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境:我在德風古道那些年 第三百二十九章儀軌,此身當背負苦海
七座顯化法相的佛影,乃是佛門典籍之中記載的過去七佛,即毗婆尸佛、尸棄佛、毗舍婆佛、拘留孫佛、拘那含佛、迦葉佛、釋迦牟尼佛。
傳說,七佛滅罪真言由釋迦牟尼佛所述,乃過去七佛共說。
誠心誦念此咒,可消除重罪。
伴隨七佛滅罪法陣顯化,滅罪拔苦之真意,隨那彌漫開的莊嚴清圣之氣籠罩整個萬圣巖,可見此時運功者佛法修為之高深。
萬圣巖內的眾人在皆穩定心神后,皆不約而同的看向遠方,那里的圣域的最高處。
亦是圣尊者·一步蓮華平日中的修行之地。
此時,菩提天池內,清圣天池中竟然倒映出截然不同的影像。
身披黑色的惡氅法袍,與池邊禪座上那道靜坐的身影,形成了十分鮮明的對比,如佛魔分化,似善惡兩端,介于存在與不存在之間。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
一聲輕嘆,清圣莊嚴的佛者似做出某個決定。
并非受密咒影響。
反而,此番變故成為了一個契機。
若要更進一步修成佛體,修成如來不毀身,這是他必然要面臨的劫難,也是必須經歷的考驗,他決定去面對魔道,體會魔道。
貪、嗔、癡、慢、疑,將五毒進行分割,讓渡于另一身,讓此身心見空明,靈臺清凈。
他欲以此來證自己所行的道路。
清圣莊嚴的天佛原鄉,景貌更迭,佛法傳世三大時期變遷,一道又一道至菁至純的佛氣匯聚,化作燦金色的梵文,又組成金色鎖鏈。
鎖鏈彼此勾連將佛鄉包裹,最終匯聚于那莊嚴的如來之頂,纏繞在奧義吠陀劍身之上。
佛鄉屹立,鐘鼓之聲不斷,梵唱之聲不絕。
光尊飛升前所傳道統,在面對這第二次末法之劫時,終究,還是有了一定的抵抗力,天佛原鄉并未被化作欲界。
其余佛門勢力也或多或少受到影響,諸如西煌佛界,滅度梵宇,云鼓雷峰等,但各方勢力均有手段進行反制。
就連那些中下層的佛剎亦被設下防護。
佛門方面并非不知變通。
明知將有劫數,又豈能放任其擴散?
可以預見,佛門接下來的歲月又有的忙了。
梵宇群峰之頂,清圣之氣自四方匯聚,只見一株佛輝殊勝之圣菩提臨風而立,葉片在風中摩擦的沙沙聲,與回蕩的梵唱相合,那散落的慈光讓人心中自生清凈。
涅槃萬因頂,圣菩提之下有一道身影靜坐。
一支長劍被橫置于雙膝之間。
清風拂過,睜開雙眼的問菩提,同樣看到了顯化于遠天的那尊法相。
圣菩提上有縷縷圣光垂落,似在安撫著他。
青年寬慰道:“我無恙,您不用擔心。”
隨著他之話語落下,遠天顯化的那尊法相竟是開始消散,本來懸浮的玉海九輪盤,亦隨之飛升。
魔佛波旬昔年降臨時險些攻破滅度梵宇。
按理來說,此番再次降世,問菩提應該向祂討一份因果,但此事已經有人負責處理,無需因果之子了斷因果。
昔日欲界舊址,只見玉海九輪盤高懸,其下恢弘佛光燦爛,隱約間,能夠看到三道身影盤坐。
「愿以此功德。莊嚴佛凈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左側之人身著白衣,黑發披散,一支材質宛若黑色水晶的劍器立于身前,似乎窮盡世間美好,倒映著種種顛倒迷離,要讓人心沉淪。
魔考之劍,乃由負業法門匯聚萬千罪業而成。
執掌者,三教之子——全真倏華·仙墨因果。
右側之人寶相莊嚴,身現佛陀二十四相,腦后更是懸有焰輪,上有四道白紗飄蕩,
乃是四境佛宗三大源流之一。
云鼓雷峰佛首——帝如來。
有戒刀立于身前,其曰佛刑禪那。
中間之人全身青黑色,有金紋,呈忿怒相,使常人見之生畏;眉有黃色怒紋,極似烈火,眉心有第三只眼睛存在,似能遍觀三界六道,背后負有一圈宛若業火的赤色焰輪。
身著半襲白色袈裟,一臉惡相。
正是光尊傳人——圣威者·焰曼德袈。
有法相于其身后顯化,呈三面六臂之相,身乘靛青六牛,六手分持戟、弓、索、劍、箭、棒。
以髑髏為瓔珞,著虎皮為裙,其身長,大無量由旬,遍身火焰洞然如劫燒焰。
三人之外,莊嚴圣光交疊成陣,如萬佛齊臨。
浩瀚佛力無盡蔓延,將方圓千里籠罩。
奧援的鹿苑一乘眾高僧贊功,九界佛皇所留之九印曼陀羅展現威能,協助鎮壓被焰曼德袈接引的魔佛波旬之力。
咚!咚!咚!
強而有力的心跳聲傳出,宛若雷神擊鼓,光尊在千年前準備的儀軌如今終于完成。
只差最后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
黑色濁浪以焰曼德袈為中心,向外擴散,一朵黑蓮出現在他身下,爆發而出的強大力量由帝如來協助鎮壓,透散而出的氣息足以令眾生沉淪。
不知不覺中,有一層黑色的淺水,在地面上緩緩鋪開。
帝如來與仙墨因果首當其沖。
“早知道這么麻煩,當時我就不應該回來。”
三教之子輕嘆,話語未落,便以劍指點在眉心催動一身功體。
平亂訣首先被全力運轉,而后,便該是——
“光尊在天之靈保佑。”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愿解如來真實義。”
仙墨因果手掐法訣,口誦偈語,背后現出一尊鹿王法相,毛色雪白,披九色瑞彩,一對神角上點綴有佛門七寶。
顛倒夢想發出陣陣劍鳴,將眾人心中,那隱約要升起的殺意、惡念,以及諸般負面情緒消弭。
「末法毀天道,波旬殺如來!」
有威嚴之聲自焰曼德袈身上傳出,似要喚醒在場眾人心中的五蘊六塵,帝如來身放光明,將那漆黑流水拒之于外。
佛刑禪那之上圣光恢弘,要將之盡數清除。
此時,焰曼德袈的意識空間內,一人盤坐于海中礁石,入目所見,皆是由惡業所化的濁浪。
浪花每一次卷起,拍打礁石,都是惡業在對他進行侵蝕,意圖誘惑他墮落,力求將他同化。
佛說普渡眾生,然眾生依舊在苦海中沉淪。
佛說……
“負業法門,非負佛門之業,乃負眾生之業。”
“吾愿以己身背負苦海,為眾生,在這紅塵中求一解脫之機。”
“若業力有報,息數報于此身,此身亦將灰飛煙滅,靈魂永鎮十八層地獄,代眾生受罰,直到眾生解脫為止。”
苦境:我在德風古道那些年 第三百二十九章儀軌,此身當背負苦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