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哎呦文學網>>回到紅火歲月做俗人

646雨水無雨

更新時間:2025-01-22  作者:工具超人
回到紅火歲月做俗人 646雨水無雨
現在無論是飯館還是百姓個人,吃雞的時候極少有分部位食用的,大部分都是一鍋燴。

在養殖業發展起來后,不同的人有了不同的需求,才逐漸出現了炸整雞、鹵整雞、鹵雞爪、烤雞心、炸雞胗、炸雞腿、烤雞架、雞肉漢堡、雞肉卷等特色小吃。

在眾多以雞為原料的小吃中,炸雞架是最特殊的,東北某地有“沒有一只雞能活著走出”的說法,聽著俏皮,實際背后都是淚。

雞架這種東西在當地流行起來之前,幾乎沒有人能看得上,后來因為眾所周知的失業,工人兜里沒了錢,為了解饞,這玩意才流行開。

除了極度困難,在中國大地上很少有人會吃雞屁股,但也有例外,蛙島有個比較有名的小吃叫“七里香”,在當地頗受歡迎。

哪怕是雞屁股都有人吃,但極少有人會去選擇吃雞腸子,大概是因為太埋汰、處理費時費事吧。

唐植桐聽過一個說法,雞腸子除了被拉去做飼料、肉泥,還有些被小商販拉回去,處理后攪碎作為包子餡兒做成了蒸包……

之所以用雞腸子,一來是因為這玩意確實便宜,二來自帶油脂,吃起來香。

所以唐植桐來這邊之前,極少在外面吃蒸包,尤其是那種小店的灌湯包。

不過限于眼下的條件,唐植桐打算自己試一把,自己做嘛,起碼不會有雞未來得及排泄出去的消化物。

處理雞腸子跟處理豬腸子不同,由于雞腸子太細,得剪開沖洗,然后用面粉或食鹽仔細搓洗。

唐植桐先把半只雞連帶著雞胗、雞心一鍋燴了,炒個半熟后,將張桂芳切好的一顆白菜倒鍋里,加了些水、鹽后,蓋上鍋蓋,著手處理雞腸子。

打開作弊器,唐植桐一邊在心里默念:雞腸性甘,平入腎經,治遺尿、遺J、白濁、痔漏,一邊在家人面前用溫水裝模作樣的捯飭。

說來也怪,唐植桐能接受豬腸、羊腸,但對于雞腸卻向來不感冒。

不自我催眠,對于唐植桐來說,這玩意需要很大勇氣才能入嘴……

洗干凈后拿到案板上邦邦一頓切、剁,添上一棵白菜就是一頓水餃餡。

“等吃完飯再包,趕明兒你們去接靜瑩的時候,一塊帶過去兩盒。”張桂芳將兒子拌好的餃子餡端到一旁,騰出吃飯的空間來。

“行,按您說的辦。”唐植桐見張桂芳沒有因為家里損失一只雞傷心,才徹底放心下來。

即便只有半只雞,張桂芳也沒忘記盛出一半放入高壓鍋里,準備給親家,剩下的一半是自家吃的。

四分之一只雞,還是不帶雞腿的那種,雞腿在高壓鍋里。

張桂芳先將雞肉挑了挑,每人分了兩塊,肉多的給孩子,自己吃脊梁骨那點沒肉的地方。

唐植桐想說以后不缺來著,還是忍住了,再等等吧,等春暖花開、萬物復蘇,山里、田野里能吃的東西多一些以后,就去“打獵”,到時候再給家人加強營養。

雖然每人只有兩塊肉,但沒有人嫌少,啃的特別仔細,粘在骨頭架子上的一絲絲肉都不放過,就差把雞骨頭嚼碎,嘬兩口味了。

雞骨頭最后便宜了貝貝,貝貝對這只雞圈里朋友的同類點了贊,雖然沒有肉,但骨頭味道不錯。

看著貝貝津津有味的啃食著雞骨頭,唐植桐想起了自己第一次吃德州扒雞,估計跟此刻的貝貝很像。

當時的德州扒雞是用高壓鍋煮的,里面的骨頭都壓酥了,因為窮鬧的,唐植桐連肉帶骨頭一股腦的吞下去,好好地補了一把鈣……

2月19日,農歷正月二十三,是二十四節氣中的雨水。

雨水處在七九中,有三候,一候獺祭魚,二候鴻雁來,三候草木萌動,可以說是春天的開始。

古人描寫雨水的詩詞還是挺多的,無論是“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還是“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都表明這是個下雨的時候。

