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老朱,咱說好的不急眼! 第三百三十九章 經濟發展的上中下三策
幾十年或者數百年都不一定。
蘇璟這話,直接把朱標給干沉默了。
今日這大致的課程內容他也算是聽懂了,主要講的是紙幣的優劣。
說到底,紙幣發行,應該是和經濟的發展相配套的。
以朱標對蘇璟話語的理解,那就是現在的大明經濟還太弱了,所以并不適宜在這個階段發行紙幣。
作為太子,又深受蘇璟的教導,朱標很清楚經濟發展對于大明的重要性。
他也一直覺得,大明的經濟,可以迅速的騰飛發展。
然而,現在蘇璟卻給了一記重錘。
朱標沉默著,他的弟弟們并沒有在這一點上糾結,他們依舊在嘗試著蘇璟所說的‘金融產品’。
說到底是一個新的概念,又比較空泛,想要理解還是比較難的。
“蘇先生學通古今,實在是令人佩服,或許多年以后,我才能真正的明白這堂課的內容。”
朱棡有感而發道。
讀書越多,便越發的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朱棡現在是徹底的被蘇璟征服了,內心也收斂起了自己那份讀書人的高傲。
朱棣說道:“商業之道,智慧無窮,我此生怕是無法理解其中精義了。”
朱樉道:“還請蘇先生之后多教教我,這錢財之事,我頗為感興趣,奈何自身才智所限,只希望能學到蘇先生十之一二足以。”
現在的朱樉,已然是找準了自身的定位,在商業上多有建樹就對了。
論讀書博學他不如晉王朱棡,論軍政謀略帶兵打仗他不如燕王朱棣。
論思維敏捷才思智慧他不如吳王朱橚,論賢德品行他和太子朱標相距甚遠。
現在的朱樉,能夠彎道超車的也就只有許多人都看不上的商業了。
在蘇璟的教導下,朱樉是深刻的認識到了做生意也能做成大事。
蘇璟看著幾人,也沒說什么,課后感想而已,真假還不好說。
書房外,老朱的臉色并不是太好看:“說半天,就是現在不能發行唄,真是廢話連篇!”
本以為能聽到什么現在就能解決大明財政問題的辦法,老朱一直耐著性子在門外偷聽,沒想到竟然得到的是這么個答案。
朱元璋只覺得自己全然是白費功夫。
劉伯溫說道:“陛下,臣倒是覺得蘇先生今日所言之內容,對于大明來說,那是具有相當深遠意義的。”
“正如蘇先生所言,大明的經濟發展,或許是幾十年便可騰飛,或許數百年都無法達到紙幣發行之標準。”
“這一切的關鍵,應該就在蘇先生的身上,若是蘇先生能大展才華,這一天興許能來的更早一些。”
劉伯溫看的比朱標這些人可遠多了,紙幣只不過是經濟發展的一個象征而已,真正的核心是大明的經濟能否發展起來。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有了經濟基礎,才會有一切變革的基礎。
社會形態的變化,也與經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因為經濟不會憑空發展,生產力的進步,才會促進經濟的發展。
說到底,蘇璟現在所說的一切,都是指向了曾經他與劉伯溫說過的那些社會新形態。
“伯溫,你有些太高看蘇璟了。”
朱元璋淡淡的說了一句,沒有和劉伯溫在這件事上多說什么了。
對于老朱這么個開國皇帝而言,財政可是相當重要的權力。
蘇璟不入朝堂,那就沒有任何可能讓他掌握大明經濟的命脈。
蘇璟的暢想,老朱不會,至少目前不會讓蘇璟去實施,去實現。
“臣明白了。”
劉伯溫點頭,話到這些就足夠了。
“好了,今天的課,就講到這里,東西不少,還需要你們仔細的消化。”
蘇璟朝著朱標等人說道。
“多謝蘇師(先生)教導!”x5
朱標五人立刻起身朝著蘇璟行禮。
蘇璟擺擺手道:“不必如此,我也就是隨便講了講,對了,課后給你們一個問題,你們可以回去思考思考。”
“先前我談了貨幣的四個發展階段,第四個階段是紙幣,我的問題是,紙幣之后的第五個階段,是什么階段?”
