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百六十四章 脫貧攻堅與社會保障

  “為什么?”

  朱標詢問道。

  他沒見過漂亮國,并不清楚直接發錢糧會導致什么后果。

  “因為大明不夠有錢。”

  蘇璟自然也不會說什么漂亮國的經驗,擺出事實就可以了。

  沒錢沒糧,這就是現實。

  朱標低頭沉默,身為太子,每年的稅賦賬目他都有過目,這是老朱要求他看的。

  的確,按照今天的調查結果來看,大明境內的乞丐數量不少。

  乞丐都這么多了,處于貧困線上的百姓,數量那就更多了。

  大明的國庫,是承受不住這種壓力的。

  “那到底該如何做呢?”

  朱標只能將問題繼續拋向蘇璟。

  蘇璟其實也在思考,其實關于脫貧,他還真知道一些。

  畢竟前世的種花家,那可是脫貧攻堅的一把好手。

  即便是在全世界范圍內,種花家的脫貧也是無比先進和有效的。

  但,這并不適用于大明。

  不說生產力的因素,就論基層政府的執行力,完全就沒有可比性。

  皇權不下鄉,這可不是說著玩玩的。

  如果真的直接發錢的話,不用想,類似賑災糧貪腐的事情,只會更多。

  怎么辦?

  蘇璟腦子一轉,隨即說道:“牛懿,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倒是可以從宋朝入手。”

  宋朝?

  朱標遲疑了一下,腦海里思索起宋朝的一些歷史記錄。

  別說,朱標這記憶力相當不錯,很快就找到了一些記錄。

  “蘇師,您說的不會是惠養乞丐法吧。”

  朱標朝著蘇璟說道。

  惠養乞丐法?

  蘇璟一愣,這方面的歷史他還真不是很清楚,他提到宋朝也不是為了說這個什么惠養乞丐法。

  但此時的蘇璟還是神色不變道:“說說看,這惠養乞丐法都有些什么內容?”

  不知道不要緊,反正朱標肯定記得,讓他解釋下就好了。

  朱標也沒有懷疑什么,直接說道:“熙寧十年,宋神宗頒布了惠養乞丐法,規定每年十月份,地方官府就得對管轄內的老弱病殘者進行定期查看,每人每天發放糧食,成人是米豆一升,幼兒是米豆半升。

  從十月份發放到次年的三月份,中間不允許中斷,且不能出現餓死的情況。”

  朱標說完,自己都愣了一下。

  這不就是直接發糧么。

  蘇璟聽完,也是頗為震撼,以前他還真不知道,宋朝對于貧苦百姓的福利,竟然這么好?

  即便是前世,能達到這種福利標準的國家,也不會很多吧。

  “蘇師,您不是說,直接發糧的辦法行不通嗎?”

  朱標朝著蘇璟問道。

  “額這個”

  蘇璟稍稍遲疑了一下,說道:“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宋朝有錢的基礎上啊!”

  “沒錢,能這么干嗎?”

  宋朝,那是在整個華夏歷史上的封建王朝中,最為富有的一個朝代了。

  別看打仗是真慫,動不動就是割地賠款保平安。

  但也得要有錢才能賠款呀。

  真要擱現在的大明,這國庫還真和宋朝沒法比。

  “蘇師說的有理,是學生理解錯了。”

  朱標回過神來,繼續道:“對了,蘇師,這宋朝不僅有惠養乞丐法,還有居養法。”

  “各州府設立居養院,用來收留那些孤寡貧幼、生活不能自理的人,按月供給口糧,請大夫看病。”

  “南宋又增添了養濟院,將街頭受凍的乞丐收留進養濟院。”

  居養法!

  居養院!

  養濟院!

