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淚系導演 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 小丑
《小丑》這樣的電影,其實哪怕是對李易而言,也是一部比較沉重的電影。
不過,就在這個時候,陳問突然嗤笑一聲道:“這種電影,左右也不能在國內上映,而且,我還是那句話,如果一部電影能真的影響現實,那么文明社會該有多脆弱。”
唐路也點了點頭道:“這么好的故事,不拍太可惜了!李導,你在糾結什么?”
李易其實也不太明白自己在糾結什么。
《小丑》這個故事,真的就如同林云斌他們這些反對者說的那般嗎?
他所做的一切都是被迫的?
他所做的一切都不是主觀的?
突然李易又恍然,如果他所做的一切都不是主觀的,那么自然而然地就不存在影響現實了。
畢竟,電影里面的小丑,又不是主觀為惡不是嗎?
“你們都覺得我該把這個故事拍出來?”李易問道。
“當然!人性本惡。但這種惡,是人為制造的善良和規則,將人原本的欲念和自然屬性凸顯成“惡”。所以某種角度看來,世界上本沒有善惡之分,因為人類的思考和規則制定,制造出了“惡”的概念。小丑就探討了善惡的界定劃分,主角在善惡之間游離,你一時分不清這是個可惡還是可憐的角色。每個人都可以在小丑身上找到共性的一面,孤獨、憂郁、受人排擠、害怕嘲笑。”
“當然!其實本身小丑誕生的環境,就很苛刻!不是嗎?”
“不拍太可惜了!”
“對!”
李易沒有第一時間做決定。
其實說起來,李易更喜歡《黑暗騎士》里面的小丑,不是因為演小丑的演員死了,而是因為,在《黑暗騎士》里面的小丑,更純粹一點。
但是《小丑》有這部電影的獨到之處。
散場之后,李易也在考慮,要不要把這部電影拍出來。
“怎么?還在想?”晚上慕晴看著李易還在思考的樣子,忍不住問道。
“對啊,在想《小丑》這個本子,要不要拍。”李易說道。
“我覺得你應該拍!”慕晴說道。
“為什么?”李易疑惑地問道。
“其實我不明白,你為什么那么糾結,首先,這只是一部電影,一個故事,小丑做事情,是有邏輯性的,不是單純的反社會,其次,造就小丑的是那樣的罪惡的城市,雖然小丑看似像是活在當下的壓抑的社畜,可是實際上,絕大多數時候,是環境影響!
而且,本來國內也上映不了不是嗎?”慕晴眨了眨眼睛道。
李易想了想也不由地有些莞爾!
這部電影要拍,肯定也會在好萊塢拍,社會背景也是國外。
所以,李易還是把劇本先給了老合作伙伴詹姆斯迪恩一份。
讓李易沒想到的是,當迪恩影業這邊,詹姆斯迪恩看到劇本之后,整個人都興奮了起來。
“李,不愧是你,這真的是一個令人.興奮的故事啊!”詹姆斯迪恩一臉興奮地道。
“但是你不覺得,這樣的電影,如果上映,會出現一些不可預料的事情嗎?”李易反問道。
“李,你想的太多了,這只是電影,OK?這個世界有太多太多的人,活的太壓抑了,他們也需要一個發泄的窗口不是嗎?
小丑并不是主觀為惡,他只是被逼迫,再逼迫,所以才變成了那樣!
現實當中,其實就算沒有《小丑》,壞人也不會變成好人,好人更不會因為一部電影就變成壞人!所以你真的想太多了!”詹姆斯迪恩一臉不以為然地道。
說實話,李易倒是明白詹姆斯迪恩的態度。
因為這里是燈塔國,這里標榜著自由和皿煮。
好萊塢比《小丑》更夸張,更大尺度的電影真的不算少。
其實說白了,對于他們而言,只要電影能賣座,他們根本不在乎會不會造成影響。
所以,李易不由地啞然失笑,自己真的是疾病亂投醫了。
那就拍唄!
《小丑》這部電影的確在記憶里的那個世界引發了一些爭議,有人認為這部電影受到的好評,體現了一種對“惡”的合理化和宣揚,具有政治上的不正確性,難道你被侮辱,因為自己的水平和缺陷事業受挫作惡就有理了?
