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哎呦文學網>>人在大宋,無法無天

第五百零五章 不會再餓肚子了

更新時間:2024-08-28  作者:玩蛇怪
人在大宋,無法無天 第五百零五章 不會再餓肚子了
新年剛過,時間來到了大宋慶歷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053年。

歷史上的今天是北宋皇祐五年,這一年大宋國內暫時穩定了局面,呈現出繁榮的形勢。

但在國際上卻十分被動,在西北被李元昊連敗三次,被迫簽訂《慶歷和議》。

之后又被遼國敲詐,簽署《重熙增幣》,不得不往外輸送大量歲幣。

在西南遭受越李朝的屢次侵犯,廣西少數民族首領儂智高不滿朝廷放任越朝對他們的欺壓,于是憤然掀起戰亂。

可以說歷史上的皇祐五年在外交上大宋的形勢非常不好,不僅有戰事,還與周邊國家矛盾重重。

但如今大宋的情況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不僅國內安穩太平,同時整個東亞的國際環境上,大宋亦是打遍四方沒有敵手。

特別是新年前一日的大閱兵,威震八方,讓東亞各國都心生恐懼的同時,也令中亞、印度半島、東南亞、歐洲乃至非洲國家覺得震驚。

他們誰也沒有想到,在他們還處于封建時代甚至是部落奴隸時代的時候,就已經有文明展現出了質的飛躍。

與大宋比起來,全球其它國家就好像處于蠻荒時代,落后了遠遠不止一個文明。

所以新年剛過,等到十五元宵節之前,一些國家的使者就陸陸續續開始向大宋朝廷告辭,要立即把大宋國內的情報送回國內去。

不過基本上都是周邊國家,如大理、越朝、高麗、日本、遼國等國使者,他們倒是想買武器,可整個國家的命脈都被大宋把持住,大宋不點頭,他們哪來的自主權。

至于別的國家,都在等待著大宋把他們買的貨物運到廣州去。

要知道這可不是一點兩點,很多國內頂尖富豪一次性運輸貨物也才價值數十萬貫,最多不會超過一二百萬貫。

而這一批貨物價值上億貫,除了火器以外,還有很多商品,包括大宋的茶葉、瓷器、書籍、紙張、鉛筆乃至于望遠鏡等等,想運到廣州沒有兩三個月根本做不到。

因而從去年十二月份到年初一月份,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就成為了汴梁火器司最忙的時候。

庫存太多了,臨時需要大量的維護和運輸,又得根據各國使者返程的時間,將貨物分批次運到廣州去。否則一次性運輸,容易把運河給堵住。

等到新年剛過的時候,汴梁短暫地出現過一段時間的蕭條。

工廠停工,商店關門,官府停頓,交子鋪無法兌換錢幣,百姓急于把貨幣兌換成食物,許多家庭更是在門口張貼標語表達訴求,街上充滿著爆炸物殘留的火藥味。

人們大都無所事事,整天蝸居在家中酗酒、打牌,走街串巷的人也少了許多,仿佛一夜之間,原本興盛的大宋首都汴梁經濟瞬間低迷。

而這種景象,中國人稱之為過年。

后世北上廣深應該最有體會,一到過年的時候,原本擁有一兩千萬人口的大都市馬上就空置,家家戶戶關門歇業,街道上都沒有幾個行人。

如今的汴梁也漸漸出現了這樣的現狀。

畢竟汴梁本地人口在景佑年之前其實非常少,只有二三十萬,大部分都是進城打工者。

原本這些打工者也不乏定居在汴梁,不過大部分人都是汴梁周邊州縣人口,一到過年也愿意花一兩天時間回家一趟。

只是當時人比較少,城市建設也沒有那么大,自然就顯得沒那么嚴重。

到慶歷年后,汴梁的人口從百萬暴漲到了三四百萬,到慶歷十二年的時候,已經接近五百萬,今年突破五百萬是遲早的事情。

這么多進城務工人員,原住民又少,大年初一到十五假期又多,新年假加天圣節假加上元節假,大量百姓離開汴梁回家過年,可不就顯得蕭條了嗎?

