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四百零二章權勢滔天
封王……
張安世對于這個猝不及防的消息,倒是有幾分湖涂。
不過幾個兄弟都來了,盡都是來慶賀的。
朱勇滿臉的得意道:“大哥做了王,以后咱們臉上也有光了,誰要是惹咱們,我便說……大哥乃我大明第一異姓王。”
張喜滋滋地道:“看誰不順眼便打誰,徐景昌那個小子承襲了公爵,也沒什么了不起。照樣打他!”
丘松面無表情地道:“是不是封了王,炸死了人也不會有事?”
張安世聽得臉都白了,這八字還沒一撇呢,也不過是蜀王和劉觀那個二五仔上奏而已,雖然這明顯可能是宮中的授意,可也不能半路開香檳,眾所周知,半路開香檳一般死得比較快,好吧!
張安世道:“好兄弟,做壞事可不能報大哥的名號,你們莫忘了,你們出頭,大哥在后頭動腦筋。”
朱勇興致勃勃地道:“大丈夫當如是也,男子漢就要如大哥一般,死為鬼雄,生為異姓王。”
幾個人還處于興奮之中。
張安世見他們自說自話,心驚膽跳,這不符合他做大哥的人設啊,他們的思想若是再滑坡下去,可能世上不會在有三兇之名,只會有混世魔王,人類公敵張安世的大名了。
張安世便嘆息。
這嘆息還是起了效果的。
于是朱勇道:“大哥,你咋又謙虛上了?”
張安世便幽幽地道:“不是謙虛,是惆悵,大哥懷疑有人想害我。”
朱勇眼珠子一瞪:“誰敢!”
“你們不要總是咋咋呼呼的,這個世上,不是什么事都是用拳頭來解決的。你們想想看,為何有人要讓我做這異姓王,我大明可有異姓王?”
三人就一下子都沉默了。
張安世道:“這就對了,做了這個王爺,以后大哥便要被千萬只眼睛盯著,但凡做了什么事,都不免要被人唾罵,大哥這哪里是做王爺,這分明當孫子啊。”
朱勇三人面面相覷。
張安世悵然若失的模樣道:“大哥本來還想著,咱們幾兄弟,平日里有事都是教幾個兄弟上,我這做大哥的,總是在后頭運籌帷幄,總難免讓人覺得大哥不講義氣。做兄弟的,怎么能不為你們出頭呢?所以每日輾轉難眠,總覺得對不起兄弟,想著以后在有事,大哥一定要先上不可,這才教義薄云天,叫堂堂大丈夫。”
“可誰曉得,好死不死,偏又有人要將大哥推到這風頭口尖上,教大哥為萬千人矚目,人人嫉恨的位置,哎……這叫大哥以后還怎么為兄弟出頭,這不是要教大哥做那等只沽名釣譽,卻只做好人,教自家兄弟做壞人的小人嗎?”
說到這里,張安世長嘆一聲,又道:“大哥這樣卑鄙地活著,想一想便覺得不痛快,無信無義,茍且偷生,真不如死了干凈。”
張安世說到此,聲音頓下。
不過劇本有點沒有朝著張安世的方向走,三人呆若木雞地看著張安世,一言不發。
張安世一時看不明白他們的心思,咳嗽一聲道:“你們說說話啊。”
朱勇撓撓頭道:“大哥說的話,好像有點生澀難懂,我先琢磨琢磨。”
張這時道:“大哥……我們曉得你的難處,你不必介懷,咱們兄弟不分彼此,誰出頭都是一個樣,大哥本事比我們大,還比我們聰明,自然要更費心神,我們心疼大哥都來不及,大哥咋還說什么茍且偷生、無信無義的話?”