  蘇璟聽著朱標的描述,第一次被震住了。

  他對宋朝的歷史記憶大多數還停留在黑歷史上,史上最弱最沒有血性的封建王朝。

  但沒想到啊,這大宋,竟然還有這么些個人文關懷。

  就這社會福利制度,都快趕上前世美麗國了吧。

  自己對于歷史的了解,還是太淺薄了。

  蘇璟心中感慨萬千,對著朱標卻是說道:“牛懿,這正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體現。”

  “也是脫貧的核心,國家的富足!國家富足,才能對社會的貧弱集體給予應有的關懷。”

  朱標聽著覺得十分有道理,正欲點頭,但隨即便想到了一個事,馬上說道:

  “蘇師,但這國家富足,不是應該建立在百姓富足的前提下嗎?如果百姓是富足的,貧困自然會減少吧。”

  國家的稅收來自于百姓,百姓有錢,國家才能有錢。

  蘇璟點點頭道:“沒錯,道理就是這樣的,百姓富足,國家才能富足,國家富足又可以反哺百姓,這是一個良性循環。”

  朱標聽了這么半天,腦子還是糊涂的。

  蘇璟好像說了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沒有說。

  “蘇師,可是到底該如何解決貧困呢?”

  朱標只能繼續追問道。

  蘇璟淡淡道:“這就要分成兩個部分來說,如果是整個國家的脫貧,那需要做的就是發展生產力,將社會財富的總量提升,這樣百姓才可能分到更好的財富。”

  “如果是針對乞丐這類的極度貧困者,那么建立合適的社會保障制度,就是非常必要的了。”

  發展生產力朱標是知道的,他現在跟在蘇璟身邊學習也是為了這個。

  但社會保障制度,朱標就有些不太明白了。

  “蘇師,何為社會保障制度?”

  朱標詢問道。

  蘇璟回答道:“惠養乞丐法和居養法,其實就算是社會保障制度的一種表現形式了,準確的描述來說,應該是指通過集體投保、個人投保、國家資助、強制儲蓄的辦法籌集資金,國家對生活水平達不到最低標準者實行救助,對暫時或永久失去勞動能力的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逐步增進全體社會成員的物質和文化福利,保持社會安定,促進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

  “當然,以大明目前的情況來說,還做不到這樣的程度,得先完成第一步,大明的國力提升,才能完成第二步,救濟這些極度貧困者。”

  “所以我說這是一個長期攻堅的過程,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聽著蘇璟的描述,朱標是努力的理解并記憶著,生怕漏掉點什么。

  實在是理解不了的,那就直接強行記下來。

  “當然了,目前來說,想要救濟這些乞丐以及那些極度貧困者,也有能夠暫時頂上的辦法,比如我之前說過的以工代賑。”

  蘇璟繼續道:“由官府出面,提供一些基本的工作崗位,不要求干的多好,先讓他們能自己活下來再說。”

  “牛懿,還記得我之前和你說過吧,要想富,先修路,交通的便捷能大大促進經濟的發展,與以工代賑正好是相輔相成。”

  “當然了,這種事,單憑我一個商人是做不了的,只能是官府牽頭。”

  蘇璟隨口說著,但落在朱標的耳中,卻是無比的震撼。

  原來蘇璟之前和他說過的諸多理論,并不是單獨存在的,而是有著某種聯系。

  當這些理論貫通起來的時候,一切都清晰了起來。

  “蘇師,學生懂了,多謝蘇師教導!”

  朱標朝著蘇璟認真躬身道。

  只是幾個乞丐的救濟問題,卻讓朱標看到了大明的強盛之法。

  蘇璟在朱標心中的地位,再度拔高。

  “行了行了,這事吧,其實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官府沒人牽頭做,便做不成。”

  蘇璟擺擺手道:“我也就是這么隨口一說,真要做還得看上面人的意思。”

  “蘇師放心,學生一定讓此事推行起來。”

  朱標當即保證道。

  “行啊,那你可得好好的考慮一下實施的細則,到底該如何執行下去。”

  蘇璟笑著說道:“這可不是賑災的時候,受災的災民那是成片成片的,甄別起來很容易,在正常地方搞的話,可是會有不少有心之人混進來的。”

  “別到時候錢糧出了,最后應該被救助的什么都落不到。”

  以工代賑看似是個工作,但其實有著救助的性質在。

  有些本身有田有糧的,也是會偽裝成極度貧困者去擠占名額。

  要想將這個辦法,真正的落到實處,那是很考驗執行能力的。

  “學生明白,此事當謀定而后動。”

  朱標認真道。

  蘇璟點點頭:“不錯,這話說的很多,我知道你心憂百姓,想為他們做點什么,但一定要清楚自己的身份和能力能造成的影響有多大。”

