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朱棣,開局揚言奪嫡! 第五百三十二章朱元璋最后考校藍玉
“父……父皇,這么大的調整,動作是不是太大了?”
朱標委婉勸說。
其實,愣怔的一剎那,他已經想到了,父皇突然調整京營的目的,以及種種可能。
朱元璋雙手撐著膝蓋,虎目雖有蒼老之色,卻依舊炯炯盯著朱標。
直到朱標被這股壓力,壓得達到承受極限時,朱元璋才開口,語氣有些冰冷反問:“你不同意?反對?”
朱標深吸一口氣,抬頭,目光勇敢而平靜的迎上朱元璋的視線,搖頭:“兒臣沒有反對,只是覺得,突然這么大的調整,擔心出事。”
朱元璋冷哼,視線從朱標身上移開。
看向窗外,平靜道:“你是咱長子,咱選定的繼承人,只要你不反對,咱倒要看看,誰敢在這件事上,給咱鬧幺蛾子……”
話中。
朱元璋伸出,有些干瘦的手,“父皇這只老虎雖然老了,爪牙也不夠鋒利了,可殺一群狐假虎威的猢猻,還是綽綽有余的。”
朱標感受著,朱元璋放于肩頭的手,緊緊抓著他的肩頭。
心中不是滋味。
其實他知道。
這些年,他對于全面革新的抵觸,父皇心中對他已經十分失望了。
之所以沒有做廢立之事。
他獨自一人時,也想過。
無外乎幾個原因。
一、父皇如今最喜歡的老四,在中原根基太淺,父皇即便想扶持老四,困難也很大。
別說廣泛的保守派不答應。
就連革新派,又有幾個人會接受,老四取代他。
二、就是父皇對他的舔犢之情,畢竟培養他這么多年,從情感上,父皇也不會廢立他。
三、雄英對革新的支持,讓父皇認為,即便他不全面革新,雄英也會去完成這件事,有希望,有對未來的布局,所以父皇才沒有換掉他。
可父皇根本不理解他。
他難道不知革新的好處?
難道,他就真的不想革新?
可他更加遵從現實情況。
大明現在的現狀就是,保守的群體十分廣泛。
革新雖然在壯大。
但革新的力量,根本不足以成為皇權手中,最鋒利的刀,幫助君王完成一場自上而下的革新。
刀不夠鋒利。
就得皇帝自己下場。
必然就要想大明立國之初,父皇那樣。
借助錦衣衛,以及強權大開殺戒。
搞得皇帝明明是在做好事,卻背負一身罵名。
明明是做了惠及百姓的好事。
不但后世的百姓讀這段歷史,會說父皇弒殺殘暴,就連生活在當下的百姓,都會害怕父皇。
明明做好事,卻背負了一身的爭議?
這就是百姓這個群體的共性!
既然這個群體,如此短視,既然現在這個群體的生活現狀已經得到改善,又不是活不下去。
那就讓他們忍一忍,再受點苦。
等革新派這把刀,在他的扶持下,不斷壯大,不斷鋒利。
然后暗中握著這把刀,掃清保守派。
那些沾染鮮血,留下弒殺殘暴名聲的事情,留給革新派來承擔。
皇帝只要在背后,推波即可達成目的。
這樣做,無非就是慢一點罷了。
可他的想法,沒法兒和父皇說。
他很清楚,依著父皇的行事風格,并不喜歡他這種做法。
父皇更喜歡,大開大合的方式。
決定要做,就快刀斬亂麻。
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就解決制造問題的人。
過去,數十年,父皇不就是如此嘛。
父子二人誰都沒說話。
宮內晚宴結束。
朱元璋與馬秀英回坤寧宮。
過去幾年。
皇宮內,也進行了改造。
過去,每當夜晚,燈火通明的燈籠,被明亮的沼氣燈取代。
朱元璋和馬秀英在宮女攙扶下,來到院中涼亭。
揮手遣退宮女后。
朱元璋打量著,涼亭幾根柱子上,安裝的沼氣燈,拍著膝蓋,唇角浮現笑意,感慨道:“看著這沼氣燈,一時間,還以為還在老四燕京的王宮。”
話中,從袖中拿出‘袖珍表’。
雖然大明的變化是明顯的。
可差距也十分明顯。
馬秀英瞧著朱元璋,沒好氣瞪了眼,“今天,伱對標兒的話,是不是太重了,龍生九子,還各有不同,他也有自己的想法,不能全都像你、學你吧……”
其實。
洪武初年。
他們對標兒的期許,就是一個守成之君。
重八用鐵血手腕治國,清除不穩定因素,穩定大明江山后。
就需要標兒這樣一個手腕溫和的仁恕之君了。
重八予以所有人的壓迫,需要標兒用溫和的手腕,為所有人松一松緊繃的神經。
一張一弛,才能持久。
無疑,按照洪武初年的設想,標兒是十分合格的。
反而是老四那種,大開大合,手段強硬的性格,不適合繼承大明江山。
可誰都沒想到,后來發生了這么多事情。
老四劃時代的提出了兩個理念、兩個主張。
并且出走大明,在其燕華驗證證明兩個理念、兩個主張是可以成功的。
變革。
說實話,不亞于重新再造一個大明。
變革前后的大明,雖然都是大明。
雖然都是帝制。
可任誰都明白,相同的外表之下,內核已經完全變了。
表面看,是一個大明。
其實,是兩個大明!
