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710柏林情話

  第711章710《柏林情話》

  3月19日一大早,張桂芳就起來和面。

  昨兒個唐植桐說想吃面條,今兒就得安排。

  面粉加適量水,攪拌均勻、反復揉搓成團,拿到案板上用搟面杖一點點按壓延伸成餅。

  張桂芳時不時的往面餅上撒些面,防止面餅黏連,不一會的工夫,面餅的直徑就變得比搟面杖還要大。

  摸摸厚薄,張桂芳覺得差不多了,遂將面餅疊起來,然后手里操著刀,“嘎達嘎達”開切。

  “媽,今早吃面條嗎?”鳳芝被外面的動靜吵醒,穿上衣服,揉著惺忪的眼出來。

  “嗯,快洗臉刷牙。”張桂芳沒有回頭,專心切著面。

  四九城吃面有講究,面條的寬度得應季而變,天冷的時候就細一些,天熱的時候就得寬一些。

  細一些涼的慢,大冷天“吸溜吸溜”吃口熱乎飯,從內舒服到外。

  夏天就不成了,哪怕寬面條涼得快還不過癮,還得再過一遍井水,俗稱涼面。

  眼下這時節,不適合吃涼面,所以張桂芳切的面條沒有那么寬。

  切好面條以后,往上面撒點面粉,然后雙手抄起來一抖擻,放在蓋簾上等待下鍋即可。

  至于吃法嘛,張桂芳打算一會問問兒子。

  “我簡單做個炸醬吧。”唐植桐起來后,聽了老媽的問詢,答道。

  四九城吃面條一般有兩種吃法,炸醬面和涼面。

  炸醬面能一年吃到尾,葷腥是必不可少的,再搭配幾樣時蔬菜碼兒就是一道美味的家常便飯。

  涼面偏清淡,基本沒有葷腥,白水面條在井水里洗個澡,撈到盤子里,撒上咸菜粒、黃瓜絲、蒜末,攪拌一下就能吃。

  條件有限,唐植桐做的也不麻煩,主料是昨兒晚上晾好的鮮嫩香椿芽,切丁備用。

  小半勺豬油下鍋,油熱起來以后,將香椿芽丁一股腦的倒進去翻炒。

  雖然油不多,但盡量讓每個香椿芽丁都粘上絲絲油星。

  炒的差不多時,再放入醬油、鹽調味,然后盛出來當炸醬。

  條件有限,也只能先這么著了,不過對于香椿芽來說并不算單薄。

  在四九城百姓的食譜上,香椿芽唯一能跟大葷沾上邊的恐怕只有香椿魚兒一道菜。

  其他什么香椿芽拌豆腐、香椿豆,都是滴上兩滴香油就算完事,哪怕是香椿芽炒雞蛋,恐怕也是以水炒居多。

  “哥,你說面條可以拌蘋果醬嗎?”煮面條的空隙里,鳳芝洗刷完,盯著鍋里的面條流口水。

  “甜面條?你怎么琢磨的?邪門的吃法。”唐植桐知道妹妹這是惦記著蘋果醬,不過還是搖頭拒絕了妹妹的提議。

  豆腐腦、豆漿有甜咸之爭,但放在面條上,恐怕都是吃咸口、辣口,即便是有點點甜也是以調味為主,而不是喧賓奪主。

  盡管沒有蘋果醬,鳳芝依舊埋頭干飯,就差將頭埋在碗里了。

  “媽,您今兒抽空燜點黃豆吧,今晚咱做點香椿豆吃。”唐植桐吃的也香,家里的主糧是玉米面,吃面粉的時候少了。

  雖然每個人糧食定量中的面票比例沒變,但現在糧店供應的面粉并不是很及時,已經隱隱有下降的趨勢。

  “行。”張桂芳點頭應下,看了眼孩子們,準備給吃完的加上兩勺湯。

  面條湯里有面條制作過程中的面粉,是絕對不能浪費的,得喝進肚子里,原湯化原食。

  “什么是香椿豆?”小王同學還是頭一回聽說,好奇的問道。

  “香椿芽跟燜黃豆拌的涼菜,滴上兩滴香油,挺好吃的。”唐植桐牙一呲,說道。

  所謂的好吃要看跟誰比,香椿豆比不過大魚大肉,但比拌野菜還是可口一點的。

  吃碗面條,灌上半碗湯,都快出門了,唐植桐才想起自己今晚得繼續去換香椿芽,與香椿豆無緣吶!