從以物易物到金條銀塊再到鑄幣,然后是紙幣。
貨幣的發展歷史,其實就是人類經濟發展史的變遷展現。
“行了,就這樣了,我先出去透口氣。”
說完蘇璟直接來到了書房門口,一把拉開了書房大門。
“陛下?誠意伯?”
蘇璟一眼瞧見了正背對自己,步伐匆匆的朱元璋和劉伯溫,他直接出聲喊道。
“咳咳。”
朱元璋轉過身,面色僵硬道:“蘇璟,朕過來看看太子,巧啊,你也在這。”
身為皇帝,演技可能沒受過專業訓練,但憋住表情還是可以的。
一旁的劉伯溫說道:“蘇先生,我也是受陛下所召,前來看看太子殿下的。”
以君臣倆,儼然是一副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樣子。
“兒臣拜見父皇!”x5
此刻朱標幾人也走到了書房門口,見到朱元璋,那是立刻下跪行禮。
朱元璋立刻道:“行了,都起來吧,你們剛上完課,回去好好消化消化,不用在這呆著了。”
“是,父皇!”X5
五人隨即起身退下,他們也明白,接下來的事情,不是他們可以摻和的了。
等到人走了,老朱這才看向蘇璟道:“蘇璟,朕就是隨便過來看看,你別多想啊。”
蘇璟笑道:“陛下不必解釋,蘇璟明白,不過我看誠意伯也在,是不是陛下有什么疑惑未解”
“蘇先生,是這樣,剛才我和陛下在書房外……”
“咳咳!”
劉伯溫正要和蘇璟說話,卻被朱元璋的咳嗽聲直接打斷。
剛才才說的來隨便看看,劉伯溫現在就直接說剛才在書房外偷聽的事情,這豈不是自己把自己給暴露了。
“臣多嘴了。”
劉伯溫立刻低頭道。
朱元璋擺擺手:“無事,不過既然伯溫提了,那朕也想問問你,蘇璟,你覺得大明真的就是發行不了紙幣了嗎?”
劉伯溫還是懂朱元璋,剛才他可不是多嘴,而是故意的。
就是給老朱一個臺階,好讓他可以順理成章的把自己想問的問出來。
這配合,只能說相當嫻熟。
蘇璟回答道:“陛下,剛才我說的很清楚了,大明是現在不適合發行紙幣。”
朱元璋面色微變,說道:“你說可能幾百年都不合適,那和不能發行有啥區別?”
“陛下這話說的,大明啥時候能發行紙幣,那不是看您么。”
蘇璟立刻道。
“怎么又和朕有關系了?”
朱元璋愣了一下道。
蘇璟淡淡道:“看來陛下的記性不太好,咱們在溧水縣剛見面那會,誠意伯也在,我不是和陛下說了一個丐幫和皇帝的故事么。”
“現在這大明能不能發行紙幣,那不都是一樣的道理么。”
朱元璋回憶了一下,但奈何他每日的事務實在繁多,和蘇璟的第一次見面,都是快一年前的事情,他是真的記不起來了。
“有這事?”
老朱皺著眉頭道。
“陛下,蘇先生的意思是,紙幣能否發行看的是大明的經濟發展水平,而大明的經濟發展水平,是由陛下所決定的,故而紙幣能否發行得看陛下。”
劉伯溫在一旁幫著朱元璋解釋了一下。
聽完劉伯溫的話,朱元璋還是沒想起來,但蘇璟的意思他明白了。
“蘇璟,你不要忽悠朕,朕是皇帝不錯,但大明的經濟發展成什么樣,也不是朕一人能決定的。”
朱元璋直接說道。
老朱很霸氣,但他并不是自大的霸氣。
相反,他對自身的能力有很清楚的認知。
手下的能兵強將也是用的很多,對于自己不熟悉的事務,通常也愿意放權給手下的人。
當然,主要是在起義的階段,老朱對手下人還是頗為信任的。
在搞錢這件事上,朱元璋很清楚自己沒這方面的才能。
蘇璟微微一愣,這樣的老朱,他還真是在史書上沒見過的。
“陛下,您可是一代圣君,蘇璟相信大明在您的帶領下,肯定會一步步走向輝煌的!”