一部電影上映后,總會受到脫離制作方控制的二次解讀,這本身就是電影的一種社會外延。在我看來,從電影本身看不到導演有意對小丑美化什么,事實上在他的惡之花開放之時,在哥譚社會輿論下還被稱為“義警”,跟后來的蝙蝠俠的風評沒太大區別。而影片也交代了,彼時的哥譚社會已經暗流涌動,不滿的底層已經蓄積暴力的因子蠢蠢欲動。
所以,哥譚的歷史選擇了小丑,而并非他本人打響了哥譚暴力犯罪集團化的第一槍,他只是一個符號,正如影片的最后不是他去振臂一呼,而是被不滿的民眾推上了前臺。小丑其實本身在哥譚背景的影視作品中就是一個符號,一種極端的以惡為樂的象征,但是沒有這樣的角色,又何來蝙蝠俠的輝煌?
而這部《小丑》作為好萊塢漫畫界反派第一人的誕生史,他又是一個具有神經分裂人格的反社會人士,要在有限的時間讓這個過程顯得合理,你說不順著這個路子走該怎么走?而往大了說,小丑的符號意義正在于,在一個不安的社會,躁動的人群本身就醞釀著破壞性力量,小丑則陰差陽錯的被卷入其中,并成為領導者和精神圖騰,讓這種力量爆發,這樣的現象在人類歷史本身就周期性發生,你把頭埋在沙子里是沒有的。
李易記得有人評價這部電影:“這部電影受到的一些道德指責讓我感覺不是它立場有問題,而是一些批評者過于心理脆弱,甚至就是無視歷史現實的鴕鳥。
至于擔心這部電影產生負面社會影響,那就真是讓我感到可笑了,更多人喜歡這部電影只是覺得它好看,角色塑造生動,但是大家心里都明亮的很,在現實世界中,當然更希望身邊出現的是蝙蝠俠,而不是一個狂笑的瘋子。當年希斯萊杰版的小丑令人贊不絕口,難道就引發漂亮國犯罪率上升了?只不過那時還有蝙蝠俠直接治他,不像本片有種小丑當道的令人不安的結尾。事實上,這部電影也埋下了哥譚故事會的諸多未來伏筆,比如犯罪分子“進修學院”拉卡姆,比如催生蝙蝠俠誕生的夜晚,是的,故事的結尾其實也有著正能量,小丑崛起于亂世,但是布魯斯韋恩于慘劇中的眼神也已經告訴我們,正義的力量也正在生長。
《小丑》,講述了一個反派的誕生,而這種惡的放大也有著片中暗示的社會動蕩的背景,這一點往往被很多人忽視。這也不是一部傳統上的超級英雄電影和外傳,沒有激烈的戲劇沖突和大場面,以一種文藝電影的質感在一種始終陰郁的氣氛下給了杰昆菲尼克斯表演的舞臺,他也出色的體現了自己的價值。所以,《小丑》作為電影的成功是一部雖不完美,但是各個環節整體用心打造體現的成果,它作為電影本身的優秀當然不該被一些莫名其妙的價值觀指摘所抹殺。”
不過,這個世界并沒有蝙蝠俠,但是卻無傷大雅。
因為主要不是蝙蝠俠,而是哥譚這座城市!
試鏡這部電影的小丑的演員不少。
但是好幾個,李易都不滿意,既然決定要拍了,那么他肯定希望能拍出一部好電影來!
而小丑的演員,顯然,絕對是這部電影的最關鍵最核心的點。
“嗨,史蒂文!”
“嗨,李導!”
眼前來試鏡的是好萊塢比較有名的戲瘋子,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的獲得者,史蒂文比爾。
“劇本梗概看過了嗎?”李易問道。
當然,李易之前交給史蒂文的劇本,只是小丑的人物梗概。
不過,用來試鏡卻足夠了。
史蒂文點了點頭道:“看過了!”
