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2559 吞金獸啊

  正月初八,周一。

  九部,會議室中。

  楊小濤一臉欣喜的坐在主位上,看著一旁王燦介紹著眾人,心里是抑制不住的高興。

  “楊部,李書記,葉院長,這三十位同志都是我們的精英骨干啊,你們可得好好照顧好啊!”

  等王燦介紹完,宋老在一旁開玩笑說道。

  楊小濤立馬點頭,“宋老,您放心,我們九部對待工人同志絕對是一碗水端平,一視同仁。”

  “而且,對待特殊人才我們還會給予特殊關照,保證讓同志們安心無憂的投入到研究當中。”

  說到這里,楊小濤看向眾人說道,“對于大家的安排,我們第九機械工業部將會成立通訊衛星研究所。”

啪啪啪  掌聲響起。

  不少人聽到楊小濤這樣說,原本木楞的臉上出現了一絲笑容。

  他們不在乎在哪兒工作,他們在乎自己干的是什么。

  只要能夠繼續研究衛星,在哪兒都一樣。

  “在座的諸位就是研究所的一員。”

  楊小濤繼續說道,然后看向王燦,“同時,任命王燦同志,成為研究所的所長,帶領大家繼續研究。”

  隨后又是熱烈的掌聲。

  有楊小濤拍板決定,在場的眾人心里都是松了口氣。

  如今又宣布了王燦作為他們的所長,這心就更踏實了。

  不少人也放下先前的成見,做好融入九部的準備。

  先前中科院公布這件事的時候,就引起了轟動。

  其一,九部這段時間的成績有目共睹,九部的實力在幾個機部中也算是不俗,尤其是在新興領域里展現出強大的潛力。

  其二,九部對待新鮮事物研究的支持態度跟力度,也是國內少有的存在。

  其三,九部的護犢子也是出了名的,尤其是楊小濤這家伙,當年一句話,整個四九城半數的工廠工人跟著響應,直接將那些娃娃學生給壓了下去。

  到現在為止,那些學校里還傳著各種各樣的流言呢。

  這進了九部,只要不犯錯,可以說比在中科院還安全。

  最后就是九部的待遇了,能夠成為九部的研究人員,待遇自然不會差了哪去。

  這樣好的環境,要說不心動那才是怪事呢。

  最后還是宋老出面,帶著陳芳王燦將人員篩選兩遍,最后才選出來三十人。

  不過這三十人在有心人眼里,只要稍加琢磨就能發現其中的規律。

  凡是被選中的,基本上都是平時在中科院不太愛說話,交際也不多的人。

  而且這些人有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肯干活。

  簡而言之,就是老實本分。

  眾人猜測,這應該是九部給出的條件。

  但他們卻不知道,這一切都是宋老跟陳芳的主意。

  他們這樣做目的很簡單,將核心的人員送去最安全的地方。

  在他們眼里,九部的研究院比起中科院安全多了。

  其他的不說,你看過誰家保衛處有坦克的?

  至于態度,最起碼對待九部的工人也要比中科院的學者好吧。

  見面會結束,楊小濤就讓韓三鳳過來接手,帶著王燦一行人去了研究院,楊小濤則是跟陳芳宋老一起進了辦公室。

  劉麗雪熟練的端茶倒水,婁曉娥在一旁整理著文件,新年開始,事情特別多。

  “你們真打算做這個衛星?”

  宋老端起茶杯喝了口,一旁的陳芳也看過來。

  “嗯,事情到了這一步,要是不做的話,我們的衛星電話怎么辦?”

  楊小濤淡定的說著,當然還有一句話沒說。

  未來是信息的時代。

  通訊衛星必須要做。

  而且這玩意越多越好。

  “這玩意不好做,尤其是花錢跟流水似的,你要做好心理準備。”

  宋老見楊小濤如此肯定還是開口提醒道。

  楊小濤聽了默默點頭,然后拿起桌上茶杯,“技術方面我倒是不擔心,畢竟咱們有成功的經驗,現在又有陳伯王叔他們幫忙,做出來應該不成問題。”

  楊小濤這樣說也是有信心的,畢竟國內的能人還是很多的,尤其是現在的人都懷著一顆報國之心,哪怕面對沒有接觸的研究項目,也肯俯身研究。

  正是有這么多默默付出的科研工人,楊小濤才有這底氣。

  可隨即楊小濤又露出一抹愁容,“但這成本也太高了!”

