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你造拖拉機,你去造火箭? 第374章 空間電站
“億萬富翁埃隆·馬斯克乘坐SpecaX龍飛船進入太空。”
“5月20日,SpecaX創始人埃隆·馬斯克以及兩名SpecaX工程師、一名富豪乘坐‘龍’飛船進入太空,一同進入太空的還有一輛特斯拉roadster跑車。”
京城,林炬一刷新推特,就看到了15分鐘前老馬發布的動態,他正穿著SpecaX自家定制的宇航服。背靠一輛藍色特斯拉roadster跑車。
看起來減配的龍飛船也沒出問題。
原世界線的獵鷹9火箭在回收實驗成功后就幾乎沒有過失敗經歷,只穿插了幾次回收失敗,但發射超過200次都未曾出現故障。
龍飛船也是,載人龍飛船之前已經有過七八年兩型迭代,所以獵鷹9載人龍組合不管從技術上還是發展歷史上看都是極為可靠的。
從老馬每隔不到半個小時就發一次推特的表現看,這次太空之旅他大概很開心,就連去年承諾的roadster跑車也上來了。
但航天局認為那輛跑車就是一個空殼子,否則龍飛船重心配置是個大問題,生活物資都沒地方放,怪不得老馬沒去打開roadster的車門。
“佘老,今年太空進修的名額不止五個了吧?曙光飛船最多可是能塞11個人。”
佘院士看著林炬總感覺對方有事,頓時提高警惕。
“那不可能,11個航天專家,但凡出點意外麻煩就大了。當年六三空難以后內部都有規定的,五個人已經是極限了。”
六三空難林炬作為軍事愛好者也是知道的,那是2006年國家在研制空警200預警機進行試飛的時候發生的一次失事,這場由機翼結冰導致的事故使國內損失了34名一流電子專家,幾乎是研究力量砍半的沉重打擊,否則如今的預警機發展速度還能快上不少。
林炬:“但我們的飛船可比運8強多了,可靠性完全不一樣,六三事故很大也要歸結于飛機當時超載不符安全規定。”
“這我們安排多少人上去是有計劃的,新遠又有什么事了?”
佘院士懶得再繞彎子,直接問正事。
“我們能有什么事……哦,倒還真有件小事,第三和第四個生活艙已經建造完畢了,我打算提高航天飛機的發射頻率,這是下半年的四次飛行計劃表,報備一下好安排。”
林炬語氣平淡,但佘院士根本不按常理地拿過飛行計劃表,一邊翻一邊說道:
“我就知道,馬斯克上去了你也想上去,這老是……嗯?這是什么?一百人客運艙!”
佘院士看到那喪心病狂的客運改造方案震驚地說不出話來,以不符合年齡的速度不停搖頭。
“瞎搞,瞎搞!這太危險了,113個人!你知不知道要冒多大風險,這還不如你干脆就在太空辦公去來的靠譜。”
他本來以為林炬是被人蠱惑又要上太空,誰知道居然是要準備把一百多個人一次性送上去,他都不想去計算成功率了,只要不是100,航發委就不敢批準!
哪怕是0.001的風險,那也是100多條人命,這種事故級別是要全國通報中央成立小組調查的,造成的影響難以估量。
林炬看到佘院士如此堅決的拒絕雖然早有預料但還是有些失望,看來阻力確實不小。
“那……就我上去?”
“這還差不多……等等伱把我繞進去了,嘿!”佘院士此時只恨為什么大佬出國不帶自己,航發委目前除了他沒誰能壓住林炬,結果每次來京城都沒小事。
“包里還有的這些是什么?一起說了吧?”
“啊?那個啊,”林炬將敞開的公文包里剩下的文件拿了出來。
“長安科技大學忽悠了蜀川政府,準備搞空間電站,小項目。”
蜀川雖然每年吃中央的轉移支付是第一,但整活的心態從未落下,加上中央與地方的財稅關系改制之后大大增強的自主權力,正在開始放飛自我中。
空間電站并不是個新穎的概念,70年代阿美就先搞過,但因為成本因素退出了,進入新世紀之后又撿了起來,但各國也在紛紛跟進。
2008年,天基太陽能列入國家重點研究計劃,2014年國家發布了太空發電站發展規劃及關鍵技術體系規劃論證報告。
在原世界線中,2018年“逐日”計劃啟動,2022年的時候國內建成了一個試驗性的天基太陽能發電接收裝置,并預計在2035年建成發電功率比肩三峽的空間電站。
相比于地面發電,太空發電的優勢很多。
首先是輻射強度,沒有了大氣和云層的干擾,在3.6萬公里靜止軌道運行的太空電站太陽能板平均輻射強度是地球上的10倍;
另外靜止軌道的衛星可以全天候接受太陽光,完全不會受地球自轉和天氣影響,可以全年持續供電。
根據各國的前期一些論證報告,地面太陽能板的發電效率在8到12左右,而空間電站的效率可以做到35.5。
傳輸到地面的手段主要有兩種:微波和激光。
比起激光,微波不受大氣層的衰減,1到10G赫茲的微波轉換收集效率可達90,總體效率依然能達到32,是地面效率的2.5到4倍。
國內搞這方面研究的主要是長安科技大學的丁必筠教授,原世界線國內的空間電站項目也是他們在做。
或許是受到了世界線變動的影響,他們找到了因為人造月亮項目被否決而一門心思找新活的蜀川政府,并且推銷了自己的空間電站計劃。
按照他們的推銷方案前景,假如在太空建成一個1000噸重,發電量160兆瓦,面積40萬平方米的發電站,就可以提供蓉城10的裝機發電量,而且因為是全天候發電,實際上可以減少地面15到20的裝機容量。
雖然目前高功率太陽能板的造價還接近1平米100萬元,但如果要量產如此之多、一千倍現有產能的太陽能電池完全可以把價格壓低到難以置信的地步,總體發電部分造價也不過40億元,整體空間電站造價在100億元以內。
這樣的空間電站每年可發電14億千瓦時,向地面傳輸約12.6億千瓦時,按照0.55元一度電的供電標準計算直接發電量接近7億元,但考慮到全天候發電帶來的損耗降低,實際上可以省下兩倍的電費。
換算成火電,也就是每年節省下86萬噸煤炭,22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
(本章完)
讓你造拖拉機,你去造火箭? 第374章 空間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