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你造拖拉機,你去造火箭? 第199章 意外
微博,7月7日熱搜置頂的詞條:
“林炬在太空的第一個晚上”
7月6日中午,林炬抵達了天宮空間站。
雖然已經多年未上太空,而且也從未有過對接經歷,但重復次數多到數不清的訓練是有效果的,李偉手動對接比自動還快,一次就穩穩地對上了接口。
在太空已經飄了兩個多小時的林炬已經適應了重力,跟在李偉后面進入了“天和”核心艙。
云宮核心艙的0.9m對接口被神舟十一號和團結號占用了,所以只能通過天和核心艙的節點艙進入。
系統工程師柯云和鄧磊在云宮空間站等他,等林炬通過那寬大的2.5米方形對接口時,一致喊道:
“歡迎老板回家!”
沒什么問題,XS62制造方和歸屬權都是新遠公司,說是林炬的也沒錯。
也就是說……他在太空有一棟房產?
林炬雖然在地面上也不止一次進入過空間站內,但在太空中還實屬首次。
最讓他感到奇妙的就是方向感,尤其是圓形艙部分。
他做的第一件事是輕輕踩在艙壁上走了一圈,因為沒有重力,所以竟然完全沒有顛倒的不適。
6.8米的圓形艙段實際生活著體驗極其巨大,以林炬一米八的身材,足足有三個半他那么高呢!
以至于晚上再次直播的時候,林炬下意識地吐槽一句:
“早知道就做成隔間了,兩層都富裕。”
當時的網絡評論區刷過一片的“不愧是大資本家”“資本要進入太空了”等詞條,不過大家也真沒覺得有什么問題,畢竟一般居民住宅樓層高度也就在2.8米到三米左右。
6.8米的高度說是別墅都不夸張,所以直到現在都不斷有人吐槽XS62實在是過于豪華和奢侈,竟然沒有隔層。
但這些當時的新遠工程師們并非沒有想到,不過那個時候他們認為圓型艙段這樣做布置舒適度會有極大提升,而且給人的感覺會和宇宙飛船一樣。
實際上也確實如此,林炬在圓形艙段的感受就是一種完全的未來飛船的感覺,空間大氣,布局優美,尤其是坐在觀景艙的時候,要是加上環形的操作臺,就好像坐在“千年隼”飛船的領航艙里一樣,特別有感覺。
相反等他再回過頭去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參觀時,瞬間就有種進入了集裝箱的感覺,觀感被極度壓低。
他響起了第一批天宮空間站的4名航天員大隊乘員下來后,五院工程師在B級基地合作實驗艙制造時無意間的抱怨。
體驗過云宮核心艙后的航天員強烈建議未來空間站的內部尺寸不要少于3X3米,最好能達到4X4米,因為一旦體驗過寬敞的環境真的回不去了。
就算是以他們的適應能力,要想改過來也需要不短的時間,而且大艙段優勢真的很多。
所以第二批的“夢天”“問天”實驗艙五院還是按照新遠的“浪費”精神,留足了很多空間,沒有一股腦地瘋狂塞設備。
第一次實地體驗空間站,尤其是自家建造的空間站,林炬直到按空間站規定的時間表休息前一直竄來竄去,甚至摘了一株成熟的小白菜……
這里面一部分被空間站的直播攝像機錄下來對外公布,對于名人的空間站首次經歷,這些視頻的播放量非常高,吐槽也很多。
畢竟按照日常慣例,名人都應該像媒體說的那樣有一些特質,然而林炬的表現似乎也和普通人沒什么兩樣,見到失重狀態下的某些神奇現象一樣會驚訝,一樣會做出很多看起來很幼稚的動作來體驗失重的神奇。
而且這些動作還引起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杰夫·貝索斯在藍色起源內部宣布要開發“新謝潑德2”火箭,與“新謝潑德”不同,新謝潑德2火箭將使用一臺BE4引擎,目標是能將減重后的太空艙發射進入近地軌道。
畢竟失重幾分鐘的體驗和軌道上的對比……嗯,顯然是后者的逼格更高。
老馬則是盯上了空間站,SpecaX對外公布將于畢格羅宇航公司聯合開發充氣式艙段,利用獵鷹9火箭發射到ISS,對接后能充氣膨脹,成為專職對外運營的旅游艙段。
這個充氣艙段“起源”展開后的面積達到了115平方米,比XS62小一些,但也小不了多少。
好處是體積和重量控制的比較不錯,畢格羅公司在十年前就接受了NACA的援助,技術上已經比較成熟,就是可靠性一直令人擔憂,不過現在他們決定再加一把力,讓充氣式艙段提前進入應用。
“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完成首次試驗飛行。”
7月8日,林炬還在天上飄的時候,新一代載人飛船完成了首次測試飛行。
發射火箭是長征三號乙,LEO運力11.2噸的大毒發。
重量21.6噸,長度8.6米的新一代載人飛船用長征三號乙發射當然到不了近地軌道,不過只是測試飛船的性能而已,只用飛到高亞軌道讓飛船被大氣層燒兩遍看看設計有沒有問題就成功了。
本來用新遠五號甲可以剛剛好打到近地軌道,但航天局覺得沒必要,而且長征二號、三號系列箭體庫存很多,沒事打一發。
不過新一代載人飛船的直徑達到了5米,而長征三號乙的最大直徑只有3.35米,未來打算用的可復用長征七號直徑也是3.35米。
超出一點直徑沒什么問題,但因為新一代載人飛船采用了無整流罩的設計,所以底部與火箭的連接處同樣沒有過渡。
這就導致飛船的頭部看起來就是……反正有點意味深長。
好在飛船本身的測試是非常成功的,新一代載人飛船的設計很完善,可復用指標也完全達到了,燒蝕造成的影響并不大,簡單收拾一下再發射沒有任何問題。
飛船采用的很多新技術也得到了驗證,包括柔性貨艙、著陸時的氣墊等等,都沒出什么大問題,意味著昂貴的神舟時代即將過去,航天局也將迎來可復用廉價太空時代。
不過這個消息在航天口甚至科技圈并沒有引起太大的波瀾,現在熱點是計算機:三進制計算機。
(本章完)
讓你造拖拉機,你去造火箭? 第199章 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