張安世大喜道:“老三若是這樣想,大哥就放心了。大哥沒用……嗚嗚嗚……”
朱勇反應過來:“三弟說的對,俺也是這樣想的。”
唯有丘松,依舊一言不發,一副古井無波的樣子。
反正張安世也不在乎丘松的想法了,這家伙腦子有點小毛病,若是成日去琢磨他,張安世懷疑自己也會變得精神不正常。
于是張安世道:“總而言之,無論如何……咱們肝膽相照,大哥吃肉,便有你們的湯喝。對啦,你們來的正好,這兒正好有一件事,要交代你們辦,這事啊……大哥思來想去,也只有你們來辦才最是妥當。”
三人又開始面面相覷。
朱勇覺得自己繞暈了。
自己方才來是干什么的來著?
不過此時,卻是痛快地應下:“大哥吩咐便是了。”
三兄弟興匆匆的走了,最高興的便是丘松,丘松顯得很得意,因為張安世交代他的事,讓他生出一種本能的亢奮。
而接下來的人,就正常得多了,卻是楊溥。
楊溥微笑,先朝張安世行了個禮。
“見過都督。”
張安世隨和地道:“楊先生,不必客氣,來坐下說話。”
楊溥便欠身坐下:“新近的奏疏,都督可有耳聞嗎?”
“你說的是蜀王殿下?”
“正是。”
張安世道:“我何德何能,怎么敢被封異姓王?蜀王殿下是好意,卻是要將我架在爐火上烤啊。”
“都督不愿意接受?”
張安世臉抽了抽,不接受才見鬼了呢,雖說歷朝歷代,接受這樣恩榮的,必定會有好下場。
可明朝張安世熟啊,只要不是在太祖高皇帝時期,朱家人敢封,有什么不敢接受的?
更何況這是陛下冊封的,未來繼位的不是他家姐夫就是他家的外甥。怎么,朱家贅婿,不朱家外甥還敢欺舅?
等過了幾代,所有人都接受了這個事實,就斷不會有人提出質疑,反而覺得這是理所應當的了。
張安世見楊溥目光灼灼地看著他,似笑非笑的樣子,張安世顯得有些難堪,便道:“這……這……我張某人德薄,如何敢承此厚恩?可若是宗親和大臣們力主如此,而陛下深謀遠慮,覺得此舉有益天下,我雖是誠惶誠恐,可以陛下和蒼生為念,也只好勉為其難了。”
楊溥繼續微笑。
張安世不自在極了,便道:“楊先生來此,只怕不只是為這個來的吧?”
楊溥此時卻是有些出神起來,不知在想什么。
于是張安世道:“楊先生,楊先生……”
楊溥這才回過神。
張安世便忍不住道:“楊先生在想什么?”
“下官不敢說。”
“我們是自家人,說了也無妨。”張安世鼓勵道:“我這個人,不懂人情世故,還需楊先生指點。”
楊溥是個很謹慎的人,此時定了定神,卻道:“下官方才在想,都督方才的言行舉止,與太子妃娘娘一樣,果然太子妃與張都督乃是姐弟,都是有大智慧的人。”
張安世頓時豎眉:“你來消遣我嗎?”
楊溥情真意切地道:“下官的身家性命、未來的榮辱,都與太子殿下與張都督息息相關,豈敢消遣?這些話,下官本不敢言,卻是張都督非要追問,下官才斗膽說的。”
張安世一時語塞,落座,才又道:“也對,關起門來,隨你怎么說,咱們自家人嘛。你說我阿姐……是什么意思?”
“這王位,說到底,乃是娘娘為你討來的。”
張安世撓撓頭,其實他也隱隱地感覺到了什么,笑著道:“阿姐也是多事,本來可以等她做了皇后,磨著姐夫給我封個王,卻非還要整這么一出。”
楊溥含笑道:“都督差矣,太子妃娘娘為了都督,是煞費苦心了!能給都督封王者,唯有當今陛下,倘若未來當真太子殿下亦或皇孫克繼大統,反而這條路便被堵死了。”
也幸好此時沒其他人,楊溥所說的話,可謂是很是大膽了。
不過這也可見,張安世和楊溥之間的關系,已經到了非同一般的地步。
說到底,二人現在已是榮辱與共的關系,私下談話,已經不存在禁區了。
張安世顯然一時不明白這話里的意思,心頭納悶起來,便挑眉道:“這是何故?”