  聽楊小濤這樣說,宋老和陳老都是齊齊點頭。

  “是啊,這成本確實不少。”

  陳芳感慨一句。

  雖然沒有明說,但上級的態度變化他們還是能夠感受到。

  對于科研衛星的研發事業,已經沒了當初的那種熱情與投入。

  當然,并不是上級不想做,而是現如今國內的情況決定的。

  國內基礎建設還沒做好,溫飽問題還沒解決,教育,醫療甚至農業上都需要大把的錢來支持建設。

  更不要說軍事力量的建設了。

  哪哪都需要錢啊。

  他們中科院該做的都做了,也有了榮譽,為國爭光了,也該,歇歇了。

  陳芳這樣想著,宋老也是差不多心思。

  要不是突然竄出來個九部,他還真想就這樣隱退算了。

  可九部的出現,讓他多了個選擇。

  多了個借雞下蛋的選擇。

  “對了,宋老,陳伯,這總是說花費很大,投入很大的,可到底花了多少?你們這有數嗎?”

  楊小濤突然問道,他也想得到個參考值。

  兩人對視一眼,隨后宋老開口說道,“如果說,單純的制造一顆衛星的話,倒也還行。”

  楊小濤有些聽不明白,然后就聽宋老繼續說道,“第一顆東方紅投入研究、生產的資金有兩個億!”

  “上次發射的實踐一號,算起來有三個億!”

  楊小濤輕輕皺眉,這價格有點貴啊!

  不過他也沒說。

  宋老繼續道,“如果再算上人員的費用,消耗的物資,還有火箭那方面的消耗。”

  說到這看向楊小濤,“上次發射的實踐一號,前后研究了兩年,期間還出現過幾次事故,再加上火箭的費用,總共算起來已經達到了上百億!”

  楊小濤瞪大眼睛,有些不敢相信。

  “這么燒錢?”

  陳芳在一旁說道,“你以為呢?”

  “這小玩意從外面看起來就是個普通的鐵球,但真要細算起來,這就是個吞金獸。”

  “而且搞不好失敗了,那就全打水漂了。”

  “就像你們提供的太陽能電池板,本身就占了一部分成本。”

  聞言楊小濤閉上嘴了。

  太陽能電池他還是知道的,給中科院提供的大型太陽能電池板可是耗費巨大,不僅占用了計算機研究的高純度硅份額,甚至還影響了計算器的生產。

  貴,是有道理的。

  畢竟楊小濤不能白送啊!

  “還有你上次送去支援的五百萬,我們都用在材料補貼上了,就這樣還欠著地方工廠呢,我們現在正想方設法還債呢。”

  宋老在一旁憂心說道,這讓楊小濤更是心里咯噔一下。

  他沒想這么多,就想著將架子搭起來,然后干點實事,建設革命,做點貢獻。

  可現在,他才理解透徹大伯說的,建設更難是什么意思。

  見楊小濤眉頭皺起,一個人沉默,兩人也知道不好多說。

  不過他們都清楚,楊小濤不是輕言放棄的人。

  這家伙打定主意做的事,在九部,沒人能阻攔。

  宋老沉默一會兒這才開口道,“對了,聽說這次談判咱們還賺了四十億,這換算起來得一百個億吧,你沒去打聽打聽?”

  說到這,楊小濤露出苦笑。

  “這錢就甭指望了。”

  宋老兩人看過來,楊小濤這才說道,“那錢一半要留著儲備用,另一半也有了用處。”

  兩人都是無語。

  “沒事,一口吃不成胖子,這件事我們慢慢來。”

  楊小濤并沒有氣餒,錢都是掙了花的。

  何況又不是一次性拿出那么多錢,怎么也有個轉圜的余地。

  “總之這衛星的事情你心里有數吧,要是實在困難就往后延一延。”

  “車到山前必有路,別想多了將自己整焦慮了。”

  陳芳提醒道,楊小濤跟著笑笑,“放心吧,我知道。”

  三人在辦公室里聊了一會兒,楊小濤這才將兩人送走。

  中午,楊小濤在九部熱情招待了王燦等人,一頓飯下來,酒沒喝多少,但大家的關系卻是拉近許多。

  尤其是研究院的人,很多都是在領域里有名氣的,大家平日里只聞其名不見其人。

  就像王燦跟束興北兩人,都是聽說過對方的名字,但在一起碰面還是上次去發射基地。

  還有韓三鳳,別看他一直都是四九城,但中科院大部分人都沒見過。

  這次在酒桌上,你說一句干什么的,我來一句哪的人,最后還有人吆喝著有沒有校友.