不過,今兒的四九城看著卻不像下雨的模樣。

張桂芳一邊收拾今天早上剛下的水餃,一邊叨叨:“雨滴黃昏頭,行人不要愁;雨滴雞開口,行人不要走。老天爺唉,可下點雨吧,今年一冬就沒怎么下雪。”

唐植桐聽到了,但沒吭聲,因為自己明顯做不了老天爺的主。

唐奶奶在的時候,唐植桐也聽她老人家說起些諺語,雨水是一年降水的開始,也是一年收成的預兆,有“水滿塘,糧滿倉,塘中無水倉無糧”一說。

送下兩個妹妹后,唐植桐和小王同學在西安門大街西口分別,一個往東去北圖,一個往北去北郵。

路上的時候,唐植桐又琢磨起了雨水的事情。

在明清兩代,尤其是清,各路地方官員時常會提及自己轄區的降雨情況,更有織造等內務府官員會專門定期記錄當地的降雨量、糧米價格上報。

說白了,在水利工程不發達的清朝,老百姓是看天吃飯的。

多收三五斗,老百姓會難,少收三五斗,老百姓會更難。

民生艱難就容易引起社會動蕩,所以康麻子才不得不重視,重視民生的后面其實是擔心百姓造反。

唐植桐不知道在通訊發達的現在有沒有類似的制度,他只希望能早點推廣瓜菜代,好歹趁著農時能收一點,別等到大冬天才想起這一茬來,那就晚了三秋了。

郵電學院今兒除了有線制造專業遴選結果公示的事以外,沒啥太大的事情。

有線系593班無人入選,一點都沒出乎唐植桐的意外。

“學院也是,既然不想要咱大一的,干嘛還讓大一的報名?”在看到張貼結果后,羅志平沒忍住,替自己的同班同學打抱不平。

“興許高年級的師兄師姐們太熱情了吧,學院里肯定要優中選優,可不就把咱們大一的給刷下來了?好好學習,后面肯定有大把的機會。”幾個沒選上的學生瞧上去有一點失落,唐植桐順嘴安慰了一句。

這不僅僅是一個可以提前掙更多工資的機會,同樣是一個名正言順獲取四九城戶口的機會,同學們爭先恐后是情理中的事情。

在唐植桐看來,這個年代的人,有三次關系著一生的挑戰,第一個是投胎,不一定是大富大貴,起碼得成份好;第二個是高考,能獲取一張往上遷越的門票;第三個就是工作分配了。

好城市的工作機會總是有限的,總歸有人要去偏遠的地方,這一去大概率就是一輩子。

雖然很多人嘴上都說著“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服從分配”,但又有幾個真的甘愿如此呢?

下午有一節體育課,操場后面的墻上還刷著“為祖國健康的工作五十年”的口號,但自打去年體育放松了要求后,今年就沒有再嚴起來。

很多事情就是這樣,跟一陣風似的,風起時轟轟烈烈,風停了也就了無痕跡,只剩一些閑言碎語。

一番基本的運動后,體育老師就讓學生們自由活動起來。

有些選擇蹲路邊看書,有些選擇單杠、跳遠等不怎么劇烈的運動彰顯自己,試圖引起女生的青睞。

唐植桐沒有看書,也沒有運動,選擇蹲在一旁看著這幫青年男女。

來大學也有半年多了,各大學的情況已經被男生摸了個遍。

在這片大學中,郵電學院女生比例算是高的,男女3:1的樣子,其他大學不少都是百分之幾,競爭很激烈,所以偶爾也有其他大學學生打著組織“老鄉會”的名義來郵電學院結識女生。

