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架
小說社區
書庫 • 全本
玄幻 • 奇幻
武俠 • 仙俠
都市 • 言情
歷史 • 軍事
游戲 • 競技
科幻 • 靈異
您當前所在位置:哎呦文學網>>催淚系導演

第一千七百四十章 細思極恐的疑點

更新時間:2024-10-07  作者:天下小黑
催淚系導演 第一千七百四十章 細思極恐的疑點
也有人從心理學的角度去分析,亞瑟為什么會變成小丑。

有影迷疑惑,亞瑟的行為是否太過詭異?

“亞瑟變成小丑到底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

有人說是從第一次殺人開始,也有人說是他殺了自己的養母佩妮開始,還有人說是看到自己的視頻被默里拿去取笑開始。

于是就有影評人專門針對這一點,進行了分析。

“我們先反過來逆推,亞瑟變成小丑之后,做了什么?

很多人都驚訝于亞瑟的舉動,但是如果大家一路按著我對亞瑟精神問題的分析,就會知道此時的亞瑟,已經不是原來為母親處處著想的亞瑟了,更不是佩妮口中的那個happy。

如果說亞瑟可以承受世間所有對他的冷漠和不公,對他的謊言和排斥,那么壓死亞瑟最后一根稻草的,則是亞瑟母親佩妮的謊言,原來亞瑟一生都活在佩妮編織的謊言中,亞瑟的童年并不快樂還受盡虐待,而托馬斯韋恩,也根本不是自己的父親。

其實原因歸咎起來,可以運用著名的心理學家和個體心理學派創始人——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在他的研究個體心理創傷中指出:“幸運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是的,亞瑟顯然就是后者,他就是不幸的人。

亞瑟的不幸童年,他同樣試著用一生去治愈,但亞瑟最后選擇的治愈,是徹底瘋癲和復仇。

亞瑟在弒母前說道:“我原本以為我的人生是一出悲劇,但其實它是一出喜劇”。

這句話除了前面說的那個含義,更重要的另一層含義,就是在解釋亞瑟最后選擇的治愈童年的方式,就是用絕望永不原諒的方式,結束掉母親的生命,從而讓自己的悲劇人生,變成一出小丑式的荒誕喜劇。

著名心理學家伯特也提到過一個論點:“你和你母親的關系,決定你和世界的關系”。

這句話怎么理解,佩妮的一生一直包裹在自己編織的美好幻象中,佩妮幻想著托馬斯韋恩和她愛的死去活來,還生下亞瑟。

而一直包裹在身世謊言下的亞瑟,也幻想著冷漠的哥譚市和某些人,對他報以好感,比如鄰居索菲,蘭德爾,默里等等。

但其實母子兩人都是現實生活中被踐踏得體無完膚的失敗者。

所以當亞瑟結束掉佩妮的生命時,他也不需要對世界報以任何的幻想和希望,亞瑟內心的小丑需要斷掉和母親的關系(弒母),才能更完全的釋放小丑本身。

因為他發現了,其實一直以來,自己的母親,根本就不“愛”他!

甚至于她曾經是迫害他的人,而諷刺的是,他的童年那樣的不幸,可是她卻要他去笑對世界,帶給世界笑容!

亞瑟的人生是充滿了悲劇色彩的,可以說很多人看到亞瑟,會共鳴,但是卻絕對不會完全共鳴。

因為他的運氣真的太差了!

他生命之中最重要的兩個女人,一個是養母,佩妮,結果這是一個極其嚴重的妄想癥患者,同時也是極其自私的人。

她收養了亞瑟,但是帶給亞瑟的卻是一個可怕的童年。

而另外一個女人,索菲,更為諷刺,竟然是他自己幻想出來的!

關于索菲,雖然在影片中沒有明說,但當亞瑟去到索菲家中時,顯然索菲被嚇得不輕。

而亞瑟回到家中時,外面明顯有救護車的聲音,而且救護車的急救燈還照進了亞瑟的家,這些暗示都在表明,亞瑟從索菲家中出來時,索菲兇多吉少。

因為在正常情況下,如果亞瑟離開索菲家,受驚的索菲八成會選擇報警,而警察也會因為私闖民宅的罪名逮捕亞瑟,而這些都沒有發生,原因就是有可能亞瑟殺了索菲。

或許是出于觀眾視角的考量,所以導演沒有直接明言,因為這太令人難以接受了。

生命之中最重要的兩個女人,一個是妄想癥患者,一個是他自己妄想出來的關系,何其的可悲!

索菲自然是無辜的,或許也正因為如此,所以亞瑟殺了她,會讓很多人難以接受,我猜測這或許也是導演沒有直接給出答案的原因吧!

