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姑父叫朱棣 第三百三十二章 是,通政
徐景昌正式打算和戶部商議此事的時候,突然從禮部傳來消息,有琉球國王子尚巴志求見。
“外臣拜見上國通政定國公徐大人。”
這位王子殿下非常客氣,甚至到了謙恭的地步。
徐景昌向來待人和善,彬彬有禮,至少他自己是這么認為的。
“請坐。”徐景昌讓尚巴志坐下,又給奉上了茶水,這才問道:“王世子遠路而來,必有事情找我吧?”
尚巴志頓了頓,眼中流淚,抹了一把,才苦兮兮道:“我們琉球國小民貧,且孤懸海上,無依無靠。所賴上國垂青,殘喘安居。只是眼下國中三方分立,彼此攻訐不斷,且又遇上了風災,莊稼絕收,百姓饑寒交迫,衣不蔽體,食不果腹……”
這位越說越傷心,竟然嚎啕大哭起來。
徐景昌仔細聽著,這才明白怎么回事。
琉球雖然是彈丸之地,卻還分成了三個國家,尚巴志來自中山國,而在中山國之外,還有南山和北山兩國。
本來琉球比一個縣還小,弄成了三國演義,彼此攻伐,已經夠離譜了。
更離譜的還有天災人禍,仿佛老天爺都在折磨這個小島。
人禍自然是倭寇肆虐,這一點大明也飽受折騰,苦不堪言。
天災則是琉球孤懸海上,每到臺風季節,動不動就有狂風席卷……說來也倒霉,剛剛琉球居然在一個半月之內,遭逢三次臺風。
光是損失的人口就有上千人。
損壞房屋不計其數,大片農田絕收,幾乎一夜之間,就把琉球推到了亡國邊緣。
所幸這些年大明海上貿易頻繁,琉球位置關鍵,能承擔轉口貿易,可以賺點錢,也能從大明買些糧食,大災之年,不至于餓死。
但是這也不是長久之計,鬼知道下一次再來大災,又該如何應對?
“定國公在上,琉球仰慕上國,一心追隨,忠貞不二。歷年來,根據對各國的重臣考評,琉球都是分數最高,且逐年上升。竊以為琉球好比大明孝子,如今琉球百姓,希望認祖歸宗,請求大明收留!”
說著,尚巴志竟然跪倒在地,磕頭作響。
不用動武,就能收服有一個國家,徐景昌自然很喜歡這種模式,但是有些事情,也不好表現太急切。
他先把尚巴志攙扶起來,然后道:“琉球和大明,乃是一家,為琉球排憂解難,也是大明應該做的。只是要把琉球并入大明,尚且需要幾個問題解決。”
尚巴志立刻道:“定國公請講,不管什么,在下都無有不應。”
徐景昌道:“不必如此著急……咱們先說貴國王室,你們愿意繼續留在琉球,還是移居大明?”
“愿意移居大明,我們全都愿意啊!”
這回把徐景昌弄得吃驚了,他們根在琉球,離開了老家,豈不是毫無影響力了?
見徐景昌吃驚,尚巴志立刻解釋,“定國公不知,琉球地小民貧,凄風苦雨,不說別的,這一次風災,宗室就有七人喪命。琉球的日子實在是太苦了。”
徐景昌這才意識到,當個小國的君王,也未必有什么尊嚴,就更不要說什么小民了……
“這樣吧,我可以想辦法,給你們準備一處莊園,讓你們安居……只是到了大明,就必須遵守大明法度,伱意下如何?”
“行啊!實不相瞞,在琉球早就有大明律治國,在下已經讀了八遍大明律了。”
好厲害,居然比我讀的次數還多!
徐景昌頓時啞口無言,還剩下就是第二件事了,“大明以三十萬兩銀子,購買貴國王室產業,琉球子民,單獨設立一縣。在琉球辦學堂,準許琉球子民,登陸中原,讀書經商,科舉考試,與尋常百姓無異。”
“多謝上國垂憐,多謝上國垂憐!”
徐景昌又道:“考慮到琉球王室的生計,我打算在琉球設立航運公司,并且將一成五的收入,轉給琉球王室,你意下如何?”
尚巴志眼睛冒光,還有這等好事?
“愿意,愿意啊!”