蘇璟也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一頓馬屁拍上了。
畢竟這時候不是單獨兩人在場,還有個劉伯溫在,該給老朱的面子要給。
朱元璋臉色微變,頓了頓道:“蘇璟,你也不用這么說,大明是朕開創的,自然會竭力治理好大明的,這經濟之事,的確不是朕之所長。”
蘇璟又道:“陛下,您謙虛了,開創大明這等豐功偉績,已經是世所罕有,誰也不是全能的,但蘇璟相信,以陛下之才智,即便是不善長,依舊可以很快的學會并且精通的。”
這一番連環馬屁,雖然很生硬,但馬屁終究是馬屁,老朱聽得那是相當的高興。
蘇璟的夸贊,平日里可不是那么容易聽到的。
這讓一旁的劉伯溫看的有點不知所措,蘇璟在他的心里,和現在拍馬屁的形象那是相距甚遠。
劉伯溫甚至有些懷疑,自己是不是見到了幻覺。
蘇璟是何等才智通天,現在這樣子,簡直就像是一個佞臣一般,只顧著說好話了。
“行了行了,蘇璟,這些話就說到這吧,朕還是想問你,大明現在國庫不豐盈,財政上有所困難,你可有什么解決的辦法?”
朱元璋把話題拉到了原本的路線上,大明的財政問題。
大明寶鈔,老朱現在肯定是不會發行了。
但大明的財政緊缺問題不會就此消失,還是需要一些辦法來解決的。
蘇璟說道:“陛下,國家財政大事,豈是我一個小小商人能解決的,就算把我溧水縣的全部產業都賣了充國庫,恐怕也只是杯水車薪,陛下這著實是為難我了。”
盡管上輩子蘇璟是上市公司的總裁,身家豐厚,經商水平不低。
但現在老朱問的那是一整個大明的財政問題。
一個公司和一個國家,這其中的體量差距可不是一點半點。
在這件事上,蘇璟還是很有自知之明的。
剛才上課的時候可以隨便吹,現在是對這朱元璋說,那是得拘著點。
“伯溫,你覺得呢?”
朱元璋直接轉頭朝著劉伯溫問了起來。
劉伯溫立刻回答道:“陛下,臣以為蘇先生過于謙虛了,就剛才蘇先生教授太子殿下的課程,臣覺得若是能用在大明上,肯定能使大明的經濟迅速的發展。”
這也不是劉伯溫故意拖蘇璟下水什么的,而是朱元璋剛才從頭聽到尾了。
劉伯溫要是睜著眼睛說瞎話,那也太看不起朱元璋了。
“蘇璟,聽到了吧,朕希望你別再謙虛了。”
朱元璋轉頭看向蘇璟,淡淡說道。
蘇璟稍稍想了想,說道:“陛下,您若是真想知道,我倒是有辦法,不過辦法分為上中下三策,不知道陛下想要哪一策呢?”
上中下三策?
老朱的眼睛瞬間瞪大,看向蘇璟道:“蘇璟,這就是你和朕說的沒辦法?都有三策了?合著你是在玩朕呢?”
說話間,老朱的火氣已經有些蹭蹭的冒起來了。
一開始說沒辦法,現在又直接扯出來上中下三策,擱誰誰火氣不大。
一旁的劉伯溫趕緊道:“陛下,臣以為,還是先聽聽蘇先生怎么說吧。”
這在場的三人里,劉伯溫是最膽戰心驚的。
蘇璟的態度,跳脫的讓劉伯溫無法想象。
一會覺得蘇璟是個諂媚的佞臣,一會又覺得蘇璟好像壓根沒在意朱元璋這個皇帝的脾氣。
蘇璟說道:“陛下,聽完了你就知道我為啥一開始說沒辦法了。”
“有話快說,有屁快放!”
朱元璋直接甩臉道。
蘇璟說道:“這上策么,便是陛下勵精圖治,百姓安居樂業,政策逐漸放寬,大明的各行各業蓬勃發展,經濟自然而然會好起來,此乃王道,速度雖然不快,不過穩定。”
“中策以刺激民生商業為主,廣開商路,包括重啟絲綢之路,海上商運等等,以朝廷為根基,直接參與到經商之中,將大明朝堂上下文武百官全都集合到其中。這樣便可以籌集到一筆龐大的資金,錢多了,自然能生錢。”
“至于這下策么,那便是反攻倭寇,攻占倭國!”
(本章完)
大明:老朱,咱說好的不急眼! 第三百三十九章 經濟發展的上中下三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