佩妮是母親,亞瑟本以為她給予自己的是母愛,至少讓他還擁有著親情,但是結果一切都是虛假的。

而索菲,有人說是生活,但是我想或許也是愛情!

但是這一段愛情,本就是子虛烏有的!我相信在那之前,大家都會覺得,亞瑟和索菲走到一起,非常的怪異和突兀,結果果然,一切不過是亞瑟的幻想而已。

亞瑟真正的蛻變,那必然是他殺了蘭德爾。

這是亞瑟暴力的宣泄,對背叛的處決,這也是全片我覺得最血腥的一幕。

這里值得一提的是亞瑟為何放走侏儒加里的原因,因為在哥譚弱肉強食的社會,加里因為身體缺陷(侏儒),天生就是社會的失敗者。

而侏儒用自己矮小身體特征來演小丑,制造一些喜劇效果,其實內核依然是悲劇的。

當然,同樣的也如同亞瑟說的那樣,他是唯一對自己好的人。

這很諷刺,但是卻又令人噓唏,因為亞瑟唯一的光,不是來自母親佩妮,更不是來自索菲,竟然是來自加里這個身體本身有缺陷的失敗者。

相對應的,是影片中加里在逃離亞瑟家時,結果逃到門口卻被比自己身高更高的門連鎖阻擋了,這一幕我所看的影院很多觀眾都笑了,包括我,因為這場戲確實這有一種讓人唏噓的喜劇效果。

這一段戲同樣也表達了亞瑟說的:“我原本以為我的人生是一出悲劇,但其實它是一出喜劇”。

所以在亞瑟眼里,加里和亞瑟都是社會終究被淘汰的人,加里是天生失敗者,而亞瑟則是天然的失敗者,天生和天然,此時就像一對難兄難弟,亞瑟自然就會放他一條生路。

最后,相信大家都知道,亞瑟殺了默里!

而且是在直播當中殺了默里,而在這之前,他一直為之做著練習。

表演是小丑的職業,所以他在家里就開始做著練習。

這是默里的秀,但是卻更是小丑的出道的秀!

而事實上,這個時候亞瑟其實可以算的上是自殺!

亞瑟在被邀請默里節目前,在家中反復練習登場,亞瑟想要在節目上以自殺來結束自己生命,表面上是吸引眼球,實則是想要自己的生命價值最大化。

很多人會質疑,亞瑟自殺,那么內心的邪惡小丑不也不復存在了么。

在這大家首先要確立一個大前提,我前面一直強調亞瑟日記中寫的:”我的死比我的人生更有價值”這句話,是亞瑟和小丑兩個模糊的人格定義出來的人生目標。

所以亞瑟想用自殺去獲得生命的釋放,而小丑則想用自殺來獲得絕對的自由。

不管是亞瑟和小丑,兩人對于死亡的理解都是瘋癲和崇拜的,所以亞瑟(小丑)想要在默里節目中自殺的念頭,也是符合小丑誕生的條件的。

只不過在最后,亞瑟(小丑)在節目上改變了主意,把目光轉移到了默里身上。

所以,亞瑟在上莫瑞的節目時,對著直播的攝像機,控訴了這個無情無法救藥的哥譚市,控訴著在場的每一個冷漠排斥他的人,控訴默里邀請他上節目,只是為了再次嘲諷他。

最后,亞瑟把他心中的理想的豐碑默里給槍殺了,如果亞瑟一直把默里當成是父親一樣的角色,那么此次亞瑟就是弒父。

弒母和弒父亞瑟(小丑)都做了,那亞瑟還有什么不敢做的呢,此時的亞瑟還能有什么世間的道德規則秩序感呢。

這就像亞瑟在默里的節目中說的,大概意思是,笑話的定義都是由你們這群人來定義,什么好笑什么不好笑,今天就要我來做主,我才是喜劇。

這句話就在表明亞瑟(小丑)已經無視文明世界的運轉規則,同時也在破壞或推翻這種規則和秩序,亞瑟要建立一個新的秩序,那就是沒有秩序,混亂不堪。

所以亞瑟(小丑)把眾人都認同的喜劇之王默里殺掉,他用這種方式來向眾人強行證明,自己才是喜劇之王。

亞瑟徹底瘋了,瘋成了無惡不作的小丑。

亞瑟之后被警方押送,在途中遭遇了車禍,受傷嚴重昏迷的亞瑟,被兩位小丑信徒抬出,這個場景和畫面如夢如幻,亞瑟在小丑信徒的歡呼聲中,漸漸醒來,亞瑟站到車頂上,手舞足蹈,并用自己嘴上的血跡,在臉上畫出一張笑臉,這也意味著小丑正式登場了。