這無異于,就是重新打天下。
在這種情況下,標兒的性格、手段,明顯就不適合了。
就如同。
隱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
兄弟二人其實都很優秀。
但,隱太子只能是一個繼承者、守成者。
而秦王李世民,則是一個開創者。
如果將兄弟二人同時放于亂世,做一方諸侯,李建成的性格,注定無法成為最后的贏家。
朱元璋毫不在意擺了擺手,“咱就是響鼓重槌!標兒那點打算,咱一清二楚,他希望通過緩慢布局,培植革新派,用革新之力,鏟除保守,這個想法,也不能說不可行,但操作起來,更加困難,成功的可能性也更低。”
“一個戰略決策,時間線拉得越長,期間可能出問題的地方就越多。”
“比如,他忽略了,革新派的熱血激情會隨著時間,冷卻消失。”
“這一點,咱們比誰都清楚,當初打天下時,雖說,大家是為了個人的榮華富貴,為了自己做人上人,可誰又能否定,當初,所有人其實也心懷著匡扶天下,還世道一個朗朗乾坤的崇高理想,當時,咱們這群人,都是把理想和個人利益結合在一起。”
“可你看看后來,當功成名就后,當隨著時間推移,熱血消散后,武勛文官們都在做什么?”
“爭權奪利!”
“在現階段,沒有一套類似老四燕華的良好制度、嚴格約束,一旦革新派熱情消散,熱血消失,迅速墮落后,大明的革新,將更加困難。”
“我說的重,就是提醒他,他可以繼續他的想法,但他不能只是做一個幕后者,應該站到臺前,在革新派熱情消散前,完成革新,形成一套完善的約束制度。”
馬秀英沉默。
其實,她何嘗不知。
想要做成一件事,尤其是那種開天辟地的大事。
就得像重八和老四那樣。
但凡抓住時機,找到切入口后。
就猛打猛沖。
甚至,不惜身,自己帶頭。
一舉奠定乾坤。
期間,哪怕有些細節錯誤,哪怕有很多無辜者被牽連,被拋棄,都要心腸冷硬的堅持下去。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便是這個道理。
這句話,并不是讓人,不注重小節。
這句話,有這很明顯的對比。
大和小。
在追求一個大的目標時,就要咬定不放,猛打猛沖,勇猛精進。
犧牲那些小,舍棄那些小。
翌日。
朱元璋便以強勢之姿,開始對京營進行調整。
在胡惟庸、呂本等保守派驚恐、焦急、憤怒、不安中。
一支支由保守派統帥的京營精銳,在兵將混編對調后,就被嚴令,馬上乘坐火車啟程。
前往蒙漢示范區以及其他,朱元璋選中的地方。
于此同時。
一支支駐扎在地方的新軍,接到命令后,迅速奔赴就近的南北縱線車站,登上火車。
沿著復線鐵路,迅速抵達金陵。
然后,與丘福、朱能、瞿能、徐輝祖等支持革新的京營新軍進行混編。
這場涉及二十萬人次,行軍距離,最大達一千里的巨大軍事調整。
因為火車的緣故。
在短短三個月內完成。
雖然很多保守派,眼睜睜看著,保守派在金陵的軍事支持力,幾乎被瓦解而憤怒。
可整個大明的精英層。
也被這場軍事調動嚇了一跳。
“太快了!”
“可不嘛,二十萬人次,還有那么多裝備,最遠的距離,多達一千里,以往,這種調動調整沒有一年半完不成,可現在,短短三個月就完成了!”
“往后,除非是大明內部徹底腐朽,軍隊失去戰斗力,否則,改朝換代的可能性小之又小了!”
這場軍事調整,向天下人證明了,火車對于軍事的戰略意義。
金陵車站。
南邊各地的藩王,已經抵達,此刻,正跟隨朱元璋上車。
北邊各地藩王,此時此刻,已經在北平等著了。
朱標因監國需要。
此番沒有隨行。
只太子妃常氏,帶著孩子們隨行。
月臺。
朱元璋站在車門外。
看了眼朱標身后不遠處的群臣,視線轉移,落在朱標身上,“這一次軍事調整,軌道火車對軍事的戰略意義,你應該有了一個明確清晰的認識了吧,咱們大明的疆域,軌道火車的重要意義,就更不需要爹多說了。”
“跟著燕華工程隊建設南北縱線,已經五年多了,咱們大明現在,有能力,獨立建設一條火車線路嗎?”
