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生從錦衣衛開始 第七百一十五章 不可擅動
從沉陽北門,至沉陽北郊之沉陽大營,距離也不過數里路。
這一條路,在這一刻,對隨行之文武而言,儼然是前所未有的遙遠,時間,亦是前所未有之漫長。
軍權,自古至今,都是禁忌之中的禁忌。
更別說,當朝天子,便是以戰功起家,從前明那糜爛腐敗之中,硬生生的鑄造了一支橫掃四方的鐵軍。
以這之戰無不勝之軍,天子北擊草原,內鎮叛亂,平定堪稱前明心腹之患的后金,破滅叛變之遼鎮,又平滅南明,硬生生的違逆天下人心大勢,用橫掃四方的軍威,鑄就了當今的大恒天下。
現在,竟有大恒將士,是天子指揮不動的?
僅此一點,便足以讓隨行之文武抑制不住的驚恐。
他們驚恐的,自然不是自身如何,而是如此之禁忌,是天子的反應!
如此禁忌,稍有不慎,那恐怕就是一場前所未有之腥風血雨。
一時之間,諸文武看向黃得功的神態,已然難掩異色,更有甚者,甚至遠遠拉開了距離,一副生怕被牽扯之模樣。
黃得功似也沒有什么異樣,依舊恭恭敬敬的引領著天子朝沉陽大營而去。
天子更是神色如常,看不出絲毫神色變化,似乎,根本沒有絲毫在意一般。
從沉陽城門,至沉陽大營,天子又在沉陽大營巡視一圈,才堪堪回到沉陽行宮之中。
一切順利,平靜,似……城門口那一幕,根本沒有發生一般。
如此,隨行之文武,亦皆是提心吊膽,揣測著天子心意。
遼省總督,在遼省巡撫被削之后,本就是一個處在風口浪尖的存在。
所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便是如此!
相比其他人的膽顫心驚,本一直如履薄冰的李若鏈,在這般壓抑之下,卻是如魚得水。
錦衣衛,本就是為天子鷹犬。
什么名聲,什么好壞,皆不在李若鏈的考慮之中。
他唯一需要考慮的,就是天子的信任與否。
在以往,多次辦事不力,職權的丟失,已然讓他的存在,幾乎是及及可危。
可至這遼東后,事情接踵而至,這種及及可危,儼然瞬間消散許多。
尤其是當下黃得功之一事,更是讓李若鏈如釋重負。
為天子鷹犬,能有臟活干,才是最大的生存價值!
一封封以往封存的情報卷宗匯總,當下的暗中監視,亦是啟動開來,以往布下的細作,亦是隨之運轉。
錦衣衛在遼省的體系,儼然朝著黃得功這個遼省當下的唯一高官籠罩而去。
當黃昏之時,李若鏈亦是拿著整理好的卷宗步入了這沉陽行宮之中。
殿中,李若鏈躬身而立,如數家珍的匯報著黃得功任遼省總督這些年的所作所為。
很多事情,早已出現,但在以往,天子或許根本不在意,給予極大的寬容。
但當下,天子在意了,再小的事,也會是致命的因素。
“繼續查,準備一下,再過兩天,便啟程離開遼省。”
天子不緊不慢的出聲,李若鏈卻是一愣,不知天子何意。
又要查,又要離開遼省?
天子也沒解釋,擺了擺手,便示意李若鏈退下。
見此,李若鏈也不敢多要,應聲領命,告退而去。
天子放下筆鋒,望著李若鏈呈上的情報卷宗,眉頭儼然緊鎖。
黃得功算什么?
大恒爵位序列的第三等,區區一伯爵。
遼省總督權力雖大,但放眼大恒數百武勛,也不過是排在中游。
靖國公掌總參,軍法,儼然是大恒軍隊的二號人物,遼國公坐鎮北疆,防范草原。
其不僅手掌薊鎮二十萬大軍,其坐鎮山海多年,當今山海,遼省,朝鮮,遍地皆是其部下親信。
定國公坐鎮陜西,專營西北藏地,陜西,四川,河套,亦是數十萬大軍皆在其一言之間。
越國公坐鎮西南云貴,兩省軍政大事,皆在其一念之間。
還有定海伯李定國,今雖任職朝廷中樞,但其在登來水師任職,又手掌江南水師多年,當下大恒水師改制,其骨架,也皆是由曾經的這兩大水師改制而成。
其影響力,自然不言而喻。
還有諸多侯爵伯爵,曾經皆是坐鎮一方,手掌軍政的土皇帝,哪一個的權勢,功績,都不比在大恒算得上后起之秀的黃得功要弱。
黃得功都變得如此之忌憚,那這些遠比黃得功權勢,功績都要強得多的武勛呢?
當然,天子非是擔心軍權的失控。
以當下的大恒強干弱枝的體制,財政,人事,管理,皆在中樞,大恒最精銳的營兵京軍禁軍,也皆在中樞。
這些存在,軍隊就不可能失控。
天子所顧慮的,顯然是這個現象透露出的現象。
他這些年,精力皆在內政,對軍事多有放松管束,似乎有人都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
思緒流轉之間,天子目光亦是隨之閃爍,拿下黃得功,不過是一句話的事情,但要擴大至整個大恒武勛,天子就不得不慎重了。
他要考慮的,也不僅僅只是武勛,更需要考慮文官,考慮平衡,考慮到當前的天下局勢。
天子知道,現如今,時機還未到。
對軍隊,對武勛,也早已經過了前明那個快刀斬亂麻的時期了。
武勛,非是前明的武勛,而是大恒的武勛。
不管這些武勛所作所為如何桀驁,但很是清楚的一點,那就是……武勛才是大恒的國運根基所在。
士人未歸心,武勛就不可擅動。
擅動了,就是自毀根基。
這一點,天子心中自然清楚。
這一瞬間,天子心中,亦是有了決斷。
不可以偏待全,那就殺雞駭猴。
剛好,這遼省也不需要總督了。
正好一舉兩得。
思緒至此,天子長吐一口氣,緩緩起身,踱著步子在殿中悠悠而行。
最終,步子停下,目光驟然定格在了殿中輿圖的遼省之上。
浩瀚的遼省,當前納入實控之地,也不過遼省疆域的小半,其中大半疆域,皆還只是名義上之掌控。
遼省,非是不需要巡撫與總督。
甚至,設總管軍政的督師,對遼省而言,才是最好。
但于國而言,弊大于利。
發展放慢腳步,怎么也比地方坐大,脫離中央統治要強得多。
長生從錦衣衛開始 第七百一十五章 不可擅動