楊溥微笑著道:“世上豈有皇帝給自己的外親封王的道理呢?都督的身份,乃是外戚,陛下在的時候,這個份上還不明顯,尚可以以功冊封。可一旦太子登基,太子殿下若是冊封,就成了給自己的舅哥封王,若是這樣做,只怕太子殿下愿意,太子妃娘娘也會不樂意了,因為一旦如此,后世若有我大明天子也寵幸后妃,給他兄弟封王?這個口子一開,如何是好?”
頓了頓,接著道:“再者,當今陛下乃是雄主,自然是敢做敢當,他動了心思,誰敢不從?可若是太子殿下,若要這樣干,可就沒有這樣容易了。”
張安世一聽,便也尋味出幾分意思,于是道:“這么說來,阿姐倒是在為我謀一條出路?”
楊溥笑道:“都督,世上最心疼你的,這太子妃娘娘必為其一。太子妃娘娘她將來必要母儀天下,自己的兒子,也定為江山之主,這些事,都不必她操心。她這滿心里若是不為都督操心,還能為誰呢?”
張安世嘆口氣,心里也是甚是認同楊溥的話的,故而也滿心感動。
楊溥繼續道:“當然,這其中固然有娘娘的苦心,可實則,真正決定此事者乃是陛下,若陛下無此意,是斷不會有蜀王與劉部堂的奏疏的。”
張安世點點頭道:“那么你看陛下到底是何意呢?”
“是啊,這里頭,最關鍵就在此處。大明的王爺,多為藩王,藩王就要就藩,所以下官斗膽揣測,此王絕非宗親之藩王。”
此時的張安世,就像一個乖乖學生,很認真傾聽的樣子,道:“你繼續說,我愛聽。”
于是楊溥便又道:“所以問題的關鍵就在于,此王到底怎么個封法。這是我大明未有之事,必然會引發爭議。”
張安世頷首:“我現在可不想就藩去,還是留在京城為好。”
楊溥笑了笑道:“這就得看陛下,還有百官的意思了。”
張安世道:“那么你認為,最后會是怎么個冊封之法?”
楊溥認真地想了想,才道:“這……還真不好說。陛下行事,歷來非常人所料,需再等一等,而且現在大臣們只怕還有爭議,陛下也在觀察朝中的舉動。”
張安世忍不住唏噓道:“這事……若有什么進展,你盡管來找我,給我提一提建議,看看下一步該怎樣做。”
楊溥微笑道:“下官來此,其實就是這個意思。”
“啊……”張安世愕然了一下。
楊溥道:“是太子殿下擔心都督在這個時候,把握不住,或得意忘形,或言行舉止惹出什么爭議,反而使都督成了眾失之的,所以特讓下官來此,看著都督。這事……讓陛下去謀劃,而都督現在最適當的做法,就是耐心等待。”
張安世不由露出苦笑,指著楊溥道:“原來是姐夫的意思……”
楊溥笑了笑道:“這是為了都督好。”
張安世道:“你放心好了,這幾日我保證乖乖的。”
他接下來,低聲滴咕:“不乖的事,有我兄弟去干。”
只是這話,就不知道楊溥有沒有聽到了。
文淵閣里。
一場閉門的小會議,已經持續了足足一個時辰了。
楊榮、胡廣、金幼孜,還有各部尚書,齊聚于此,眾說紛紜。
大家的態度,卻各有不同,楊榮對此倒是沒有太多的意見。
可胡廣很激動,這一次他倒不是針對張安世,而是針對祖宗之法,要是開了這個先河,那還了得,以后鬼知道會有多少異姓王出來?
