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82開始的趕山生涯 第134章 指路
欒坤來得很早,他來的時候,天都還未亮。
這個“守村人”總會敏銳地在屯里有酒席的人家第一時間出現。
他的到來,也引得元寶它們幾條狗子不得不從狗棚里鉆出來,在院子里隔著柵欄沖著外面狂吠,連帶著呂律和陳秀玉也不得不趕緊起來。
兩口子打著手電筒,看清楚是欒坤的時候,立刻就知道是啥意思了。
這是知道呂律這里要請屯里人吃飯,忙著過來燒火,順便蹭上一頓飯吃。
這樣的人,呂律自然不會去拒絕他,找了添加柴火的火鉗和掏火用的爐鉤子,指了柴火和煤炭,以及在地窨子前架臨時灶攏火的地方,他就自己忙了起來。
在欒坤忙著攏火的時候,呂律也將自家的炕灶添加了煤炭,用木炭將火盆也給攏著。
陳秀玉則是忙著去廚房里,下了些凍餃,招呼著欒坤吃了一大碗。
昨天在區上的時候,陳秀清幫著采買了不少東西帶回來,加上院子雪地中埋著的各種野味兒和倉房里掛著的煙熏肉,又把地窖中存著的蘿卜、白菜、土豆啥的搬不少出來。
這就相當于辦上一頓盛大的酒席,呂律這里經常有人過來,準備的東西向來不少,招呼起來,倒也不成什么問題。
農場的活計今天也是停下的,幾個結義兄弟和請來幫忙的人,也來得很早,生怕呂律這里的各種食材不夠,還各自也都從家里帶了些過來。
等他們到的時候,欒坤已經將幾個火堆燒得很旺了。一個個簡單下了些水餃和面條吃過后,都紛紛忙著張羅起飯菜。
還有不少人,在家閑著沒事兒,也早早地過來,倒也不完全是想著非要在呂律這里吃上一頓飯,而是想著來聽聽呂律究竟會說些什么,看看有沒機會從呂律這里找到跟著做的機會,人到了以后,也是紛紛上手幫忙,實在沒事兒,就圍在火邊烤著火,閑聊著。
呂律的木刻楞是不小,可也一下子容不下那么多人,只能委屈他們了。
人手多,事情辦得也快。
在臨近中午的時候,桌子已經早早擺上,沒有足夠的桌子,也就輪換著批次地吃飯,一個個也沒那么多講究,添了飯菜,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或是站著,或是蹲著,在一起吃飯的也不少。
中午剛過,所有來的人,還是都已經吃飽喝足,成群結隊地圍在火堆邊烤著火。但光憑那幾個火堆,又怎么可能站得下那么多人,見有人已經冷得搓腳捻手,呂律叫上張韶峰等人,把大伙都召集到了地窨子前面的草地上。
“蒙大家伙出手,將我撈了出來,我的這一劫,算是度過了,謝謝大家了。”
呂律抱拳,沖著一幫子男女老少,表達著自己的感激,無論如何,跟著往區上跑一趟,哪怕什么都沒做,也是盡了心。
“過了那么長時間了,大家伙多少都知道了一些外面的事兒,這些方面,我就不多說了。我就說說我自己的心里話,我慶幸自己能被大伙接納,成為秀山屯的一員,也慶幸大家伙的包容,讓我在這里扎下根,我感激大伙。
其實,我跟大伙一樣,心里想的也很簡單,就想過點安穩富足的日子。
可是,除了種地,在林場、農場打工外,咱們還能干啥?相信大伙也都想過這些問題。我也一直在想,所以大膽地興辦了家庭農場,其實想法很簡單,成了最好,失敗了,大不了從頭再來。
現在,農場的事情,經過一年的試驗,初見成效,是賺到了些錢,可你們也該看到,我們每年在山里闖蕩,要遭遇多少危險和辛勞,夏季有蚊蠓滿天飛的叮咬,冬季又有冰天雪地的寒冷,整日在山里跋涉,餐風飲露,面對各種危險的野獸。
說實話,跟玩命沒什么區別,事情沒有想象中那么簡單,也不是輕易就能一蹴而就的。
我想過領著大伙一起賺錢致富,奈何,始終能力有限,顧及不了那么多,這一點還請大家理解,畢竟,我做的這些,也不適合所有人來做,稍不注意,很多事情也是吃力不討好的。
我也一直在想著各種出路,但思來想去,還是只有一個法子:靠山吃山。
咱們這山,是金山銀山。但即使如此,不講究一些法子,也難把里面的金銀給拿出來。
今天把大家伙叫來,除了表示感激之外,也想給大伙些意見,看看能不能在我所說的這些方面,闖蕩出些路子出來。”