朱標想了想,老老實實誠懇搖頭,“父皇,我們的人才,對數學、測量、地質等基礎學科的掌握很低很差,現在還無法,獨立建設鐵路線路。”
朝廷也成立了專營鐵道的機構。
那些士紳子弟不愿意,干這種苦差事。
可農民家讀書子弟愿意。
雖然不缺讀書的人才。
但一個現實問題也不容回避。
那就是,大明在此之前,從未有專門的數學、測量、地質等學科。
而這些知識,卻又是,建設鐵路必需的,必備的技能。
這就導致,朝廷網絡的人才,要重頭學。
過去五年,有三年時間學習這些基礎東西。
最近兩年,才開始跟著燕華援建的工程團隊學習。
就實際能力而言,還不足以,單獨領導指揮一個建設團隊。
“你心中有數就好。”朱元璋較為滿意點點頭,接著,語氣有些嚴厲道:“但你事事都只是清楚,就是沒有想著去解決。”
“鐵路建設被掣肘,你難道不清楚原因?”
“咱活著,你們兄弟間,即便磕磕絆絆,大十字鐵路計劃還能繼續下去,可如果咱死了,一旦你們之間,發生一點磕磕絆絆,這條鐵路還能建設下去?”
到時候,不但耽誤了,大十字鐵路布局。
更會失去這個言傳身教的先生!
朱標如聞洪鐘大呂,短暫愣怔后,誠懇認錯,“父皇,兒臣錯了。”
過去幾年。
地方保守派,對鐵路建設進行掣肘。
他不是不清楚。
之所以沒有插手。
是因他覺得,這樣沒什么不好,他很清楚,老四對大十字鐵路的重視。
可以借著這種內部掣肘。
幫助朝廷,在后續援建工廠的實際操作中,爭取更多利益。
畢竟,當初簽署的合作協議,擬定的條款之外,還有很多利益可以爭取。
就比如。
一邊掣肘燕華鋼鐵,在各地碼頭卸貨后,運往鐵路沿線的速度。
指責燕華鋼鐵供應速度太慢。
要求燕華,追加援建一座一萬噸煉鋼轉爐。
這些利益,這五年,爭取了很多。
如今看來,是時候,約束地方保守派,消除掣肘了。
朱元璋沒有再說什么。
看了眼朱標。
在群臣山呼萬歲的恭送聲中,登上火車。
嗚嗚嗚……
悠長汽笛聲中。
車頭附近的月臺,瞬間籠罩在白色蒸汽中。
有節奏的‘嗒嗒’聲由慢變快。
掛著十五節車廂的機車車頭,以極快的速度,沖出金陵車站。
向著北方而去。
火車越過河流、穿過隧道,行駛在狂野農田邊緣。
一路走走停停。
耗時一個月。
在一個傍晚。
朱元璋、馬秀英帶著諸皇子、皇女、皇孫抵達張北城。
張北車站。
練子寧、藍玉、張玉在朱元璋要求下,與朱元璋同乘一輛馬車。
“陛下萬歲!”
“陛下萬歲!”
“歡迎陛下來張北!”
馬車剛剛駛出車站,朱元璋就被歡呼的浪潮驚呆。
道路兩側,一名名將士,胳膊勾著胳膊,筑城的人墻后面,潮海般人群,在馬車駛過前,歡呼萬歲同時,下跪行禮。
朱元璋怔怔看著這些百姓。
很多的穿著風格,和老四燕京一模一樣。
大約有六七成。
甚至有兩三成百姓,竟然剪了短發!
百姓身后是整潔的建筑、相隔十幾米,就有一根沼氣燈柱。
許久。
朱元璋才回神,看著藍玉三人,滿意笑道:“你們把示范區建設的不錯,咱能聽得出來,百姓對咱的歡迎是真誠的,不過,你們不該組織百姓來歡迎咱。”
藍玉三人相視一笑。
藍玉解釋:“陛下,這可不是臣等組織,是百姓聽聞陛下抵達,自發的行為。”
聞言,朱元璋無疑更加高興了。
什么是民心所向,這就是!
“示范區內,服飾發飾效仿燕華的百姓比例不小啊。”
聞言,藍玉三人不由有些緊張。
服飾還好說。
可發飾。
剪發在大明,真的是個大忌諱,他們也不知,陛下對此是什么態度。
練子寧抿了抿唇,謹慎解釋道:“陛下,燕華的工程隊抵達示范區后,一些原蒙古百姓,就開始效仿燕華的發飾,關于發飾方面,以往,朝廷也沒有明確改變蒙古百姓原有的傳統,現在蒙古百姓效仿,我們為了穩定,為了團結,也沒有阻止。”
要說,現在大明境內。
哪里最像燕華。
其實,已經不是福建。
反而是后來居上的蒙漢示范區。
示范區獨特蒙漢文化融合。
造就了,示范區在接受燕華新文化、新風尚方面,阻力很小。
他們有信心,只要朝廷不阻攔。
用不了多久。
示范區一定是最先追趕上燕華的大明行省!
朱元璋含笑擺手。
安撫練子寧幾句,要求練子寧大膽學習燕華后。
看向藍玉,“藍玉,你明白,咱調整京營的目的嗎?你這邊,接受京營軍數量最多,你要是不明白咱的目的,可辦不好事情。”
大明:我,朱棣,開局揚言奪嫡! 第五百三十二章朱元璋最后考校藍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