亞瑟(小丑)在車頂上跳的舞,和之前殺了三個金融男后,亞瑟逃到廁所跳的舞風格很相似,甚至可以說就是同一支舞蹈體系里的,所以這也可以理解為,當時在廁所初次登場的小丑(亞瑟),是在預演和排練著正式登場的舞蹈。

當時亞瑟(小丑)殺金融男后還無人歡呼,而如今亞瑟(小丑)干掉默里,則演變成全哥譚在燃燒,萬人膜拜。

在這場車禍中,以前那位懦弱,有著童年悲慘遭遇,背負著人生悲劇的亞瑟,已經在車禍中死了,此時站在車頂的亞瑟,重生成了完全癲狂殘忍混亂的小丑。

影片最后亞瑟殺了默里被警方帶走后,哥譚市陷入混亂,亞瑟(小丑)在警車放聲大笑,此時的亞瑟或許顛笑癥發作,或許是發自內心的顛笑,但到底是哪一種已經不重要了,因為此時亞瑟就是小丑,小丑就是亞瑟。

當時警察有憤怒回應亞瑟的顛笑,警察說整座城市的混亂,都是因為亞瑟你引起的。

但是這無疑是一種巨大的諷刺,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亞瑟(小丑)是混亂的禍根,可真相并非如此,影片一開始描繪哥譚市的背景,是垃圾工人不工作,整座城市就連富人區都是垃圾臭氣沖天,鼠患嚴重,底層的民眾更是處在水深火熱之中。

而影片鏡頭下的哥譚市,不管是在街道上,還是在地鐵,沒有看到哥譚市的一絲干凈,到處都是涂鴉和蕭條,人們過度自我保護漸漸變成互相冷漠,過度冷漠形成互相排斥,排斥的極端則是無止境的暴力和混亂。

我們分析研究亞瑟的人格心理的劇情,一直沒怎么提到亞瑟和哥譚市之間的關系。

其實在哥譚市這樣的環境下看來,亞瑟是真的混亂根源嗎,亞瑟其實也只是一個受害者而已。

如果當初亞瑟扮小丑沒有被搶廣告牌,就算被搶了廣告牌后也有路人相助。

如果公車上小孩媽媽對亞瑟能友好些。

如果心理咨詢師再能和亞瑟交流再深入些,次數再多一些。

如果鄰居索菲真的能和亞瑟做朋友。

如果蘭德爾不出賣亞瑟。

如果默里不去嘲諷亞瑟。

如果托馬斯韋恩能對亞瑟再耐心一些,甚至還能資助亞瑟,甚至托馬斯代表的城市管理者,對哥譚市的管理承擔更多的責任,而不是選擇無視和無知。

如果亞瑟母親佩妮能早些和亞瑟坦誠他的身世。

太多如果了,這又讓我再次想起那句話,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是的,這些事情,但凡有一件,沒有發生,或者出現更好的結果,那么或許小丑就不會誕生,但是電影沒有如果。

我們必須知道的是,亞瑟從來不贊同那些抗議者,他甚至對他們嗤之以鼻。

他從一開始就從未想過,成為這些人的榜樣,或者偶像之類的。

或許哥譚市的貧富差距,民眾的仇富心態,富人階級的歧視和剝削,管理者的視而不見和冷漠,才是混亂真正的根源。

亞瑟一開始是混亂的受害者,后來變成了混亂的幫兇,再到最后亞瑟成為制造混亂的元兇,但至始至終,亞瑟都沒有也不會是混亂的根源。

當然,影片也留下了許多疑點,那就是亞瑟的母親佩妮,她的精神幻想癥是真的嗎,托馬斯韋恩真的沒有碰過佩妮嗎?亞瑟真的不是佩妮和托馬斯的親生兒子嗎?

如果這句情話真的是托馬斯所為,那整部電影的方向將會更加暗黑。

因為那就證明了佩妮當初沒有說謊,托馬斯和佩妮確實有一腿,而亞瑟可能真的就是他們的兒子,托馬斯為了保持自己的名聲,把佩妮逼成了精神病,也就是說,亞瑟從精神病院看到的資料證據,都是托馬斯只手遮天偽造的。

當然,影片只是提供了一個方向讓大家去猜想,并不是真的真相,其實《小丑》很多場景,我們有時候不知道誰說的是真的,也并不十分明確什么場景是在幻覺中,什么場景是真實發生過的。

或許,這一切,都是小丑在精神病院幻想出來的。

這就像影片中的很多角色,充滿了虛偽和謊言,而最后亞瑟,則變成了影片所有消極和負面的產物。”

催淚系導演 第一千七百四十章 細思極恐的疑點

上一章  |  催淚系導演目錄  |  下一章
Copyright (C) 2012-2012 哎呦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