  關系一旦拉近,這感情也就培養起來。

  下午。

  楊小濤在剛成立的通訊衛星研究所里開了個會。

  參加會議的除了王燦等人,還有研究所的院長葉老,副院長韓三鳳,以及與衛星工作相關的束興北,王坤等人。

  “同志們,咱們在這里先祝賀通訊衛星研究所的成立。”

  楊小濤帶頭鼓掌,下方眾人立馬用力拍著。

  隨后楊小濤介紹道,“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個疑問。”

  “就是咱們為什么叫通訊衛星研究所?這衛星種類那么多,為啥就只叫通訊衛星了?”

  下方眾人登時有了猜測。

  然后就聽楊小濤繼續說道,“我也不瞞大家,因為我們需要一個,能夠搭載一個程控交換器的衛星,簡而言之就是將接線員的活,放在衛星上面,就是這么一顆衛星。”

  楊小濤解釋的清楚,下方眾人卻是覺得難度不少。

  讓他們制造一顆衛星維持運行他們可以,但這樣全功能用來通訊的衛星,還真有難度。

  “這次,我希望衛星研究所,跟衛星電話研究所,雙方能夠通力合作,早日攻克難關。”

  說到這里,楊小濤看向束興北跟王燦兩人。

  束興北原本是個倔脾氣的人,可這些年四處碰壁后,終于在這九部安穩下來,人也變得隨和不少。

  聽到楊小濤這樣說,當即笑著開口道,“我們這衛星電話啊,要是沒有衛星就沒有電話,所以還需要諸位多多幫忙啊。”

  王燦也是個好說話的,聽束興北這樣說忙接話說道,“束老師,您這話就見外了,咱們可是通訊衛星,一切都是為了通訊嘛。”

  兩人笑起來,葉老在一旁滿意點頭。

  “既然大家都明白自己的工作了,那后續計劃我就交給你們了。”

  “還是那句話,有困難盡管來找我。”

  楊小濤給眾人一個保證,便結束了此次會議。

  時間還長,沒必要一次就將話說完。

  可楊小濤前腳將保證的話說出來,隔天就被說的話給打臉了。

  “楊部,這是研究院剛提交上來的撥款清單,我感覺數額有點大。”

  “還有這是最近兩天研究院給的,上面的額度,也不小。”

  楊小濤辦公室里,郭亮將一摞單據放在桌前,神色忐忑。

  按理說,這種事情不需要來找楊小濤,畢竟以前也不是沒碰過這種事。

  只是眼下這撥款的數額也太大了,他這初審都不敢過,更別說交給后面的劉懷民書記了。

  楊小濤拿起桌上的單據,隨后看了眼,眉頭皺起。

  第一張上面要求撥付三百萬元,理由是構建衛星生產制造車間。

  這個嘛,楊小濤覺得可以給。

  第二張上面要求撥付三百五十萬元,這是束興北簽的名,理由是程控交換機的研究,此外還有衛星電話的改進研究經費。

  這兩張加起來,比當初給中科院的支出都多啊。

  “賬上還夠不夠?”

  楊小濤放下單據,隨口問道。

  郭亮搖搖頭,“這個是劉書記管的,不過應該夠吧。”

  “先批了。”

  見楊小濤這樣說,郭亮只好點頭,隨即拿著單據離開。

  楊小濤坐在椅子上撓撓頭,然后繼續辦公。

  可又過了兩天,郭亮又拿著三張單據找來。

  “楊部,這是計算器研究所的撥款清單,這是高頻反應爐的撥款清單。”

  兩張單據正放在桌上,這次上面的總數加起來還是超過了五百萬。

  前后兩次加起來,這就是十分之一的小目標了啊。

  楊小濤有些,坐不住了。

哎呦文學網    四合院里的讀書人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