都緊緊的閉住嘴巴,這似乎成了妻子最后能夠維持的一份尊嚴。
但情急之下,丈夫突然扇了妻子一個耳光,故事就是這樣的真實,丈夫呆住了,因為這比扇他自己嘴巴還要令他難受。
至于妻子不希望繼續病痛、自尊心的折騰,最后那位年邁的丈夫枕頭悶死的方式——
殺死了自己的妻子!
這部電影相當真實,甚至參雜了很多導演哈內克本人的經歷,導演曾救下92歲因風濕病致殘自殺的姑姑,這讓姑姑痛苦不堪。兩年后,終于在他參加電影節時自殺成功,離開了他。
當然,電影甚至也有像安德烈·高茲的那一本書《致D情史》,樸實無華卻情深意重的言語,向世人展示了兩人刻骨銘心的情史,因為就在該書出版的第二年,安德烈·高茲與妻子雙雙自殺,共赴黃泉。
想到這部經典的電影《愛》,林有成心里不禁感到一絲沉重,真實,太過于真實,婚姻走到底不僅僅是共同生活、彼此扶持,還要接受肉身衰敗后相知相惜,以及陪伴對方走向死亡的理智。
也許有一天,即便《朗讀者》里面的女人楊菊和江夏步入婚姻,到最后也會有無比蒼老,中風病重的時刻,年邁而想要尊嚴的楊菊和江夏又會如何面對?
又或者說,他又會如何面對?
這些太真實,太沉重,就像那些一直不敢面對的事,殺人吮血,刻骨銘心。
林有成沒有多想,轉過頭望著王曉波,說道:“因為我也不知道自己會不會寫這個故事。”
“那林大哥你心里肯定早就有這個故事了吧。”
查海泩自然非常非常好奇林有成所想的這部《愛》,沒有什么內容出現在《朗讀者》里面,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樣的故事,但是也都很清楚,故事肯定也如名字,肯定是關于愛情的。
查海泩直接追問道:“什么樣的故事啊,能給我們說說不?”
余樺和程紅等人的目光也都隨之落在林有成身上,很顯然他們也都十分好奇,想要知道林有成所說的這個不知道會不會寫的《愛》究竟是關于什么。
查海泩說著,又把桌上的那本《人民文學》雜志拿了過來,翻到《朗讀者》里面江夏最后一次給楊菊寄過去的朗讀錄音帶那一處文字,一字一句地讀了起來:“…我也為楊菊的出獄做了一些準備。我為楊菊安排的房間里布置幾件舊家具,在書架上擺好了圖書,在墻上掛好了畫,買好了儲備食品。我給楊菊寄過去最后朗讀的錄音帶,沒有再去想她是否對《愛》這部討論愛情與婚姻的有足夠的興趣。我做這些時,也顯得特別地忙亂和固執,這一切令我如負重負。但是,這足以讓我忙得沒有時間去回想那次對楊菊的探望…”
“是關于愛情與婚姻的。”
很顯然,在場的人都聽到了查海泩的朗讀,也聽見了那一句“關于愛情與婚姻的”。
關于婚姻?
很顯然,王曉波等人都很意外,他們之前都沒有特別注意寥寥幾筆,根本就不會在意這部《愛》,因為似乎不起眼,但是現在他們完全沒有想到林有成這部《愛》居然林有成還沒有寫的作品,而且會是關于婚姻的作品。
要知道一直以來,林有成的作品里面似乎很少會有討論婚姻的。
林有成并沒有說,這個關于婚姻是走到婚姻真正的最后結局,也就是最后的白頭偕老。也許年輕的愛人會說,一起慢慢變老,但其實真正生命從深愛的那個人的軀體里,慢慢離開,無絲毫浪漫可言。老,是件殘酷、具體的事情,可笑的是,好像只有死,能勉強抵擋它。
真實世界的老去、死亡、病痛、孤獨,那些人生中最不想經歷的事情,那些心知肚明卻噤口不提的隱痛,要比文學作品來得更加殘忍,甚至可以說是變本加厲。
林有成很清楚地知道,那部拿到多項國際電影大獎的《愛》的殘忍之處在于,不講述寓言,只陳述事實。在充滿愛的婚姻里面,生命與死亡就像那只鴿子,抓不住也留不下,雖然說只有白頭偕老的愛才是永恒,但或許——
幫助愛的人完成其想死的意愿,未嘗不是一種愛。
查海泩望著林有成,問道:“那為什么可能會不寫這個故事?”
“林大哥,你要是寫了這部《愛》才會讓讀者知道《朗讀者》里面的這個特別的作品啊,不然讀者們都不會知道,你在《朗讀者》你們都有提到后面要寫的作品。”
林有成聽見查海泩的話,笑了笑,說道:“那不重要。”
就像現在所有人都不知道寥寥幾筆的《愛》這部作品其實是林有成還沒有寫的作品,但這對《朗讀者》這部沒有絲毫影響,即便是有人注意到這部愛,也只會認為是自己不知道的作品。
“不重要?為什么啊?”
查海泩很是不明白,既然林有成都已經對于這個故事有了想法,而且還特意將這個的名字放在了《朗讀者》的里面,那么也就意味林有成是可以寫出來的。
林有成知道查海泩等人都很疑惑,但是在他看來這部《愛》他自己都不確定,以后會不會寫,想了下說道:“本來就不重要啊。你看,要不是程紅今天問這部,你們根本就不會注意到。”
林有成是真的沒有想好要不要寫這個故事,而且在他看來,如果真的要寫,那可能也是很久很久以后的事了。
至少現在他沒有這個想法。
林有成的回答,也讓查海泩等人無話可說,因為林有成說得也很對,要不是因為程紅問了《愛》這部作品,他們根本就不會特別留意那一行字。
余樺笑了笑,忽地隨意地問了一句,說道;“有成,你這部《愛》不會是悲劇吧?”
林有成笑了笑,他知道余樺不過是隨口說的玩笑話,想了一下,也像是開玩笑的樣子,說了一句,“丈夫親手殺死了自己的妻子,這算不算悲劇?”
丈夫親手殺死了自己的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