  “很多時候,伱的一句話,可能影響的是許多人的生死,這份責任,得擔住了。”

  朱標有這個憂民之心,同時也有著影響力。

  蘇璟對自己這個學生的行為,還是很贊同。

  所以,蘇璟并沒有打擊朱標,前世那樣的執行力之下,依舊會出現各種亂象。

  以如今大明的地方執行力,恐怕不好說。

  但這個辦法,執行總比不執行好,又不是王安石的青苗法,明明王安石的想法是低息借貸錢糧種子給百姓,結果到了地方就是各種加息強貸。

  王安石想的很好,但執行的時候,根本不能按照他的想法執行下去。

  最后也是直接被廢除了。

  這也是蘇璟沒有將前世種花家的許多扶貧經驗傳授給朱標的一個重要原因。

  大明的官員,沒有信仰。

  或者說,封建制度下,通過科舉選拔的官員,都沒有信仰。

  封建土地所有制下,這個結果必然的。

  “學生明白。”

  朱標重重點頭,此刻他內心是以太子的身份在和蘇璟保證。

  “好了,就這樣吧,回去了。”

  蘇璟催促道。

  這在外面一天,還是怪冷的。

  “是,蘇師。”

  朱標跟著蘇璟,很快便回到了家里。

  雖然家里沒人,但朱橚的學習態度并沒有任何的變化,天才的自控力都是很強的。

  朱標和蘇璟打了個招呼,便直接回到了自己的房間。

  這坐下來的第一件事,便是將蘇璟說過的話,趕緊重新默寫出來。

  無論是貧窮陷阱,還是社會保障制度。

  最重要的當然是這個以工代賑和基建修路相結合的思路,一旦完善了思路執行下去,就可以讓大明境內的諸多百姓受益。

  大明的窮苦百姓,那數量可是不少的。

  足足半個時辰的時間,朱標這才把所有的東西全部默寫出來。

  除了蘇璟的理論內容,還有他自身的一些理解。

  他相信,將這個傳給他的父親朱元璋后,再由諸多大臣合力參謀之下,應該是可以得出一個比較完備的思路的。

  蘇璟告誡朱標的話,朱標記得很清楚。

  一定要秉持著對百姓負責的想法,而不是拍拍腦袋就決定了。

  當這些東西寫完,朱標的神色卻沒有放松。

  蘇璟對于科舉的預言,還在困擾著朱標。

  “蘇師為什么會說科舉舉行之后就要停呢?”

  朱標自語道。

  他想了許久,沒有得出任何的結論。

  之后提筆躊躇了一會,最終還是決定將蘇璟的論斷寫到了信里。

  這事,還是得讓父親朱元璋知道比較好。

  寫完回信,附上卡奧斯題目的答案,以及蘇璟出的那道數學題,和十幾個蘇璟親手做的望遠鏡。

  朱標要送回皇宮的東西,就全部在這里了。

  紫禁城。

  奉先殿內。

  老朱正在看著最終確定的科舉章程,他相當的滿意。

  “重八,看來你很滿意啊。”

  馬皇后站在一旁朝著朱元璋說道。

  朱元璋點點頭道:“沒錯,妹子,這科舉的辦法,總算是徹底定下來了,等到明年我昭告天下,到時候科舉一開,大明便有了諸多能用的人才了!”

  因為空印案的事情,老朱殺了一堆官員。

  殺的時候很果斷,但現在沒人可用也是很煩躁。

  所以,科舉甄選人才,就顯得很重要了。

  馬皇后笑著說道:“那真是件大喜事,重八你記得要給那些忙這事的大臣們賞賜。”

  老朱對于自家人,很大方。

  不過對于手底下的大臣,就有些摳了。

  馬皇后知道老朱的性格,這會也是特意提醒了一句。

  “知道了,妹子。”

  朱元璋點點頭,答應了下來。

  旋即他又說道:“可惜了,蘇璟那小子死活不愿意入仕,不然我就能輕松不少了。”

  忙起來的時候,老朱還是能想起蘇璟的。

  馬皇后笑道:“重八,最近我怎么老聽你念叨蘇先生呢,這可不像你。”

  朱元璋面色微僵,說道:“有嗎?我怎么沒感覺?”

哎呦文學網    大明:老朱,咱說好的不急眼!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