“說說你的想法,你認為亞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李易問道。
史蒂文沉默了片刻開口道:“亞瑟,是一個平庸的中年人,靠著一份并不那么體面的工作維持生計,有精神失常的母親需要照顧,甚至自己的精神也不那么正常。每每他因為過度緊張而抑制不住大笑招致旁人的誤會時,他解釋不了,解釋了旁人未必會聽。與其說是某種神經系統疾病,我倒更傾向于他是用大笑來代替吶喊,釋放出無聲的壓抑――他的壓抑沒有人在乎,包括他自己。他不僅是被體制忽略的邊緣,更是被體制馴化的自身世界的邊緣。
在他的世界里,他的需求,他的情感甚至都只能縮在角落。”
“你覺得,小丑是在報復社會嗎?悲劇是貧富差距和階級差距造成嗎?”李易問道,這個問題,可以說非常關鍵。
“怎么說呢?對此我不是完全同意。首先他是一位精神病患者,而且已經很多年,我認為這是很關鍵的一點。
外界的刺激是一方面,本質上是因為他本來就是有精神上的疾病,而且突然出現了斷藥。也就是說他的轉變,并不是某一個人,一件事造成的,而是一個多年的精神病患者,在諸多元素的綜合作用下導致的病情惡化。
從故事梗概里面我們得知,他以前進入過精神病治療所!
他同時在服用七種精神方面的藥物,七種!常常不自覺地大笑也是癥狀之一。
他小時候曾被毒打而腦子受傷,母親精神也有問題。
他不斷地說,自己一直都很痛苦。其實這就是挺典型的抑郁癥的癥狀。
雖然社會上的霸凌存在,他沒有正式工作也是事實,但很多時候他頭腦中的負面思想,不一定是別人給的,而因為他本來就有抑郁而產生的。比如覺得所有人都討厭他,覺得大家都嘲笑他。雖然有時我們會被嘲笑,但我們不會認為所有人都嘲笑,也不會因此就仇視所有人。這就是正常人與有精神疾患的人想法上的不同。其實很多正常的人,就算一輩子平凡,也是很樂觀的。而他就不是,他不知道怎么快樂起來。
所以,我個人認為,他并不是報復社會,或者說有一定的因素,但是并非全部。
我看到故事里,曾經小丑有的免費的醫療咨詢和藥物,突然間沒有了。
一個精神病患者,突然間斷藥,會發生什么情況呢?
大部分使用精神疾病的藥物都是為了緩解癥狀,比如失眠、頭痛,需要長期用藥。我老公是藥劑師,他有很多病人真的就是很多年持續在用。而這些人本身的情況確實相比正常人來說就不穩定,比如他的病人中有的就會出現突然自殺或進監獄,作為藥劑師他發現這個人一直沒來拿藥,家人來了才得知。
但精神病患者如果突然沒有了這些藥物的控制,也沒有了心理咨詢,在這種時候,就很容易做出一些過激的行為以及幻覺.
當然,還有更關鍵的一點,背景!”
“我不知道這個哥譚是指的哪一座城市,但是顯然,這是一座罪惡的城市,我想或許也只有在這樣的充滿罪惡的城市里面,小丑才會被催生出來。”史蒂文說道。
李易倒是沒想到對方居然研究的這么深入。
要知道,李易給他的劇本梗概,并沒有那么詳細。
“我記得有一句話說,如果一座城市有很多人無家可歸,有很多人備受壓迫,有很多人在街頭乞討,那么這并不是他們的錯,而是這座城市的錯!
而小丑的遭遇,我以為都特別切合和平年代大都市普通人的痛點。處境上,亞瑟做著很平凡的工作;表現上,他習慣性地取悅他人;內心,非常孤獨,渴望被愛;感受上,不知該信什么,因此也總是感到受騙;最后,特別是追求上,他的喜劇演員夢想屢屢受挫。他的創傷,來自大都市本身。
他對夢想無力。他想成為喜劇演員,很現代、很正常:喜劇演員,釋放創造力,不洗錢不搞資本運作,為大家帶來純粹的快樂,收獲的都是真正的尊敬――為此,亞瑟傾注了很多心血。偏偏這種夢想是這個社會鼓勵的:大眾傳媒上的偶像光鮮亮麗、滿口雞湯、親切和藹,鼓勵著你也有機會,你必須要過一種不斷產出、廣受認可的人生,做一個要么有才華要么有本事的人。但阿瑟并不知道如何真的稱為一名喜劇演員:這個城市太大了,不確定因素也太多了,實現夢想的概率太小了,他的失敗并不僅僅是不會講笑話。”
催淚系導演 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 小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