不過這種蕭條也僅僅持續幾天,基本上到天圣節假期過后,也就是年初三四之后,打工人就開始陸陸續續返京。

現在官道修得還不錯,很多人都騎上了自行車,往來于京畿路周邊州縣。四通八達的道路到處都能看到自行車大軍,猶如后世我國千禧年間回家過年的摩托車大軍。

基本上到初七之后,汴梁也迅速恢復了往日的繁榮,那幾天的蕭條就好像從來沒有出現過一樣。

店鋪紛紛開門營業,工廠紛紛返工上班,碼頭和火車站這兩個主要交通樞紐更是人山人海,熱鬧再次回到了汴梁,城市與街道充滿了勃勃生機。

這個新年趙駿沒過幾天清閑日子,大年三十跟大年初一要搞慶典,大年初二和初三還得進宮里陪趙禎一家人吃飯。

之后曹家過來拜年,帶了一家子過來,除了曹琮以外,還有曹修、曹任幾個兄弟。

趙駿在這個世界沒什么親人,跟趙禎的關系只能說是二三十代往上數都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那自然只能是跟老婆那邊娘家關系近點。

并且曹氏也必須要依附于趙氏,不管是趙禎還是趙駿,都是他們必須要抱的大腿,因此幾家人走動得勤也正常。

到初五初六就又是呂家、王家、晏家、范家、宋家等等這些亂七八糟的宰相家族過來拜年。

雖說趙駿基本上沒有他主動去拜年的時候,但自家永遠不缺客人,即便其余宰相家族的主人沒有過來,至少也得派個兒孫晚輩過來見個禮。

這也讓趙家年后家里基本上沒有消停,從新年到元宵節,直到大年正月十五之后才清靜一點,難得過了幾天舒坦日子。

可惜的是元宵節那幾天假期剛過,就得馬上上班。

正月二十一日,一大早趙駿就到了政制院,政制院的大門甚至才剛打開,蘇渙帶著幾個制敕司的小吏還在搬運文書。

見到趙駿過來,蘇渙雙手還抱著公文,站在門口連忙微微彎腰道:“知院。”

“嗯。”

趙駿一邊點點頭,一邊跨入了屋子里。

二十多天沒有辦公,屋子里好像都快落了一層灰。

蘇渙把手中的公文放到了靠近門口的吏員桌案上,然后就去把燈打開。

“趴”的一聲。

政制院天花板上吊著的電燈點亮,原本昏暗的屋子迅速通明。

趙駿一路走到了屋子最里面自己的桌位,然后對著蘇渙招招手道:“文甫,過來一下。”

“知院。”

開完燈的蘇渙走過來。

“剛才那些是年前后積累的公文嗎?”

“是的,我給知院拿過來?”

“嗯。”

趙駿應了一聲。

他還是這個老毛病,關心工作上的事情。

倒不是說戀權。

到了眼下這個位置,權力已經大到沒有邊際,自然也就不存在戀權的行為。

有些人有了這樣的權柄,那就只管去享受,猶如封建皇帝。

但趙駿卻在家里閑得不自在,每天不看看公文,關心一下國家大事,就覺得自己好像沒有了存在價值。

這或許也是他現在的人生意義。

把希望全都放在了只要自己努力,那么大宋的明天會更美好上。

蘇渙將公文拿了過來。

這東西自然是有講究的,哪些放在上面會被宰相先看到,哪些放在最底下最后看到,甚至于被忽視。

要不然制敕司權力為什么這么大?