說到這里,呂律掃視著眼前眾人,看著他們期盼的眼神,微微笑了笑。
下邊卻是有人等不及了,紛紛催促道:“快說啊,就等你發話了”
呂律做了手勢,讓大家安靜,這才接著說道:“咱們山里,有的是山貨,那些不起眼的山菜,比如五到六月份的大量生長的薇菜(牛毛廣),夏秋季的蘑菇,我在報紙上看到,都有人收購、出口,還有山里的松子、榛子、藥材,可以考慮采摘,這些東西,需要按要求加工處理,可以到收購站、城里去了解,需要啥就去搞啥,這個不用說。
另一方面,大包干了,土地到戶,莊稼都種起來,家里有了余量,可以做的事情也很多,養雞鴨鵝,養豬牛羊等,有本事兒的,可以嘗試水產養殖。
第三方面,就是有手藝的,編織、家具制作等方面也可以去走訪,看有什么需求,能做什么。
還有,如果有本事兒,也可以外出闖蕩,到外面倒賣些小商品啥的,追著大集趕,這個可以肯定的說,很賺錢。
路子得靠大伙去闖,錢也得靠大伙去賺,要的是勤勞,也需要頭腦和膽氣。”
土地承包到戶,承包到家的那點土地,往往一兩個得力的勞動力就能搞定,空閑出不少勞動力。
就以大荒里的林場和早開始不斷機械化的農場來說,又能安排出多少崗位。
閑散的人太多。
而改革開放,目的不就在安置這些閑散勞動力,讓大伙思想不再僵化,搞活經濟嗎?
總得都有點事情做著,很多地方其實都在這么搞了,甚至農村的各種土特產和創辦的作坊之類的出口,在這年代甚至能占到百分之八十以上。
呂律唯一能做的,就是進行引導,讓這一幫子人,尤其是年輕的,敢闖敢拼的動起來。
總不能閑在家里,看著自己家庭農場雙眼泛紅吧。
他更希望看到的是,屯里人遍地開花,都靠自己的能力掙到錢的情景。
“找到適合做的,歡迎來找我,我能幫忙指點的一定幫。只要是能賺錢,別覺得采野菜、蘑菇之類就怎么樣了,憑借自己的勞動去賺錢,怎么都不寒磣,沒什么不好意思的。”
他所能做的,大概也就在這些方面了。
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能指點的指點一下。
至于他們到底有沒有這膽氣,有沒這頭腦去做,得看他們自己,總不能一個個都轉回來看著呂律。
想做事兒的人不少,總有人碰面就問能不能跟著一起干,這也不是事兒。
呂律也不可能一次次地讓人等著吧,說多了,就成空話,成了推脫,看到別的人加入了,沒有輪上的,又惹仇視,可不能陷入這種左右為難的境地。
接下來就看他們自己了。
聽呂律說完,人群中到處交頭接耳,嗚哩哇啦地說著。
很快有人問:“能學著養林蛙嗎?”
“當然可以,但是,養林蛙,從孵化開始,最起碼得長上三年,而且,管理不好,容易造成大量死亡,回捕率低了,也不容易賺到錢。”
“可以養蜜蜂嗎?”又有人問。
“當然也可以,不過,這事兒靠天吃飯,花草得夠豐富的地方才行,不然,同一片地方,養得太多了,可能會沒啥收入,還得整天靠人守著,防著熊瞎子、狼獾等喜歡吃蜜的動物,防著病蟲害,最簡單的例子,到了冬季,管理不善,一下子全部凍死都有可能。”
接連的兩人提問,呂律也聽出來了,有不少人還是覺得呂律所做的靠譜,他干脆說道:“大雁、梅花鹿、飛龍等,想養的也可以養,但前提是,這些東西,投入會很大,而且,到了以后,有的東西可能會被禁制飼養,就即使能養的,也需要辦理很多手續。
我們幾個敢做,那是因為我們有能耐進入深山打獵,能抬棒槌賺錢,失敗了也能承受得住,而且,這些養殖的東西,我們也是靠能耐到山里捕獲的,但是你們不一樣,失敗了,會有很大的困擾。
做事兒的時候,還是得想清楚,萬事,都有風險。我建議,還是從簡單的,投入少的事情做起。”
呂律這也是實話實說,畢竟不少東西,都屬于特種養殖,等到重視起來,條條框框不少,限制很多,不是誰都能搞的。事情總得掂量著來,跟能力匹配的,才是最適合的。
他努力地和人解說著各種問題,直到這些人紛紛離開。
秀山屯這座山里的村子,到底能綻放出怎樣的花,呂律心里,開始期待起來。
(本章完)
從1982開始的趕山生涯 第134章 指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