  “媽,我這陣子一直忙,學校里有些事沒顧上處理,今天可能得晚些時候回來,你們先吃不用等我。”唐植桐一只腳踏出了門,另一只腳還在屋里,停下腳步,算是通知了一聲。

  “知道了,我多拌點香椿豆,給你留著。”張桂芳在屋里應了一聲。

  小王同學也聽見了丈夫的話,笑笑沒言語。

  丈夫現在身兼數職,肯定是有很多事情需要處理的,自己這邊能幫上忙的少,自然不能再拖后腿。

  經過二十來天的忙活,唐植桐被接見后帶來的一系列連鎖反應終于告一段落。

  今兒唐植桐正兒八經的坐在教室里,補起了作業,甚至下午還去了教室。

  “唐老師,今天沒去單位啊?”今天星期六,有線系下午沒課,羅志平來到教室后賤兮兮的問道。

  “落下的作業太多了,今天往前趕趕,你今兒怎么沒回家?”唐植桐活動一下僵硬的手腕,搓了搓右手中指第一關節處的繭子。

  常年拿鋤頭在地里刨食的,手心都會有繭子,學生以及干部因為時常寫字,中指第一關節處也大多有繭子。

  再下去幾十年,農民的繭子不會消失,但牛馬手上的繭子將會被腱鞘炎所替代,因為到時候除了學生外,基本上都已不再用筆寫字,取而代之的是手機、電腦、平板。

  “嘿嘿,嘿嘿。”羅志平聽唐植桐這么問,自己先不好意思的笑了。

  看羅志平這副表情,唐植桐仿佛明白了什么,促狹的朝他擠擠眼,沒再言語。

  這人吶,做了賊就容易心虛,羅志平就是其中之一,接收到唐植桐飽含深意的眼神后,他連忙辯解道:“今晚咱學院里放電影。”

  “電影?基本每個星期六都放吧?”唐植桐還以為羅志平要干些不想讓人看到的事情,沒想到說了一圈只是個電影。

  “每星期都放,但今天不一樣,是北邊過來的片子!”一說到這個,羅志平興致就有些亢奮,兩眼亮晶晶的冒光。

  “之前也放過北邊的片子吧?就跟你沒看過似的。”在電影這方面,唐植桐閱覽群片,可謂之見多識廣,不光北邊的,東邊、西邊的也看,各種類型、各種尺度都略有涉及。

  雖然看得多,但有些片子唐植桐是不碰的。

  生活已經夠累了,看幾部電子榨菜緩解一下緊繃的神經,只要爽就完了,有太多思想內涵的電影,唐植桐是不愿去費那個腦子的。

  而眼下的電影嘛,幾乎都帶有時代的特色烙印。

  來到這個年代以后,唐植桐雖然也看過電影,但大多數都是為了跟小王同學一起找個角落獨處探討人生,真正全場看完的并不多。

  “這次不一樣,以是內供片,放以前是根本不拿出來放的!”說到這里,羅志平就不累了,神神秘秘的跟唐植桐說道:“這部電影里面有那種鏡頭。”

  “哪種?沒錢買衣服的那種嗎?”唐植桐調侃道。

  “咦,唐老師你變壞了,你是說的沒錢買衣服嗎?”羅志平也不傻,正值青春熱血期,一聊到這個話題更來了勁頭。

  “我說的就是沒錢買衣服啊,《白毛女》看過沒?喜兒沒錢買衣服。”唐植桐看羅志平懂了,卻開始裝傻,總不能當著其他同學的面說些少兒不宜的吧?畢竟真有人側耳傾聽啊!

  面對唐植桐玩味的笑容,羅志平一怔,只能回應道:“對對對,跟我想的一樣。”

  “哦?那這次放映的是北邊版的《白毛女》嗎?”看羅志平硬著頭皮附和,唐植桐嘿嘿一笑,沒有就此放過他。

  “唐老師,這次放的是《柏林情話》,聽說里面有這種鏡頭。”側耳傾聽的同學有沉不住氣的,從前排轉過頭來,左右兩手分別呈現鳥嘴狀,然后彼此靠近。

  “嚯,怪不得班長這么期待,這可比沒錢買衣服喜慶多了。”唐植桐不知道現在手語有沒有統一,但這個動作基本都能明白,嘴對嘴嘛。

  說完,唐植桐還憐憫的看了羅志平一眼,這可憐孩子沒吃過什么細糠,一個接吻的鏡頭就興奮的不得了,這要是真看過沒錢穿衣服的電影,又會作何感想?