各個部門都得巴結。

不過蘇渙很清楚趙駿首先關心的是什么,所以也沒有耍那么多花招,而是把重要事情放在了上面。

趙駿拿了第一本公文看了眼,是禮部與外交部的聯合公文。

這些天大宋新年慶典,汴梁又是過年,年后街道稍微蕭條了幾天,諸多外國使節團就一直由禮部與外交部共同招待。

除了招待花費的費用上報過來以外,還有兩個部門與諸多使節團接洽的很多事務。

比如各國使者回國的日期也差不多定好,他們自己在汴梁把帶來的貨物委托給本國商人售賣,然后大肆采購了很多東西。

在采購的物資都已經裝船之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很多使者就急著離開。

還有些是已經下了訂單,但這次沒有帶這么多錢過來,于是決定先帶著部分商品回去,等準備了足夠的錢,再來大宋采購。

因此基本上從一月下旬至二月中旬,將陸陸續續有二十多個國家的使者走,公文里詳細列表了這些國家的訂單以及要送往廣州的哪些貨物。

“嗯。”

看完了公文之后,趙駿很是滿意地說道:“這是個好的開始啊,以后各國的貿易會越來越頻繁。”

蘇渙在一旁笑道:“也是這次慶典做得好,天下諸國來大宋之后,都被大宋的繁華興盛跟震驚到了,全都仰慕于天朝上邦,聽說還有高麗、大理國王子不愿意離京,想留在汴梁做質子。”

“真有意思哈。”

趙駿樂了起來:“我大宋又不興質子那一套,還有主動想留下來做人質的。”

蘇渙也笑了起來:“估計是汴梁春花秋月太吸引人了,這些天各瓦舍、青樓、酒樓外邦藩人流連忘返,他們可是各店家的貴人,工商部那邊說是年底稅都多收不少。”

趙駿原本臉上的笑容就慢慢消失,又變得沉吟起來。

蘇渙看他的表情不對,一時不解,只誤以為自己說錯了話,便連忙閉口不說。

其實他沒有說錯話。

只是趙駿聽到瓦舍、青樓和酒樓的時候,想起一樁糟心的事情。

那就是雖然紡織廠的出現極大改善了女性在舊社會的地位,不少女性能夠自力更生,去工廠上班養活自己。

但這畢竟只是少數。

絕大多數女性的地位其實依舊變化不大,汴梁五十四家青樓勾欄,依舊照常營業,夜夜笙歌。

雖然朝廷禁止強迫,奈何很多都是自愿,也有不少重男輕女的父母逼著女兒去,就因為干這一行來錢快,能讓家庭迅速富裕起來。

只能說難怪后世要全面禁止,可在古代如果沒有一場大變革的話,這一行業想要禁止阻力可就不是一般的大。

這可不是殺多少官員、地主、勛貴能做到的事情,只能循序漸進,一步步來。

“唔”

趙駿放下禮部和外交部的公文,又看起了其它的文件。

年前年后堆積的公文如山,很多東西都只能初略掃一眼,先了解一下什么情況再做決定。

等約過了半個時辰,就到了早上八點多鐘,諸多相公才陸陸續續開始上班。

本來按例朝臣們要先去垂拱殿上早朝,不過這些年下來,早朝漸漸趨于形式,趙禎也就慢慢減少了早朝的次數。

一般是三到五天才開一次,所以現在也就不需要再經常早上七點鐘跑到垂拱殿去坐牢。

“漢龍,這么早。”

晏殊跨入政制院,看到趙駿也不意外,打了個招呼。

“嗯,在家閑得無聊。”

趙駿已經看了不少文件,還在看著,隨口應付了一句。

“年輕就是好啊。”

晏殊來到自己的辦公桌上坐下。

趙駿掃視了一下辦公室,問道:“希文公還沒到嗎?”

此時包括夏竦、鄭戩、富弼、文彥博、韓琦、龐籍、曾公亮、宋庠等人基本都到齊了。

就差年齡最大的杜衍和范仲淹還沒到,杜衍不意外,老頭今年都七十五歲了,遲到一會兒是常有的事情。

倒是范仲淹出奇地晚到,也算是一件奇事。

富弼說道:“可能是有點事耽擱了。”

說曹操曹操到。

范仲淹邁步進入屋子,手里還拿著份公文,臉上非常高興。

“怎么了希文公,吃蜂蜜屎了,這么開心?”