雖然這也是拓展人際關系的一種手段,但唐植桐從來不參,能把目前的人際關系維護好就行了,沒必要刻意的去擴大,反正自個也沒啥野心。

唐植桐還沒等下課就溜了,在操場看別人散發荷爾蒙,還不如去找小王同學聊聊天呢。

騎著車進入新街口后,唐植桐聽到了一陣令人頭皮略微發麻的“嗡嗡”聲,遂停下了車。

這種嗡嗡聲是剃頭匠專用的攬客響器“喚頭”發出的聲音,自打合營后,這種嗡嗡聲就少了很多。

“師傅,理個發什么價?”唐植桐停到理發師傅旁邊,和氣的問道。

“承惠,六毛。”剃頭匠見唐植桐開口相問,滿臉堆笑,客氣的不得了。

“全套?”六毛錢不算便宜,這年頭街邊理發店成年人理發的價格不會高于四毛,還負責給洗頭,四聯牌子那么硬,也不過八毛。

“一看您就是個懂行的,全套。”剃頭匠年紀雖大,但腰微弓,開口必稱您。

“得嘞,那麻煩您了。”唐植桐覺得這個價格還行,看著時間還早,就決定體驗一把。

剃頭匠是四九城對理發師的稱呼,在魏晉南北朝時期被稱作“櫛工”,那時候櫛工并不剃頭,主要做發型、剔面,有點發型師的意思。

宋朝的理發師改稱“鑷工”或“刀鑷手”,主要工作是為顧客拔除臉頰上的毫毛,據《貴耳集》記載,秦檜有次理完發問多少錢,鑷工說兩文錢,秦檜由于很滿意,“以五千當二錢犒之”。

明清時期剃頭風俗流行,理發師就成了剃頭匠,一些大戶人家有固定的剃頭匠,每個月定期上門服務。

建國后,部分剃頭匠參與了合營,由于審美因素的變遷,雖然手藝活還在,但要不上什么價。

不過,可千萬不能小瞧剃頭匠,有些手藝好的師傅,還能治一些崴腳、落枕、脫臼的骨科病癥,活脫脫的一人多能。

唐植桐小的時候見過剃頭匠出入老萬家,也見過挑個擔子走街串巷的,由于每個剃頭匠的手藝參差不齊,價格也兩般三樣,有的人只能做理發,有的人就敢接全套。

理發就是字面意思,全套是除了理發外,還包括掏耳朵、剪鼻毛、清眼目、修整胡須和頭、面、頸肩部的按摩。

“好嘞!您坐好。”剃頭匠年紀不小,有著刻在骨子里的老式做派,放下剃頭擔子,解下小板凳,先讓唐植桐坐下。

老話都說“剃頭挑子一頭熱”,那是因為剃頭匠的挑子一頭是紅漆長方凳,是涼的一頭;另一頭是個長圓籠,里面放一小火爐,是熱的一頭。

紅漆長方凳凳腿間夾置三個抽屜:最上一個是放錢的,錢是從凳面上開的小長方孔里塞進去的,第二、三個抽屜分別放置圍布、刀、剪之類工具。

小火爐上面放置一個大沿的黃銅盆,水總保持著一定熱度,一般來說在戶外不是洗頭用的,而是熱毛巾用的,用熱毛巾給客人捂一下胡須,能有更好的剃須體驗。

“師傅,能看看您吃飯的家伙嗎?”唐植桐沒有立馬坐下,而是趁剃頭匠收拾爐子的時候,想拿著“喚頭”玩一下。

理發是“八不語”之一,剃頭匠走街串巷從來不會開口,都是用“喚頭”來招攬客戶。

喚頭很簡單,是由一根音叉及鐵棒組成。

“您隨意。”剃頭匠很好說話的樣子,收拾好爐子,又從凳腿下的抽屜里掏出工具。

唐植桐在得了剃頭匠的允許,將“喚頭”拿在手中,一手拿鐵叉底部,一手將鐵棍插入鐵叉中間,從下往上這么一挑!

令人頭皮發麻的“嗡嗡”聲再次傳來,震得拿鐵叉的手癢癢的。

唐植桐體驗了一把,心滿意足的將“喚頭”放下,自己坐在凳子上,準備接受理發服務。

唐植桐上一次理發是谷漫蒼操刀的,技術也就那樣,現在已經有些長了,但谷漫蒼的小攤一直沒有支起來的意思,可能是想等二月二吧。

一個全套下來,大概個把鐘頭,唐植桐那叫一個舒坦,六毛錢物有所值!

唐植桐照照鏡子,非常滿意,很想跟師傅留個聯系方式,讓他定期給自己上門,想想還是算了。

這年頭除了一些有家底的遺老遺少,不少高級領導也享受理發師上門服務,小老百姓嘛,還是不要這么高調的好。

不過等改開就好,提供上門服務的托尼老師大幅度增加,不過費用也是真的高,大部分都是以“千”為單位,一般小老百姓用不起,用得起的大部分也不是花自己錢……

在去接小王同學的路上,唐植桐抬頭看了看天,晴空萬里,一點要下雨的意思都沒有,都說春雨貴如油,看來今年的油價要漲上天啊!

回到紅火歲月做俗人 646雨水無雨

上一章  |  回到紅火歲月做俗人目錄  |  下一章
Copyright (C) 2012-2012 哎呦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