  不過,學校這么做妥當嗎?給一群荷爾蒙爆表的青年男女看這種電影,這是鼓勵學生在學習之余干點別的事嗎?就不怕出事?

  “唐老師,去不去看?”羅志平邀請道。

  播放《柏林情話》的通知已經貼出來了,學校里有看過內供版本的同學早早將關鍵鏡頭給舍友講了一遍,然后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很快就有不少同學懷著一顆虔誠的學習之心期待著夜幕的降臨。

  “算了,我就不去了,得去趟科研班,這幾天事情多,我負責的部分進度有些慢,得往前趕趕。”唐植桐搖頭拒絕了,一個接吻的鏡頭有什么好看的,一點都提不起興致,還不如當年小放映廳的影碟片起勁呢。

  不過這種鏡頭對時下的青年來說就是絕殺,國產電影第一個有親密鏡頭的是《廬山戀》,還有二十年才上映,而且里面只是親了下臉蛋。

  “你們去吧,該學的學,該批判的批判。”唐植桐說完,意有所指的再次點了一下羅志平。

  唐植桐管不著學校怎么安排,但老小子別凈學些糟粕回來,到時候搞出人命,自己這個生活委員到底是管,還是不管呢?

  下午吃飯的時候,宿舍里甭管是結了婚的,還是沒開過葷的,都參與了《柏林情話》的討論,一時間葷段子滿天飛,把幾個初哥聽的獸血沸騰。

  吃完飯,打算去看電影的早早的去了操場占據有利位置,唐植桐磨磨唧唧刷完快餐盒,去了科研班。

  一進教室,唐植桐照舊是先將幾個零部件給畢彬,然后環顧一下四周,問道:“組長,今兒人有點少啊,都干嘛去了?”

  “看電影唄,聽說能漲見識,都去開開眼了。”畢彬一邊量著唐植桐用掛搓出來的零部件,一邊漫不經心的回道。

  “《柏林情話》是吧?組長不去開開眼?”唐植桐坐下,看著畢彬忙活,教室里為數不多的幾個人也有點心不在焉,一副想去看電影漲見識的模樣。

  “不去,電影有什么好看的,只會拖慢我做航模的速度。”畢彬專注著手里的測量工作,時不時還對照圖紙看一眼。

  “組長,你這樣下去容易單身啊。”畢彬的覺悟夠高,但說出來的話卻讓唐植桐哭笑不得。

  “著什么急啊,等工作了靠組織分配唄。”畢彬一本正經的說道。

  “你還真別說,這想法可以。”唐植桐給畢彬豎起了大拇指,雖然早已過了組織分配對象的階段,但現在的工會也好、婦聯也罷,都不會看著職工單身,多多少少還是會介紹一些的。

  “嘿,現在談了也沒什么用,工作大概率分配不到一塊去。還別說,你這零件加工的真不賴。”畢彬放下手里的游標卡尺,將唐植桐做的拿在手里仔細摩挲著,夸贊道。

  “馬馬虎虎吧,大家干的都不錯,雛形已經出來了。”唐植桐不在的這幾天,科研班的同學也沒閑著,三個組的船模都已經做好了骨架。

  “人多力量大嘛。保溫箱的事情,我們是這么想的…”畢彬放下手里的零件,拿過自己的筆記本展開放在唐植桐跟前,自己也坐下,跟唐植桐逐條過了一遍科研組的討論結果。

  “大家伙的想法不錯啊,這個、這個,還有這個,都讓我耳目一新很受啟發,不過我覺得保溫箱的第一大功能就是保溫,而且一定要保障可靠性、穩定性。”對于科研組的努力,唐植桐以鼓勵為主,但也砍掉了部分想法。

  眾所周知,機械或者電子產品,功能越多就意味著需要更多的零部件,這零部件一多,就不太好保證穩定性了。

  眼下無論是材料還是技術,都不適合往功能齊全方面去發展,萬一大晚上的發生故障卻不能及時被發現,帶走的可能就是一條小生命。

  “行,那我們再討論討論,看看怎么改。”畢彬聽懂了,把這事接了過去。

  “接下來就要做模型了吧?我先給你點經費,該買的買,材料方面要跟科研班分清,不能占了學校的便宜。”唐植桐說罷,從兜里掏出來三十塊錢遞了過去。

  “正巧明天星期天,我帶同志們去把材料買回來,星期一一塊把收據給你。”畢彬沒有客氣,伸手接下。

  “行,一切由組長做主。”

哎呦文學網    回到紅火歲月做俗人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