趙駿打趣了一句。

范仲淹白了他一眼道:“好好說話。”

“開個玩笑嘛。”

趙駿好奇道:“是什么事發生了嗎?”

范仲淹把手中的公文扔在桌子上道:“你自己看。”

趙駿把公文拿過來,劄子上面有農業部的印章,他頓時想到了什么。

打開一看,就看到里面赫然寫著,農業部下屬的農學院和農業大學研究所經過廣泛搜索,最終在一畝試驗田中找到了一株雄性不育水稻苗。

“雜交水稻?”

趙駿睜大了眼睛。

范仲淹笑道:“是啊,也是農業部那邊剛送過來,被我碰見了。”

“太好了。”

趙駿臉上綻放出燦爛的笑容。

水稻是典型的自花授粉作物,雌雄同花,可以自己給自己授粉產稻。

但長期自花授粉的結果就是降低種植品種的抗病性、耐旱性等優良特性,導致產量大幅度減少。

這就跟近親結婚是一個道理,會讓后代畸形的概率大大增加。

如果想要完成雜交,就必須找到一株能夠遺傳給下一代的雄性不育水稻,然后與其它水稻授粉,完成雜交。

雜交出來的水稻遺傳大量優點,產量也會更高,所以這就是為什么雜交水稻具備優勢的緣故。

大宋農業部也成立了十多年,這些年來一直在組建專家團隊,往遺傳學上大量研究。

雖然沒什么太大的研究成果,但至少也探究出了許多理論知識,在生物學上與科學院的生物學院一直在努力探究糧食增產的問題。

只是想要搞雜交水稻非常不容易,要想找到一株雄性不育水稻苗就難上加難,花了那么多年,才終于找到了它。

趙駿馬上做出指示道:“這確實是一個寶貴,但高中生物告訴我,雜交水稻必須要用三系法來維持,還要不斷改善口感和質量,希望農學院那邊好好利用這個來之不易的機會,抓緊做研究。”

“嗯,到時候我會批條子下去。”

范仲淹點點頭,接著又從懷里取出一份公文道:“對了,去年年末定的烏溪江引水工程今年就要開工了,財政部那邊要撥款,你簽一下字。”

“老范你遲到就算了,還總是在外面拿些公文回來,就不能讓他們放在制敕司嗎?”

趙駿調笑了一句。

“我們可以等,百姓不能等啊。”

范仲淹苦笑著搖搖頭。

“烏溪江引水工程?”

趙駿接過公文掃了一眼,忽然一愣道:“是衢州那個?”

“是啊,衢州那個。”

范仲淹說道。

趙駿沉默片刻,拿起筆簽字說道:“讓他們加快工程進度吧,百姓確實不能等。”

是歲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雖然衢州地處金衢盆地西部和錢塘江上游,有衢江穿流而過。

但這里地形特殊,每到雨季容易發生洪災,到了夏秋季節又容易發生旱災。歷史上的衢州,曾有“一年一小旱,三年一大旱”的說法。

這是個歷史老大難題,千年以來,多次旱災讓衢州百姓十分痛苦,人吃人的歷史不僅在唐代,至民國都有。

如民國三年,五月至七月大旱,稻苗自燃,民大饑,流離,掘觀音土為食。

一直到新時代挖了烏溪江引水工程才算是解決。

如今大宋各地雖然生產力豐富,可災害這種事情依舊頻發,只是生產力提高了,朝廷有抗風險的能力,災害的危害程度就小了許多。

可這并不意味著大宋一直有這樣的能力。

人越來越多,糧食會越來越不夠,現在的生產力輕松養活三四億人綽綽有余,但如果人口達到七八億呢?

所以不管是各種工程還是農業技術水平,永遠都要不斷提高,讓每一個百姓都能握住手中的飯碗。

趙駿將手中批款項的條子簽好之后,輕聲說道:“以后,中華漢人,再也不會餓肚子了。”

人在大宋,無法無天 第五百零五章 不會再餓肚子了

上一章  |  人在大宋,無法無天目錄  |  下一章
Copyright (C) 2012-2012 哎呦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