金幼孜的態度,則是一貫的沉默,他素來沉默寡言,不輕易發表自己的看法。
夏原吉的態度也很堅決,他認為這樣很不妥當,張安世有天大的功勞,有公爵就足以,若是封王,太不合適了。
刑部尚書金純,卻與夏原吉相反,金純認為……既是宗親沒有意見,此天子家事,不必因為這個,而耗費唇舌。
只有兵部尚書金忠說了許多的話,但好像又什么都沒說,楊榮認為這樣不無不可的時候,他說對啊對啊,夏原吉反駁,認為此背逆祖制,一旦開了此例,那么非朱不王的規矩就毀壞了,十分惡劣。金忠也說,有理,有理,夏公所言極是。
金忠這么一攪和,原本唇槍舌劍的小會,反而讓人覺得這家伙是來開玩笑的,此前劍拔弩張的氣氛,竟也活躍了不少。
胡廣瞥了金忠一眼,揶揄道:“金部堂既贊成封王,又不贊成封王,既遵守祖宗之法,又要開此例,到底是何意?”
他頓了頓,又道:“明日便是廷議,到時公然議論,我等若是今日再不拿出一個一致的意思,到了明日廷議,只怕要鬧出亂子來。”
廷議是大臣們公開討論。
可實際上,這種大會議,一旦有爭議,是很難討論出結果的,只會鬧出許多亂子來。
所以一般情況,在廷議之前,文淵閣和各部的大學士以及部堂們會私下里先聚一起,開一個小會。
若是大家能勉強達成一致,那么到了廷議的時候,也就沒有什么爭論了。
畢竟在座這里的人,幾乎都是朝中一方大老,他們做了決定,廷議之時,其他的大臣往往不敢輕易提出相左的意見。
可眼看著,天要黑了,廷議在即,可大家都不能達成一致,胡廣自然心急如焚。
金忠倒是從容不迫地笑著道:“諸公說的都有道理,所以老夫才盡都贊成。”
胡廣氣急地瞪著他道:“可你更贊成哪一邊?”
“哪一邊都一樣。”金忠道。
胡廣怒了:“一女豈可嫁二夫。”
這下氣氛又緊張起來了。
金忠悠悠然地道:“若是百姓家,一女嫁二夫,自然是天大的事,涉及到的乃是人倫大妨。可是……若在廟堂之中,一女嫁二夫,此等奇事,又算得了什么呢?”
胡廣聽罷,一時啞口無言。
金忠笑了笑道:“這是為何?這是因為,人所處的位置不同,思考的方式也不同。我等忝為大臣,受軍民百姓恩養,蒙受皇恩,掌天下權柄,一言一行,都與天下人息息相關,正因為如此,所以一女嫁二夫這樣的事,終究只是小事,不值一提,若是這廟堂之上,每日所議的都是此等事,那么這廟堂中的袞袞諸公,都成了尸位素餐?”
“蜀王、劉部堂的奏疏,我看過了,此事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真要夸夸其談,自然可以將它與祖宗之法關聯起來,可說小了,其實不過是天家的家事而已。可當今天下,比它更大的事難道還少了嗎?不說其他,單單在太平府,聽聞就有不少的匠人和壯丁,被商戶解雇,如今衣食無著,這一家家的人,頂梁柱都沒了生業,他們的父母誰來恩養,他們的子女誰來哺育,這樁樁件件的,都是百姓之疾苦,乃人之血淚啊。”
“可諸公對此不置可否,卻為蜀王和劉公的奏請而吵鬧得不可開交。胡公……你這個人,太頑固不化,我懶得和你多說了。”
金忠說罷,卻是目光一轉,看向夏原吉道:“可是夏公,你主持的乃是戶部,這個時候,還有閑心嘛?”
胡廣:“……”
夏原吉:“……”
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四百零二章權勢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