徐景昌本以為會很難接受的條件,尚巴志都欣然同意,甚至還大出預料,滿意不得了。
徐景昌還能說什么,唯有接納了。
琉球在琉球的手里,不過是個飽受天災之苦的倒霉地方。
可是到了大明手里,那就完全不一樣了。
徐景昌隨即提出,動員水師,打擊海盜,徹底剿殺倭寇。
一道命令下達,從各地抽調了五百多艘船只,云集琉球海域。
隨后船隊北上,開始了打擊海盜的行動。
以大明的船只,和火器的準備程度,對付倭國的小漁船,簡直不費吹灰之力。大軍所過之處,倭國船只,一掃而光。
值得一提,倭寇之外,也有不少正常的倭國商人,還有些倭國漁民……只不過倭寇也是化妝成商人和漁民,這就讓大明船隊很難區分清楚。
既然區分不了,那就別費力氣了,全都剿滅算了。
當然了,這種事情徐景昌是不會隨便下令的,通政司是要求仔細區分,小心甄別,只打擊倭寇,對于正常的倭國商賈,要給予保護,切記一刀切,不許亂殺無辜……
總之通政司是很講道理的,任誰也挑不出毛病。
不過問題出在了五軍都督府的剿匪手冊上面……根據這篇小冊子的規定,大明水師必須優先保護自己的安全。
也就是說,遇到了倭人船只,在確定不了是何居心的情況下,明軍可以優先發動攻擊……然后在各位將領的正確理解之下,就變成了遇到倭寇,必須搶先出手,確保自己安全。
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在明軍的強烈掃蕩之下,整個倭國沿海,就不剩下幾個船只了。
實在是沒有辦法,鄭和船隊就是這么牛。
在這個世道,完全是碾壓的。
而且在圍獵倭國的時候,明軍的船只還順道去了美洲……
沒錯,從地圖上看,沿著倭國北上,走白令海峽,阿留申群島,到達北美,距離非常近……上萬年前,甚至還有陸橋存在,可以直接走到北美大陸。
如今大明船隊發現了美洲,絕對可以載入史冊。
堪稱鄭和的大功。
按照道理,五軍都督府擬定了論功行賞的名單,交到了兵部,結果卻被兵部扣下了。
足足十天時間,愣是沒有遞上去。
弄得徐景昌也有些莫名其妙,不得不在通政司的例會上面,提了出來。
“如此大功,朝廷不賞,著實是說不過去。”
這幾位尚書面面相覷,還是兵部尚書楊溥站出來,輕咳道:“定國公,三寶太監自然是功勞極大,人人仰慕。奈何他身為宦官,實在是不好封爵。”
徐景昌道:“自古以來,就沒有太監封爵的先例嗎?”
“有。”
“誰?”
“童貫。”
徐景昌翻了翻眼皮,似乎確實不太好。
“你們兵部怎么打算?”
楊溥頓了頓道:“我們的意思,能不能賞賜金萬兩,提拔為御馬監掌印?”
徐景昌呵呵道:“賞賜萬兩黃金,聽起來不少,但是對于三寶太監來說,實在是不值一提。畢竟他掌管海外貿易,販賣商貨,必須經過他的船隊,一次下來,百萬兩也是輕而易舉。但據我所知,三寶太監可是清正廉潔,分文沒有進入自己的荷包,賞金只怕是侮辱了他!”
楊溥臉色很難看,屬實不合適。
徐景昌繼續道:“至于提拔為御馬監掌印,這是陛下的賞賜,并非大明朝廷的意見。如果僅僅如此,那等于說三寶太監只是為了皇家做事……可你們也都知道,歷次下西洋,可是有功大明,有功千秋社稷啊!”
這幾個尚書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連足智多謀的楊士奇都沒有了辦法。
半晌黃淮道:“定國公所言極是,但是讓一個宦官封爵,并且入朝為官,同文武并列,屬實不合適。”
“哪里不合適?”
“不合祖制!”
“哪一條祖制?”
“宦官不得干政!”
話又繞回來了,徐景昌默默看著這幾位,自楊榮以下,全都默默搖頭,如果強推此事,他們絕然不會答應。
徐景昌沉吟了一會兒,突然笑了起來,“諸位,這事情是咱們較真了。”
幾個人不解,“定國公的意思?”
“誰說三寶太監就是宦官的?”
你都說三寶太監了,還說不是宦官?
定國公,你要不要去看看腦子啊!
徐景昌繼續道:“這事不簡單嗎?只要把三寶太監從宦官變成普通人就行了。”
楊榮大詫,“定國公,這事還能改嗎?”
徐景昌笑道:“怎么不能?你們幾位不會覺得切了那一刀,成了太監,就永遠都是太監吧?沒有這個道理啊!因為根據朝廷的規矩,是什么人,要看戶籍告身的。”
楊士奇道:“那三寶太監也列入宦官的名冊啊?”
“所以需要我們上書,請求陛下將鄭和列入民籍啊!”徐景昌道:“雖說在大明更改戶籍很難,但是以三寶太監的功勞,完全可以格外開恩。只要此事辦妥,再論功勞,我提議封鄭和為寧遠侯!”
六位尚書怔了怔,隨后齊齊點頭,“是,通政!”
我的姑父叫朱棣 第三百三十二章 是,通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